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县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入学...

更新时间:2023-04-20 浏览次数:31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 1. (2022高三上·赣州月考) 有学者指出:“周人的政治权利造就了一个文化共同体。周人克商,又承认商人曾克夏。周人的世界,从此便是一个‘天下’,而不是一个‘大邑’。中国不再是若干个文化体系竞争的场合,中国的历史,从此成为华夏世界延续和发展的长篇史诗。"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 周制仍保有原始民主的遗存 B . 西周时期已呈现出政治文化认同 C . 天命神权对周代政治的影响 D . 西周时期华夏民族已经基本定型
  • 2. 《中华文明史》指出: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   )
    A . 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 B . 改革了封建君主专制体制 C . 推动了新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D . 高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
  • 3. 明朝中后期刊刻的日用类书籍,摘引了许多古代贤达关于童蒙教育和四礼仪节方面的著述,如《司马温公家仪》《袁氏家范》等,使得“原来均属上层社会教育其子弟,维系家门及延续家风必采之道”,如今为四民共同参考使用。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上层社会的门第观念淡化 B . 儒学思想开始向基层渗透 C . 社会动荡促进了思想活跃 D . 儒家伦理的平民化趋势
  • 4. 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从理论上看,包含着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如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等。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 . 西方政治制度趋同 B . 宪政体制已臻于完善 C . 民权得以充分实现 D . 法律夯实了民主基础
  • 5. 下图反映了建国初期中国对外贸易情况。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对外贸易(   )

    A . 适应了全方位多层次外交布局 B .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C . 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 . 突破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孤立
  • 6. 1917年,列宁提出:“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各富强国家为了如何瓜分它们所侵占的弱小民族而继续进行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这一言说(   )
    A . 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B . 改变了二十世纪世界政治格局 C . 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 . 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
  • 7. 杨际平在《《唐令·田令》的完整复原与今后均田制的研究》中提道:“政府给民户实际授田有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各地政府掌握足够的官田与荒废地。”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均田制的推行(   )
    A . 激化了人地矛盾 B . 使生产关系发生质变 C . 消灭了土地兼并 D . 有利于土地开发利用
  • 8. 据《后汉书》记载,每年八月秋收之际,政府会进行户口登记与核实,“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玉)杖,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由此可知,当时(   )
    A . 政府实施优抚已成惯例 B . 民本思想影响社会生活 C . 尊老敬老之风由来已久 D . 赋税征收依赖户籍管理
  • 9. 西方社区组织日益成为政府的合伙人,共同承担一些社会义务,尤其是在政府无法负担、逐渐退出的领域。如1991年,加拿大政府公布了“健康和社会服务法”,这一法令规定了政府与社区合作共同来承担保健任务。这说明西方(   )
    A . 建立起自上而下解决社会问题的机制 B . 社区承担了比政府更多的功能 C . 国家注重发挥政府和社区的共同作用 D . 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
  • 10. (2022高一上·嵩明期中) 孟子强调统治者要重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墨子认为粮食的生产和储备关系到国家的存在,孙子主张粮食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他们思想的共同点是(   )
    A . 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 B . 都主张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 . 普遍对民生问题进行关注 D . 认为农业生产应为战争服务
  • 11. 到18世纪,玉米和马铃薯在亚欧人饮食中的比重大大提高,支撑着众多的人口。从西欧到中国的土地上,美洲的豆类提供了蛋白质,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维生素,并使饮食有滋有味。对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美洲的作物得到亚欧人的喜欢 B . 物种交流刺激了世界人口增长 C . 物种交流改善了人的饮食结构 D . 美洲作物培植对人类贡献巨大
  • 12. 历史研究强调“论从史出,史由证来”。下表中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 青铜器最早出现在中国。
    B 斯巴达人将征服的希洛人全部变为奴隶,让他们承担所有的农业劳动。 在古希腊城邦中,农业生产中使用
    外邦奴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
    C 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 农业庄园式劳作,在世界各区域文明
    中都存在过。
    D 中国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平均亩产突破1000千克,创世界纪录。 杂交育种新技术的应用,为人类消
    除饥饿作出了突出页献。
    A . A B . B C . C D . D
  • 13. 中国古代手摇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是2至3枚,最多为5枚,每天最多纺纱3斤。宋元之际,产生了将水利运用于纺织机械的大纺车,这种纺车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这一变化表明(   )
    A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破坏 B . 工具进步促进了纺纱效率的提高 C . 纺织业进入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D . 商业贸易是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 14. 中唐以后,唐城市中出现了“侵街打墙,接檐造舍”和坊内开店的现象,一些里坊“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据此可知,唐朝(    )
    A . 坊市时空界限被彻底打破 B . 雇佣导致人身束缚松弛 C . 工商业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 . 国家对社会控制的弱化
  • 15. 如图中包含了近年打捞出的一艘沉船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印证(   )

