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

更新时间:2023-03-12 浏览次数:3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 中国梦的本质是实现(    )
    A .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 . 经济建设、文明建设、社会建设 C . 三步走战略 D . 可持续发展战略
  • 2. 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    )
    A . “五位一体” B . “四个自信” C . “四个全面” D . 改革开放
  • 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A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B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强国 D .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4. 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指(    )
    A .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 B .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C .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D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人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句古语启示我们要(    )
    A . 关心社会发展 B . 遵守社会规则 C . 掌握学习方法 D . 培养批判精神
  • 6. 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这是因为( )

    ①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②只有社会这个大课堂才能教给我们知识

    ③我们自身的发展取决于能否参加社会生活

    ④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空间会不断延展,感受会越来越丰富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7. 2022年7月,《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22年)》发布。2021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39.8%。这说明(    )
    A . 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 B . 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 C . 网络为经济发展注人了新的活力 D . 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 8. “道路通行见形象,红绿灯前看修养”“大家小家是一家,交通安全靠大家”“文明交通安全在,留住生命留住爱”。对这些常见的交通安全警示标语理解错误的是(    )
    A .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B . 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C .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D . 社会秩序保障社会规则的实现
  • 9. (2022八上·柳州期中)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说明(    )

    ①我们要积极参与改进规则   

    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④任何人违反社会规则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0. 你去银行办理存取款业务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一米线”?“一米线”就是银行在距营业柜台或窗口一米处划线,并在--旁挂牌,以提醒顾客在线后排队等候。遵循“一米线”规则,是(    )

    ①尊重个人隐私的要求   

    ②维护公共秩序的需要

    ③自身文明素养的表现   

    ④能够杜绝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

    A . 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④
  • 11. 王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王某等人警告处罚。王某等人的行为是一种(    )
    A . 犯罪行为 B . 民事违法行为 C . 行政违法行为 D . 刑事违法行为
  • 12. 某班同学就违法与犯罪关系问题展开课堂讨论。以下同学们的发言表述合理的是(    )
    A . 一般违法行为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B . 违法与犯罪都要承担同等的法律责任 C .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D . 违法行为必然受到刑法的处罚
  • 13.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下列维权的方式,属于诉讼的是(    )
    A . 小丁向环保部门反映某企业的排污行为 B . 小丽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重新走进课堂 C . 小峰一纸诉状将侵害自己著作权的李某告到法院 D . 92岁的张大爷在公证人员的帮助下写好了遗嘱
  • 14. 高原风景绝美壮丽,但高原病却能要人命。作为医生,吴天一院士为此倾注了全部心血,诊疗藏族群众上万名,提出了高原病防治国际标准,开创了藏族适应心理学研究,被誉为“高原生命的保护神”。他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生命来之不易,要爱惜身体   

    ②用责任担当书写生命的意义

    ③应将生命投人奋斗与奉献中   

    ④艰苦环境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5. (2022·随县) 1.8万余名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了热情服务。每一名志愿者都是一朵燃烧的“雪花”,点亮自己,温暖他人,凝聚起拥抱世界的力量。这些燃烧的“雪花”(    )

    ①只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赞赏

    ②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

    ③用热情传递了中国温度

    ④勇于承担责任,服务奉献社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6. 某校七年级(2)班小方同学生了大病,需要巨额医疗费用。为此学校开展了多种关爱和捐助活动。下列言行中正确的是(    )
    A . 小张同学经常陪小方聊天,以缓解他的紧张焦虑情绪 B . 小李同学捐款一百元,他觉得捐了10元的小林真小气 C . 小南认为医疗费用缺口很大,建议小方家申请高利贷 D . 小莉把小方的真实照片发在朋友圈,呼吁更多人捐款
  • 17. “是祖国养育了我,那么为她奉献一生又算得了什么呢?哪怕有一天我会老死在自己的岗哨上,我问问自己的心,它会说这是值得的。”中国边防军人愿以生命守护祖国边疆是因为(    )

