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临沂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历史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一模)...

更新时间:2023-04-17 浏览次数:89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形成的以“国”为中心的地域组织逐渐取代传统的氏族群体,“邦”“国”“邦族”“国族”等地域组织概念已没有明确的界限。这表明(   )
    A . 宗法观念瓦解 B . 国家制度成熟 C . 礼乐文化鼎盛 D . 族群融合加强
  • 2. “谤”字本义是指议论或批评别人过失,相传尧舜时代广树“谤木”,以便民间批评权力的运行。至秦汉时“谤木”已完全失去原有的功用,而“诽谤”也由批评权力的激赏,衍变为无中生有毁人名誉的罪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皇权官僚体制确立 B . 民众言论空间狭窄 C . 儒家成为正统思想 D . 法律体系不断完善
  • 3. 唐朝之前,没有单独的房产税种。两宋时期,政府推出了“宅税”,也称“屋税”,将各类房产分等进行征税,作为城郭赋税体系的一部分,并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适用于全国的房产税。这反映出( )
    A . 房税有序传承 B . 城市经济发展 C . 税收体系完备 D . 社会治理混乱
  • 4.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载:“唐代贡举名目虽多,大要可分为进士及明经二科。进士科主文词,高宗、武后以后之新学也;明经科专经术,两晋、北朝以来之旧学也。……故观唐代自高宗、武后以后朝廷及民间重进士而轻明经之记载,则知代表此二科之不同社会阶级在此三百年间升沉转变之概状矣。”唐政府如此做法的目的是( )
    A . 繁荣诗歌艺术 B . 改革选官制度 C . 打击门阀政治 D . 发扬光大儒学
  • 5. 清朝史学家赵翼《檐曝杂记》载:“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義、轩、巢、燧已也。”这反映了赵翼( )
    A . 开放包容的积极态度 B . 固守传统的保守态度 C . 崇洋贬中的文化观念 D . 厚古薄今的思想观念
  • 6. 1875年,福建按察使郭嵩焘在奏折中说:“窃谓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故欲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法之基,所谓其本未遑而姑务其末者。”这一见解( )
    A . 坚持了“中体西用”的理念 B . 揭示了西方富强全部密码 C . 助推了洋务运动走向深入 D . 表现了对中西体制的省察
  • 7. 九一八事变爆发初期,《纽约时报》在报道时经常使用的词语有:日军“占领”“进入”中国东北的某些地方,双方军队经常发生“战役”“战斗”“碰撞”“斗争”“冲突”“争吵”“争论”“问题”等。《纽约时报》使用的词语( )
    A . 反映其立场客观公正 B . 掩饰日本侵华行径 C . 干涉中国的外交政策 D . 维护美日军事同盟
  • 8. 下图是现存于中国财税博物馆的一张“红军临时借谷证”,是1934年10月以红色政权信誉作为担保的特殊“借条”。内容为苏维埃政府在江西瑞金县河西区借得干谷500斤,落款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和粮食人民委员陈潭秋。它见证了( )
    A . 苏区军民鱼水情深 B . 农业发展粮食增收 C . 减租减息成效显著 D . 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 9. 1952年11月,全国粮食机构合并改组、合署办公,加强对粮食的掌握与运用。在粮食流通领域,全国的国营粮食商业销售量占社会上公私销售总量的比重,由1950年占20%左右,上升到1952年的51%左右。这有利于( )
    A . 土地改革顺利进行 B . 新的经济秩序建立 C . 农业合作社成立 D .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 10. 古希腊,人们普遍认为雅典城邦公民有一定的自由和土地权利,不过它们皆与城邦公民身份绑定,一旦丧失这样的身份,境况顿时呈现云泥之别,与外邦人或奴隶无异。这主要反映了( )
    A . 雅典属于民主政治的典型 B . 雅典居民有同等自由权利 C . 外邦人在雅典拥有土地权 D . 公民身份与权利相辅相成
  • 11.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认为,这“是世界用头立地的时代……自从太阳照耀在天空而行星围绕着太阳旋转的时候起,还从来没有看到人用头立地,即用思想立地并按照思想去构造现实。……这是一次壮丽的日出”。促进“壮丽的日出”的主要社会思潮是( )
    A . 蒙昧主义 B . 民族主义 C . 理性主义 D . 社会主义
  • 12. 下表为1801—1831年英国主要城市人口增长比例。这表明表(   )

    城市

    每10年人口增长

    曼彻斯特(棉纺织中心)

    27.85%

    格拉斯哥(造船业中心)

    27.65%

    利物浦(外贸港口中心)

    25.99%

    利兹(工业中心)

    25.78%

    伯明翰(制造业中心)

