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科学中考二轮复习:水和水的溶液

更新时间:2023-03-06 浏览次数:64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八上·吴兴期末) 2021年湖州受到第 6号台风“烟花”影响,福建东部、浙江东部出现大雨和暴雨,台风登陆路径属于水循环中(      )
    A .   水汽输送 B . 地表径流 C . 蒸发 D . 下渗
  • 2. (2021八上·吴兴期末) 微信启动界面所用的图片素材称作“蓝色弹珠”,这是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地球照片上蓝色部分表示( )

    A . 海洋水 B . 河流水 C . 湖泊水 D . 冰川水
  • 3. (2021九上·新昌期末) 将下列组合物质中的液体分别滴加到固体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发现小气球都可以鼓起来,小气球鼓起的主要原因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

    ①镁和稀硫酸    ②石灰石和稀盐酸    ③氢氧化钠和水    ④碳酸钠和稀硝酸

    A . B . C . D .
  • 4. (2022·鹿城模拟) 小明在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向一定量的氯化钠颗粒中按如图方式加水,充分搅拌。、 下列关于该过程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图可能合理的是( )

     

    A . B . C . D .
  • 5. (2022·常山模拟)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蔗糖的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②与③中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 . ②与③中蔗糖溶解度相同 C . ②与③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同 D . ②与③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 6. (2022·松阳模拟) 20℃时,将50克水倒入盛有20克甲固体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升温,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①是饱和溶液 B . ②和③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 ①和②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 . ②和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 7. (2022·婺城模拟) 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盛有100g水的甲、乙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的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的蒸发),据此判断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 .   往图1的乙中继续加入B物质,一定还能继续溶解 B . 50℃时,甲中溶质质量分数比乙大 C . 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 图2两烧杯中都是不饱和溶液
  • 8. (2022·萧山模拟) 在蒸馏水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NaOH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 B . 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肯定不相同 C . 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 . d点时,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9. (2022·杭州模拟) 一杯50℃的氯化钠溶液,温度如图所示变化,若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乙溶液一定都是不饱和溶液 B . 乙、丙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C . 丙溶液的温度一定为30℃ D . 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溶液
  • 10. (2022·滨江模拟)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同一种溶质的水溶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B . ③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 溶液②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溶液③的溶质质量分数 D . 若②中的溶液恒温蒸发,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 11. (2022·永康模拟) 下表是固体A和B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0

    30

    50

    100

    A溶解度(g)

    0.173

    0.165

    0.121

    0.076

    B溶解度(g)

    13.3

    31.6

    63.9

    246

    A . 3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B . 50℃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 C . 100℃时,A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 30℃时,100gB物质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
  • 12. (2022·桐乡模拟) 2000 年以来,我国为促进各地区高质量协同发展,先后实施以下四项宏大工程,其中促进水循环的是(   )
    A . B . C . D .
  • 13. (2022·桐乡模拟) 当条件改变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如图是有关的实验操作及溶液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操作Ⅲ一定是加溶剂 B . 甲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相等 C . 丙的溶质质量分数最高 D . 该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14. (2022·丽水模拟)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 氧气验满 B . 加热液体 C . 蒸发 D . 收集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
  • 15. (2022·衢州) 某学习小组开展了“制作棒棒糖”的项目化学习,过程如下:

    1. (1) “快速晾干筷子,析出少量晶体”是通过的方法结晶的。
    2. (2) 制作棒棒糖时,小明将蔗糖加入热水中,用筷子稍作搅拌,观察到杯底还留有蔗糖固体,接着就进行过滤等后续操作,5天后却没有制得棒棒糖,杯中也没有晶体析出。棒棒糖制作失败的原因:最初配制的蔗糖溶液是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3. (3) 该小组同学改进实验后,成功制得棒棒糖。当时室温下,蔗糖的溶解度为200克,则杯中剩余蔗糖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
  • 16. (2021七上·温州期末) 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问题。
    1. (1) 图甲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图,海水淡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分子的
    2. (2) 图乙表示海水中水分子在一定空间内的分布图,图丙中能正确表示水汽化后在相同空间内水面上微粒分布的是图。(可多选)

