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第五片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04-10 浏览次数:51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电视剧《贞观长歌》曾创下很高的收视率,下列情景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是(   )
    A . 唐太宗任用房玄龄、杜如晦为宰相 B . 李世民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C . 魏征去世,唐太宗伤心不已 D . 唐太宗下令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 2. (2021七下·沭阳月考)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唐朝《陇西行》的一句诗,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对诗句的理解符合事实的是(  )

    A . 金城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 . 藏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 D . 吐蕃归属唐朝管辖
  • 3. 唐朝灭亡以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下面对“五代十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B . 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C . 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D . 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 4.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英国的考试制度却源于我国的科举制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中国科举制是在唐朝创立 B . 教授儒学成为各国的共识 C . 考试选拔人才方式受推崇 D . 目的都是为加强中央集权
  • 5.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朝统一的重大历史意义不包括(   )
    A . 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 B . 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 . 阻碍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D . 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 6. 唐朝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社会经济高度繁荣,下列属于唐朝手工业产品的是(   )

    ①青瓷  ②交子  ③唐三彩  ④白瓷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7. 下图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处应该填写(   )

    A . 黄巢起义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安史之乱
  • 8. 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
    A . 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B . 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C . 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 . 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 9.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下列能够体现出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史实有(   )

    ①张骞出使西域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游    ④文成公主入藏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0. 宋太祖为加强皇权,在中央采取的措施是(   )
    A .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B . 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C . 派文臣任州官,设转运使 D .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 11. (2022七下·黄冈月考) 宋代在知州以外,于诸府州设“通判某州军事”一官,知府知州的公文命令必须经通判的联署方能生效,通判还可直接向朝廷奏事,这表明通判的作用是( )
    A . 制约地方长官 B . 控制财政大权 C . 提高行政效率 D . 牵制中书门下
  • 12.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北宋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 重文轻武 B . 提高武将地位和待遇 C . 大力发展经济 D . 鼓励发展科技
  • 13. 北宋朝廷尽收州县之财,州县日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由于州县额定行政费用之外,所收赋税“不留盈余”,或者“水旱洊至(屡次、接连之意),闾里萧然,农民菜色。而郡县且不能以赈救,而坐至流亡。”这说明了(   )
    A . 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划调整 B .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C . 中央集权制阻碍社会进步 D . 过分削弱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
  • 14. (2021七下·温州期末)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崇拜孔子,先后于上京建国子监,府、州、县设学,以传授儒家学说;辽国出土的一些皇室和贵族的随葬品充满了中原气质。这些反映了(   )
    A . 礼乐文明的确立 B . 农牧文化的交融 C .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 科举制度的沿革
  • 15. (2022七下·宁明期末)   1005年宋辽之间的澶渊之盟、1044年宋夏之间的和议,产生的相同影响是(    )
    A . 加快了长江流域的开发 B . 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C . 减轻了中原人民的负担 D . 彻底消除了双方政权的矛盾
  • 16. 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结束宋辽之间战争状态的盟约是(   )
    A . 绍兴和议 B . 澶渊之盟 C . 宋夏协议 D . 雁门关协议
  • 17. 宋代是我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的高峰期。下列关于南宋时期南方商业繁荣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京城的主要街道店铺林立
    ②京城的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

    ③纸币与铜钱并行
    ④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 18. (2022七下·德庆期中) 元军进攻临安时,他招募军士前去救援,并用全部财产充作军费;到元军大营谈判时,他遭到扣留,威武不屈,最后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千古名句,从容就义。“他”是(    )
    A . 岳飞 B . 辛弃疾 C . 文天祥 D . 陆秀夫
  • 19. 南宋和北宋相比,其政治特点的相同之处有(    )
    ①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②皇帝重文轻武,靠议和苟安  ③投降派占上风,主战派受排挤 ④被少数民族政权所灭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20. (2022·梁河一模) 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哪个朝代商贸繁荣的景象(    )
    A . 唐朝 B . 宋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21.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词人,但二人作品的内容却大相径庭,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阶级立场不同 B . 政治倾向不同 C . 才学气质不同 D . 社会环境不同
  • 22. 它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这部史书的作者是(   )
    A . 司马迁 B . 司马炎 C . 司马光 D . 苏轼
  • 23. (2022七下·将乐期中) 历史学习讲究“论从史出”。要论证“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这一结论,下列史实可以作为论据的是(    )
    A . 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进行管理 B . 元朝设立宣政院直接统辖 C . 唐朝设立安西都护府加强管理 D . 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
  • 24. 元朝开始形成的新的民族是(   )
    A . 契丹族 B . 女真族 C . 回族 D . 党项族
  • 25. 写于元末的诗句“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反映了元朝(   )
    A . 统一全国,疆域辽阔 B . 制度完备,男女平等 C . 民族交往不断发展 D . 元朝的音乐水平很高
  • 26. (2019七下·铜仁期中) 史书记载12世纪的蒙古“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束这一局面,建立蒙古政权的历史人物是(   )
    A . 铁木真 B . 忽必烈 C . 元昊 D . 阿保机
  • 27. “自封建(注:即分封)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立中书省一,行中书省十有一。”材料所涉及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

    ①分封制     ②郡县制      ③三省六部制      ④行省制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28. (2018七下·常熟期中) 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 B . C . D .
  • 29. 隋朝虽然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在我国历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隋朝的历史作用有(  )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30. (2020七下·云南期末)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    )
    A . 分封制 B . 行省制 C . 科举制 D . 郡县制
二、综合题(共40分)
  • 31. 经济重心南移是古代中国经济格局的巨大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朝中叶到五代时期;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北方人民多次大规模的南迁,在给南方带来人口压力的同时,也为南方经济的开发和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到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经显出超过北方的强劲势头,而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为定局。

    材料二:西汉至北宋南方人口的变迁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三

    图1

    秧马(摹自元代王祯《农书》)

    图2

    材料四:元朝时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根据国编课标版教材《中外历史纲要》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 (2) 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 (3)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诗歌一: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沁园春·雪》

    诗歌二: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

    1. (1) 诗歌一提到了五位帝王,写出与宋元时期有关的两位帝王。(不能抄袭诗句)
    2. (2) “壮士饥餐胡虏肉”中的“胡虏”指的是哪个少数民族?
    3. (3) 说一说宋金议和的内容,谈谈你对这次议和的看法。
  • 3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的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做官之途。

    ——杨齐福

    材料二:武则天继承唐太宗的用人思想,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她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恩怨,武则天在位期间,唐朝国力进一步上升。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唐 杜甫《忆昔》

    1. (1) 材料一中的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其诞生于哪一皇帝在位期间?标志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一指出该制度有哪些特点?
    3. (3) 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武则天的为政举措。
    4. (4) 材料三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开元盛世的景象,当时的统治者是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