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3-03-22 浏览次数:23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 1. 我国已发现的属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存中,有的墓葬建有人工堆筑的大型墓台,有宽大的墓穴、精致的葬具,特别是随葬有一大批制作精美的玉制礼器。有的墓穴狭小,随葬的只是简陋的陶器及小件的装饰用玉饰件,也没有专门营建墓地,只是散落在居住地的周围。墓葬之间的不同可看出当时(   )
    A . 男尊女卑现象产生 B . 属于打制石器阶段 C . 已经出现权贵阶层 D . 处于母系氏族时代
  • 2. 《后汉书》 记载,汉光武帝因为“天下垦田多不以实,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诏下州郡检核垦田顷亩及户口、年纪”,称为“度田”,这与拥有大量田庄的河南、南阳地方豪强地主集团产生矛盾,许多“郡国大姓”竟与“群盗”一起发动叛乱。刘秀在镇压地方豪强叛乱的同时,下令停止度田,向豪强地主集团做出了让步。这(   )
    A . 推动了州刺史监察职能的演变 B . 瓦解了“编户齐民”的户籍制度 C . 埋下了东汉末分裂战乱的隐患 D . 导致了东汉外戚和宦官的专权
  • 3. 曹魏建国之初,在地方设立中正官,考察、评议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德名俱高”的中央在职官员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当时这一政策(   )
    A . 将选举官员权力收归中央 B . 促进了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 C . 造成取士不问家世的局面 D . 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局面
  • 4. 《资治通鉴》对某一制度记载:“(政府)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之与居者均,无侥利。“该制度的实施(   )
    A . 减轻了农民的人身限制 B . 延续了重农抑商的传统 C . 实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D . 促成了赋税形式的转变
  • 5. 明朝洪武初年,在南京玄武湖湖心岛修建了9间库房,用来存放户籍册“黄册”。到明朝后期,库房已达到667间,遍布5个小岛,收贮黄册153万多本。收贮黄册的玄武湖成为明朝的禁地,由户部派官员专门管理,一般人不得轻易进入。这表明当时(   )
    A . 制度变革促使人口迅速增长 B . 政府重视户籍的编制和管理 C . 厂卫机构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D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
  • 6. 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只有年满 21 岁的男子才可以参加文官考试。1929 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考试法》,允许女子参加考试。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应是(   )
    A . 考试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B . 文官制度取代了科举制 C . 男尊女卑不平等的现象已消失 D . 男女平等竞争成为可能
  • 7. 1931年5月,国产第一辆汽车问世,该车除少数部件是委托国外厂家依照本厂图样代制的外,其余部件均由民生厂自制。民生厂还曾同国外的福特、通用等汽车公司交换信息。这可以用来说明(   )
    A . 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就受制于洋人 B . 近代民族工业与外国工业有业务联系 C . 近代中国汽车工业实现完全自主 D . 民生厂是中国典型的合资性质的企业
  • 8. 1955年4月,中国代表团团长在印度新德里参加亚洲国家会议时说:“中国坚决相信,只要能够支持并遵守这五项原则,任何国家之间的正常关系都可以建立起来,并且可以巩固和发展下去。”由此推知,中国政府此行(   )
    A . 加强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 B . 加强了亚洲国家间的友好关系 C . 促进了亚非国家间的和平交往 D . 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 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启农村改革序幕,包产到户后农民手里有了富余的农副产品,需要拿到市场上出售,换成货币购买其他商品:自主经营也要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生产:乡镇企业发展起来后更需要通过市场决定产销。这反映了(   )
    A . 人民公社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B . 农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 C . 农村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尝试 D . 农村的改革激发了市场活力
  • 10. 口号是意识形态的载体,同时是社会动员的有力工具。如表列出了不同时期中国共青团的口号,对其合理的历史解释是(   )

    时期

    口号

    1922—1925年

    “协助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

    1925—1927年

    “到群众中去”“到农村去”“到军队去”

    1937—1945年

    “全体青年武装起来”

    1949—1956年

    “把青春献给祖国”“一切为了社会主义”

    1978—2001年

    “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先锋”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002年以来

    “新农村、新青年、新风采”

    A . 动员话语从公民话语转向阶级话语 B . 动员内容从革命动员转向服务青年 C . 动员方式由注重社会化转向政治化 D . 动员对象由知识分子转向工农群众
  • 11. 约公元前2900年左右,定居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建立了一系列的城市国家。苏美尔人对宗教的依赖性很深,他们相信每一种自然力的背后都有其主宰,认为人与神的界限是永恒不变的。这种现象的产生源于(   )
    A . 早期文明的教化 B . 农业生产的需要 C . 自然环境的影响 D . 楔形文字的传播
  • 12. 马丁·路德在《论世俗的权力》文中认为,教会应以教人有谦卑、忍耐、爱心为事,不应干涉政府。政府以执行法律,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为事,无权过问信仰与良心。由此可知,路德倾向(   )
    A . 人文主义 B . 教随国定    C . 政教分离 D . 法律至上
  • 13. 19世纪,欧洲时装界出现了两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首先是服装的面料和款式的多样化;其次,则是时装样本及后来的时装杂志逐渐流行,社会时尚的代言人逐渐由宫廷贵妇转变为时装样本模特儿和舞台剧中的女演员。这些趋势根源于
    A . 工业革命的开展 B . 家庭结构的变化 C . 启蒙思想的传播 D . 女权运动的推进
  • 14. 下表是战后日本生产增长和就业增长比较简表(人数单位:千人,指数:1975 年为 100)

