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

更新时间:2023-03-24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铁矿石粉碎 B . 蓝莓酿红酒 C . 纯铜丝导电 D . 浓盐酸挥发
  • 2. (2022·龙东地区)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引燃镁条 B . 放置滴管 C . 液体的量取 D . 取用固体粉末
  • 3. (2023九上·南康期末) 下列与消防安全有关的做法正确的是
    A . 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浇灭 B . 燃气泄露立刻打开排气扇 C . 高层住宅失火时乘电梯逃生 D . 逃离火场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前行
  • 4. 下列有关部分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B . 将打磨光亮的铝丝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铝丝表面有铜析出 C .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固体由红(棕)色变为黑色 D . 碘放到水中溶解,形成棕色溶液
  • 5. 鱼油中富含的DHA(C22H32O2)是大脑细胞形成和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DH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DH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 DHA属于氧化物 C . DHA由56个原子构成 D . DHA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的最大
  • 6.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 . 支架刷漆主要是美观 B . 石墨做电极 C . 钛合金制造人造骨 D . 干冰用于血液制品的运输
  • 7. 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如下图四个实验。实验I、IV中小花变红,实验II、III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实验I、II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 . 实验III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 . 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稀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 . 该实验设计是多种因素对比实验
  • 8. (2017·桂林) 镍(Ni)和锰(Mn)都是重要金属,将Ni丝插入Mn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插入CuCl2溶液中,Ni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 . Cu、Mn、Ni B . Mn、Ni、Cu C . Ni、Mn、Cu D . Mn、Cu、Ni
  • 9.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将40%的氢氧化钠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20% B . 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C . 与乳化作用相比,溶解能使物质混合得更均匀 D .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 10. 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要检验纯度,所以点燃甲烷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其纯度 B .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C .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所以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D . 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 11. 关于下列实验的分析与结论正确的是(   )
    A . 由酚酞溶液变红可知,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 红磷量不足会使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 C . 对照实验可得出铁生锈需要水和氧气 D . 黄铜和纯铜相互刻画,黄铜上有划痕
  • 12. (2022·龙东地区) 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赤铜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有如下反应发生①   ②。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
    A . X的化学式为CO2 B . 反应前后锌元素质量不变 C . ②反应中ZnO发生了还原反应 D . ②反应前后锌元素化合价升高
  • 13.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关系的是(   )
    A . 加热一定质量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 B . 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氯化钾固体 C . 氢气燃烧生成水的质量 D .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盐酸
  • 14. 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

    通入灼热的铜网

    C

    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

    分别取样,加适量的水,测量温度变化

    D

    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固体

    加水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

    A . A B . B C . C D . D
  • 15. 取6.5gZn放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若滤液为蓝色,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 B . 若滤液为无色,滤液中一定有Zn(NO32 , 可能有AgNO3 C . 若滤液为无色,原溶液中AgNO3的质量可能为34g D . 若滤渣质量为20g,滤液中一定有Zn(NO32 , 一定没有AgNO3
二、填空题
  • 16. 用适当的元素符号与数字的组合填空:
    1. (1) 2个氢原子
    2. (2)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 (3) 菱铁矿的主要成分
  • 17. 暑期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走进工厂,在实践中认识化学、体验化学、感悟化学。
    1. (1) 去工厂的途中,同学们看见路边鱼塘中用水泵把水喷向空中,这样做可以增大,达到目的。
    2. (2) 在工厂里,同学们看到车间里备有水基型灭火器,灭火时水基型灭火器产生的泡沫喷射到燃料的表面,泡沫层析出的水在燃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此过程中体现的灭火原理是
    3. (3) 同学们取锅炉用水的水样,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到产生大量泡沫,验证了锅炉用水是,同学们还参观了工厂循环用水和污水处理的流程,提升了爱护水资源的意识。
    4. (4) 工厂设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小明自觉响应垃圾分类回收的倡导,将饮用完的金属易拉罐投放到垃圾箱。
  • 18. 能源与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图是某太阳能路灯的示意图,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 (1) 图中所标示的路灯各主要部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填序号)。
    2. (2) 常温下铝的化学性质活泼,但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
    3. (3) 太阳能路灯中多处使用合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写出一条合金的优良性能
    4. (4) 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属于(“可再生能源”或“不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 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9.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溶解度曲线交于P点,据图回答问题:

