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自贡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4-07 浏览次数:5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则的是(   )
    A . 衣:综合利用煤制成染料 B . 食:研究食物腐败、发酵的原理 C . 住:研究开发新型环保装修材料 D . 行:利用卫星导航确定行车路线
  • 2. 紧邻自贡的内江有“甜城”之称,《天工开物》记载甘蔗制作红糖的步骤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削蔗去杂 B . 石辘碎蔗 C . 渣汁分离 D . 热锅熬糖
  • 3. 下列关于臭氧(O3)和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 B . 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C . 都属于氧化物 D .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 4. 下列有关硬水性质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 取样品 B . 读取体积 C . 滴加肥皂水 D . 振荡
  • 5. 每年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为防治龋齿可使用含“氟”牙膏,这里的“氟“指的是(   )
    A . 氟单质 B . 氟元素 C . 氟原子 D . 氟分子
  • 6. (2022·北京市) 载入航天器中处理CO2的一种方法为 ,X的化学式为(   )
    A . Li B . Li2O C . Li2CO3 D . LiOH
  • 7. (2022·广州) 如图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对此现象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 . 装置内气体分子的数目增多 B . 装置内气体分子的间隔变大 C . 装置内气体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D . 装置内气体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 8. 化学实验中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或结果,下列各项对相关异常情况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实验

    A.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B.电解水

    C.除去河水中的泥沙

    D.加热液体

    装置

    异常

    集气瓶炸裂

    电解速度慢

    滤液浑浊

    试管破裂

    A . 未在底部放细沙 B . 忘记加入硫酸钠 C . 滤纸破损 D . 未预热
  • 9. 下列物质分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对应错误的是(   )
    A . 硫—蓝紫色 B . 氢气—淡蓝色 C . 甲烷—蓝色 D . 一氧化碳—蓝色
  • 10. 原始森林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进入林区禁止携带火种,下列安全标志中表示“禁止带火种”的是(   )
    A . B . C . D .
  • 11. 荷叶中含有的荷叶碱(化学式为C19H21NO2)具有降脂、杀菌的作用,下列有关荷叶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含有NO2 B . 属于氧化物 C . 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D . 其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 12. 我国科研人员将二氧化碳高效合成为可供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物质X,合成过程中主要物质转化的微现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X的化学式为C2H4O2 B . 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 C . 反应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D .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 13. 在劳动实践和化学实验中要保证安全。下列做法安全的是(   )
    A . 直接用手接触药品 B . 用稀有气体填充玩具气球 C .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 . 将实验废水直接倒入下水道
  • 14. 在八年级物理上册《温度》一章中有纸锅烧水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纸锅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

    A . 温度低于着火点 B . 纸锅着火点变低 C . 与氧气接触面太小 D . 纸锅不是可燃物
  • 15. 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植物呼吸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B . 化石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无明显影响 C . 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 D . 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二、填空题
  • 16. 2025年长安汽车厂将停止销售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发展成为主要趋势。
    1. (1) 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填序号)。
      A . 氢能 B . 汽油 C . 生物质能 D . 天然气
    2. (2) 科学家在海底发现了大量可作为未来新能源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含有水合物。
    3. (3) 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生物燃料,它是(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在使用酒精灯时,为使其燃烧更旺,可以将灯芯棉线拨松,其原理是
  • 17. 生活中离不开各种电池,从镍氢电池到锂电池,再到钠电池、钾电池,科学家在不断提升电池的性能。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1) 金属失去电子后形成(填“阴”或“阳”)离子,锂、钠、钾等原子很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所以常被用作电池材料。这些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2. (2) 研究表明,半径越大的离子越容易在电池正负极之间移动,充电速度越快。上图是锂、钠、钾三种金属的离子半径大小,电池容量相同的这三种电池,充满电的时间最短的电池。
    3. (3) 请画出钠离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18. 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设有许多直饮水机,能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处理得到可直接饮用水,其处理水的过程如图所示。

      ①吸附罐中固体颗粒的主要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固体颗粒可选用

      ②紫外线灯管照射的作用是

    2. (2) 高铁酸钠是一种新型净水剂,由Na+和FeO构成,则高铁酸钠的化学式为。消毒后生成铁离子的符号为
    3. (3)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的目的是
三、综合题
  • 19. 图中A~E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常温下A、B、C、E是气体,D是液体,F是固体。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是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F是一种黑色的金属氧化物。(“-”表示可相互反应,“→”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

    1. (1) D的化学式为,E的化学式为
    2. (2) A、B转化成C、D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E能和F反应生成C,是因为E具有性。
  • 20. 期末复习时,老师组织了一节气体制备复习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写上图中出仪器名称a:b:
    2. (2) 实验室制取气体过程的合理顺序为(填代号)。

      ①选择发生和收集装置        ②验证所得气体

      ③明确反应原理      ④制取气体

    3. (3) 小明选择了氯酸钾制取氧气,该实验的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利用该原理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可以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
    4. (4) 小华同学设计了如图二所示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 , 关闭K2时,利用I和Ⅱ装置可直接进行的实验是(填字母)。

      A.实验室制取氢气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②打开K2 , 关闭K1 , 若想利用I和Ⅲ装置来验证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可在装置Ⅲ的小试管中加入,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1. 某兴趣小组探究镁条与稀盐酸的反应。
    1. (1) 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打磨后的镁条放入装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试管发烫,说明该反应会(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一段时间后小组同学发现有“灰白色沉淀”产生的异常现象。
    2. (2) 【提出问题】

      灰白色沉淀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不溶于水,受热分解生成MgO和H2O;碱式氯化镁 不溶于水,受热易分解生成MgO和HCl气体;变色硅胶遇水由蓝色变为粉红色;HCl气体溶于水后其性质和碳酸类似。

      【提出假设】

      甲同学对灰白色沉淀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提出四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有Mg

      猜想二:可能有

      猜想三:可能有MgCO3

      猜想四: 

      乙同学经过理论分析后得出了猜想不成立的正确结论。

    3. (3) 【实验探究】

      丙同学将灰白色沉淀洗涤、干燥后,分别置于编号为①②③的试管中。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向试管①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沉淀消失,无气泡产生

      ①猜想不成立

      实验二

      加热试管②,并将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滤纸条置于试管口

      ②滤纸条

      猜想二成立

      实验三

      加热试管③,将产生的气体通过变色硅胶

      变色硅胶由蓝色变为粉红色

      ③猜想成立

    4. (4) 【分析拓展】

      碱式氯化镁中氯元素化合价为 价,碱式氯化镁分解产生HCl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计算题
  • 22. 一定质量的锌粉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过程如下图,气体体积所对应的质量如下表:

    H2(V/L)

    1.11

    1.67

    2.22

    2.78

    H2(m/g;)

    0.10

    0.15

    0.20

    0.25

    1. (1) 反应完全时,产生H2的质量为g。
    2. (2) 计算锌粉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