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焦作市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4-25 浏览次数:22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如图是河南省两处古迹遗存,它们反映出中原地区(    )

    A . 悠久的星象观测史 B . 先进的建造技术 C . 高超的耕作水平 D . 精准的测绘水平
  • 2. 商朝的人大都迷信鬼神,大事小事都要卜问,故甲骨文主要为占卜卜辞。卜甲大小因占卜主体的身份不同而异。王卜所用龟甲多属各地进贡的大龟,平民或小贵族一般用本地或附近产的尺寸较小的龟。龟的大小,乃是等级、权力、地位的一种标志。由材料可知(    )
    A . 甲骨文记载的都是商王占卜的内容 B . 甲骨文只利于研究商朝的政治 C .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文字 D . 甲骨大小在商朝是权力的标志
  • 3. 战国时期的秦国,无疑是诸侯国中的佼佼者,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以及都江堰都发生在这里,这两项成就的共同作用是(    )
    A . 实行严刑峻法,导致民怨沸腾 B . 增强秦国实力,为统一打下基础 C . 杜绝了水患灾害,赢得了民心 D . 推动了秦朝军事实力的不断增强
  • 4. (2018七下·东台期中) 以下是我国经济重心变化示意图,与这三幅图相对应的大致时期依次是(    )

    A . 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南宋 B . 南宋、唐朝中后期、魏晋时期 C . 魏晋时期、南宋、唐朝中后期 D . 南宋、魏晋时期、唐朝中后期
  • 5. 明朝中后期,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小说广泛流行。有的小说描绘小手工业者之间真诚互助的新型职业道德,有的宣扬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也有的歌颂商人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这反映出(    )
    A . 西方国家的影响渗透 B . 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 . 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 D . 近代民主思想传入
  • 6. 2022年2月4日﹣20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如图再现了每年冬至节清宫例行的八旗官兵滑冰活动的场景,这一作品(    )

    A . 体现出民族与民俗特色 B . 透露清代军事训练的松弛 C . 显示了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D . 反映清朝宫廷生活奢靡
  • 7. 如图中《清帝退位诏书》反映的信息主要是(    )

    A .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 B . 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推翻 C . 封建统治者主动交出了政权 D . 北洋军阀与革命党人联合奋斗
  • 8.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反映出(    )
    A .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密切增多 B . 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C . 中国主动全面对外开放 D . 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 9. “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傅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直系军阀吴佩孚发表声明的背景是(    )
    A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 . 北伐战争即将结束 D . 五四运动正在进行
  • 10. “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源于(    )
    A . 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 B . 南昌起义打败了反动派 C . 秋收起义后攻打大城市失败 D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 11. 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这说明中国(    )
    A . 地位上升外交逐渐自强 B . 开始成为世界强国 C . 确定收回香港主权 D . 摆脱了帝国主义压迫
  • 12. 最后一碗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尺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亲骨肉送去上战场。这首山东平山支前民谣的歌词,主要反映了(    )
    A . 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B . 人民对子弟兵的深厚感情 C . 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D . 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 13.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由此可知亚非国家更应该(    )
    A . 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B . 求同存异,加强合作 C . 坚持多边外交 D . 奉行不结盟政策
  • 14. 1979年7月,中国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后又相继颁布《涉外经济合同法》《外资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文件(    )
    A .   标志着中国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 B . 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得到发挥 C . 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可信度增强 D . 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加强
  • 15. 古罗马神话中有个正义女神—朱斯提提亚,这是一个蒙上眼睛的正义女神。她一手持天平,代表公平;一手持利剑,代表正义。据此,女神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    )
    A . 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 . 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 . 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D . 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 16. “领主的领主不是我的领主”“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种现象表明(    )
    A . 国王是一最大的封建领主 B . 封君与封臣之间等级森严 C . 封君封臣制度下权力分散 D . 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独立的权力
  • 17. 美国的开国元勋杰斐逊认为:“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基于这一理念,美国制定的1787年宪法(    )
    A . 允许奴隶制度存在 B . 践行三权分立原则 C . 规定总统任期两届 D . 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 18. 下表为1800~1900年欧洲和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份额(%)

    1800

    1830

    1860

    1880

    1900

    欧洲

    28.0

    34.1

    53.6

    62.0

    63.0

    中国

    33.3

    29.8

    19.7

    12.5

    6.2

    据此可知(    )

    A . 传统手工业在中国越来越占据优势 B . 中国所占份额减少缘于制造业落后 C . 工厂的出现加速了欧洲工业化发展 D . 工业化是欧洲超越中国的主要原因
  • 19. “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一书作者所说的这个“灾难”是指(    )
    A . 美国进一步走向衰落 B .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 . 世界各国都反对美国 D . 经济全球化美国处于不利地位
  • 20. 导致如图中严重环境问题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全球人口数量过快增长 B . 工业污水过度排放 C . 日本福岛核事故 D .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16世纪文艺复兴之前,欧洲是政教合一的封建时代,宗教裁判所可以仅仅因为布鲁诺信奉哥白尼的日心说这样一个科学学说,而把他视为异端判处死刑,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因此,欧洲中世纪的科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史称“黑暗的中世纪”。而这一千年,中国国家长期统一,经济持续发展,中华封建文明在大踏步前进……以四大发明为标志的传统技术更为世人所称道……只是到了近代才落后于西方。

    ——摘编自王渝生《传统文化与中国科技发展》

    材料二:宋应星(1587﹣约1666)在序言中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三:古今中西的几大文明,各有特点,但这些特点完全不应成为互相敌视的原因,倒恰好是彼此借鉴的理由……任何一个文明,不论有多古老,有多特色,也必定含有与其他文明共享的一些价值理念,否认这一点,就无法参与全球精神财富的大循环。

    ——摘自《南方周末》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公元401~1500年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宋应星的科技成果在国内命运不同的原因。
    3. (3)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影响人类文明交流的因素。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后期中国大事年表

    时间

    大事

    1856年﹣1860年

    英法等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60年代

    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创办京师同文馆,马尾船政学堂。

    19世纪70﹣90年

    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轮船招商局等一批近代民用工业;第一批幼童30人启程赴美;天津电报学堂、湖北铁路局附设化学堂、矿学堂成立;筹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材料二:1898年7月,光绪帝正式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它的办学原则是:以中国的传统学科为主体,引进一些西方学科,构成中西结合的课程内容。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派在教育方面采取的措施。你认为这些措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到哪些积极作用?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师大学堂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
  • 23. 建国以来,我国航空事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请根据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情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能够反映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的联系,语句通顺,条理清晰)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1. (1) 说明材料一所反映的事件造成的结果及影响。
    2. (2) 对与材料二相关的航海家,历来有救世主和强盗两种评价,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3.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 25. 近代以来,德国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人说:(德国)“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

    材料二:(1950年3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三:下面是德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45年

    苏美英法四国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

    1949年

    英法美占领区成立联邦德国,苏联占领区成立民主德国

    1961年

    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修建柏林墙,希望以此阻挡西方势力的渗透。

    1990年

    民主德国拆除柏林墙,整体加入联邦德国。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说明这一观点。
    2. (2) 据材料二,概括阿登纳的主张及其目的。
    3. (3) 阅读材料三,请为其设计一个恰当的主题名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