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3-16 浏览次数:3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líng)   云(yān)婷(pīng)   B . (yán)        冕(guàn)       庄(yán)      C . 黄(é)            柔(nèn)        动(fú)      D . (lián)        间(liáng)       喃(ní)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风骚  骚动  骄奢  骄美 B . 分析  折腰  欣赏  拆散 C . 大雕  雕刻  凋零  倜傥 D . 腊月  蜡象  蜡烛  瓦喇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电影《流浪地球》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B . 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因此长得惟妙惟肖 C .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D . 村干部因地制宜 ,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经过艰苦努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       B . 《家庭教育促进法》不仅是一部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文本,也是一部家庭教育知识的普及读本。  C . “天宫课堂”为发挥中国空间站的综合效益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多部门推出的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       D . 保护老地名也是保存人们对城市的记忆与感情,有利于增进人们对城市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与自豪感。
  • 5.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钟爱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风景

    ②我喜欢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

    ③呓语中吟唱着那一首首欢乐的歌谣

    ④在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夜里,我的梦中飘舞着漫天的雪花

    ⑤欣赏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壮美

    ⑥北方的雪总是那么的朴实无华、落落大方

    A . ①⑥②④③⑤ B . ⑤②①⑥③④ C . ⑥②⑤①④③ D . ④②①⑤③⑥
  • 6. 对下列文化常识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四书”指《论语》《春秋》《大学》《中庸》。

    ②“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③“豆蔻年华”的女子比“及笄”女子的年龄大。

    ④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⑤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望”,十五叫“朔”,月末一天叫“晦”。

    ⑥《范文正公集》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文集,“文正”是他的谥号。

    A . ①②⑤错误,③④⑤正确 B . ①③⑤错误,②④⑥正确  C . ②④⑤错误,①③⑥正确 D . ②③⑥错误,①④⑤正确
  • 7. 《艾青诗选》是课本名著导读里要求阅读的书籍,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个相关活动。
    1. (1) 请你从下列诗句中,选出不是艾青创作的一项(   )
      A .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所有的花是这一朵/繁多是个谎言/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B .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C . 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D .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 (2) 你将朗诵艾青的诗歌《毛泽东》,下面是诗歌节选,你认为选择哪种语气语调来朗诵,才能表达出作者对毛主席的爱戴、敬仰之情。 (   )

      毛泽东在哪儿出现/哪儿就沸腾着鼓掌声——/“人民的领袖”不是一句空虚的颂词/他以对人民的爱博得人民的信仰!

      A . 沉痛、伤感 B . 忧愁、哀婉 C . 激昂、深情 D . 惆怅、婉转
  • 8. 默写。
    1. (1) 古人登楼、赏景、唱和酬答或拜访古迹时,常常会发出追忆、怀想或感慨。许浑登上咸阳城楼时,生出无端的愁绪——“一上高城万里愁,”;欧阳修宴饮醉翁亭,醉吟“,在乎山水之间也”;范仲淹面对洞庭湖的美景,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感慨;还有辛弃疾的“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又或者有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的幽叹;我们今人也会在登高对月时,借用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的“”寄托我们对家乡的思念;也会吟唱苏东坡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表达我们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2. (2) 须睛日,,分外妖娆。
    3. (3) 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
    4. (4) 溪云初起日沉阁,
    5. (5) 偶然乘兴,步过东冈。
    6. (6) 春蚕到死丝方尽,
二、阅读理解
  • 9.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甲《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我爱这土地》

    艾青

    ㅤㅤ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ㅤㅤ——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 (1) 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杜甫长于律诗,有“杜律”之称。《春望》为五言律诗,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 B .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代表作《我爱这土地》,诗节形式自由,句子长短错落,不讲究押韵和对仗。 C . 甲诗颈联写出了战争离乱中人们共有的一种心情,能够引起广泛的同情和共鸣。 D . 两首诗都是基调沉郁、感情凝重,深沉中蕴含着炽烈昂扬,悲愤中预示着新生希望。
    2. (2) 甲诗以“”字领起前四句,由远及近,视域开阔;乙诗以“”一词统领四句,由近及远,虚实相映,以声夺人。
    3. (3) 才情到深处,诗人泪目。杜甫和艾青之“泪”有什么相通之处?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龙山雪

