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珠海市北师附外珠海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3-04-24 浏览次数:3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1高一上·赣州期中)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这一变化(      )
    A .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标志着选官制度的成熟与完善 C . 进一步强化封建等级秩序 D . 是国家开疆拓土的主要手段
  • 2. 宋代科举考试实行封弥和誊录制度,前者是将考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封贴,使考官无法得知考生身份,后者是将原卷封存,另抄副卷交考官批阅,以防考官辨认考生笔迹。这些制度(    )
    A . 杜绝了科举舞弊现象 B . 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公正性 C . 强化了门第出身观念 D . 造成了选官制度日趋僵化
  • 3. (2021高一下·岷县期中) 宋代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这一记载,反映了北宋的商业(    )
    A . 江南经济的繁荣 B . 商业活动突破时间限制 C . 城市的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D . 市的启闭不再受官方严格管理
  • 4.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明初胡惟庸案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群臣奏胡惟庸等罪,请诛之。于是,赐惟庸、陈宁死。”

    《明太祖实录》

    因汪广洋案株连,“出胡惟庸等并六部官擅自分给,皆处以重罪,翌年处死胡惟庸。

    《国初事迹》

    “御史中丞……亦以惟庸阴事告。帝大怒,乃诛惟庸、宁并及节。

    《明史》

    A . 胡惟庸因谋反被明太祖所杀 B . 胡惟庸被杀的记载不符合史实 C . 宰相胡惟庸是被冤枉的 D . 胡惟庸被明太祖下令处死
  • 5. (2021高一下·淮北月考) 有史学家指出:“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该“战争”指的是(    )
    A .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6. 历史记录电视剧《觉醒年代》里毛泽东问陈独秀、李大钊:“先生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是落后的传统文化吗?”陈独秀:“当然不是”。毛泽东又问“那先生为什么要大力批判传统文化?”陈独秀说:“因为有的人把传统文化当作治国救国的指导思想”。他们的谈论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
    A . 有利于反思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 B . 为科学理论的到来开辟新天地 C . 培养具有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新青年 D . 探寻救国救民的民主革命道路
  • 7. (2023高一下·德阳开学考) 某文告写道:“民众自动武装起来,打倒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建立民众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创造民众自己的武装力量!到红军中去,进行革命的民族战争!”这份文告最可能是(   )
    A . 辛亥革命时期武昌起义新军的宣传 B . 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的宣传 C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D .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号召
  • 8. (2021高二下·富锦期末) 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日军投降时在华兵力约128万人,仅这一数字,就超过太平洋东南亚各战场上日军的总和。这反映出(   )
    A .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 B . 中国坚持持久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 C . 日本倾巢出动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D . 国民政府一直没有获得国际的支持
  • 9. 如图为1949-1956年间《人民日报》关于承载国家话语报道文本的核心词统计图。其中“丙”是(    )

    A . 社会主义改造 B . 社会主义工业化 C . 土地改革 D . 人民内部矛盾
  • 10. (2021高一下·海原期中) 下表是1966——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

    时间

    年均增长率(%)

    1966——1970

    3.9

    1971——1975

    4.0

    1976——1980

    5.1

    1981——1985

    8.1

    表格中,1981——1985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 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行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11. “公元前4300年,人们发明出一套以图表意的记录系统,后来发展成楔形文字,同时他们制定了最早的法律条文,发明了车轮。”这些古代文明成就产生于(     )
    A . 尼罗河流域 B . 爱琴海区域 C . 印度河流域 D . 两河流域
  • 12. (2021高二下·桂林期中) 在古希腊雅典,公民个人虽然可以在民众大会上提出修改或废除以往的法律或提出新的议案,但若这种提议得不到通过的话,则将被起诉为不法行为,提议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这表明(   )
    A . 雅典人非常重视法律的稳定和权威 B . 公民大会只注重公民形式上的民主 C . 雅典城邦的司法程序十分严肃缜密 D . 雅典公民的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 13. (2022高二上·青冈月考) 埃及、印度、中国、巴比伦、希腊、玛雅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这主要是因为(    )
    A . 农耕和畜牧经济发展的局限 B . 地理和历史条件的不同 C . 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D . 各大文明小国寡民状态
  • 14. “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材料说明中古时期欧洲的封君封臣之间是一种(    )
    A . 对立关系 B . 平等关系 C . 雇佣关系 D . 契约关系
  • 15. “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
    A . 经济掠夺和文化融合 B . 经济融合和文化侵略 C . 经济交流和文化融合 D . 经济掠夺和文化冲突
  • 16. (2021高一下·定远期末)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视角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 . 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视角/侵犯 B . 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视角/侵犯 C . 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视角/文明相遇 D . 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视角/文明相遇
  • 17. (2021高二下·江城月考) 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A . 仍是以神为中心 B . 并不对反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 . 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D . 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 18. (2020高一下·台州开学考) 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 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王维多利亚最终同意对 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B .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D . 议会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 19. (2022高二上·石林月考)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工业的大发展,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一批规模庞大的“巨型企业”,如美孚石油公司、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等。这一现象表明(    )
    A . 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形成 B .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垄断组织产生 C . 生产集中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D . 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自由主义政策
  • 20. 下图所示内容为漫画《争吵与签约》,该漫画从根本上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

    A . 列强之间的实力发生根本变化 B . 列强之间国家利益的争夺激烈 C . 列强之间的妥协与合作交织在一起 D . 列强对当时国际关系比较满意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 21.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战略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体现,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有两大形势,一是形成了以美国、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开始;二是亚非发展中国家纷纷开展独立运动,完成民族独立。共产党建立的社会主义中国自成立就遭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

    材料二:在中国方面,珍宝岛事件后,中国更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苏联的直接威胁,愿意改变中美长期对抗的局面,以适应抵御苏联威胁的需要。同时,中国时刻关心着自己民族统一大业的实现,也希望中美之间的和解能有助于台湾问题的逐步解决。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给尼克松总统的一份备忘录

    材料三: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

    ——摘自十九大报告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国际形势的特点。为了不致处于孤立地位,新中国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战略?为处理好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间的关系,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外交原则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改变对美外交战略的原因。
    3. (3) 据材料三,指出当前国际格局的特点及中国的外交战略。
    4. (4)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国家外交战略制定的因素。
  •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之后的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英美德法四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

    1870年

    31.8%

    23%

    13.2%

    10%

    1913年

    14%

    38%

    16%

    6%

    ——整理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近代史》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至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撑的政治、经济因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科技因素。
    3. (3) 据材料三,指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出现的现象,并分析其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