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4-18 浏览次数:1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文知识与运用(24分)
  • 1. 某校组织八年级学生前往巴中三江研学旅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巴中三江,因为三条河交江于此处的缘故而得名。三江本多水,1980年建成的三江电站在三江口的大檬滩上拦腰一我,三江之水更是丰富,陡然成了汪洋一片。纵横的河道绕来绕去,把三江之地变成了水乡泽国。

    自古人们逐水而居,兴建场镇,开垦土地,多傍山依河。通常一河就足够了,三江却有三河相注,如此看来,竟有些奢侈了。有河之因,三江成了巴河流域最重要的水码头,东南西北均可到达,[A]客商们趋之若鹜 , 一时商贾云集,热闹非凡。今之三江镇,那株数百年的黄桶树以其苍劲的树千,撑起浓密的华冠,生机蓬勃地站立在街中。保存下来的半边古街,弯弯斜斜【】驳着,昭示着三江的历史绝非不是一朝一夕。新建的街道不但齐整亮丽,老旧街之间还辟了一个小小广场,夜夜歌舞翩翩。

    三江在水的润泽下,山色气韵都有了水灵灵之感。仿佛山本就植于水之上,[B]船只往来,漾起波纹阵阵,这山影绰约婆娑在河水之中。山山水水,相交相融。至三江,当然要在水上走一遭。  

                                                                                  。随处可见的小码头,把一条条乡间道路串联起来,通往座座青瓦屋面的四合院。[C]来往船只川流不息,满载着赶场的人们和上学的孩子。

    如今,三江电站顺应旅游大开发之势,借三江之水、之地貌、之离城半个小时的车程等优势,投入巨资,建水乡景点吸引游客。[D]宾馆、茶肆、酒楼,花圃、亭台楼阁、休闲运动场,一应俱全,吃喝玩乐样样都有,农家乐也凑着个热闹,在电站附近办了起来。三江的自然风貌与人为打造相得益彩,水乡特色在巴中独树一【】。

    1. (1) 文中加点字注音和填入【】内的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chí班  jiǎ帜 B . chí斑  jiǎ制 C . chǐ班  gǔ制 D . chǐ斑  gǔ帜
    2. (2) 文中[A][B][C][D]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有关语文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江在水的润泽下,山色气韵都有了水灵灵之感。”一句中加点字词性分别是介词、动词、形容词。 B . “傍山依河”“热闹非凡”“投入巨资”“水乡特色”分别是并列短语、补充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 C . “往来船只漾起的波浪,似把山都摇动”一句中“船只”是主语,“摇动”是谓语。“都”是状语。 D . “纵横的河道绕来绕去,把三江之地变成了水乡泽国。”一句是陈述句。
    4. (4) 下列句子的判断和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巴中三江,因为三条河交汇于此处的缘故而得名。(表意重复,将“的缘故”去掉) B . 自古人们逐水而居,兴建场镇,开垦土地,多傍山依河。(语序不当,将“兴建场慎”和“开垦土地”调换顺序) C . 保存下来的半边古街,昭示着三江的历史绝非不是一朝一夕。(否定不当,去掉“绝非”或“不是”) D . 农家乐也凑着个热闹,在电站附近办了起来。(搭配不当,将“办了起来”改为“开了起来”)
    5. (5) 下列填入横线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其河面宽阔,水平如镜②庄稼应季节或青、或绿、或黄③浓田沃野,或层层叠叠,或平畴铺展④四时变幻无穷⑤船行其中,两岸山景绿树葱茏

      A . ①⑤③②④ B . ⑤①③②④ C . ①⑤②③④ D . ⑤①②③④
    6. (6) 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一波三折” B . 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笔势狂放。 C . 因形立意,多是方中有圆。 D . 点画丰润饱满,结构扩大端正。
    7. (7)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州园林》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抓住了苏州园林追求“图面美”的特点,从多个方面进行说明,本文的语言准确严谨又生动典雅,这是所有说明文语言共有的特点。 B .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余年的史事。 C .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的一篇哲理散文。开篇点题,先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论述。 D . 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的是“汉水的南岸”。
    8. (8) 为了让三江吸引更多游客,文旅局向全社会征集景点的名称。请你为下列景点取一个合适的名字。(要求:体现水乡特色,富有美感)