          天启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芥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芥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

    【注释】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李芥(jiè)生等五人都是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生,指男演员。马小卿、潘小妃为女伶。③苍头:这里指年纪大的伙计。④欱:同“喝”。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日更定矣

      长堤一痕

    2. (2)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 (3)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雪深三尺许/喜曰 B . 明月之/暮冥冥 C . 雪皆呆/上下一 D . 浴雪立/舟中人两三粒
    4. (4)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余 勉 强 举 大 觥 敌 寒 酒 气 冉 冉 积 雪 欱 之 竟 不 得 醉

    5. (5) 【甲】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的“独”字如何理解?
    6. (6) 【甲】【乙】两文均是情景交融的佳作,请简要谈谈作者在描绘雪景时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1. 说明文阅读。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

    申少铁

    ㅤㅤ①近日,为进一步优化新冠病毒检测策略,服务疫情防控需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研究决定,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什么是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呢?

    ㅤㅤ②新冠病毒有4种结构蛋白,其中N蛋白是表达量最大的。个体感染新冠病毒后,N蛋白会出现在咽喉部。抗原检测就是检测N蛋白,是否检测到N蛋白,就可以间接反映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一旦抗原检测为阳性,再用核酸检测进一步确认即可。

    ㅤㅤ③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的不同点在于特异性和敏感性。特异性就是指检测结果为阳性,确实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抗原检测的特异性可以达到99%,而核酸检测的特异性能达到100%。抗原检测的敏感性比核酸检测要低,但如果是感染早期、病毒浓度较高时,通过抗原检测的方式病毒就很容易检测出来。

    ㅤㅤ④我国疫情防控做得很好,新冠病毒流行率可能只有百万分之一。但近两年来,新冠疫情不断在我国部分大、小城市局部爆发,尤其近段时间以来,奥密克戎等强传染性变异毒株的出现,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在这一情况下,新冠病毒抗原检测作为检测的补充手段尤有必要。在一些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基层地区,或者面向一些感染风险相对较高的集中隔离人员,使用抗原检测,与需要专门实验室和复杂仪器的核酸检测相比,更便捷,出结果时间短,有利于提高“早发现“能力;居家隔离观察人员,或有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均可使用抗原检测的方法自测,这样可以降低核酸采样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

    ㅤㅤ⑤需要强调的是,抗原检测不能代替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依旧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在进行核酸检测确认的过程中,如核酸检测阳性,无论抗原检测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均按照新冠病毒感染者或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采取相应措施。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2. (2) 本文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 (3) 本文第④段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副去?为什么?

      我国疫情防控做得很好,新冠病毒流行率可能只有百万分之一。

    4. (4)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 抗原检测是否检测到N蛋白,可以直接反映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 B . 核酸检测的敏感性要比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低。 C . 抗原检测不需要专门的实验室和复杂仪器。 D . 在一些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基层地区,抗原检测是新冠病毒的确诊依据。
    5. (5) 请结合文章第④段,简要概括新冠病毒抗原检测有哪些好处。
  • 12. (2022·达州)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一生都在成长

    闫红

    ①我妈是68岁时拿到驾照的。一开始她和我商量要考驾照时,我是反对的:“那么多年轻人都考不过,您这么大岁数了还去考,多累啊,再说了,有必要吗?”我妈有点迟疑,但仍然很坚持,下定决心要学。我又一想,我妈这辈子,就是靠各种学习医治苦难的,于是我态度一改,变作支持。我妈废寝忘食地学了三个月,终于把驾照拿到了手。要知道,在吾乡,像我妈这么一个两鬓斑白的老太太开车,真是太罕见了!