    1. (1) P点的含义是
    2. (2) t2℃时40ga物质加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g。
    3. (3) 除去固体a中混有的少量固体b的方法是(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4. (4) t2℃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含溶剂由多到少的顺序为
    5. (5) 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到t1℃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三、综合题
  • 20. A一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A俗称生石灰,C是最常用的溶剂,C与F元素组成相同。

    1. (1) C的化学式是
    2. (2) 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 “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写出废旧电池随意丢弃造成的危害。
    2. (2) 请写出一种汽车尾气的污染物及减少汽车尾气的一条措施。
  • 22.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铅笔芯是用不同比率的石墨粉末和黏土混合而制成的。当家中的锁头因上锈而不易打开时,可以用铅笔芯粉末放入锁孔,就很容易打开了,为什么?
    2. (2) 当家中燃气灶中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就需要调大一下灶具的进风口了,为什么?
    3. (3) 被汗水浸湿的衣服晾干后,常出现白色的斑迹,为什么?
  • 23. “宏观世界多姿多彩、微观世界魅力无穷”,利用所学微观知识解释下列宏观现象:
    1. (1) 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
    2. (2) 体温计中的金属汞随体温升高,汞柱上升。
    3. (3) 固体物质配成溶液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 24. 某学生练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该同学的操作过程中的示意图。试回答:

    1. (1)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2. (2) ③操作中应称量NaCl的质量是g,称量氯化钠时,在往左盘慢慢加入氯化钠的过程中,指针偏左,接下来的操作是
  • 25. 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结合下图请回答问题:

    1. (1) 实验一,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若实验过程中铜片上的红磷燃烧了原因是
    2. (2) 实验二,根据两只试管中的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3. (3) 实验三,A和B的软塑料瓶体积相同且充满CO2 , 将A瓶盖打开,加入体积约为塑料瓶容积1/3的蒸馏水,旋紧瓶盖后充分振荡;向B中注入等体积的蒸馏水,充分振荡,观察到A瓶的实验现象是,B瓶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 26. 实验室现有大理石、高锰酸钾、稀盐酸等药品及相关仪器和用品,请结合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 (1) I.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仪器a的名称是

    2. (2) 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制取氧气的过程有多步操作,其中的两步操作为:①将集气瓶盛满水,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②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药品所在部位加热。①在②(填“之前“或“之后”)相对合理。
    4. (4) 图E为用图D中的方法刚刚收集满的一瓶氧气,此时集气瓶内压强(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将红热的木炭伸入到图E的集气瓶中,观察到木炭燃烧发出、放热。
    5. (5)  II.用大理石(大理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与反应)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选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在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填“大”或“小”)。

    6. (6) 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装置内碳酸钙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大致趋势如图所示,请结合图像分析,t0时B装置内的溶液中Ca2+与Cl-的个数比(填“等于”或“小于”)1:2。

  • 27. 实验活动课上,老师为大家演示兴趣实验,振荡留有小孔的盒子,将里面的黑色粉末均匀地洒在酒精灯火焰的上方,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灿烂烟花。老师揭秘黑色粉末是食品包装袋中的脱氧剂。为此兴趣小组展开了对该脱氧剂成分及原理的探究。
    1. (1) 实验活动一:探究脱氧剂中黑色粉末的成分。

      【作出猜想】黑色粉末含有铁粉和碳粉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D取黑色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

      ,溶液变为浅绿色,有黑色不溶物。

      黑色粉末中含有铁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将①中黑色不溶物滤出,洗涤、干燥后,放在陶土网上灼烧,上方放一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

      黑色粉末中含有碳粉。

    2. (2) 【查阅资料】实验所用脱氧剂中还含有氯化钠

      实验活动二:探究脱氧剂中氯化钠的作用。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控制变量法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内左侧导管液面右侧导管液面(填“高于”或“低于”)。

    3. (3) 【表达交流】脱氧剂利用铁生锈的原理延长食品保质期。其中碳粉具有性,可以促进反应的发生,氯化钠可以加快铁生锈的反应速率。
    4. (4) 【反思评价】脱氧剂包装上应注明的注意事项是(请写出一条)。
四、计算题
  • 28. 央视报道:“维生素C”被多地卫生部门列为预防新冠肺炎的营养补充剂,维生素C能增强身体抵抗力、防治感冒和美白皮肤。维生素C的化学式为C6H8O6。请回答:
    1. (1) 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 (2) 维生素C中C,H,O原子个数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3. (3) 35.2g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为g。
  • 29. 实验室用13g锌与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
    1. (1) 生成氢气的质量。
    2. (2) 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3. (3)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保留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