  • 17. (2022·杭州模拟) 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甲→乙过程中不变的是选填(“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或“溶液质量”);甲→乙→丙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18. (2022·浦江模拟) 图甲是天气预报瓶,瓶内装有定量的水和硝酸钾晶体,我们可根据瓶内晶体析出量来判断气温的大致变化。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会出现如图乙、丙、丁所示的不问现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 (1) 硝酸钾晶体中钾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2. (2) 乙、丙、丁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19. (2022·嵊州模拟)  t℃时,100g某硝酸钾溶液在恒温条件下经过如图所示的变化。

    1. (1) 甲烧杯中的溶液是溶液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
    2. (2) 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的是
    3. (3) 若丁烧杯中析出晶体的量等于5g,则甲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0. (2022·衢江模拟) 推理判断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针对下列三种实验,请做出合理的推断:

    1. (1) 图甲:切除矿泉水瓶的底部,粘着乒乓球的-根线穿过带小孔的瓶盖,系上一颗较轻的螺丝。加水后发现乒乓球慢慢上浮如图所示,此实验说明浮力的方向是的。
    2. (2) 图乙:在研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中,某同学将 2 克硝酸钾加入 6 克水中,操作如图所示。该同学认为试管①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
    3. (3) 图丙:小科和小衢对茶杯中“两支蜡烛哪支先熄灭?”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小科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而小衢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蜡烛燃烧使高处的氧气量减少并耗尽,同时放出的热使 CO2 向上扩散,浓度增大。
  • 21. (2022·江山模拟) 用含碳酸钠的氢氧化钠样品进行了如图实验,请回答:
    1. (1) 流程图中的操作W名称是
    2. (2) 完全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种类变化如图乙所示,其中“△”表示的离子符号是
  • 22. (2022·常山模拟) 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并配制氯化钠溶液实验。

    1. (1) 配制 10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2. (2) 过滤后展开滤纸,若黑色代表泥沙,则看到的情况最接近下图中的         (填字母)。
      A . B . C . D .
  • 23. (2022·上虞模拟) 红色经典影片《闪闪的红星》中有- 段儿童团员潘冬子给红军送盐的故事。冬子开始把食盐装在竹简中,打算扮作上山砍柴的人将食盐送给红军。途中发现敌人盘查严格,冬子急中生智跑到河边,把竹简里的食盐全部格成盐水,再用棉袄吸收,最终顺利地将食盐送给了红军。

    1. (1) 从盐水中重新得到食盐固体,需进行操作的名称
    2. (2) 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假设冬子的竹简中有358g氯化钠,10℃时最少需用g水溶解。
    3. (3) 从微观角度分析,氯化钠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 24. (2022·龙港模拟) 有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为100 克的水,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200g、150g、100g、50g某溶质,充分溶解后,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 (1) (填序号)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 (2) D烧杯中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不分层,这说明溶液具有  特点。
    3. (3) 要使C烧杯与D烧杯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可向C烧杯继续加入水  克。
  • 25. (2022·南湖模拟) 同学们在学习《物质的溶解》知识时,进行了如下实验。

    1. (1) 小组同学配制了一杯如图所示的食盐溶液,同学们认为该溶液为食盐的饱和溶液。他们的证据是
    2. (2) 关于上述食盐溶液是否能溶解蔗糖展开了讨论,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你认为该溶液(选填“能”或“不能”)继续溶解蔗糖。
  • 26. (2022·丽水模拟) 20℃时,将一杯A溶液均分为四份,分别恒温蒸发一定 质量的水,再测量杯底固体A的质量,具体数据见下表。