    ②我妈出生于1951年2月,出生没半年,我姥姥和姥爷就离了婚,一直以来,我妈和我姥姥一起生活。我妈说,她小时候最怕听到别的小孩说“俺爸给俺做了啥啥”,人家都有个爸,她没有。她18岁被招工,进了纺织厂,工厂里成日机器轰鸣,空气混浊,一个纺织女工一天要在流水线上奔跑15公里。后来她嫁给了我爸。我爸是个知识分子,同样来自贫穷之家,家庭负担沉重,到现在才算好了一些。我妈每个月的退休金只有2000元左右,必须精打细算才能生活。

    ③只是没钱倒也罢了,这几年,先是我姥姥摔断腿,然后是我爸脑血栓半身不遂,我妈全年无休地照顾他们。我想一想,都觉得暗无天日。但目睹我妈这大半生,我发现她常有一种愉悦感。是的,我用了“愉悦”这个词,而不是“高兴”。相对于高兴,愉悦的快感里,带着一点儿充实感。

    ④我妈不觉得此生虚度的原因是,她是一个爱学习的人。

    ⑤虽然我妈文化水平不高,但她很留心别人的长处。跟我爸结婚后,我爸喜欢看书,订了很多文学期刊,我妈也拿过来看,看着看着就上了瘾。等我长大一点儿,我妈开始跟我一块儿看徐訏、张爱玲、三毛等人的作品。她最喜欢徐訏那种不疾不徐的叙事方式,一度对张爱玲也很着迷。看得多了,我妈也写,写乡村往事、童年记忆,在我爸的指点下投稿,居然也屡有作品发表。

    ⑥有些技术活儿,我妈也不在话下。打印机刚流行时,我们家也置办了一台,一则为我爸写稿方便,二来时不时兜揽一些为其他单位打印的活儿,也算是家庭副业。开始主要是我爸操作,后来我妈看着手痒,一边做家务一边背诵起五笔字根“王旁青头兼五一”,三五天后居然能见字拆字,让费了好大劲儿才学会五笔打字的我爸佩服不已。

    ⑦这几年微信流行,我妈不甘心被时代抛弃,让我给她买了平板电脑。从没有学过拼音的她,就成天在键盘上戳戳点点,很快,她不但能用微信发送文字祝福,使用各种表情包更是不在话下。

    ⑧她到亲戚家,会注意人家怎么收拾房间;跟人谈话,会想到吸取有效信息;连看韩剧,她都注意吸收正能量。她曾经很认真地跟我说,韩国人的理念是“生命不在于长短,只要活得好”。她学习了,化为己用,关注眼下的一时一刻,活得高兴。

    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我妈的乐趣来自学习本身,结果并不重要,她先行一步地发现了学习过程的愉悦。这种愉悦感无须依凭,自给自足,不看别人脸色,也不用跟谁比较。因这日复一日对实现自我超越的愉悦感,即使周围慌乱不堪,她依然能够自洽。

    ⑩我妈是一个与命运劈面相逢的人,却不曾被命运击倒,虽然她也常常感慨自己这一生碌碌无为,但是在我看来,她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惧任何困苦处境的精神,就是她的了不起之处。

    (选自《读者》2022年11期,有删改)

    1. (1) 阅读第①段至第⑦段,梳理文章中能体现“我妈”成长的具体事例。

      “我妈”68岁时拿到驾照→“我妈”喜欢看书,也学着写稿投稿→①→②

    2. (2) 选文第②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试分析其作用。
    3. (3) 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我有时笑我妈,她简直就是一本行走的百科全书。

    4. (4) 请从材料详略安排的角度分析第⑧段在全文叙述中所起的作用。
    5. (5) 文章以“一生都在成长”为标题,有何妙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