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专题练习:...

更新时间:2023-03-07 浏览次数:108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2九上·长春期末) 2021 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党领导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正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目标勇毅前行。第二个百年目标是(   )
    A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 .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2. (2022九上·中山期末) 说明:老年人口抚养比,指的是某一人口中 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图为:2012 年到 2021 年全国 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

    1. (1) 折线图的数据变化,可以反映出

      ①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

      ②我国总人口增速很快

      ③老年人口抚养比呈较快上升趋势

      ④人口老龄化将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压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 (2)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这是因为(   )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②我国宪法规定,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③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④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 (2022九上·黄埔期末) 伟大的时代在召唤,伟大的征程在召唤,伟大的目标在召唤。从2020年到2035年,再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下列对推进路径描述正确的是(   )
    A . 摆脱贫困落后→解决温饱问题→达到小康水平 B . 达到基本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 .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4. (2022九上·黄埔期末) “我们深深知道,每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习总书记的这个论述,深刻提示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   )
    A . 坚持党的领导   B . 走中国道路 C . 弘扬中国精神   D . 凝聚中国力量
  • 5. (2022九上·花都期末) 近期,一小撮国际反华政治人物为了个人和所代表集团的私利,利用其政治身份窜访台湾地区,为台独分裂势力摇旗呐喊。这引起了包括大陆、香港、澳门、海外侨胞及大多数台湾同胞在内的广大中华儿女的强烈谴责和反对,这充分体现(   )

    ①维护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③反对分裂,就要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④九二共识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6. (2022九上·花都期末) 青年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宣布辞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职,到深圳创立医学科学院。颜宁一直称自己是中国人,她是美国两院的外籍院士。颜宁的行为是自信中国人群体的具体表现,这个群体的共同点是(   )

    ①对国家有认同

    ②对发展有信心

    ③固步自封且唯我独尊

    ④胸怀理想又求真务实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7. (2022九上·花都期末) 2022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这要求我们(   )

    ①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走乡村振兴道路,消除民族地区差别

    ③坚持民族共同繁荣,实现各民族同步富裕

    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④ D . ③④
  • 8. (2022九上·花都期末)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下列举措有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是(   )

    ①固守中华文化,抵制外来文化

    ②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

    ③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④调整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9. (2022九上·东莞期末)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   )
    A . 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B .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 . 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D .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10. (2022九上·东莞期末)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56个民族携手同行,各民族相互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 我国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我国已经彻底消除了民族之间的差异 C . 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D .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 11. (2022九上·茂南期末)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说明(  )
    A . 我国已经解决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B . 我国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梦想 C . 我国已经解决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D . 我国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
  • 12. (2022九上·阳西期末) 个别反华势力借新疆棉花生事,炮制所谓"强迫劳动”"种族灭绝”之类的谎言,其目的是破坏新疆安全稳定,阻遏中国发展。下列知识中可以用于反驳上述不实言论的有(   )

    ①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②我国实现了各民族同步发展、同步繁荣

    ③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④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A . 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 13. (2022九上·阳西期末)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是南宋名句。今天我们所说的"中国梦”,与古人所言的"中国梦”有了根本的不同,是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当下,要实现这一伟大梦想需要(   )

    ①开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②青年人脚踏实地,在实现个人利益的过程中放飞青春梦想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④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4. (2022九上·阳西期末) 北京冬奥会赛场内外,劲"吹"中国风。汉字、篆刻、剪纸、传统色彩、历史文物共同演绎北京冬奥会各种设计的中华之美,奥运场馆更是创造性地将传统吉祥物"如意"和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融入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和首钢滑雪大跳台设计中。这股中国风,体现了我国坚定( )
    A . 制度自信 B . 道路自信 C . 理论自信 D . 文化自信
  • 15. (2022九上·桂平期末) 2022年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南希·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此举引发了我国人民的强烈不满。以下是一些网友的言论,其中恰当的是(   )
    A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国家应该出台相关反制措施 B . 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快速出动军队强行攻打台湾 C . 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齐心协力抵制所有美国产品 D . 严厉打击所有台湾民众,重金悬赏刺客暗杀蔡英文
  • 16. (2022九上·桂平期末) 伟大的目标在召唤,从2020年到2035年再到2050年,中华民族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下列对这张美好蓝图所示逻辑分析正确的是(   )
    A . 摆脱贫困落后→解决温饱问题→达到小康水平 B . 达到基本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 .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17. (2022九上·桂平期末) 2022年11月5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举行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70年来,凉山,水、电、通信、能源等基础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西昌卫星发射基地等大国重器拔地而起,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各项事业蒸蒸日上,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   )