      坐落于小山顶的凉亭( )

      河边的小码头( )

      跨河的石拱桥( )

二、现代文阅读(34分)
  • 2.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从“家祭”到“国祭”

    新华网南京12月13日电12月1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遗属家祭活动在纪念馆启动;13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从“家祭”到“国条”,中国近代史上最沉痛的一页,正不断加固于整个民族的历史记忆中。

    降半旗、奏唱国歌、拉响警报、全城默哀、敬献花圈……首个国家公祭日,高规格的祭奠仪式,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与无尽思考。

    1937年的12月13日,南京城陷,在那之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侵华日军血腥屠杀30万放下武器的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

    多年来,南京一直铭记着这段灾难的历史。1985年8月,建立在“万人抗”遗址上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馆。1994年12月13日,纪念馆首次拉响警报并举行集体悼念活动,此后,每年的这一天,纪念馆都会举行悼念活动。纪念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外交流场所。    

    (选自新华网)

    【材料二】

    中国与抗日相关的纪念日

    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7月7日

    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

    8月15日

    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3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30日

    烈士纪念日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材料三】

    披着漫展外衣的“夏日祭”,为何刺痛这么多国人

    据未来网报道,近日,由B站参与的以动漫展之名预计将在我国20余城举办的日本夏日祭活动引发争议,南京、楚雄、枣庄等地的夏日祭活动已相继取消。

    夏日祭是日本的民间祭祀祈福活动。有网友认为,在南京这一特殊城市举办夏日祭本就不妥,而今年南京夏日祭举办地离南京大屠杀太平门遇难同胞纪念碑仅2.5公里,举办此活动是对民族情感和民族尊严的践踏。

    开展一场异域风情的文化活动本无可厚非。近年来,日本二次元文化和动漫文化持续输入,国内拥趸数量逐渐增长,受众群体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越发壮大,举办漫展之类的活动在国内也早已形成产业。中国对于国与国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促进,向来是以开放的胸襟持包客的态度。然而,对于在南京这样一座因战争而沾满血泪的城市举办日本传统文化活动,我们必须要态度鲜明地表达立场。

    这些日式风格突出的场景出现在南京这座经历过人类历史最黑暗一页的城市之中,必定触及很多国人的情感底线。更值得警醒的是,南京这场夏日祭原定于在7月17日举办,将表针拔回85年前,1937年的这一天,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正式发表了《抗日宣言》。不合时宜的地点和日期,是触痛民族情感的关键要素。

    因此,不是缺乏包容,也不是过于敏感,而是在历史面前,我们不能忘、不敢忘、更不会忘!

    “我喜欢动漫,但我更知道自己是一个南京人。我始终记得那30万同胞,还有汉中门的纪念馆,以及几十年前无数散落在南京各地的一幕幕悲惨画面。”这是一名中国青少年对在南京举办夏日祭的意见表达。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唯有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前行向未来。基于此,人们自然高度关注此类事件,只因“我所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正是这种朴素情感使然,更多青少年始终自觉站在捍卫民族尊严、维护民族情感的一方。

    今天,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文化交往渐入佳境,但这并不意味着国人有理由忘却历史。时光深处的场景我们无法置身其中亲历亲感,唯有在反复将历史铭记于心的过程中,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份沉重又深厚的民族情感提点着每一个中国人:大是大非不容含糊!                  

     (节选自未来网)

    1. (1) 下面对新闻材料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的“新华网南京12月13日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说明材料的真实可信。 B . 材料一中的加点字分别体现出新闻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 C . 从新闻体裁来看,材料三属于新闻特写。 D . 材料三的标题紧扣热点,使用了一个问句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2. (2) 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讲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祭奠活动由“家祭”变为“国祭”,强调了死难者遗属对活动的重视,突出南京大屠杀对他们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B . 材料二中的这些纪念日是为了让我们铭记仇恨、勿忘历史、珍惜和平。 C . 材料三中画线句子说明青少年始终自觉站在捍卫民族尊严、维护民族情感的一方,坚决抵制日本文化入侵。 D . 三则材料都体现出中国人有着沉重又浓厚的民族情感。
    3. (3) 阅读下列链接材料,完成问题。

