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3-09 浏览次数:5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助力家乡游(44分)
  • 1. 某校八年级学生开展了“推广家乡游”的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来参加。

    发布宣传稿。

          下面是某同学写的家乡游宣传稿。小组审稿时将一个多音字做了标注,还找出了一个错别字。请你帮助确定和修改,并在空缺处补充古诗文名句进行文段润色。

          衢州位于浙江省西部,自古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 ①      (A.sè B.sài)。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生态山水美城,衢州获得了联合国     发的“国际花园城市”称号。衢州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战争年代,林维雁等战士不畏牺牲、坚贞不屈,好比诗人笔下的松柏:③      , ④     。和平年代,又有无数像谢高华一样的改革先锋,面对名利的诱惑、生死的考验,做到了孟子所说的“⑤      , ⑥          ”。他们是衢州人民的骄傲!

    1. (1) 选择正确的读音。
    2. (2) 修改错别字。
    3. (3)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古诗文。
  • 2. 设计调查问卷。
    1. (1) 周五放学前,“旅游调查问卷”组在设计问卷时遇到了困难,课代表小文想起了语文老师昨天说的话:“本周六下午两点,我会在班级钉钉群给大家上一堂关于‘如何设计一份调查问卷’”的直播课,请有需要的同学准时观看。”请你以小文的身份向同学们转述语文老师的交代。(不超过40字)
    2. (2) 阅读小文组设计的“旅游调查问卷”,完成以下任务。

      旅游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某校八年级学生,为了更好地了解市民的旅游需求和爱好,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请仔细阅读每一个问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确作答。

      1您的性别是?

      口男□女

      2您喜欢旅游吗?(单选)

      口非常喜欢□喜欢□一般□不喜欢

      3您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可多选)

      口休闲度假 口学习体验□观光购物 口亲近自然□享受美食

      4您一般选择跟谁一起出游?(可多选)

      □家人 口朋友□同事□自己□其他

      5您一般选择什么交通方式出行?(单选)

      口自己开车 口火车/高铁 口旅游大巴□飞机□其他

      ①以下是小文为“旅游调查问卷”补充设计的调查问题,请选出最符合调查目的的一项,并为其设计相应的选项(选项不少于三个)。

      A您月收入是多少?

      B您一年有多少假期?

      C您获取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什么?

      ②衢州文旅和铁路12306订票平台合作,当用户订票时,目的地城市选择至衢州,页面顶端图片将自动切换成《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宣传图片(如图),请结合问卷题的调查数据(如图)评价衢州文旅的这一举措。

       

      交通出行方式

      高铁/火车

      45%

      旅游大巴

      33%

      飞机

      10%

      其他

      2%

  • 3. 布置家乡文化展览馆。

          调查显示,很多人旅游是为了吃美食看美景,于是同学们策划布置家乡“山色食味”文化展览馆,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1. (1) 同学们准备为美景展区拟一个展区名,表格中是征集到的备选名,均出自于古诗文名句。如果你是评选组的一员,选出你认为最合适的展区名,并结合展览目的说明理由。

      备选名

      结论及理由

      悠然

      我认为最合适的展区名是 ,因为

      仙都

      采薇

      海楼

    2. (2) 美景展区准备为游客推出“走进世界自然遗产一一江郎山”的宣传片,以下是同学们为撰写解说词准备的资料,请你完成相应的任务。

      材料一:

      (甲)过灵石三峰

      [宋]陆游 奇峰迎马骇衰翁,蜀岭吴山一洗空。拔地青苍五千仞,劳渠蟠屈小诗中。

      (乙)江郎山和韵

      [宋]辛弃疾 三峰 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灵石三峰:即江郎山,位于江山县城东南25公里的地方,上有三峰,俗称三片石。传 说江氏三兄弟登顶成仙化为三巨石。②渠:方言,他。③蟠屈,盘旋屈曲。

      材料二:

            二十三日始过江山之青湖。山渐合,东支多危峰峭嶂,西伏不起。悬望东支尽处,其南一峰特聋,摩云插天,势欲飞动。问之,即江郎山也。望而趋,二十里,过石门街。渐趋渐近,忽裂而为二,转而为三;已复半岐其首,根直剖下;迫之,则又上锐下敛,若断而复连者,移步换形,与云同幻矣!夫雁荡灵峰,黄山石笋,森立峭拨,已为瑰观;然俱在深谷中,诸峰互相掩映,反失其奇。即缙云鼎湖 , 穹然独起,势更伟峻;但步虚山即峙于旁,各不相降,远望若与为一。不若此峰特出众山之上,自为变幻,而各尽其奇也。

      ——[明]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注释]①岐:同“歧”,表示大山上分布着几座叉开去的小山。②缙云鼎湖:指的是缙云县的鼎湖峰,位于浙江缙云县,形状像笋一般,高约170.8米。③步虚山:鼎湖峰的后山。

      ①请按要求完成表格。

      细节

      例句

      作用

      反复出现的动词

      望而趋/渐趋渐近

      联系文本语境,推测“趋”的意思是a.          