    溶液份数

    第1份

    第2份

    第3份

    第4份

    蒸发水的质量/g

    10

    20

    30

    40

    杯底固体A的质量/g

    0

    1

    3

    5

    1. (1) 把杯底固体A分离出来的操作是
    2. (2) 在20℃时,第1份溶液蒸发后的剩余溶液 (填“是”“不是”或“可能是”)A的饱和溶液。
三、实验探究题
  • 27.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1. (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如果选用如图2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a”或“b”)端导入。
    2. (2)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某化学小组同学用20%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并选用B装置来制氧气。实验中,同学们发现不能得到平稳的氧气气流,大家提出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把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理由是

      二是将过氧化氢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稀释需要经过计算、量取、搅匀三个步骤。

      如果把50g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成5%的过氧化氢溶液,需加水的质量为g;在稀释过程中,除了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填序号)。

      ①量筒②药匙③试管 ④酒精灯⑤滴管⑥玻璃棒

  • 28. (2022·上虞模拟) 某校毕业班同学准备进行化学技能操作考试实验时,发现实验台上摆放的药品中,有一装有溶液的试剂瓶未盖瓶盖且标签破损(如图),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是什么溶液?

    【交流讨论】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溶液不可能是(填序号)。

    A.酸溶液   B.碱溶液   C.盐溶液

    【获得信息】Ⅰ酸、碱、盐的性质实验中用到含钠元素的物质是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Ⅱ.室温(20℃)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Ⅲ.NaCl、B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这瓶溶液可能是:

     猜想一:氯化钠溶液;猜想二:碳酸钠溶液;猜想三:氢氧化钠溶液;猜想四:碳酸氢钠溶液。

     经过讨论,大家认为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推断】⑴小丽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该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7,则这瓶溶液不可能是,理由是

    ⑵小明取样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并不断振荡,观察到有沉淀产生,静置后,取少许上层清液,滴入酚酞溶液,振荡后无明显现象。则这瓶溶液的原溶液可能是

    [实验反思]实验室中,存取液体药品应注意使用后应立即盖上瓶塞并放回原处。

  • 29. (2022·杭州模拟) 丢弃的废铜屑(其中混有少量铁屑),活动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制取胆矾晶体(CuSO4•5H2O),他们设计了下面的两种制取流程。已知:①Cu+2H2SO4(浓) CuSO4+SO2↑+2H2O;②2Cu+2H2SO4(稀)+O2 2CuSO4+2H2O

    请回答:

    1. (1) 操作①名称是
    2. (2) 溶液A的溶质有。(写化学式)。
    3. (3) 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方法 (填“Ⅰ”或“Ⅱ”)。
四、解答题
  • 30. (2021九上·奉化期末) 小科向6g石灰石(含杂质且杂质不和酸反应)中加入6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测得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与加入的稀盐酸的关系如图所示。

    1. (1) 小科对制取的CO2进行收集之后,将燃烧着的木条(选填“伸至集气瓶口”或“伸入集气瓶”),发现木条熄灭,证明CO2已集满。
    2. (2) 加入盐酸质量为60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填化学式)。
    3. (3) 小科使用的稀盐酸由36.5%的浓盐酸配制,则配制60g稀盐酸需蒸馏水 g。
    4. (4) 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 31. (2022·北仑模拟) 为了探究石灰石的纯度(假设样品中的杂质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称取20g石灰石样品分成4等份(编号为①②③④)每份样品分别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样品编号

    ③   

    稀盐酸的质量/g

    10

    20

    45

    8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4

    3

    1

    1

      

    求:

    1. (1) 该石灰石样品的纯度为
    2. (2) 稀盐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3. (3) 将编号③所得溶液过滤,取滤液,向其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使其充分反应直至过量,有关的变化如图所示,求m的值是多少?
  • 32. (2022·鹿城模拟)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要测定市场上销售的一种钙片中碳酸钙(CaCO3)的质量分数。查阅说明书和资料后发现,每粒钙片的质量为1 克,钙片中除了碳酸钙外还含有一定量的辅料,辅料不与酸、碱反应。于是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①:分别配制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和4%的NaOH溶液。