    行业

    类别

    1950 年

    1960 年

    1970 年

    1980 年

    农业

    生产指数

    51.2

    75.2

    94.7

    121

    从业人数

    16102

    13121

    9334

    5426

    制造业

    生产指数

    5.1

    25.3

    92.2

    101.9

    从业人数

    5690

    9553

    13682

    13145

    表明二战后日本经济方面的重大变化体现在(   )

    A . 人口构成的变化 B . 产业结构的调整 C . 科技立国的实施 D . 第三产业的发展
  • 15. 20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设立了“住房与城市发展部”,从而给予弱势社区的居民在有关社区事务决策中更大的发言权。同时期,英国内政部实施了“社区发展工程”,使社区服务的领域扩展至教育、医疗健康、居住、公共安全等方方面面。这反映出
    A . 西方多元合作治理格局形成 B . 社区成为国家福利的来源 C . 政府重视社区治理重要作用 D . 公民自主治理的充分动员
  • 16. 世界各国为增强本国实力制定了科技创新驱动传统经济发展的政策。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目标,美国正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中国也将“中国制造2025”定位在战略层级,普遍加大了对占领科技制高点的投入,上述现象反映了( )
    A . 传统经济取代新经济发展模式 B . 世界各国跨入到知识经济时代 C . 经济形势的发展加剧全球竞争 D . 国家干预政策已占据主导地位
二、非选择题
  • 17. (2022·皖豫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元代统治者认识到,为解除平民百姓的疾病之苦,必须从根本上抓起,培养一支医德高尚、艺术高明的医疗队伍。“世祖中统二年夏五月,太医院使王献言:医学久废,后进无所师授。窃恐朝廷一时取人,学非所传,为害甚大。”乃遣副使王安仁授以金牌,往诸路设立医学。生员拟免本身检医差占等役,俟其学有所成,每月试以疑,视其所对优劣,量加劝惩。后又定医学之制,设诸路医学提举纲维之。”元代的地方医学也叫三皇庙学。“三皇庙者,祠伏羲神农皇帝之神。自国都至于郡县,皆立医者之学,我国家之制也”。在医药管理方面,设置了“广惠司”“回回药物院”“御药院”“御药局”等机构,“广惠司”和“回回药物院”都是阿拉伯式的医疗机构。

    ——摘编自王风雷《元代的医学教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医药改革的举措。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医药改革的意义。
  • 18. 阅谈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81年5月,在面临技能型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国家劳动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徒培训工作的意见》,在一些地区开始试行变招工为招生的改革试点,推动学徒制度的改革。1989年3月劳动部下发的《关于印发<学徒培训制度改革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中提出了学徒制改革的方向:“应该逐步实行学校(培训中心)和企业相结合培训学徒工的方法,既可利用企业生产现场,加强学徒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又可利用学校(培训中心)课堂教学,加强学徒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学习”,这标志着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学徒教育制度的终结。同时,国家开展教育体制改革,实行职业教育分流,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大力发展,职业学校的招生比例与普通高等中学的招生已接近1︰1,以企业为主的学徒制被以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代替,学徒制由企业为主,转向以学校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摘编自郑荣奕《我国学徒制的历史演变与改革方向》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学徒制度改革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我国学徒制度改革的意义。
  • 19. (2022高一下·郑州期中) 阅谈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国际成立后,立即在各国开展工作,1865年初在法国巴黎成立了巴黎支郎。按照马克思等人的设想,成立第一国际的宗旨既是要采取各种措施特别是运用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随着法国的战败和屈辱投降,巴黎人民群情激愤。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在市政厅举行了隆重的公社成立典礼,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了。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它的伟大意义永远不可磨灭。公社在很大程度上是19世纪初期以来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高峰和总结。它继承了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许多优良传统和经验,吸取和归纳了历次工人的经验和成果,从以往的共和要求、普选运动以及1848年提出的建立“社会共和国”的主张,发展为夺取政权、改造旧国家机器和建设无产阶级自己的机构。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巴黎公社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史上的意义。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40—1894年间中国主要周边国家与欧美列强及日本建立条约关系情况

             项目

    国别

    建立条约关系的国家

    最后一次来华朝贡之年

    备注

    朝鲜

    日、美、英、德、意、俄、法、奥(依缔约顺序)

    1894年

    清政府首先劝导朝鲜与欧美缔约通商/各约均用汉文及中国年号,并照会声明朝鲜为“中国属邦”

    琉球

    美(1854)、法(1855)

    1862年

    琉球琉法条约使用汉文及中国年号

    越南

    法(1862/1874/1883/1884)

    1880年

    1884年沦为法国殖民地

    缅甸

    英(1826/1866)、法(1884)

    1875年

    自1824年起经过三次英缅战争,至1866年沦为英国殖民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