      【链接材料】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当天,有网友发现浙江嘉兴海宁南关厢街上有一女子身穿和服逃街。据了解,该女子为当地一茶艺馆店长,兼职网店模特。12月13日中午,其接到一店铺邀请,于是穿着和服前往拍摄。下午看到了网上的相关议论后,才意识到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

      你如何看待这位女子的行为?请结合材料谈一谈。

  •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神奇的激光雕刻

    刘玉柱

    ①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再一次惊艳了世界!开幕式上,震撼的画面令人目不暇接,激光雕刻的“冰雪五环”更是将整个开幕式推向了高潮,舞台中央缓缓升起的冰立方由24道激光雕刻出“冰雪五环”高悬于空,在光与影的交织下,格外耀眼。

    ②“激光雕刻”一词,在生活中并不少见。那么,到底什么是激光?激光雕刻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呢?

    ③“激光”似乎成为当下最时髦的科技名词之一。事实上,激光本来不叫“激光”,而是“镭射”,1964年按照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建议改称“激光”。

    ④一般光源如太阳光、白炽灯等,其发光机制为“自发辐射”,它们发出的光是由一系列频率、相位和偏振不同的光组合形成的。这些发光体的电子跃迁情况不相同,步调也不一致。而对于激光光源,它的发光机制为“受激辐射”。在激光器中,我们先给大量的原子提供能量,让它们的电子处在激发态,然后用特定频率的光子去激发这些原子,就可以释放出大量跟入射光子频率、相位完全相同的光子。这些“一模一样”的光子叠加之后,就形成了高能量的激光。

    ⑤那么,激光相比于普通光源,又有哪些优点呢?第一,激光拥有良好的方向性。与普通光源“发散”的光线不同,激光更像是一条细细的直线,激光定位、导向、测距等就利用了其方向性好的特点。第二,激光的单色性好。计量工作的标准光源、激光通信等都离不开激光良好的单色性。第三,激光的亮度高。它的能量高度集中,能在极小区城内产生极高的温度,激光切割、激光雕刻等都是利用了它高亮度的特性。

    ⑥激光雕刻为什么又快又准?激光雕刻的方式与普通雕刻大同小异,只是激光雕刻是将激光当作一把“雕刻刀”。在雕刻时,激光会直接照在加工件上,使材料的温度醉间增加至

    极高。这样的高温会使得激光照射点处板小范围内的材料醉间这化甚至汽化,这料便能在加工件上“雕刻”下痕迹。

    ⑦澈光凭借亮度高和方向性好的优点,确保了激光"雕刻刀”又快又准。激光雕刻时,亮度高的代点使得强大的激光能量可以瞬间在样品表面留下刻痕,因此激光头的移动可以非常迅速。例如,在工艺品上刻下奥运五环的图样,仅仅只需要几秒。同时,方向性好的代点使得雕刻所用的激光束极其纤细,聚焦后在加工件表面只会留下极小的刻痕,配上高精度的机械引导装置,任何细微复杂的图案都能够被精准雕刻。

    ⑧事实上,激光雕刻的应用领城多达上百个,竹木制品、塑料制品、金属制品、玻璃制品等都可以利用激光进行雕刻。

    ⑨激光雕刻技术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把又快又准的“雕刻刀”也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更美的世界。让我们一起为科学发展和中国“智造”点赞!

    (原文有删改)

    1. (1) 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 (2) 选文第③段加点词“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3. (3) 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本文和《大自然的语言》一文都较多的使用了设问句,请结合两篇文章探究这样写的好处。
  • 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错位的爱

    ①清晨,父亲来电话:“搭了个顺风车到银行办点事,是不是还得戴口罩?走得急,忘戴了。”末了,还怯怯地“呵呵”一声,像在掩饰他的“过失”

    ②距银行开门还有两小时,我只得穿戴整齐,骑车到城西接他。矮小瘦弱的父亲躲在空阔的街角,瑟缩着,双眼盯着我来的方向。看到他的窘态,我生气了:“来这么早,也不提前打电话?不知道疫情还没结束呀,还往县城跑?我帮你办不行啊?添乱!”

    ③父亲不敢看我,瞅着稀疏的行人车辆,喃喃道:“村里你大叔工地赶早,我就搭他的摩托车来了,你工作忙,没打电话麻烦你。医保卡改密码,必须本人来呀!”我自觉言重了:“来了就回家吧,吃早饭。”父亲慌了神:“不不不,不饿,办完就回,这一身土两脚泥的。”我又生气了:“我家不是你家呀!”

