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北京市平谷区罗营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开...

更新时间:2023-03-26 浏览次数:32 类型:开学考试
一、基础积累(共8分)
  •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hào)   和(fǔ)      拼(còu)   大相庭(jìng)  B . 差(qīn)   狭(ài)      惩(jiè)     人听闻(hài)    C . (cuì)   恿(sǒng)   羞(qiè)   人迹至(hǎn)     D . (gài)   护(bì)       畏(jù)    不求解(shèn)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聪明的重庆人因地制宜 , 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重庆呈现一种独特的美。       B . 遇到烦恼,我就会情不自禁地躺在草地上,任清风拂面,希望自己也能化作一阵风,在天空中自由地俯仰生姿。       C . 来到兵马俑博物馆,你会发现,每个兵马俑的表情都惟妙惟肖 , 古代匠人们的工艺实在令人震撼。 D . 泰州老行当展馆里的游人摩肩接踵 , 大家饶有兴味地观赏着那些承载着儿时记忆的物品。
  • 3. 下面是《孔融让梨》剧本片段,根据情境,人物对话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孔融让梨(节选)

           孔父:恭迎南文兄光临寒舍!小弟昨日刚作了文章,正好向南文兄赐教啊!

           南文:孔兄客气了!愚弟听闻令郎孔融天资聪颖,今日携梨来访,一交小友。

           孔父:犬子不才,南兄垂爱了。

    A . 寒舍 B . 赐教 C . 令郎 D . 垂爱
  • 4.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是观音菩萨因其保护唐僧取经需要而赐予的。 B .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C . 《狗•猫•鼠》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图》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 D . 《皇帝的新装》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他的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
二、古诗文阅读(共19分)
  • 5.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甲】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存审出于寒微,常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 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馀。”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辈生于膏梁 , 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注释】①存审:李存审,五代时人。②极:达到。③出:经历。④镞:金属箭头。⑤膏梁:泛指富贵人家。

    1.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存审出于

      谢太傅雪日内集

      B . 授以所出镞

      未若柳絮风起

      C . 命藏

      下车引

      D . 尔辈生膏梁

      我如浮云

    2.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②尔辈生于膏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3. (3)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

    4. (4) 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①甲、乙两文都是长者对子孙的劝诫。甲文中,诸葛亮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 中下功夫。

      ②乙文中,李存审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6.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乙】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注释】①逾:更加

    1. (1) 两首诗歌都抒发了 的情感,【甲】诗“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两句直抒胸臆,【乙】诗借秋风、等意象触动孤客情感。
    2. (2) 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句的画面内容。
  • 7. 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古诗文。
    1. (1) 相顾无相识,。(王绩《野望》)
    2. (2)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3) 天接云涛连晓雾,。(《渔家傲》李清照)
    4. (4)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
    5. (5) 默写杜牧的《赤壁》。
三、语言运用(共6分)
  • 8. 育才中学七(2)班准备利用阅读课时间,在本班教室举办“新年读书会”活动。假如你参与这次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 (1) 下面这段文字是小明在活动中的发言稿,其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我对《海伦•凯勒传》这本书感触很多。 B . 谁能相信一个看不见而且听不见的女子能掌握法、德等五种外语呢? C . 作为一个身体健全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呢? D . 我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海伦•凯勒的这种精神将伴随着我,激励着我战胜困难的动力。
    2. (2) 请结合下面的调查数据帮小敏拟一条阅读建议。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喜欢阅读纸质书籍的同学

      32%

      34%

      34%

      喜欢网上阅读的同学

      20%

      36%

      48%

    3. (3) 小刚给大家出示了右面的漫画《陪读》,请你结合本次活动主题,帮小刚为图中的爸爸妈妈提一条建议。

四、现代文阅读(共27分)
  • 9. (2021七上·灌南月考)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行者道:“怎么变么?”高老道:“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做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象个猪的模样。食肠却又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彀。喜得还吃斋素,若再吃荤酒,便是老拙这些家业田产之类,不上半年,就吃个罄净!”三藏道:“只因他做得,所以吃得。”高老道:“吃还是件小事,他如今又会弄风,云来雾去,走石飞砂,唬得我一家并左邻右舍,俱不得安生。又把那翠兰小女关在后宅子里,一发半年也不曾见面,更不知死活如何。因此知他是个妖怪,要请个法师与他去退,去退。”行者道:“这个何难?老儿你管放心,今夜管情与你拿住,教他写了退亲文书,还你女儿如何?”高老大喜道:“我为招了他不打紧,坏了我多少清名,疏了我多少亲眷。但得拿住他,要什么文书?就烦与我除了根罢。”行者道:“容易,容易!入夜之时,就见好歹。”

    老儿十分欢喜,才教展抹桌椅,摆列斋供。斋罢将晚,老儿问道:“要甚兵器?要多少人随?趁早好备。”行者道:“兵器我自有。”

    (选自《西游记》)

    1. (1) 行者与高老谈及的人是:;行者的兵器是:
    2. (2) 行者与高老谈及的那个人有什么本领?
    3. (3) 后来,情节发展成怎么样?请结合原著作简要概括。
  • 10.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问题。

    【甲】

    ①这位善良的老大臣因此就到那两个骗子的屋子里去了。看见他们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