    20.04%

    A . 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进程 B . 城市发展带来农村经济衰败 C . 居民增多促进城市取得自治权 D . 人口增长是工业城市兴起标志
  • 13. 有学者指出:“19世纪末,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这说明( )
    A . 产业高度重合带来英德激烈竞争 B . 英德两国殖民地的范围大体相当 C . 经济竞争是导致战争的重要因素 D . 英国在英德经济竞争中占据优势
  • 14. 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在《世界是平的》中指出,从1800年左右一直持续到2000年或可被称作全球化2.0版本,这一时期全球化的进程取决于硬件的突破。“硬件的突破”主要是指( )
    A . 跨国公司的发展 B . 科学技术的创新 C . 经济危机的克服 D . 全球市场的形成
  • 15. 在垄断资本急剧发展的同时,美国的小企业也一直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1947年,全国小企业的数量约为806万家,1970年增加到1118万家,1980年进一步上升到1620万家。小企业所创造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一直占到40%—50%。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
    A . 自由资本主义经济高度发展 B . 福利国家和社会运动的新变化 C . 国家政权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D .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契丹耶律家族

    材料一:下表耶律家族婚姻情况(部分)

    世代

    人物

    所娶妻妾

    族属

    耶律倍(899-937年),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辽朝东丹王

    萧氏

    契丹

    萧氏

    契丹

    大氏

    渤海

    高氏

    似为渤海

    夏氏

    耶律履(1131-1191年),耶律倍之七世孙,金朝尚书右丞

    萧氏

    契丹

    郭氏

    杨氏

    耶律楚材(1190-1244年),耶律履之子,元朝中书令

    梁氏

    苏氏

    阿钵国夫人

    不明

    耶律铸(1221-1285年),耶律楚材之子,中书左丞相

    李氏

    粘合氏

    女真

    奇渥温真氏

    蒙古

    也里可温真氏

    色目

    ——整理自王善军《家族嬗变与民族融合—从耶律倍到耶律希亮的个案家族考察》

    材料二:(耶律楚材)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

    汴梁将下,大将速不台遣使来言:“金人抗拒持久,师多死伤,城下之日,宜屠之。”楚材驰入奏……帝然之,诏罪止完颜氏,余皆勿问。时避兵居汴者得百四十七万人。楚材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置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焉。

    丁酉,楚材奏曰:“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儒臣之事业,非积数十年,殆未易成也。”帝曰:“果尔,可官其人。”楚材曰:“请校试之。”乃命宣德州宣课使刘中随郡考试,以经义、词赋、论分为三科,儒人被俘为奴者,亦令就试,其主匿弗遣者死。得士凡四千三十

    人,免为奴者四之一。

    ——《元史》卷146《耶律楚材传》

    1. (1) 指出材料一中耶律家族几代人通婚族属的变化,并揭示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2. (2) 据材料二,评述耶律楚材的历史贡献。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萧甬铁路建设

    1898年,清政府与英商怡和洋行订立《苏杭甬铁路章约》。

    1905年,浙江绅商在上海斜桥推举两淮盐运使汤寿潜为总理,发起招股修路,抵制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借款合约。

    1908年,浙江与海外华侨又集新股535万银圆,先后共集资1019万银圆,清廷迫于内外压力,铁路由“浙路公司”兴建。

    1909年,甬曹段(宁波至曹娥)铁路开工。

    1913年12月,宁波至曹娥江东岸77.9公里铁路线筑成。

    1936年,杭曹段(杭州至曹娥)铁路动工,1937年11月建成,曹娥江大桥建成桥墩、桥台,全桥未建成。

    1937年底,为阻止日军进犯,通车不满一月的萧甬线钢轨全部拆除。

    1953年7月,重建萧甬线。

    1959年,萧甬铁路全线通车。

    ——摘编自任桂全总纂《绍兴市志》以“从萧甬铁路看近现代中国”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村改革

    材料一:农村改革受到的阻力是不小的。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会议纪要指出:“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因而并不可怕。”会后,许多干部纷纷深入基层,带领群众研究措施,坚持从各地具体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尊重群众自己的选择,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可

    以并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农村改革是农民对政策底线的冲击与地方上开明的领导人相互推动,一步一步获得共识形成全国性政策的过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供的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引导出农村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放宽农村经济政策,使农民获得了过去所没有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调整宏观农业政策,又使农民的选择得到了利益刺激。于是,多数农民选择了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最终,农村改革对增产的显著效果为自己获得了合法性。农民的选择

    成就了中国的改革。

    ——摘编自萧冬连《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1. (1) 材料一、二是对农村改革的两种历史叙述,指出其异同点。
    2. (2) 以“1978年以来农村改革”为主题进行成果展览,说说你的设计方案。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动植物的起源及传播

    “哥伦布大交换”(部分)

     

    从亚欧大陆传入美洲

    从美洲传入亚欧大陆

    动物

    猫、骆驼、鸡、牛、山羊、鹅、蜜蜂、马、家兔、猪、原鸽、羊、蚕、水牛……

    羊驼、荷兰猪、美洲驼、火鸡……

    植物

    甘蔗、杏仁、苹果、洋蓟、芦笋、小麦、燕麦、香蕉、梨、西瓜、甜菜、黄瓜、茄子、大蒜、大豆、亚麻……

    玉米、甘薯、马铃薯、四季豆、向日葵、花生、烟草、辣椒、草莓、番茄、橡胶、木瓜、苋菜、油梨、黑莓、甜椒、可可……

    ——根据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根据材料,就动植物的起源及其传播进行阐释。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