    ①体现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正在逐渐形成

    ②得益于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针

    ③表明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④说明了我国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③④
  • 18. (2022九上·桂平期末) 2022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日,自香港回归以来,经济稳步增长,金融发达、就业稳定,香港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最适合该新闻的标题是(   )
    A . 港人治港促发展,祖国统一已实现 B . 和平统一方式佳,一个中国需坚持 C . 民族团结话巨变,共同繁荣盼复兴 D . “一国两制”政策好,高度自治谋新篇
  • 19. (2022九上·桂平期末) 二十大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王亚平在走过二十大代表通道时,满怀深情地说:“我由衷地为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这体现自信的中国人(   )
    A . 对发展有信心 B . 对文化有底气 C . 对国家有认同 D . 对世界有贡献
  • 20. (2022九上·和平期末) 2022年9月,是沈阳市第17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沈阳市深入实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的方针是(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 . 民族区域自治    D .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2九上·长春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是一个有 48 个少数民族的多民族省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 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朝鲜族农乐舞、长鼓舞和洞箫音乐,蒙古族马头琴,长白 山满族剪纸,东北二人转、秧歌、民歌艺术,以及满族的萨满文化、满族礼仪、冬捕传统、 关东年俗等等。在这松辽大地上,各族人民休戚与共、携手相助,共谱民族的盛世欢歌。

    1. (1) 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处理民族关系要坚持什么原则?
    2. (2) 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过程中形成了怎 样的民族精神?
    3. (3) 党和政府为什么重视民族团结?
  • 22. (2022九上·中山期末) 【绵延中华文化】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三部分“2022 年政府工作任务”提到,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某校九年(1)班同学们围绕“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展开话题讨论,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王慧说:“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首次被写入 2022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充分彰显了国家对古籍保护的进一步重视。“古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灿烂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之一。

    李凯说:古籍保护利用是个重大课题。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杨红伟认为,数字化是让古籍焕发新生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可以突破时空条件限制,使古籍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武乐说:古籍是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敬畏、爱护古籍是一个国家文化自信的体现。“文化兴,国则强。文化自信正在成为中国社会最大的共识。”

    1. (1) 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王慧的观点回答,为什么要“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
    2. (2) 杨红伟院长的观点对青少年有怎样的启示?
    3. (3) 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
  • 23. (2022九上·博罗期末) 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73年众志成城,73年砥砺奋进,73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共建“一带一路”四海开花、硕果累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一个和平合作、生机勃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1. (1) 世纪交汇,展望未来,请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出谋划策。
    2. (2) 我们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会实现。我们自信的根本来源是什么?
  • 24. (2022九上·茂南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连接两个大市场,铁路纵横、公路交错、航线密布。曾几何新疆是“路到头、人到头、水到头、电到头、田到头”的边境之地,是“骆驼电报,驴马邮政”的荒之所:如今,“钢铁驼队”中欧班列,沿着昔日张骞凿空之路,过荒漠、闯戈壁,将西北边陲变成开放前沿。

    材料二:2022年7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吐鲁番高昌区新城西门村考察调研时发表讲话指出,乡村振兴是我们继脱贫之后又一个农村奋斗目标,中国的农村这十年经历了一个很不平凡的历程。我们接续奋斗,把中国绝对贫困问题解决了,这在全世界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这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证明了我们各民族人民群众是好样的!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疆发生巨变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三个“好”的理解。
  • 25. (2022九上·阳西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年10月9日,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具有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光荣传统、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不容任何外来干涉、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九年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材料二∶2021年8月19日.庆祝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大会隆重举行。70年来.我国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从1.29亿元增长到1902.74亿元.人均寿命从35.5岁延长至71.1岁。2019年底.全区74个贫因县已全部摘帽.62.8万建档立卡贫因户全部脱贫。在党的光辉照耀下.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1. (1) 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祖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任务一定要实现"的原因。
    3. (3)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的原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