    ②“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有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③那两个骗子请他走近一点,同时指着那两架空织布机,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可怜的老大臣的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④“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⑤“哎,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一个正在织布的骗子说。

    “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乙】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 (1) 画横线句子在语气和句式等方面有何相同之处?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 (2) 下面的句子朗读时应该重读哪些词才能反映人物的心理?请任选一句作答并说明理由。

      ①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

      ②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③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

    3. (3) 小孩和百姓都说了真话,而皇帝和大臣们还要坚持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 11. 阅读选文,完成问题。

    祖父和他的牛

    ①祖父爱牛,是因为从小就与牛打交道。对地处浙东四明山麓的小山村而言,耕牛就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没有耕牛,庄稼的收成就无法保障。因为家里养了牛,孩提时的祖父,白日便天天与牛在一起。

    ②我从小寄养在小山村祖父祖母家,颇能感受祖父对牛的爱怜。祖父赶牛耕田时,似乎很少吆喝,虽手握竹鞭,但那竹鞭小得似乎只能用来挠痒,且只是悬而不抽。我很是纳闷,同样的牛,何以到了祖父手里,就那般驯服了呢?

    ③渐渐地,我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每当田间休息时,祖父并不急于吃我送去的点心,而是将牛牵到田垄旁的水渠边,先让牛饮水解渴,再让它吃自己早就准备好的草料。看着牛不慌不忙、舒心惬意地吃着草,祖父这才安心地坐下来吃点心。可不知为何,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盯着耕牛,我心里想祖父怎么这么不放心呢?“你看,这畜生又来了,拍死你!”不一会儿,只见祖父一把放下碗和筷,像离弦的箭一样,腾地冲向耕牛,用他那长着老茧但却结实有力的手“啪”地按向耕牛的臀部一侧。未等我反应过来,祖父已经带着他的战利品回来了。原来,他拍死了一只体积硕大的牛虻。他神情严肃地说:“这牛最讨厌,总是吸牛的血,若时间长了,叮咬的次数多了,牛会生病的。”

    ④每次耕田回来,祖父总是赶牛下溪滩,用他那把自制的大板刷替耕牛洗澡。到了暑天的晚上,祖父还会在牛棚一隅点上一堆驱蚊蝇的草,以确保耕牛能睡上一个安稳觉,好好恢复体力。冬天是耕牛歇息的时光,一般养牛者只是给牛准备一些稻草吃就完事了。然而,祖父还是会千方百计地去一些山坡暖阳处找寻青草。即便是准备稻草,他也是精心挑选。牛棚的窗户破漏了,他总是在第一时间自己动手去修。年三十的傍晚,他还会烧一锅粥并掺和些蔬菜给牛吃。他笑呵呵地对家人说:“人要过年,可别忘了生。没有生的茬助,哪来主收?”同样的牛,大凡经祖父打理过的总是长得格外的原肥和健壮。按祖父的说法,那就是“一分投入一分产出,放水则必缩水”。

    ⑤养了这多年的牛,牛会老,也会死,村里人称为“倒”。按照传统的习惯,以及当年的政策规定,牛只有“倒”了,才可宰牛并分配给各家各户。祖父祖母家,有时能分到一二斤牛肉。无论是宰牛的现场或者是家里烧煮牛肉之时,祖父总是在自言自语“罪过罪过”中远走,去亲戚家做客。

    ⑥祖父九十三岁以前还在放牛,只是不同于当年为生产队养牛,这牛是他自己买的。他说,看不到牛,心里堵得慌。因为牛,祖父的晚年生活过得很充实。尽管农村而今实现了机械化耕田,这牛已然失去了它本来耕田的价值,但祖父还是像先前那样爱着他的牛,视其为伴,精心侍养,毋敢懈怠。有一年,祖父将养了几年的一头牛转让给了附近村里的村民,可想不到,几个月后它竟偷偷跑了回来,细心的祖父发现这头牛的身上有几处伤痕。祖父爱怜不止,于是跟人家商量,又把它买了回来,直至善终。

    ⑦祖父这种对待耕牛的态度,在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淳朴认知。须知道,物也是有尊严的,对待物的态度,究其实,也是对待人的态度和对待自己的态度。祖父走后,我记得最深的,恰恰是他赶着拖犁铧的老牛,耕耘在小山村无垠的土地上,翻飞一坨坨肥沃的泥土,像一种丰收的预告。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②段和第③段的主要内容。

    2. (2) 说说下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祖父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不安地双眼紧着耕牛。

    3. (3) 如果将第④段中画线句改为“人不可忘恩负义,过年,不能忘却牛的贡献,是牛的辛勤劳作,换来了五谷丰登”。你认为好不好?请阐述理由。
    4. (4) 结合选文相关内容,说说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题参考:祖父是一个×××××的人,如:他做了×××××××事。

五、作文(40分)
  • 12. (2023七上·雄县期末) 在成长的岁月里,你或许收到过许许多多的礼物,有影响你的一句话,有你喜欢听的一段乐曲,有你盼望已久的图书,还有漂亮精致的汽车模型……这些礼物当中你最珍贵的是什么呢?你为什么觉得它特别珍贵呢?

    请以“最珍贵的礼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5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