    A . 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 .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C . 印度洋贸易往来活跃 D . 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 16. 新航路开辟后,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   )
    A . 促使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沿岸 B . 促进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 . 导致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 D . 推动股份制与金融业的结合
二、材料分析题(40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从先秦《上计律》起,到清朝的六法考吏,考课之法一脉相承。汉时,已有单行法规《上计律》。“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上计由丞相府、御史府主持,考课之后,根据政绩,增秩、迁官、赐爵或降俸、贬职、免官,违法犯罪者依法治罪。《晋律》中规定了官员考核的内容包括:观风俗、协礼律、考度量、录囚徒……理冤枉等。唐代形成了一系列关于考课的具体法规,明确规定考核标准,即“四善二十七最”,“四善”即德、慎、公、勤,是考核官员的道德标准,“二十七最”是依官员职务性质不同而界定不同的要求。明代文官考核的最高主考官以及考核监督者都是皇帝,明代的统治者深知官员贪污腐败的危害,贪污者付有司治罪。

    ——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重要制度》等

    材料二:自从英国在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官员考核也开始实行。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以后,主张建立公务员绩效评估制度,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减少政府干预,节省开支,大力削减公务员队伍,并建立专门的执行局独立于各个部门,与政务官分开办公。

    ——摘编自高净《中英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英国官员考核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背景。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而印度等国的中央银行则直接持有英镑而不是黄金,“英镑等同于黄金几乎是天经地义的事。”

    ——摘编自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和运瞻》

    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中国已经越发的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际金融界已纷纷实行金本位制的情况下,中国仍然坚持铜本位制和银铜复本位制这两种货币体制并行的古怪格局,而且还在向银本位制演化。19世纪末世界各国纷纷将手中的银条银圆抛售以换取黄金,金银比值愈发扩大。但《辛丑条约》赔款的计算方式仍然用白银,还竟然同意“本息用金付给,或按应还之日期之市价易金付给”,导致“镑亏”,即金银比值扩大后的亏空。驻外使节建议朝廷改用金本位制,遭到中国官员反对。1910年5月,清廷还是决定“暂就银为本位”,发行重七钱二分的一元银质硬币为国家主要货币。

    ——摘编自克念《近代中国为什么错过了金本位》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英镑等同于黄金的原因及其影响。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析清朝固守银本位的政策。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中期,美国人发明了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半导体产业诞生。为了将日本变为“遏制共产主义的防波堤”,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积极向日本转移先进技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颁布文件,扶持半导体产业发展。与紧盯军方订单的美国半导体企业不同,日本企业致力于打造利用晶体管的大众化民生用品,如晶体管收音机等电子消费产品。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最大的五家计算机公司与通产省的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组成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究组合”。从此时起,日本集成电路产业迅猛发展,以半导体芯片为核心的电子产品深受美国消费者欢迎,沉重打击了美国的电子产业。1986年,日本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半导体生产国。随后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先后两次与美国签订半导体协议。通过协议,美国剥夺了日本半导体存储器生产经营的自由,同时规定美国半导体产品在日本的市场份额提升一倍。1993年,美国在世界半导体市场占有率方面重新夺魁,还强化了微处理器等高附加价值尖端产品的优势。而日本的半导体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半导体市场被评价为“不再重要”。

    ——摘编自冯昭奎《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与日美半导体贸易摩擦》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方国家组成“巴黎统筹协会”,对我国所需的新技术、新设备进行封锁禁运。1956年,我国将半导体作为急需发展的最新技术列入了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此后,北京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校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土生土长”的半导体人才。1958年,我国第一枚晶体管试制成功。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依靠自身的力量,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半导体工业体系。但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我国半导体企业规模小,技术相对落后,普遍缺乏市场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为世界半导体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区,世界大型半导体公司均在中国布局。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半导体产业取得了很大进展,逐渐引起美国的不满,中美半导体领域的贸易摩擦不断。

    ——王龙兴《集成电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二):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半导体产业崛起的原因,并分析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打压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进程的特点。
三、论述题(12分)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学习小组研究“明清时期国家权力与社会基层治理”时提出的论证思路。

    对此论证思路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补充、质疑和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