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蚌埠市2023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4-24 浏览次数:33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
  • 1. 中原地区西周—春秋中期人工冶铁制品统计表(部分)。据表中信息可知,当时中原地区(   )

    器名

    材质

    年代

    出土地点

    玉柄铁剑

    块炼渗碳钢

    西周晚期

    河南三门峡上岭村

    铜内铁援戈

    块炼铁

    铜骹铁叶矛

    块炼渗碳钢

    铁刃铜削

    块炼渗碳钢

    春秋早期

    陕西韩城梁带村

    铁刃铜戈

    块炼渗碳钢

    铁器残片

    白口铁

    春秋早期(偏晚)

    山西天马一曲村

    铁条

    块炼铁

    春秋中期(偏早)

    铁片残片

    白口铁

    春秋中期(偏晚)

    A . 铁器成为主要生产工具 B . 乡村之间商业流通较自由 C . 冶铁技术不断趋向成熟 D . 是人工冶铁技术的诞生地
  • 2. 下图为我国古代某时期民族内迁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
    A . 东周时期民族交融逐步加强 B . 魏晋时期北方各族大举南下 C . 盛唐时代各族归附中央政权 D . 两宋时期北方民族政权并立
  • 3. 宋代制定了商税征收条例,建立起覆盖城乡各地的商税征收网络,在作为国家重要财政来源的专卖领域中吸纳商人参与,实行间接专卖,形成了宋朝官僚所说的“富商大贾为国贸迁”的局面。宋代这种做法(   )
    A . 反映出城乡商贸交流频繁 B . 造就官府独断的商业局面 C . 说明政府强化了抑商政策 D . 为商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 4. 雍正即位之初察觉督抚利用密折之机渐侵六部之权的倾向,采取两种处理办法:一是凭借自己在奏折运行中的主导地位,对督抚在奏折中提出的非分要求不予理会;二是顺水推舟,通过奏折使督抚对六部形成牵制。这反映出奏折制(   )
    A . 导致内轻外重局面出现 B . 便于操纵官僚平衡内外 C . 提高了督抚的行政效率 D . 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 5. 李鸿章在1872年的奏折中针对“欧洲诸国……闯入边界腹地”发出“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的感叹。1901年,张之洞在致军机大臣的电文中说“中国”已至“残局”。从“变局”到“残局”,清王朝共同的应对之道是(   )
    A . 发展经济,实业救国 B . 改革官职,裁汰冗员 C . 革新教育,选拔人才 D . 借鉴西学,科技立国
  • 6. 五四时期社会各阶层在“劳工神圣”思想影响下,一般注重创建劳动组织的意义,但大都不能十分确切地理解“劳动组织”的性质。但亦有例外,如《光明》月报所载李大能撰写的《劳动组织概论》文章,已认识“劳动组织”代表工人阶级利益。这主要表明(   )
    A . 新文化运动提升了国民素养 B . 北洋军阀统治激化社会矛盾 C . 五四运动致力于民族的觉醒  D .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逐渐增强
  • 7. 1938年 6月,延安开展了热烈的建党纪念活动,陕甘宁边区各单位组织了纪念大会,举行了大规模的纪念提灯晚会,各大报纸刊登中共领导人撰写的纪念文章,社会各界纷纷向中共中央发来中共 17周年诞辰贺信。该活动(   )
    A . 促成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B . 成为三三制政权的实践基础 C . 推动民族解放战争的发展 D . 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 8. 1986年,国务院规定在国家规定工资总额和政策的范围内,把企业内部职工的工资、奖金分配权交给企业,由企业自主决定分配形式和办法,并降低奖金税率;劳动者可以合理流动,职工逐渐成为市场人和社会人。该规定(   )
    A . 促使我国经济结构发生调整 B . 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深入发展 C . 迎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需要 D . 确立国有企业的主导性地位
  • 9. 公元前3世纪以前,在奥林匹亚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只有希腊人才能参加。公元前3世纪时,奥林匹克赛会上出现了来自希腊化王国境内新建殖民城市和希腊化的当地城市的运动员。这种变化表明(   )
    A . 古希腊人文主义得到了发展 B . 奴隶制民主政治得到了认可 C . 罗马帝国扩张激发民族意识 D . 希腊化时代文明多样性增强
  • 10. 据统计,巴黎公社成立后,巴黎社会上组建了近百个各种各样的群众组织。这些组织经常开会,讨论研究公社内部事务,共同参与社会治理。这表明巴黎公社(   )
    A . 崇尚中央与地方共治思想 B . 践行主权在民的政治理念 C . 深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影响 D . 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典范
  • 11. 前苏联 1950—1979年大学生总数增加31倍,其中“电子技术”“电子仪器制造和自动化装置”等专业的学生增加236倍,而化工专业的招生从1966年的2.8万人减到1975年的1.93万人,轻工和食品工业的某些专业也相继减少。这说明此时期的苏联( )
    A . 工业化发展模式引领着人才培养 B . 在教育领域中逐渐打破斯大林模式 C . 招生调整受“战略防御计划”影响 D . 始终把尖端科技人才培养放在首位
  • 12. 下表为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一体化进程表,该表反映出(   )

