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 /八年级下册 /第3章 空气与生命 /第2节 氧化和燃烧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八下3.2氧化和燃烧 同步练习

更新时间:2023-03-07 浏览次数:3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2八下·丽水期末) 火折子被称为古代附打火机(如图)。火折子的主要材料为经过处理的土纸加棉花等,晒干卷成长杆状,点燃后将明火吹灭,但内部仍有红色亮点,装入竹筒内,需要时取出一吹就能复燃。下列关于火折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竹简必须是完全密闭的 B . 装入竹筒后火折子没有完全熄灭 C . 土纸、棉花等都是可燃物 D . 取出一吹即可复燃是因为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 2. (2022八下·滨江期末) 下列实验装置中,关于水的作用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实验装置

    检查气密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释

    烧杯中的水:方便观察有无气泡冒出

    量筒中的水:吸收反应放出的热量

    集气瓶底部少量的水:冷却溅落的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A . A B . B C . C D . D
  • 3. (2022八下·金东期末) 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
    A . 提供可燃物 B .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 . 提供氧气 D .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 4. (2022八下·东阳期末) 在帮助学生建构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从实验出发。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叙述,存在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1g白磷、1g红磷分别放入两支带有橡皮塞的试管中再将试管同时浸入约80℃的热水里,只有白磷燃烧

    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B

    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空气中有二氧化碳

    C

    在常温常压下,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氧气的浓度越大,硫燃烧得越剧烈

    D

    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后再光照4h,选取一张叶片进行脱色处理,滴上碘液,叶片变成蓝色

    植物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

    A . A B . B C . C D . D
  • 5. (2022八下·安吉期末) 推理是科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结果,其中正确的是( )
    A . 金属元素一般显正价,所以显正价的一定是金属元素 B . 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也一定不变 C .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D . 可燃物燃烧时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就会燃烧
  • 6. (2022八下·安吉期末) 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为原子、离子、元素关系模型 B . 图乙为壤土类土壤的组成模型 C . 图丙为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关系 D . 图丁为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 7. (2022八下·乐清期末) 近日乐清市城南街道发生一起火灾,给群众敲响消防安全的警钟,下列有关火灾或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房间内着火时应该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B . 在火场浓烟中逃生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 . 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 . 为了快速逃离火场一定要选择乘坐电梯
  • 8. (2022八下·杭州期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切开的苹果放一段时间会变黄是因为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 B . 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 . 可燃物必须遇到氧气,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才可以燃烧 D . 若炒菜时油锅着火,则可以放入切好的蔬菜或者盖上锅盖来灭火
  • 9. (2022八下·杭州期末) 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实验一:验证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 B . 实验二: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 C . 实验三: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D . 实验四:粗测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
  • 10. (2022八下·武义期末) 如图甲为燃着的火柴梗处于竖直向上的状态,图乙为燃着的火柴梗处于水平略向下放置的状态。两者相比后者燃烧更旺更久,其原因是(   )

    A . 图甲的火柴梗着火点低 B . 图甲中空气中氧气不足 C . 图甲的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 D . 图甲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 11. (2022八下·浦江期末) 下列属于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描述错误的是(   )
    A . 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 .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烟 C .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集气瓶炸裂 D . 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 12. (2022八下·嘉兴月考)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 . 碳在纯氧中燃烧更旺,所以燃烧更旺的唯一条件是需要纯氧 C . CO2不助燃不可燃,能灭火,所以能灭火的物质只需要给这两个性质即可 D . 丁烷在氧气中燃烧只产生CO2 , 和H2O,所以丁烷中一定含碳元素和氢元素
  • 13. (2022八下·嘉兴期末) “纸火锅”是用纸张为容器盛放汤料,当点燃酒精加热纸锅时,纸锅不会燃烧。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纸张不是可燃物 B . 空气不充足 C . 浸湿的纸张着火点降低 D . 浸湿的纸张温度未能达到着火点
  • 14. (2022八下·诸暨期中) 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X

    O2

    O2

    O2

    N2

    Y

    20℃水

    40℃水

    60℃水

    80℃水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 15. (2022八下·婺城期末) 有一种奇妙的蜡烛,其烛芯由普通棉线、金属粉末X和石蜡组成。用传感器测得其三层火焰的温度如图所示,并检测出其焰心主要成分为石蜡蒸气。同时观察发现:当蜡烛燃烧时,X并不燃烧;吹灭蜡烛瞬间,未冷却的X立即燃烧,重新引燃蜡烛。根据以上

    现象回答:

