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3-05-31 浏览次数:3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远古传说中蕴含着历史留下的一道道印迹。下列有关舜和禹的传说,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 中国原始农业的兴起 B . 商周世袭制度的起源 C . 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形成 D . 先民与洪水作斗争的历史
  • 2. 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在位期间,重视农业生产,对农民轻徭薄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唐太宗的执行措施体现了( )
    A . 儒家的“仁政德治” B . 道家的“自然无为” C . 墨家的“兼爱非攻” D . 法家的“以法治国”
  • 3. 2020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1周年纪念日,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5周年纪念日。当前,新疆正在借助国家“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加速推进自治区各项事业的发展以下史实最能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    )
    A . 宣政院的设立 B . 丝绸之路的开通 C . 班超出使西域 D . 西域都护的设置
  • 4. 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某个宗教的八位仙人,历来说法不一。请问此宗教应该是(    )
    A . 道教 B . 基督教 C . 佛教 D . 伊斯兰教
  • 5.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消除汉族、鲜卑族之间的隔阂,促进民族交融,酝酿、培育隋唐时期繁荣的经济与灿烂的文化,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材料叙述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
    A . 背景 B . 内容 C . 目的 D . 影响
  • 6. 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A . 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B . 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C . 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D . 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 7.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在秦国树立起尚武的精神;北宋却与之背道而驰,重文轻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统治者的喜好不同,政见不一 B . 时代背景不同,历史使命不同 C . 北宋经济发达,人们贪生怕死 D . 秦国社会落后,民众野蛮成风
  • 8. 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下图中的货币,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北宋从事海外贸易 B . 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 C . 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D . 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 9. 1292年,马可·波罗自泉州离开中国,他盛赞泉州是比亚历山大港更为繁盛的海外贸易港口,还称那里“商人云集和货物靡集的情形简直无法尽言”。由此可知当时(    )
    A . 农业技术水平高超 B . 朝廷不重视外贸管理 C . 江南成为制瓷中心 D . 拥有发达的海陆交通
  • 10.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轮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人浙江海口”。材料反映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 . 重农抑商 B . 重文轻武 C . 闭关锁国 D . 对外开放
  • 11. 阅读下图《1838一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年平均数值》(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 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持续增长 B . 五口通商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 . 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占领了中国市场 D . 中国的民族资本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 12. (2022八上·岳池期中) 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 思想解放的推动 C . “西学东渐”的深入 D . 民族危机的加深
  • 13.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评价五四运动“ 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其中“新的革命力量”是指(    )
    A . 农民阶级 B . 爱国学生 C . 无产阶级 D . 知识分子
  • 14.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数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    )
    A . 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点 B .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C .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 .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 15. 如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 B .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C . 与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D . 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
  • 16. 某班同学创作了以“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的主题板报,分为以下板块:“开天辟地、星星之火、生死攸关、中流砥柱、钟山风雨、当家作主”,下列事件能入选“当家作主”板块的是(    )
    A .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 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1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抗美援朝战争中,黄继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直到被大火吞噬,他们的事迹体现了哪些精神?(    )
    A . 奋勇向前,守正创新 B . 英勇顽强,舍生忘死 C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 热爱祖国,爱岗敬业
  • 18. 右图反映了1957~ 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从中可以获取的准确信息是(    )