    ④到家时,妻子已经把饭盛好了,父亲在饭碗间小心翼翼地放直提兜,慢慢提出一塑料袋鸡蛋:“还好,没打碎!”这一路颠簸,父亲得多经心呀,我的气又来了:“说过多少回了,你别舍不得吃。再说,坐摩托车抱着鸡蛋,多累多危险!”父亲又“呵呵”:“这不没事嘛!”我气道:“有事就晚了!”

    ⑤盛了满满一碗面条,加一个荷包蛋、两根油条,父亲吃了个精光,又加一碗,我逗他:“必须吃完何!”父亲顺从地“嗯”了一声。待收拾碗筷,我佯装生气:“不是说不饿吗?以后不许说假话!”他“呵呵”一下:“好。都吃撑了,剩碗底儿不好!”

    ⑥父亲坐在佑大的沙发里,更显得瘦小,且只坐了个沿儿,双手局促地在腿上、沙发上搭来搭去。我递给他一杯温开水,他的手才放定。问我娘,问庄稼,问乡亲,问水,问树,问鸡…我问哈,父亲应啥。我慌了:原来那个事事拿主意的一家之主哪儿去了?那个问学习、问交友、问过错、问婚姻、问工作,连珠地般他问我答、说啥是啥的严父哪儿去了?

    ⑦父亲倒是慢授轻松下来,说着家里村里的情况,可怎么感觉都像是在向我汇报,且眼神躲闪,没有丝毫他年轻时、中年时面对我的厉声厉色。相反,我却不知何时对他厉声厉色起来。

    ⑧父亲说那天到村头大槐树下与乡亲们扯闲篇儿,听说了医保卡玫密码的事“我急了:“不是告诉你们了吗?疫情还没完全结束,别扎堆儿,咋不听呢?”父亲没底气地说:“没事!没事吧?”然后轻声“哦”了一声……

    ⑨我心更慌了:此刻坐在沙发上的父亲,怎么那么像儿时被他训得贴墙站的我?父亲真的老了,真的变小了,小到被儿子“训”得唯唯诺诺、毫无主张。

    ⑩其实,父亲还是很“听话”的。我“训”他“上房项摔着咋办”,他就再没上房晾晒过东西、扫过落叶。我“训”他“少种些地,累着咋办”,他就不舍地撂荒了许多较远的地块,只拣村中的小块水浇地种些红薯,小莱地种些蔬菜。我“训”他“没事练熟我给你抄了谱子的那首板胡曲”,他闲下来就练,待我回家拉给我听。我“训”他“冬天生炉子,晚上一定让窗户留条缝儿”,他就每天晚上检查好几遍……

    ⑪海一次忍不住“训”了父亲,我也很自责。听母亲说,父亲从小没了爹娘,营养跟不上,长得很瘦小。拉扯我们兄弟仁,下过煤窑,下过包工队,土里创食,日子紧巴巴。父亲又谈何容易?

    ⑫我偷偷瞟了一眼父亲,他还坐在沙发沿儿上,端着水杯,两眼瞅瞅窗外,瞅瞅洗手间方向…我突然觉得眼前有些模糊,迅速打开水龙头猛洗脸。完毕,拿出崭新的口罩,拉父亲起来,给他戴好,又塞了一包到提兜里。出门,上街,领他办业务、买东西,送他回家。在父亲转身的瞬间,一阵风起,我分明发现,衣角遮盖的裤兜里,有一只蓝色的旧口罩……

    ⑬中午有个应酬,我打电话给妻子。女儿接过电话,劈头一句:“不准喝酒,你酒精过敏不知道吗?”我“呵呵”一声:“知道了。”听到女儿在电话那边和她妈说:“放心,我又‘训’了我爸一顿……”           

    (原文有删改)

    1.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按顺序把“我”训父亲的情节补充完整。

      ①父亲疫情期间忘戴口罩进城办事;→②父亲因为一身土两脚泥不想跟我回家;

      →③→④

    2. (2) “呵呵”在文中多次出现,且意味深长。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划线处“呵呵”的不同含义。

