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义乌市宾王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

更新时间:2023-04-04 浏览次数:1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本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 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
  • 2. 小明把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紧密地绕在铅笔杆上.用刻度尺测得绕有 32 匝细铜丝的铅笔的长度为 L.如图所示.则正确的表示细铜丝长度 L 的是 ( )

    A . 4.950cm B . 5cm C . 4.9cm D . 4.95cm
  • 3. 以下能说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是 ( )
    A . 日食 B . 笔在篮球上笔尖先消失 C . 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 D . 太阳东升西落
  • 4. 下列做法不属于测量的是 ( )
    A . 用量杯测量药液体积 B . 用步数丈量操场的长度 C . 手背测量人体体温 D . 用沙漏计量时间
  • 5. 如图是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团队研发的名为“绝影”的四足机器狗,它能稳健地爬陡坡。它的出现,让我国四足机器人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

    A . 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B . 能够新陈代谢 C . 能够生长发育 D . 能繁殖后代
  • 6. (2020·富阳模拟) 如图所示,下列不能成为支持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的是(    )

    A . ①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轮廓具有可拼性 B . ②非洲的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有能相连的岩层 C . ③非洲和南美洲大陆都存在黑色人种 D . ④非洲和南美洲古生物群之间有亲缘关系
  • 7. 小俊在使用水银体温计给同学测量体温,在给甲同学测量前他看了读数为 37℃ ,直接给 甲同学测量结束后是 37℃ ,甩了之后给乙同学测量温度为 37℃ ,然后直接给丙同学测量的 温度为 37.5℃ ,测量的体温准确的是 ( )
    A . 甲 乙  丙 B . 甲 丙 C . 甲 乙 D . 乙 丙
  • 8. 下列物态变化的现象中会发生的是 ( )
    A . 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一定保持 0℃不变 B . 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C . 把一块-10℃的冰放到 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 D . 水的沸点不会低于 100℃
  • 9. 泥石流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的自然灾害。下列有关泥石流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 泥石流是一种地质灾害 B . 泥石流经常与山体滑坡相伴发生 C . 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D . 泥石流发生时,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
  • 10. 柠檬中含有丰富的柠檬酸它的果实汁多肉脆,有浓郁的芳香气柠檬富含维生素 C,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 果皮属于上皮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B . 果肉属于营养组织起到储存作用 C . 白色的纤维属于输导组织起到运输作用 D . 果实是生殖器官由多种组织组成
  • 11. 下列关于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中,正确的是( )
    A . 观察时,低倍镜换用高倍镜时一定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物镜转换器 B . 染色时,可在盖玻片一侧滴一滴亚甲基蓝溶液,并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水 C . 制作临时装片时,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的形态 D . 调焦时,侧面注视物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
  • 12. 流程图是对知识进行梳理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流程图中,正确的是 ( )
    A .  高等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B .  高等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动物体 C .   生物分类等级由高到低的层次:种→属→科→ 目→纲→ 门→界 D .   食物通过消化道的顺序: 口腔→咽→食道→ 胃→小肠→大肠→肛门
  • 13. 食人花并不食人,其实为大王花。食人花生长在美洲亚马孙河的原始森林和沼泽地带。形态十分娇艳,花形似日轮。食人花它靠苍蝇来传花粉,吸取别的植物的营养来生活,所以它没有叶子,也没有茎。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 . 是被子植物 C . 是苔藓类植物 D . 细胞内有细胞核
  • 14. 一望无垠的蓝天上有时会有飞机飞过后留下一条“白白的尾巴”,这是飞机云,关于飞机云的形成可能与哪种物态变化有关( )

    A . 液化 B . 汽化 C . 熔化 D . 升华
  • 15. 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将小石块放入量筒里,再往量筒中倒入20mL蒸馏水后俯视液面测得体积为25mL,那么小石块的体积为( )
    A . 小于 5cm3 B . 大于5cm3 C . 等于 5cm3 D . 无法判断
  • 16. 干细胞被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它能再生成人体的其他种类细胞,这体现了细胞的 ( )
    A . 分裂能力 B . 分化能力 C . 生长能力 D . 免疫能力
  • 17. 小军想称取 25g 的某固体,按正确步骤操作时出现了如图示的情况,接下来他的操作应该 ( )

    A . 调节平衡螺母 B . 放入部分固体 C . 取出部分固体 D . 取下 5g 砝码后移动游码
  • 18. 如图所示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①表示地壳,平均厚度约为 17 千米 B .   地球从外到内分为 5 层 C .   ②和③分别是外地核和内地核 D .   ④和⑤分别是上地幔和下地幔
  • 19. 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  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密度变小了 B .   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 C .   水从 0℃凝固成 0℃冰的过程中,密度逐渐变小 D .   同一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不变
  • 20. 若在 A、B 两位置同时起飞两架飞机并以相同的速度在同一高度沿着各自的经线往南飞行至南极点两飞机之间的水平距离将 ( )