      A.快走

      B.归向

      C.鹅或蛇伸头咬人

      D.追求

      b.重复出现的作用:         

      不能忽视的虚词

      ①与云同幻矣

      ②而各尽其奇也

      c.选择其中一句,分析虚词的表达效果。        
       

      ②材料一中的二位诗人都醉心江郎山,但表现手法却不尽相同,请结合内容分析两首诗歌写法的不同之处。

      ③材料二主要写游江郎山,为什么要用大量笔墨写“雁荡山、黄山、鼎湖峰、步虚山”等,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④根据以上材料,仿照示例,撰写江郎山宣传片的解说词。

            示例:烂柯山坐落在浙江省衢州城南十六七里处。群山盘回,石奇崖险,青林翠竹,山泉潺潺,实是夏日避暑、秋日登高的好去处。烂柯山最壮观的要数“天生桥”,山形主体为一条悬空而架的石梁,远望仿佛是一座大石桥,犹如半天虹霞,令人叹为观止。烂柯山因樵夫王质遇仙柯烂的传说而闻名。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不少游踪墨迹,如朱熹就有“空教采樵客,柯烂不知归”的诗句。这些诗文抒发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丰富了烂柯山文化内涵。

  • 4. 美食体验区设计了“猜颔联,赢美食”的游戏,请你运用律诗的相关知识,选择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初到黄州

    [宋]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____________。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A . 新津韭黄天下无 B . 好竹连山觉笋香 C . 江米如珠井水淘 D . 汤饼一杯银线乱
  • 5. 今年6月,衢州邵永丰麻饼制作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更好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吸引游客,同学们想要邀请邵永丰麻饼的传承人徐成正先生到展馆给游客现场展示制饼技艺,时间定于12月11日下午2点,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

    提示:⑴明确邀请对象,提出邀请诉求。

    ⑵根据邀请对象的身份,选择得体的语言。

    邀请函

    尊敬的徐成正老师:

          您好!

    XX学校学生会

    2021年12月8日

二、追梦家国情(23分)
  • 6. 体悟红色精神。

    封闭的列车(节选)

    【奥地利】茨威格

    实现

        这一天,1917年3月15日,苏黎世图书馆的管理员感到十分奇怪。时针已经指向上午9点,而那位最准时的借书者每天固定坐的座位,现在却还空着。快9点半了,10点了,这个不知疲倦的读者还没有来,他不会再来了。因为在他来的路上,一位俄国朋友的谈话把他留住了,或者更准确地说,俄国爆发革命的消息扰乱了他的计划。

        列宁刚开始是不愿意相信这个消息的,他被这一消息惊呆了。但随后他便迈着急促而迅速的步伐,走向了湖边的书报亭。在那里,在报馆门前,他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一天又一天地等待着消息。事情是真的,消息是确凿的,而且他欢心地察觉到这消息一天比一天真实。起初,只是传言发生了宫廷革命,似乎还现了内阁更迭,然后传来了消息:沙皇被废黜,临时政府成立,召开了杜马会议,俄国自由了,政治犯得到了赦免——几年来他所梦想的一切,二十年来他在秘密组织里、在监狱里、在西伯利亚、在逃亡过程中致力奋斗的一切,如今都实现了。A他顿时觉得,在这次世界大战失去生命的数百万人,并没有白白死去。对他来讲,这些死者并不是无谓的牺牲品,而是为了一个新的自由、公正、永久和平的国度献身的殉道者,这个平时清醒而沉静的梦想家如今却像迷醉了似的。现在,坐在日内瓦、洛桑和伯尔尼小小房间里的其他几百名流亡者也在为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欢呼:终于可以回俄国了!他们不需要假护照,不需要假名字,也不需要冒着生命危险回到沙皇的帝国去,而是以自由公民的身份回到那片自由之地。他们已经准备好了自己少得可怜的行装,因为报上刊登了高尔基简明扼要的电报:“所有人都回家吧!”于是,他们向四面八方发出书信和电报:回家了,回家了!集合起来!团结起来!为了他们自觉悟以来就要奋斗毕生的事业——为了俄国革命而再次献身。