    1. (1) 金属X的着火点最有可能是      (填字母编号)。
      A . 400℃ B . 280℃ C . 150℃ D . 20℃
    2. (2) 请解释“蜡烛燃烧时,X不燃烧”的原因:
  • 16. (2022八下·仙居期末) 近几年,某县多次发生火灾安全事故,火灾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同时又造成很严重的环境污染,分析起火原因,其中市民随意燃放烟花和孔明灯的占比很大,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
    1. (1) 某烟花的配方中含有硫、木炭粉、硝酸钠(NaNO3)等成分,其硝酸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2. (2) 相关部门得知市民在广场燃放孔明灯,马上到现场制止。因为孔明灯燃烧时外焰温度高于300℃,一旦飘落到加油站、液化气站、油库等场所,会引发火灾。其原因是      (填字母)
      A . 孔明灯提供了可燃物 B . 孔明灯提供了氧气 C . 孔明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3. (3) 点燃烟花所用的火柴头中含有可燃物、摩擦剂及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氨酸钾KClO3和二氧化锰MnO2的混合物可提供助燃剂)。写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17. (2022八下·诸暨期末) 如图是小勇用自制空气炮吹灭烛焰的实验。拉伸弹性溥膜然后放手,空气会从端喷出,从而吹灭蜡烛。烛焰被吹灭是由于。利用烛焰被吹灭确定空气流动与下列哪项采取的科学方法相同?

    ①用磁感线表示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

    ②利用被吸引的大头针数目来比较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③控制电压相等,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 18. (2022八下·杭州期末) 1830年,法国科学家用白磷、硫磺(易燃物)、木条发明了“摩擦火柴”(如图甲),将火柴头在粗糙的界面上轻轻划动,便可引燃火柴杆,这种火柴会因为踩踏或老鼠啃食引发火灾。

    1855年,瑞典科学家发明了“安全火柴”(如图乙) ,只需将火柴头快速从火柴盒侧面划过,便可引燃火柴,且保存和使用比“摩擦火柴”更加方便和安全。

    资料一:白磷和红磷的部分性质如表。

    资料二:玻璃粉是一种颗粒粗糙、化学性质稳定的粉末,能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资料三:氯酸钾受热易分解。

      白磷 红磷
    着火点 40℃ 260℃
    毒性 剧毒 无毒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解释:

    1. (1) 使用“安全火柴”时,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 (2) “安全火柴”比“摩擦火柴”保存和使用更安全的科学原理。(写出一条)
  • 19. (2022八下·定海期末) 戴维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他的一生有很多贡献。

    1. (1) 他发现一氧化二氮有麻醉作用,能减轻牙科手术的痛苦。一氧化二氮的化学式为 。
    2. (2) 他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戴维灯(如图)。采用一种网眼很小的普通金属网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气体。用戴维灯照明,不会引燃矿井中的甲烷,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分析,原因是金属导热带走热量,,无法燃烧。
  • 20. (2022八下·金华期中) 关于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燃烧、自然、爆炸和缓慢氧化,有同学叙述如下共同点:①都放热;②都发光;③都属于氧化反应;④都很缓慢;⑤温度都需要达到着火点。你认为该同学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21. 科学课堂上老师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

    1. (1) 图1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2. (2) 图2实验中,(填化学式)使紫色纸花(用石蕊试液浸泡过)变红。
    3. (3) 图3实验中,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22. 如图所示,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蜡烛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其原因是 。

  • 23. “魔力蜡烛”可以增加生日宴会气氛。制造蜡烛时,在烛芯中掺人镁粉(镁粉在430℃时能自燃),每次吹灭蜡烛时,余烬会引燃烛芯中的镁粉,产生火花,又重新点燃蜡烛。“魔力蜡烛”能“死灰复燃”,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4. 可燃物的燃烧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不同燃烧现象的影响因素也诸多。

    1. (1) 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如图所示,该物质在P点时(填“会”或“不会”)燃烧,理由是,燃烧得最旺的点是
    2. (2) 在日常生活中,当用木柴来烧火时通常说“火要虚”,意思是木柴这些燃料不能紧密的堆积在一起,而是彼此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间隔,火才能烧得更旺,你认为其理由是
三、实验探究题
  • 25. (2022八下·温岭期末) 在进行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的活动中,将一个杯口涂凡士林的玻璃杯倒扣在一支点燃的蜡烛上,如图甲所示,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为探究蜡烛熄灭是因为氧气减少还是二氧化碳增多,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1:如图乙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用数字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情况,得到图丙数据。

    实验2:收集一瓶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将点燃的蜡烛伸入瓶中。现象:蜡烛继续燃烧,没有立刻熄灭。

    1. (1) 玻璃杯口涂凡士林的原因:
    2. (2) 有同学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因为氧气耗尽,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 (3) 实验2的目的是验证
  • 26. (2022八下·柯桥期末) STEAM小组利用图1装置探究物质燃烧实验。实验时先点燃蜡烛后立即塞紧橡皮塞,待蜡烛熄灭后,将滴管中的水全部滴入集气瓶中,使生石灰与水接触,铝盒中的白磷燃烧。图2是瓶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 (1) 分析图2中曲线①代表气体含量。
    2. (2) 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实验装置中生石灰的作用是
    3. (3) 该实验证明
  • 27. (2022八下·滨江期末) 小滨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同时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中注射器的活塞与内壁间摩擦忽略不计。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进塞子,白磷不能燃烧;