    项目\集团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北美自由贸易区

    欧共体

    合作趋势

    松散型

    外向化

    内向化→外向化

    成员国

    21

    3

    15

    一体化程度

    正在形成中的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

    经济同盟

    国家主权

    多样化趋势

    国家主权的部分让渡

    A . 经济全球化导致区域发展失衡 B . 发达国家引领区域集团化发展 C . 国际贸易自由发展的阻力增大 D . 区域差异影响着集团化的走向
二、非选择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社会发展的全过程,首先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深度和广度所造就的竞赛的蓬勃发展给予群众创造性的增长以前所未见的推动。在1937—1940年间,苏联军工产品的增长速度是工业产品平均增长速度的3倍。正是工业化进程使苏联遏制住了法西斯的侵略,对苏联的命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据列利丘克(苏)《苏联的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等

    材料二: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国际比较表

     

    轻纺工业发展阶段

    (工业化初期)

    重化工业发展阶段

    (工业化中期)

    技术密集工业发展阶段

    (工业化后期)

    美国

    71年(1790—1860)

    66年(1860—1925)

    31年(1925—1955)

    日本

    40年(1880—1919)

    36年(1920—1955)

    24年(1956—1979)

    中国

    18年(1978—1995)

    16年(1995—2010)

    11年(2010—2020)

    ——摘编自徐建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与未来展望》

    材料三:二战后出现了若干引人注目的新趋势:一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国家保持了近三十年的经济持续增长;二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第三世界的崛起,一系列国家变成或正在变成“新兴工业化国家”,西方工业国的发展模式被打破;三是新科技革命引起新的世界性工业革命;四是两个对立的社会体系的形成和竞赛,使国家的发展格局变得异常复杂化。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苏工业化发展的相同之处及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世界工业化发展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式工业化的意义。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成书于乾隆年间,主要描写了明清时期的社会图景。下表节选了部分章回情节。

    章回

    情节

    备注

    第18回

    (杭州)文瀚楼店主人道:“目今我和一个朋友合本,要刻一部考卷卖,要费先生的心替我批一批……合共三百多篇文章,不知要多少日子就可以批得出来,我如今扣着日子,好发与山东、河南客人带去卖。”

    书中记载了一种职业叫“时文(科举时代应试的文章)选家”。书坊为编选时文集,会聘请熟悉科举考试规则,却屡试不第的文人住在书坊楼上,供应食宿,并付给酬劳

    第30回

    “安庆季苇萧、天长杜慎卿,择于五月初三日,莫愁湖湖亭大会。通省梨园子弟各班愿与者,书名画知,届期齐集湖亭,各演杂剧。每位代轿马五星,荷包、诗扇、汗巾三件。”

    书中描写过多次在南京、杭州和湖州等地的文人聚会,这是南京莫愁湖会之前杜慎卿发出的知单,通知全省戏班愿意参与的旦角赴会

    第48回

    他向女儿道:“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我难道反拦阻你,你竟是这样做罢。”……几个人来打门,报道“三姑娘饿了八日,在今日午时去世了。”他仰天大笑道:“死的好!死的好!”

    徽州一个叫王玉辉的老秀才,其女婿去世后女儿要守节自杀。他与女儿的对话和女儿自杀后的表现

    结合中国古代史所学知识,从上述章回情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古代史上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章回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公民教育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共和主义公民学说及西方社会治理实践,并且随着社会发展和整体改变而产生流变。公民教育在古典城邦治理中体现为公民德性教育,在神学统治时代社会治理中体现为宗教信仰教育,在近代西方社会形态转变中确立了公民教育法治主义传统,在现当代社会治理中走向繁荣。现当代公民身份性质占据支配地位的传统是自由主义,这种传统更为强调公民权利,而较少对个人提出要求。自由主义公民学说是革命暴动与契约主义权利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法国大革命首先建立起公民身份的原则和实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洛克的政治理论,以及美国的独立和随后合众国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自由主义公民身份和公民权利的发展。公民教育切合西方社会治理注重法治精神、规则意识和多元治理的特点,在制度制约和规则教化两方面为社会治理提供支撑。

    ——摘编自曹金龙《约制与规化:西方社会治理中的公民教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公民教育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方公民教育发展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