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2022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3-03-21 浏览次数:35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证明“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的最可靠证据来源是(   )

    A . 神话传说 B . 文字记载 C . 考古发掘 D . 影像资料
  • 2. 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A .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 .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 3. (旧药物)著作,时珍病之,乃穷搜博采;宋应星面对流民遍地,转而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这表明两人(   )
    A . 关注现实问题 B . 提倡创新精神 C . 关心国家命运 D . 注重调查研究
  • 4. 有人曾对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评价道:一项是阳刚的一撇,另一项是阴柔的一捺,在中国的大地上书写了一个巨大的中国“人”字。这两项工程的共同点是(   )
    A . 最后完工的时间相同 B . 具有浓厚的军事防御功能 C . 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 D . 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优越性
  • 5. 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如图所示四幅示意图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图一、图三、图二、图四 B . 图四、图二、图一、图三    C . 图一、图三、图四、图二 D . 图四、图一、图二、图三
  • 6. 如表内容集中体现出(   )

    1862年    翻译机构京师同文馆建立

    1879年    天津和大沽之间铺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

    1884年    初步建立起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

    A . 新式教育开始出现 B . 形成齐全的工业体系 C . 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D . 收回了国家领海主权
  • 7. 下面是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该章标题的是(   )

    第二十章?……350

    (一)武昌起义3……50

    (二)清帝退位……151

    (三)历史意义……354

    A . 君主立宪 B . 走向共和 C . 军阀割据 D . 国家统一
  • 8. (2020八上·灌阳期中)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球俱发蓝。天无雨,地焦干,全是教堂止住天……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上述材料说明了义和团(   )
    A . 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盲目排外,有迷信色彩   B . 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C .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D . 成为了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
  • 9.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请选择符合历史发展线索的一项(   )

    ①甲午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②中华民国成立收回台湾

    ③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④解放战争胜利蒋介石败逃台湾。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0. (2020·南充) 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材料中中国的集体意识”指(    )
    A . 长征精神 B . 红船精神 C . 五四精神 D . 铁人精神
  • 11. 据《近代中国史纲》记载:“截至1930年初,红军约为六万余人,有枪者三分之二,活动区域达一百二十余县,苏维埃区已初步建立。”红军与苏维埃区得以存在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获得了苏联支持 B . 实施了游击战术 C . 建立了民主政权 D . 开展了土地革命
  • 12. 新中国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以下历史时期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 B .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 C . 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 D . 巩固新生政权——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初建社会主义
  • 13. 2005年,中国联想集团收购了IBM公司,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进人世界500强企业;2010年,中国吉利公司以1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下的沃尔沃轿车公司。这说明(   )
    A .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主导地位 B . 公正合理的世界贸易体系已经形成 C .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 D . 发达国家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 14. (2021九下·河南开学考) “庄园中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庄园里通常设有酒房,农民可以去酿酒”,可知西欧中世纪庄园(   )
    A . 农业、手工业十分发达 B . 物质生活十分丰富多彩 C . 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 . 佃户受领主剥削和压迫
  • 15. 如果将但丁、马克思、梁启超、陈独秀归纳为一个主题,应该是(   )
    A . 思想解放运动 B . 资产阶级革命 C . 民族解放运动 D . 近代文学艺术
  • 16. “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是欧洲范围内的革命。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政治制度’。”这里的“新政治制度”指的是(    )

    A . 奴隶制度   B . 封建制度 C . 资本主义制度 D . 社会主义制度
  • 17. 罗斯福认为:政府要给处于经济金字塔底层的人创造条件,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从总的财富中取得足以满足需要的一份。在他的新政中,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 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B . 调整农业政策,限制产量 C . 兴建大量公共设施 D . 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
  • 18.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说,中国的崛起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力量的平衡,北约盟国必须共同努力,为来自中国的潜在威胁做好准备。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冷战思维仍在影响当今世界 B . 北约准备要和中国进行冷战 C . 北约仍存在是为了对抗中国 D . 北约已经形成对中国的封锁
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本题共3个小题,共44分。)
  • 19. 中国科举制度历时1300多年,历经传承及改进,发生了重大改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宋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

    时期

    录取数量

    考试内容

    唐代

    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

    诗赋、儒家经典、法律、文字、算学、军武等

    宋代

    录取名领大为增加

    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

    材料二:(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防备和约束之意)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自唐至宋科举制的发展变化,并指出这些变化与宋代实行哪一政策有关。
    2. (2) 据材料二,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康有为上书

    材料二: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上书

    材料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编练新军、裁撤八旗改练洋操: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义务教育《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长时间以来,关于戊戌变法是保守的观念,影响广泛而深远……近20年来,有学者认为:从中国近代化进程视角来看,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不可或缺的历史环节……时下又流行一种意见,戊戌变法打断了洋务运动的进程,使中国丧失了一次走向近代化的机会,乃至指责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带头羊。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1. (1) 据材料四,概括史学界对戊戌变法的评价先后有哪几种观点?
    2. (2) 你同意材料四中的哪一种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
    3. (3)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提出你自己对戊戌变法的评价观点并说明理由。(不能重复以上观点)
  • 2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世纪的前40年,伦敦发生了14次毒雾事件。城市里生活污水随意泼洒,垃圾随意倾倒,由于缺乏厕所,人们随处便溺。泰晤士河也变得肮脏浑浊不堪。为此,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城市治理的措施。184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炉灶排放烟尘和控制蒸汽机的法案,后来又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控制、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184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河道法令》,保护饮用水水源的河流、水库、管道等。后来又成立了首都公务委员会,监督和管理全国供水、排水系统。1848年,英国政府颁布《公共卫生法》,开辟了国家监管公共卫生的制度。经过100多年的努力,英国政府的环境治理卓有成效。

    ——摘编自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

    1. (1) 据材料,19世纪中期,英国政府针对城市环境的哪些问题进行了治理?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出现上述环境问题的历史原因。
    3. (3) 综上所述,英国城市环境治理呈现了哪些值得借鉴的做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