    ①国防现代化的需要   

    ②国家利益至高无上

    ③维护国家利益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④人民利益是国家利益的集中表现

    A . ①② B . 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8. 面对乌克兰危机,党和政府安全高效将同胞撤离回国。有网友感慨:“中国护照的含量,不在于它能让你走多远,而在于它能从危险的地方接你回家!”这表明(    )
    A . 国家利益高于人民利益    B . 实现个人利益保障国家利益 C . 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D . 国家富强是人民利益的保障
  • 19. (2022·武汉) 彭士禄是革命英烈彭湃之子,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历经磨难,初心不改,一辈子为国家深潜”。他的感人事迹表明(   )
    A . 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B . 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矛盾的 C . 要始终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D . 人生是否有价值在于是否对国家作出重大贡献
  • 20. (2022·赤峰) 2022年4月15日,是我国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今年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重视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是因为(    )

    ①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

    ②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③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④18周岁以上的公民才有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1. 下列行为属于公民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的是(    )

    ①路遇军车拍照并发至朋友圈   

    ②积极宣传《反分裂国家法》

    ③参加国防安全主题教育活动   

    ④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2.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着力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国家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培养托育、护理、康养、家政等方面技术技能人才。这说明(    )
    A . 劳动存在分工,事事讲求回报    B . 选择体面职业,才能出人头地 C . 职业没有贵贱,劳动创造价值    D . 只有于大事业,人生才有价值
二、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 23.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当前人们过分依赖手机和网络的现实。网络的普及和手机大众化造就了一支迅猛发展的“低头族”大军,并向未成年人蔓延。据统计,上网的中学生中有50%的学生聊天、打游戏,20%的浏览过不健康网站,15%的查阅学习资料,10%的看电影、听音乐等。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教材知识说说中学生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 24. 近年来,从限制乘坐火车、飞机,到限制出境、限制购买不动产、限制高消费,严厉惩罚、联合惩戒失信行为的制度笼子不断加固,提升了破坏诚信的自我成本,让那些见利忘义、败德失信者付出了代价。一系列激浊扬清的有力举措犹如徙木立信,在社会上树起了“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的风向标。

    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高度重视诚信建设。请简要回答,我们怎样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公民?

三、分析说明题(本题共3小题,共26分)
  • 25. 《元史·许衡传》里有这样一段记载:许衡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因天热口渴难耐,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有人劝解道:“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

    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应该如何遵守社会规则?

  • 26. 您倔强,母亲说:“傻孩子,学农多苦啊!”您却“死活要学”;“吃饭可是天下第一桩大事,没有饭吃,中国人怎么办?人类怎么生存?”

    您坚持,70年如一日,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事业。虽然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也曾如影随形,但您默不作声,顽强攻关,用一场又一场的试验、一次又一次的增产,为杂交水稻扬名,展现了自己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

    您奉献,一辈子像农民--样,打赤脚,戴草帽,日晒雨淋,九旬高龄还坚持下实验田。您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也把自己种在了亿万人心里。我们会牢记您的嘱托:“做一粒好种子!”

    您走了,但您永远是夜空中那颗璀璨的明星——“袁隆平星”。

    袁隆平爷爷是如何做负责任的人的?

  • 27. 他们,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2021年国庆档电影《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战场态势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英雄们说:“祖国是什么?当跨过鸭绿江,看见对面炮火的时候,我的身后就是祖国。”这是他们刻骨铭心的标记,更是后辈永志不忘的丰碑。

    向英雄学习,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捍卫国家利益?

四、实践探究题(本题共1小题,共18分)
  • 28.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1. (1) 材料一:

      法律规定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有关案例

      ①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

      ②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

      ③吴某某等人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支付结算帮助,支付结算金额人民币3亿多元,违法所得人民币195万余元。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上述案例中的哪一个行为是犯罪行为?其行为特征是什么?

    2. (2) 材料二:15岁的小强因犯抢劫罪锒铛入狱。他在《忏悔书》中写道:我本是一个好学生,不该因结识几个“朋友”沾染上不良习气,无心学习,多次旷课、逃学;不该在受到学校纪律处分后,便开始放纵自己,与“朋友”们偷窃财物;更不该在被公安机关拘留后仍不知悔改,还与“朋友”持刀抢劫,最终被人民法院判刑。我非常后悔,希望大家以我为戒,不触碰法律红线……

      小强走上犯罪道路的经历给你怎样的警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