    封闭的列车

        上百万颗毁灭性的炮弹在世界大战中投射出来,工程师们在设计重量更大、破坏力更强、发射更远的炮弹。但是在现代历史上没有一颗炮弹比这趟列车射得更远、更能决定命运的了。这趟列车装载着这个世纪最危险、最坚定的革命者,此刻正从瑞士边境呼啸着穿越德国,前往彼得堡 , 到那儿去炸毁时代的秩序。

        这颗独特的炮弹、一趟有二等和三等车厢的列车在戈特马丁根停在线路上;妇女和孩子乘二等车厢,男人们乘三等车厢。一条粉笔线标明是中立区,它把俄国人的领地与两个德国军官的包厢分离开来,这两个军官是陪同运送这批活生生的烈性炸药的。列车没有发生任何情况,滚滚向前,穿越黑夜。只是在法兰克福,突然有几个德国士兵跑来——他们事先听到了俄国革命者要从这里经过的消息,而且还有几个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企图和这批旅行者攀谈,但都被拒绝上车。列宁知道得很清楚,在这德国的领土上哪怕只和一个德国人说一句话,也会替自己招来嫌疑。到了瑞典,他们受到热烈的欢迎,并在那里进了早餐,这些饿坏了的人都向餐桌拥去,餐桌上的黄油面包竟像奇迹般地出现在他们面前。早餐后,列宁才不得不为了换下那双沉重的矿工鞋去买一双新鞋和几件新衣服。现在终于到达俄国边境了。

    炮弹发射出了

         列宁在俄国土地上的第一个举动,充分显示出他的性格特点:他没有朝任何人看一眼,就一头埋进报纸堆里。虽然他已经有14年没有待在俄国,已经有14年没有见到自己的故土、国旗和士兵的军服,但是这位意志坚强的思想家不像其他人似的泪水泫然,也不像同来的妇女们似的去拥抱那些被弄得莫名其妙的士兵们。他首先要看的是报纸,是《真理报》,要检查一下这份报纸——他自己的报纸是否坚定地维护国际主义立场。不,它并未坚持足够的国际主义立场。B他气愤地把《真理报》揉成一团。报纸中还始终是“祖国”呀、“爱国主义”呀这样一些字眼,而他思想中的那种纯洁的革命却谈得很不够。他觉得,自己回来得正是时候,他要扭转舵轮,去实现自己的平生理想,不管是迎向胜利还是走向毁灭。但是,他能达到目的吗?他感到有点不安,也感到有点担忧。到了彼得格勒——当时这座城市还这样称呼,不过为时不会太长了——米留可夫不会立刻将他逮捕吗?对于这个问题,专程前来迎接他的两位朋友——加米涅夫和斯大林——在车厢里没有回答,或者说他们不愿意回答。他们只是在昏暗的车厢里露出明显的、神秘的微笑,在朦胧的灯光中显得有点隐隐约约。

        不过,事实却做了无声的回答。当列车驶进彼得格勒的芬兰火车站时,车站前的广场上已经挤满成千上万的工人和来保护他的带着各种武器的卫队,他们正在等候这位流亡归来的人。《国际歌》骤然而起,当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走出车站时,这个昨天还住在修鞋匠家里的人,已经被千百双手抓住,并把他高举到一辆装甲车上,探照灯从楼房和要塞射来,光线集中在他身上。他就在这辆装甲车上向人民发表了他的第一篇演说。大街小巷都在震动,不久之后,“震撼世界的十天”开始了。这一炮,击中和摧毁了一个帝国、一个世界。

    注:①美国记者约翰•里德目睹十月革命,著有《震撼世界的十天》。

    1. (1) 本文记述了列宁在第二次遭流放后历尽艰难回到俄国的经历,小文对作者选取的镜头进行梳理,请你帮他一起完成。

      背景

      镜头内容

      实现……

      准备行装,奔走相告“回家去”

      封闭的列车

      在瑞典受到欢迎

      炮弹发射出去了

      回到国土后看报纸

    2. (2) 下面是同一个句子的不同翻译,结合全文,你认为哪一种译本更好?请简述理由。

      但他随即冲到湖边的一个报摊上,脚步短促、有力;在那儿,在报纸的编辑部门前,他一小时一小时地,一天一天地在等候着消息。(高中甫译)

      可是随后他迈开短促迅速的步履,赶往苏黎世湖滨的报亭,以后他几乎每个小时、每天都在那里和在报馆门前等候。(舒昌善译)

    3. (3) 本文在叙述和描写中,加上了作者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这是否违背传记真实性的特点?请任选一处划线句,简要阐述。
    4. (4) 请从以下名著中选择一部与本文进行联读,并阐述联读理由。(可从文体特点、内容主题、表现手法等任一角度阐述)