    A . 农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B . 农村经济趋向健康发展 C . 国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 D . 纠“左”工作尚未启动
  • 19. 1959年9月,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取消对中国大陆的禁运,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文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即无所谓有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    )
    A . 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B . 海峡两岸关系日趋紧张 C . 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 D . 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折
  • 20. 当今世界,人类生活在不同文化、种族、肤色、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所组成的世界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这一思想与下列哪一项外交思想相吻合?( )
    A . 求同存异 B . 和平共处 C . 独立自主 D . 多边外交
  • 21. 2020年以来,印度疫情非常严重,特别是那些生活在拥挤贫民窟中的低种姓人群更容易感染病毒。下列关于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一吠舍男子迎娶婆罗门女子 B . “不可接触者” 属于首陀罗 C . 国王属于婆罗门,掌控一切 D . 原王子释迦牟尼属于刹帝利
  • 22. 1300 年,西欧埃尔顿庄园法庭依据佃户劳役的惯例,确认茅舍农有义务在草地里或领主庭院中将牧草垛起,但没有义务将牧草装上马车,驳回庄园主对农奴的控诉。该材料主要反映了西欧庄园法庭(    )
    A . 始终坚持客观公正 B . 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佃户利益 C . 维护了领主的利益 D . 起到了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
  • 2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在重要场合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此次席卷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新冠肺炎也印证着人类命运紧密相连。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将相互隔绝和孤立的欧、亚、非、美四大洲连成“同一个世界”的事件是(    )
    A . 文艺复兴运动 B . 第一次工业革命 C . 新航路的开辟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
  • 24. 某班开展探究性学习,收集了“纳赛尔”“纳米比亚独立”“万隆会议"“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材料,据此判断,其探究主题可能是(    )
    A . 亚非拉的振兴 B . 社会主义探索 C . 冷战中的对峙 D . 动荡中的中东
  • 25. “对 于神学来说,这是一次致命的危机,它不仅仅否定了上帝造人造万物,而且彻底否定了神学的神圣性。”引发上述材料中神学发生“致命的危机”的理论来自于(    )
    A . 法拉第 B . 牛顿 C . 达尔文 D . 瓦特
  • 26. 1921年春,列宁开始重新思考利用资本主义建设新俄国这一问题。“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思想的提出,是列宁基于现实的思考。苏俄当时的“现实”是(    )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 B .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政权 C . 外国武装干涉威胁新生政权 D . 苏联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障碍
  • 27. 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维修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 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
    A . 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B . 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 C . 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D . 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
  • 28. 1938年苏联政府在一份决议中指出: 企业中不安心工作者.懒汉.旷工者和贪图私利的人……给工业、运输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他们常常只工作4~ 5小时,白白浪费了其余2 ~ 3小时的工作时间,国家和人民因此常常每年损失几百万个工作日和几十亿卢布。该决议反映出当时苏联( )
    A . 工业化的目标难以实现 B . 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初显 C . 工人阶级队伍觉悟低下 D . 国民经济呈现衰退景象
  • 29. 德国《日报》网站有文章写道:“当今西方的主导地位已经终结,欧洲和美国不再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角色,印度和中国不是在世界舞台上首次报到,它们声称要恢复原来的位置。”此文实际上反映了( )
    A . 美国已完全丧失了霸权地位 B . 中国和印度开始挑战美国 C .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D . 世界霸权的争夺日趋激烈
  • 30.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等作为个人信息共享和出入通行的电子凭证进人我们的生活,让复工复产更加精准、科学、有序。这种便捷的跨地区互认方式有赖于( )
    A . 信息技术的发展 B . 新航天技术的运用 C . 生物技术的进步 D . 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北魏建国伊始, 统治者对其他各族人民实行了残酷的高压政策。作为汉族人的冯太后,孝文帝在她的教育下也深受汉文化的熏陶。《魏书.成阳王禧传》曾记载孝文帝言:“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孝文帝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开创了民族交融的历史新高潮。

    ——摘编自左颖《北魏孝文帝民族政策研究》

    材料二:胡服服饰盛行, 与初唐、盛唐时期少数民族大量涌入或定居有关,各种穿着的服饰必然影响唐代的社会生活。在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氛围中,男人们由于战争和武备的需要,率先使用胡服服饰,使胡服服饰在唐代社会有了一定的社会基础;两京、大都市中的皇帝国戚无不竞相模仿,上行下效,胡服、胡妆便成为时世风尚,从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之特有现象。

    ——摘编自程旭《唐韵胡风》

    材料三:中国地城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们要分别开发和利用不同的自然资源,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产品也就各有不同,这使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众多民族和多元的文化。不同的地城与文化,既有隔阂的一面,又有互相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的需要。因此,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得自古以来,各地区与民族之间尽管山河阻隔,却一直进行着日益密切的经济交流。

    ——摘编自杨圣敏、丁宏《中国民族志》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孝文帝改革的巨大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孝文帝民族政策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胡服服饰成为时尚的因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民族众多及各民族交往频繁的原因。
  • 32. 2021年,为庆祝党的百年诞辰,某校八年级(2 )班组织了一次以“追忆百年党史,感悟初心使命”为主题的图片展览活动。请根据这四张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 (1) 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党从南湖一艘红船起航”时我们党的“梦想”是什么?
    2. (2) 依据图二此次会议上党中央在组织上做了哪些重大调整?为什么说我们党“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
    3. (3) 在图三会议上把什么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肩负的革命任务是什么?
    4. (4) 图四会议上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追忆百年党史,你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
  • 3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美国家在世界近现代史上遇到的危机

    组别

    时间

    国家

    危机表现

    第1组

    1861年

    美国

    面临国家的分裂危机

    第2组

    1868年

    日本

    幕府统治危机、民族危机

    第3组

    1921年

    苏俄

    人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社会矛盾尖锐

    第4组

    甲午战后

    清朝

    国家面临“瓜分豆剖,灭国亡种”的危机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危机时刻,事关东西方若干民族的生存和文明的存续,事关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在这场文明与野蛮的较量中,野蛮的侵略势力曾一度占据上风,征服了大半个欧洲,占据了中国的大片领土。然而,反侵略阵营最终取得了大战胜利。

    ——王建朗《最广泛的国际合作是战胜世界法西斯的坚实基础》

    材料三:美国一些政客的倒行逆施,罔顾事实,颠倒黑白,用心险恶,带着固有的傲慢和偏见,一次次通过造谣撒谎,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不仅让本国人民遭受苦难,也会自掘坟墓,导致自己的政治信誉破产。也许,他们早已将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专著束之高阁,但他们至少应该重温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的名句:“不要以为丧钟为谁而呜,它就是为你而鸣。”

    ——《揭批借新冠肺炎疫情抹黑攻击中国的叵测居心》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从1、2、3组中任选一组,指出相关国家转危机为动力的重大事件,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示例:第4组

      事件:戊戌变法

      史实说明:甲午战后,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峻的民族危机。为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反侵略阵营最终取得了大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你认为美国如何才能在“抗疫”中取得根本性转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