    ③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烧;

    ④打开K1和K2 , 用注射器从b管抽水,当集气瓶中液面刚低于燃烧匙底部时,立即同时关闭K1和K2 , 发现集气瓶中白磷燃烧,此时读出注射器中的水量为V1

    ⑤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K2 , 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V2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结合步骤③④可知,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2. (2) 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用V1、V2来表示)。
    3. (3) 小滨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21%,同学们帮助分析,认为实验步骤⑤不严谨,原因可能是
  • 28. (2022八下·武义期末) 燃烧是人类获得能量的重要方式。

    【探究燃烧的条件】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①通入 N2,点燃酒精灯;②冷却至室温;③ 通入 O2,点燃酒精灯。

    1. (1) 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
    2. (2) 【选择合适的燃料】

      相同条件下,等体积三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见下表。

      燃料(气态)

      CO

      H2

      CH4

      热量(KJ)

      282.6

      285.8

      890.3

      从安全和热量角度分析,最适合家庭使用的燃料是

    3. (3) 从燃烧产物角度,氢气与其它燃料相比的主要优点是
    4. (4) 有资料显示“硅是未来的石油”,硅能在O2中燃烧生成 SiO2 , 并放出大量的热。与化石燃料相比,用硅作燃料的优点是
  • 29. (2022八下·金华期中) 小金对物质燃烧知识进行了整理并探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60℃,两者都能燃烧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1. (1) 图 a 是甲同学设计的方案示意图,根据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2. (2) 乙同学设计的另一方案如图 b 所示,与甲同学的方案相比,该方案的优点是
    3. (3)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4. (4) 请你结合工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就如何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目的,提出一条具体的建议:
四、解答题
  • 30. (2022八下·义乌期中) 图甲是清代的救火工具“水龙”。使用时,启动横木带动活塞向下压,水箱中的水从输水管中喷出,水柱可高达10米。用汽水瓶和吸管模拟“水龙”的工作原理,往瓶中吹气,瓶中的水就从吸管中喷出,如图乙。

    1. (1) 水能灭火的原理是
    2. (2) 往瓶中吹气,水能从吸管喷出的原是
  • 31. (2020八下·温岭期中)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最近,小明家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通过维修师傅调节燃气灶的进风口之后,火焰变回淡蓝色。这说明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一是燃烧时要有;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 (2) 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工厂排污导致小孩“血铅超标”,工厂方面的辩解错在哪里?

    3. (3) 若我们掌握一定的应急避险技能,可通过自救与互救来降低灾害风险。例如身上着火,可快速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压灭。这种灭火方式,利用的原理主要是
    4. (4) 请用文字表述“火场逃生”图所示的火场逃生方法。(答一种即可)
  • 32. (2019八下·江干期中) 2019年3月21日左右,位于江苏省盐城市陈家港化工园区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事故造成死亡44人,危重32人,重伤58人。
    1. (1) 在该仓库应该粘贴的图标有

    2. (2) 消防员指出“爆炸物为特殊物质,沙土掩埋为最佳灭火方式”,事后查明,爆炸主要是因为金属钠遇水所致,金属钠(Na)可以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因此,存放金属钠的地方失火时不可以用水灭火.生活中木材着火了,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
    3. (3) 某同学给危险品物流仓库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正确的是   
      A . 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B . 危险品着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C . 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D . 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用足够的防火距离
    4. (4) 可燃性气体发生爆炸的条件:一是可燃性气体浓度在爆炸极限范围内,二是遇到明火,三是:
  • 33.

    科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如图所示。请你参与完成

    1. (1) 【知识回忆】

        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

    2. (2)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b所示)与图a相比,其优点是 ,欲使图c中 的白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       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口罩住白磷(如图c所示),结果 观察到“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气体可能是 。

    3. (3) 【综合应用】

       “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金属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氢氧化钾,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 34. 2013年4月25日晚8点,台州市的一金属堆场发生火灾,十多吨金属镁发生爆燃后发出刺眼的白光,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消防指挥部立即动员力量,寻找沙土进行灭火。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


    1. (1) 利用沙土灭火的原理  

    2. (2) 本次火灾消防员不能用水来灭火,其原因是   。

五、综合说理题
  • 35. (2022八下·永康期中) 我国每年都会因火灾承受重大的经济损失。消防员提醒,家中遇到火灾的情况下,有时碳酸饮料的灭火效果往往比普通水的效果更好。原因在于碳酸饮料受热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请写出碳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并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燃烧的条件,分析碳酸饮料灭火效果更佳的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