      A.《红星照耀中国》

      B.《长征》

      C.《飞向太空港》

      D.《名人传》

  • 7. 关注航天科普。

    材料一

    “天宫课堂”首课开讲

         本报北京12月9日电(记者余建斌、冯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透露,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后续,“天宫课堂”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积极传播载人航天知识和文化,持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航天科普教育。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0日)

    材料二

        中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是个“航二代”,小时候,看着父亲桌上的图片,听到长辈们谈论与航天有关的事情,渐渐激发了他对航天的兴趣。如今,激发青少年航天兴趣的方式越来越多。从国家到地方都十分支持,手段、内容日渐多元。

          除了传统媒体的解读,新媒体、机构、个人一起加入。线上直播、短视频创作、论坛问答等,形式多样。这也直接导致最近庞之浩的科普工作忙得连轴转,去电视台、去直播室、去各网站不说,在家还要深夜用会议软件进行直播讲解。

        但同时,媒介手段的丰富,也让庞之浩对科普提出更高期待。比如说,他希望能有更多清晰度较高的美图和视频。太空迷人的地方、最初的震撼往往就来自高清美图和视频。这一点对科普效果的影响其实很大。

        也有网友在线上吐槽说,中小学天文地理教材的插图“画得不好,不像这个时代的水平”,希望与时俱进,审美跟上。

        孙正凡是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辑,2019年获得“上海市优秀科普作家”称号。他也提出,在当代,视频化是吸引人的重要特点。专家直接讲解,公众往往听不懂专业术语,结合图像、视频则能事半功倍。官方科普不能停留在老一套,如何让枯燥的科学概念可视化、变得有趣很重要。

        说到底,科普需要兼具严谨性和趣味性。一旦缺乏趣味性,光有严谨怎么激发普通人的兴趣?如果科普读物为写而写,却看不到趣味性创作,读来好比说明文、小论文,那还不如不写。

        那么,如何抓住这拨“太空探索”的热度,做好科普工作呢?庞之浩提了几条建议?

        首先,多鼓励专家参与,尤其是一线专家。我们的科研人员常常埋首科研,科普工作者大多并非一线研究者。懂的人不讲,讲的人未必全懂。这方面,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借鉴,比如有些国家规定,每笔科研经费得拿出1%用作科普,专业机构的官网还会开辟青少年科普专栏和问答。

        其次,航天大国需要相匹配的专业展馆。航空、航天、天文类展馆,我们还是少了点。其实一些专业院校、科研院所的航空航天类展示中心,也承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但平时并不对公众开放,比较可惜。

        航天员在太空怎么睡觉?穿什么、吃什么?怎么选拔、训练?在场馆里,我们甚至可以用VR、多媒体等手段,结合一些淘汰下来的太空设施,与青少年用实物互动,让他们产生感性认识,激发兴趣。

        庞之浩说,有一次参观国内某场馆,发现对方难得购买了旧核心舱,可实物却没有人讲解,当时恨不得招募志愿者,我们来培训意识到航空、航天、天文类科普的重要价值,如今有些学校设有航天航空实验课,有些学校还用了航天航空科普类教材,但这些资源都没有在全国推开。与太空相关的青少年体验中心、实物展馆如何设计得更好,后续有待及时跟上。

    (来自新华网,2021年7月19日)

    1. (1)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的新闻标题简明醒目,概括性强,又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 B . “天宫课堂”是中国航天员第一次在太空授课,后续将持续开展太空授课活动。 C . 航天科普的手段和内容都日渐多元,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理性解决。 D . 科普需要兼具严谨性和趣味性,所以官方多拍航天科普视频是最好的科普方式。
    2. (2) 学校有幸邀请到庞之浩、孙正凡等专家来校做航天科普讲座。结合材料,将下面的采访提纲补写完整。

      采访时间

      12月11日采访地点学校

      采访目的

      采访对象

      从下面选项中选择一位采访对象:

      A.中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

      B.科普作家孙正凡

      采访问题

    3. (3) 下面是同学们就“科普作品如何趣味阅读”阅读成果分享现场。请你参与其中,从《昆虫记》《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寂静的春天》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内容,补充甲同学的发言。

      甲:我觉得科普作家孙正凡说的很对,科普作品只有做到趣味化,才有更多的人去阅读。经典的科普作品都遵循了严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乙:那你能举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吗?

      甲:

三、围炉夜话。(30分)
  • 8. 亲爱的同学:新年将至,八年级组织“围炉夜话”活动,邀请你说说2021年最难忘的经历。你将从2021时光相册中选择哪个难忘的瞬间,来分享自己独特的2021年呢?

    要求: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散文,题目自拟;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感情真挚,注重细节描写;运用“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两种视角;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真实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