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

更新时间:2023-03-24 浏览次数:7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滴水成冰 B . 剩饭变馊 C . 干冰升华 D . 试管碎裂
  • 2. 储存红磷的药品柜建议张贴的警示标识是(   )
    A . B . C . D .
  • 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有PM2.5监测项目,PM2.5是用来监测下列项目中的(   )
    A . 细颗粒物 B . 一氧化碳 C . 二氧化碳 D . 二氧化硫
  • 4. 下列药品的存放或取用操作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 5. 下列化学用语表示两个分子的是(   )
    A . Ca2+ B . NO2 C . 2CO D . 2Cl
  • 6.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B . 古代的炼丹术对化学发展毫无贡献 C . “四大发明”中的“火药”与化学有关 D . 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 7.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 柠檬茶 B . 自来水 C . 氯酸钾 D . 石灰石
  • 8. 碲元素在光伏发电中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碲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2 B . 碲属于金属固体 C . 碲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 g D . +6价碲的氧化物化学式为TeO3
  • 9. 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 . CO2合成淀粉 B . 使用乙醇汽油 C . 植树造林种草 D . 太阳能发电
  • 10. 下列关于水和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空气中O2的质量分数约为21% B . 稀有气体用于保护气,因为它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C . 净化水的操作程度最高的是静置沉淀 D . 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
  • 1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B . 沼气可部分解决农村的燃料问题 C . 煤是化石燃料中最清洁的燃料 D . 石油能分馏出汽油、柴油等燃料
  • 12. 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是(   )
    A . B . C . D .
  • 13.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青”指的是靛蓝),是使用历史悠久的染料之一。关于靛蓝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由4个元素组成 B . 含有氮分子和氧分子 C .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 . 含有30个原子
  • 14. 劳动赋能,助力成长。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自主探究:用稀醋酸浸泡鸡蛋,制得无壳鸡蛋

    醋酸能与蛋壳主要成分反应

    B

    学校清洁:用酒精对桌椅进行消毒

    酒精具有可燃性

    C

    社区服务:垃圾分类,植树造林

    节约资源,低碳环保

    D

    家务劳动:用扇子扇炉火

    提供充足空气促进燃料燃烧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对燃烧及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进行了下图实验。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对比①②可探究:接触空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B . 对比②③可探究:燃烧的剧烈程度与O2的含量有关 C . 对比③④可探究: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D . 对比①④可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条件之一
二、填空题
  • 16. 我国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
    1. (1) 严格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使用“食品添加剂”(填“能”或“不能”)保障食品安全。
    2. (2) 古代酸酒用酵母中的蔗糖酶()就是食品添加剂,中C、O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质量比为
    3. (3) 氯化钾、硫酸钾都能为人体提供钾(填“元素”或“单质”)。
    4. (4) 生活中接触到的“低钠盐”其实是“含钾食盐”,在食盐中添加KCl的效果好于加等质量的K2SO4 , 可能的原因是
  • 17. 北京化工大学宋宇飞教授和赵宇飞教授团队以水滑石为载体,通过一种复杂的催化,在阳光驱动下使甲烷和水在常温下产生H2 , 微观模型图如下:

    1. (1) 该反应涉及的氧化物有种;微观角度看,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种类。
    2. (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将得到的混合气体加压,通过-70℃左右的装置,可以得到液态CO2和H2 , 其分离的原理是。现已发明了成本更低的膜分离技术,“膜分离”相当于实验室的操作。
    4. (4) 对上述制氢的评价,正确的是(多选,填字母)。

      a.充分利用太阳能,达节能目的     b.是人类开发氢能源最佳选择

      c.有利于生产过程中“捕捉”CO2 d.要解决CO2的封存技术

三、综合题
  • 18.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供选择的实验药品有大理石、KClO3、MnO2、蒸馏水、石蕊纸花(若干)和质地软的矿泉水瓶等,相关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1. (1) Ⅰ组:实验室制取O2和CO2

      仪器a的名称是

    2. (2) 小明用A装置制取O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待才开始收集;小松想制取CO2 , 需要补充的药品名称为,若制取较多的CO2应选用的装置(填字母)。
    3. (3) Ⅱ组:CO2的性质

      为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实验操作为

    4. (4) 用质地软的矿泉水瓶收集一瓶CO2气体,往瓶中加入约体积的蒸馏水,立即旋紧瓶盖,振动。观察到矿泉水瓶,得出的实验结论为
  • 19. 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黑色粉末,成分可能是活性炭、CuO。同学们对黑色粉末展开探究。(提示: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CO2)。
    1. (1) 探究一:确定黑色粉末的成分

      【提出假设】黑色粉末为:

      假设Ⅰ:活性炭;假设Ⅱ:;假设Ⅲ:活性炭和氧化铜。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在盛有20 mL水的烧杯中,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显红色,加入一药匙样品,用玻璃棒搅拌,静置,观察上层清液的颜色

      假设不成立,假设Ⅰ成立

      该实验的原理是利用活性炭的性。有同学认为该实验结论有不正确,原因是,经进一步实验,得出假设Ⅲ成立。

    2. (2) 探究二:测定黑色粉末中CuO的质量分数 CO 样品

      【方案1】如图所示装置,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溶液尾部酒精灯的作用是,通过测定反应前后NaOH溶液增加的质量,计算出CuO的质量分数。

    3. (3) 【方案2】如图所示,取一定质量的样品于陶土网上充分加热,测定陶土网上样品减少的质量,计算出CuO的质量分数。若加热不充分,则可能导致CuO的质量分数(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4. (4) 【讨论】上述两个方案中,你认为方案更优。
  • 20. 如图是我国正在运行和建设的空间站。H2O、CO2、O2等物质的循环利用是空间站建设的重要课题。

    1. (1) 石墨烯、碳纳米管等制成的材料是处理CO2的催化剂,处理前后,该材料的性质不变。
    2. (2) 复合氯化铝是净水的一种新型絮凝剂,Al2Cl(OH)x是其中的一种,若Cl显-1价,则x=
    3. (3) 下图是利用已学过的六种常见物质H2、O2、H2O、CO2、H2CO3、Ca(OH)2搭建空间站结构模型,“”表示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A通电生成F和B,A→E放出大量的热,D→B靠植物的光合作用实现。

      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C

      ②产生F气体的容器连接电源的(填“正”或“负”)极;

      ③若反应“F→A”“B→D”“A→C”均属同一种基本反应类型,则该反应类型为;E物质可用于D的检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通过“天舟”可接送物质,该物质能与D物质相互转化,则运送的物质是(填字母)。

      a.CH4  b.CaO      c.CO

  • 21. 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Cu2O)和木炭粉混合加热到约800℃,得到黄铜(锌和铜的合金),现进行模拟,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

    1. (1) 流程中体现了木炭的(填“可燃性”或“还原性”);“磨细、混匀”的目的是
    2. (2) 气体A中一定含有CO2 , 可能含有
    3. (3) 若用该工艺制备了1000 g黄铜产品,其中锌单质的质量分数为32.5%。产生这些锌单质所需碳酸锌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4. (4) “高温还原冷却”过程,假设产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若(3)中产品是在t4后得到的,且产品中只含三种元素,则黄铜中至少含铜单质g。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