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普宁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质量监...

更新时间:2023-04-27 浏览次数:5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参加“新政协”的代表司马文森记录了《共同纲领》的讨论过程:“初步草案提出了,100多位筹备委员就分开成为许多不同的小组,按照不同性质内容,逐条逐句逐字来讨论,三番五次地谈了又谈,改了又改。就这样,足足忙了快有3个月时间。”这反映了(   )
    A . 新政权的社会主义性质 B . 新政协代表来源的广泛性 C . 协商的平等性、充分性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 2. “下午3时,大地欢声雷动。毛泽东和朱德最先登上天安门城楼。在雄浑的礼炮声中,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
    A . 开国大典隆重举行 B .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C . 庆祝北平和平解放 D . 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 3. (2020八下·遵化期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主法制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4.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中南海正式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意味着(   )
    A . 西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 . 中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 . 废除了西藏封建土地制度 D . 西藏自治区的正式成立
  • 5. 罗伯特·奥古斯德在《有限战争》中写道:“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争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 . 使中国赢得了民族独立 B . 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包围 C .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 动摇了美国的直接霸权地位
  •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据统计,1951年农民对工业品特别是对轻工业日用品的购买力就比1950年提高了25%左右。这反映了土地改革(   )
    A . 扭转了工业生产状况 B . 废除了封建地主阶级 C . 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D . 促进了农村文化发展
  • 7. 1949年,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占比70%,工业占比30%,而其中现代性工业产值只占17%。这表明当时中国(   )
    A . 工农业发展水平低下 B . 亟待实现工业化 C . 工业空间布局不合理 D . 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 8. “一五”计划的基建总投资分配表(部分),据此可知(   )
    部门 占比
    农林水利部门 7.6%
    工业部门 58.2%
    A . 中国经济结构畸形发展 B . 中国优先推进工业化建设 C . 农业生产遭遇重大损失 D . 当时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
  • 9. 下表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以得出(   )
    项目 中共党员 民主党派 无党派 工人 农民 解放军 归国华侨 少数民族 妇女
    人数 668 274 284 100 63 60 30 177 147
    比例 54.48% 22.35% 23.16% 8.16% 5.14% 4.89% 2.45% 14.43% 11.99%
    A .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B . 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 C . 代表经协商推举出来 D . 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 10. 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这反映了( )
    A . 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B . 小农经济难以应对西方大国的经济封锁 C . 作者认同土地改革 D . 人民公社获得广大群众的拥护
  • 11. 三大改造时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赎买,企业利润分配时,国家税收占34.5%,职工福利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0.5%。这些做法(   )
    A . 纵容了资本家的剥削 B . 有助于改革的顺利开展 C . 体现了“左”倾的思想 D . 照搬了苏联的相关做法
  • 12. 1956年党的八大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党(   )
    A . 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思想 B . 确立以发展农业为中心的经济方针 C . 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 . 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 13. 1957年底,《人民日报》连续发表社论,指责“(反对冒进的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号召“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这表明(   )
    A . 经济发展速度过慢 B . 人民群众表达不满 C . 出现“急于求成”苗头 D . 人民公社广泛建立
  • 14.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如下图中三位人物共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

    A . 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B .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 .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 . 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 15. 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 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自然灾害的影响 D . 文化大革命
  • 16. 学者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一书中用“1978中国,回来了”作为开篇标题。作者之所以用这个标题,是因为1978年(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 B .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C . 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D . 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17. “大包干,小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由此可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民主要的吸引力是(   )
    A . 统一经营,风险共担 B . 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C . 集中劳动,统一分配 D . 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 18. 20世纪8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想在中国建浓缩汁厂,但中国不允许外商独资。可口可乐公司只好建一个浓缩汁厂和一个汽水厂,把汽水厂送给中方,然后组成一个联合董事会,第一个中美合作企业诞生。这一事件说明(   )
    A . 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B . 对国企进行了改革 C . 对外开放呼唤体制改革 D . 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 19. 阅读下图《1981年和2016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与构成》,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A . 农轻重结构比例已严重失调 B . 国际市场限制初级产品贸易 C . 工业制造水平远远领先世界 D . 改革开放推动出口结构变化
  • 20. (2022八下·重庆市月考)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 . 阶级斗争为纲 B .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 实现共同富裕 D . 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 21.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   )
    A . 中共八大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九大
  • 22.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国梦”基本内涵的是(   )
    A . 和平共处 B . 民族振兴 C . 人民幸福 D . 国家富强
  • 23. (2020·雅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成果。下列思想理论属于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成果”的是(    )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4. 广东省内3个民族自治县,2019年开始“粤省事”平台新增少数民族特色服务和少数民族旅游服务专区,提供旅游信息查询、多个民生事项便捷办理等服务。这一举措旨在促进(   )
    A . 人民当家作主 B . 民族共同繁荣 C . 加强民族融合 D . 实行多党合作
  • 25. (2018八下·来宾期末)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 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C . 两岸关系的发展 D . 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 26. 关于两岸交流,习近平指出:“我们将扩大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实现互利互惠,逐步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与大陆同胞同等的待遇,增进台湾同胞福祉。”这表达了大陆领导人(   )
    A . 继续推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意愿 B . 扩大两岸政治分歧的意愿 C . 认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已没有任何障碍 D . 打破两岸隔绝状态的意愿
  • 27.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总统尼克松入主白宫后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开展“均势外交”,增强美国对付苏联的力量,并调整亚洲政策,多次作出寻求“与中国共产党改善关系”的姿态。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立足点是(   )
    A . 调整亚洲政策 B . 思想意识形态 C . 美国国家利益 D . 尼克松的喜好
  • 28. 毛泽东兴致勃勃地拿起外交部填写的联大表决结果的表决情况,边看边说:“投赞成票的,亚洲国家19个,非洲国家26个,古巴也同我国建交了…美国的后院起火了。”毛泽东说这段话的历史背景是(   )
    A . 美国陷入外交孤立境地 B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 中美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 D . 中国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建交
  • 29. 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说明,两弹一星的研发(   )
    A . 标志着我国成为发达国家 B . 我国从此跻身于强国行列 C . 带动其他领域科技的发展 D . 体现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 30. 六七十年代点煤油灯,现在灯火通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写信贴邮票,现在打个电话、发个微信,互联网十分方便;过去买菜用现金,现在扫二维码。这些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
    A . 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 . 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 . 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D . 我国的轻工业、商业发展速度快
二、综合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0分,共4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2%,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材料三:1958一1961年我国粮食产量表

    时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粮食产量 20000万吨 17000万吨 14350万吨 14750万吨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出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2. (2) 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历史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8一1960年我国粮食产量呈现什么趋势?其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材料二: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试办“经济特区”。积极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1984年,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88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省府。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

    材料三:经过长达15年的艰难谈判,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员。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同时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前“僵化的模式”的危害,谈谈我们是如何改变这种模式的?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是依照怎样的步骤进行的?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与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的进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哪一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指出中国加入世贸产生的双重影响。
  •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国不学他们,我国不要被动、懦弱,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屈辱外交比较,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表达的共同主题。任选其中一个事件,谈谈该事件的重大意义。
    3. (3) 材料三是近期中国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