    3. (3) 第⑪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并说说这种顺序所起的作用。
    4. (4) 阅读以下链接,结合文章内容与主题,谈谈你对“训”父亲这一行为的看法。

      链接一:训,说教也。(《说文解字》)

      链接二: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记祭义》)

三、古诗文阅读(26分)
  • 5. 古诗文名句默写

    年少多壮志,青春应许国。刘桢《赠从弟》中“①,终岁常端正。”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李清照《渔家傲》中“②。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决心乘风高飞,寻求幸福的理想与愿望。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③。”抒发誓死报国的忠心。孟子在《滕文公下》中:“④,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阐述了人应该有的气节,感召了许多后来者,成为顶天立地、可歌可泣的大丈夫。朱敦儒《相见欢》中表现了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廷苟安且夕,不图恢复的愤概的诗句是:中原乱,⑤,几时收?⑥

  • 6. 阅读《饮酒(其五)》.完成各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 (1) “山”是许多文人笔下的诗意栖居地,比如《饮酒(其五)》中的“南山”。下列诗句中的“山”也有此意境的一项是( )
      A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B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C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D .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
    2. (2) 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 7.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丛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邀;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报,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眸不得

    征其经始,曰僧义然。啸侣为工,即山求材。槃高孕虚,万景全来。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月来松闲,雕缕轩墀。石列笋虡”,藤蟠蛟螭。修竹万竿,夏含凉飓。斯亭之实录云尔。

    然上人举如意把我曰:“既志之,直名之以行乎远夫!”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长庆四年九月二十三日,刘某记。

    (刘禹锡《洗心亭记》)

    【注】①章章:著名。②弭:消除。③弊(pán):回旋,弯曲。④全(bèn):并,-起。⑤棱(cuī):橡子。⑥墀(chí):台阶。⑦成(jù):柱子。

    1. (1)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远  迩  细  大  杂  然  陈  乎  前  引  人  目  去  求  瞬  不  得。

    2. (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山川美  词人处 B . 朱元思书  未复有能其奇者 C . 猛浪若  乘御风 D . 之  吾十有五而于学
    3.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焉。

    4. (4) 甲文中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语,乙文中又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此亭可叫“息心亭”。请你比较“息心”“洗心”的内涵,说说刘禹锡为何将此亭命名为“洗心亭”。
四、名著阅读(6分)
  • 8.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下面是某中同学读《红星照耀中国》绘制的长征路线图,请补充完整。

    江西瑞金→血战湘江→(①)→四渡赤水→强渡嘉陵江→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②)→爬雪山→懋功会师→过草地→激战腊子口→(③)

    ①      ②  ③

  • 9. 在画横线处依次填人动物名称,正确的一项是( )

    《昆虫记》里每一个昆虫都有自己的本领:如红蚂蚁具有神奇的记忆力可以评为“最强大脑”;

                既可以参评“建筑大师”,也可以去参评“小提琴大师”;            善于制作各种样式的面包,可以评为“西点大师”;                每天热火朝天地劳动,争分夺秒地潜入地下,被评为“劳动模范”。

    A . 蟋蟀  西班牙蜣螂  隧蜂 B . 蝉  西班牙蜣螂  螳螂 C . 蟋蟀  萤火虫  隧蜂 D . 蝉  萤火虫  蟑螂
五、写作(60分)
  • 10. 微写作

    前几天,小中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极具《昆虫记》特色的新年祝福:

    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这样写萤火虫:萤火虫会在自己的身上,点燃一盏灯,在黑夜中,照亮前方的行程。2023年,让我们也做一只莹火虫吧,带着自己的灯,照亮前行的路,让自己的心,暖暖的,也给周围的人带去希望。

    请你参照以上示例,编辑一条信息表达新年祝福,期待,勉励等。要求:体现《昆虫记》中至少一种昆虫的习性或特点。(参考:蝉、蟋蝶、隧蜂……)(100字以上)

  • 1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习近平同志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

    陶行知说:“奋斗是万物之父。”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在知识海洋自由徜样,在运动场上挥汗如雨,在追梦路上勇毅前行……我们用奋斗书写青春的乐章,我们用激情谱写人生的辉煌。请以“需要奋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作文书写规范,语言流畅,感情真挚,表达清晰;不套作,不抄袭,不透露个人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