    步骤②:将1粒钙片研碎后,加入2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待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液pH小于7。

    步骤③:用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滤液中,直至溶液pH等于于7,测得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10克。

    1. (1) 实验中,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约为1.2g/m3),来配置100克溶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至少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毫升。
    2. (2) 求这种钙片中CaCO3的质量分数。(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NaOH+HCl=NaCl+H2O;CaCO3+2HCl= =CaCl2+CO2↑+2H2O)
    3. (3) 小科根据碳酸钙能受热分解的原理,将研碎后的钙片充分灼烧,根据灼烧前后固体的质低变化,计算出药片中CaCO3的质量分数。若该方案合理,则铺料所满足的性质为
  • 33. (2022·定海模拟) 舟山海鲜闻名全国,但是有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获取利,会用福尔马林浸泡海鲜,以延长其保鲜时间,这对食用者的健康有很大损害。查阅资料发现福尔马林是浓度为35%-40%的甲醛(CH2O)溶液。在医学上,常用来浸泡病理切片及生物标本,请根回答下列问题:
    1. (1) 组成甲醛的三种元素,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
    2. (2) 从甲醛的化学式(CH2O)中,你能获得的信息有。(至少写出两点)
    3. (3) 将100g质量分数为42%的福尔马林溶液稀释为35%的溶液,需要加入多少克水?
  • 34. (2022·定海模拟) 小明在厨房里找到一包食用纯碱,包装袋上写有:主要成分是碳酸钠(质量分数>98%),杂质为氯化钠。

    烧杯编号

    A

    B

    C

    加水的质量/克

    80

    100

    120

    溶液的质量/克

    113

    140

    160

    1. (1) 为了解食用碱的溶解性,小明取三个洁净的烧杯,编号为A、B、C,分别加入40克该纯碱,再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充分溶解,得到溶液的质量如表。小明判断A烧杯所得溶液一定是该温度时碳酸钠的饱和溶液,其依据是
    2. (2) 小明接着用多种方法进行“食用纯碱中Na2CO3 , 含量测定”的实验

      方法一: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将一定质量的样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测定反应后生成CO2的体积,再计算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了准确测量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应在         开始用量筒收集气体。

      A . 实验开始时 B . 有连续气泡产生时 C . 先用燃着的木条检验熄灭后 D . 任何时候
    3. (3) 法二:将21.5克该纯碱样品放入烧杯,加水完全溶解,将其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逐渐往杯中滴加稀盐酸,电子秤的示数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①通过计算说明,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与包装袋信息相符。(计算结果精确到0.1%)

      ②有同学认为小明测定的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请分析造成碳酸钠质量分数偏大的主要原因是.

  • 35. (2022·萧山模拟) “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 (1) 图中水循环的过程②水在蒸发时将(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 (2) 保持自然界的碳~氧平衡离不开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3. (3) 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 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 . 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 . 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 . 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4. (4)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填数字序号)。近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以维持循环体系中的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请你说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具体措施 (列举两项)。
  • 36. (2022·南湖模拟) 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有广泛的用途。

    1. (1) 将10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加水毫升。
    2. (2) 在配制前,需要检测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由此推断该瓶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3. (3) 取上述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80克加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记录溶液的pH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求稀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 37. (2022·温州模拟) 工业生产常用“苛化法"制取氢氧化钠,其原料为碳酸钠、石灰乳[Ca (OH)2和水组成的混合物],大致流程如下:

    科学兴趣小组模拟上述流程,在实验室中制备氢氧化钠。

    1. (1) 实验室进行的“操作1”名称是
    2. (2) 制备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将106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碳酸钠溶液与24克石灰乳混合,若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①反应得到的CaCO3质量为克。

      ②计算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