    A . 一直变大 B . 一直变小 C . 先变小后变大 D . 先变大后变小
二、填空题 (本题有 12 小题,28 个空格,每空格 1 分,共 28 分)
  • 21. 请在下面数据后填上合适的单位
    1. (1) 小彬同学的体重约为 0.078 
    2. (2) 张三的身高为 1780
    3. (3) 盒装牛奶的体积大约是 250
    4. (4) 小红的体温为 36.8
  • 22. 为应对新冠疫情,我们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还可以用 75%的酒精溶液对手进行消毒。 小科同学查阅资料发现酒精具有如下性质:酒精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①易燃、②易挥发、③ 无色透明的液体;④具有略带刺激性的特殊香味;⑤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请回答:
    1. (1) 以上属于化学性质的有 (填文中序号);
    2. (2)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临床上,酒精除了消毒外,还常用于为高烧患者擦身,这主 要是利用了酒精具有的性质,能吸收并带走患者身上的热量, 以达到降温的目的。
    3. (3) 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会变小是因为
  • 23. 小丽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时意外发现了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他观察到细胞核内 出现了染色体,是因为制作临时装片时用对细胞进行了染色,并且染色体数量 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 24. 如图为岩石循环简略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三类岩石直接或间接来源于
    2. (2) 沉积岩明显区分与另外两种岩石的特征是有层状结构或
  • 25. 如图所示,用天平测量冰块的质量,此时天平平衡。若水的蒸发忽略不计,一段时间后,部分冰熔化成水,则此时天平 (选填“左端下沉”“右端下沉”或“仍然平衡”);测量后,取下烧杯并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偏左,则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是,测得的冰块质量 (选填“偏大”“偏小”或“与真实值一致”)。

  • 26. 小军使用显微镜低倍镜观察草履虫的运动实验时,他发现视野太亮而看不清时接下来他 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写出一种方法),调整好后他观察到在视野的正中心有一只 草履虫正缓慢的在向上移动,如果想在视野中看到这只草履虫向左缓慢运动那么应该把载玻 片如何转动

    A.逆时针旋转 90°  B.顺时针旋转 90°  C.旋转 180° D.将载玻片翻过来

  • 27. (2020七上·金东期中) 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 (1) 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后,在载玻片中央滴的液体是
    2. (2)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用到了如图材料用具中的____。(用选项字母回答)

      A . ①②③⑤ B . ②③⑤⑥ C . ①②④⑤⑥ D . ②④⑤⑥
  • 28. 如图所示是 A、B 两种质量相等的不同固体,同一热源均匀加热,两种固体熔化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在 20min 时 A 固体吸收的热量 B 固体吸收的热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中 是非晶体。

  • 29. 小应发现严冬季节水缸里的水结冰了,但腌菜缸里的盐水却没有,他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所示。

    1. (1) 实验验证了小应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 了 (填“高”或“低”)。
    2. (2) 盐水的比热容 凝固后的固体比热容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30. 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0千米处。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 相互挤压造成的。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应急措施可取的是

    A.靠墙角抱头蹲下  B.乘电梯逃生  C.跑到空旷场地  D.躲到洗手间里

  • 31. 将图中的六种动物分类,可以画出下图所示的分类图解,其中①~⑥分别表示其中的一种动物。

    1. (1) 蜜蜂应该属于 (填序号)
    2. (2) 家猫生殖发育特点是 使得后代成活率大大提高
  • 32. 小彬在使用温度计的时候觉得温度计太小不易观察读数,所以想制作一个“放大版”的温度计,为了能够精确测量,他查询到了一根标准温度计在20℃时水银的体积为10mL,水银柱横截面积为5mm2 , 从20℃到100℃的距离为10cm;他设计的“放大版”温度计水银柱横截面积为1.5cm2 , 从20℃到100℃的距离为30cm,水银温度计是利用 原理制成 的,在“放大版”温度计 20℃时其内部的水银体积为 ml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3小题,10个空格,每空格2分,共20分)
  • 33. 为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某同学在 4 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 (1) 通过 两组的对照,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表面流速有关。
    2. (2) 在研究水的温度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时,对水滴进行加热 (如图C)直至沸腾,且水滴 比对照组先消失。该实验结果能否作为支持“温度越高,蒸发越快”的证据?
    3. (3) 小明同学想改进实验,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操作: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 (如右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 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水的表面积越小蒸发越快。请分析小明的实验设计和结论得出是 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
  • 34. 小楷打开一罐椰汁发现里面的椰汁并没有装满,于是他怀疑里面的椰汁体积比包装上标 注的 245mL要少,他将椰汁全部倒入量筒后测得体积为 242mL,于是他认为椰汁净含量不足 245mL,小英观察后发现罐内还有残留的椰汁,导致测量不准确,于是她提出了一种新的办 法可以准确测量椰汁的体积,步骤如下 (如图甲乙丙丁,部分未画出):

    ⒈重新打开一罐椰汁,还是没有装满

    ⒊倒出椰汁,擦干,确保罐内无残留

    ⒋用量筒准备体积为V2的椰汁,倒入空罐直至加满,量筒内剩余的椰汁体积为V3

    ⒌计算椰汁的实际体积为 V=

    ⒍得出结论

    实验反思:仅通过该次实验测得数据所得出的结论存在的问题是

  • 35.      
    1. (1) 小寒同学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一个圆柱形杯子中 (如图所示)装满水后继续加水使水面向上凸起而不溢出,这是因为水的表面分子存在着 (填“引力”或“斥力”),在这种分子力作用下,水不至于溢出。在水面上小心放入一个一元硬币和一块木块,硬币不管推到哪里最后都会往杯子边缘移动,而木块则无论怎么移动最后都会往中间移动,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建立猜想:

      ㈠可能与硬币和木块的形状有关

      ㈡可能与液面形状有关

      设计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一,小寒将木块制作成与一元硬币相同的形状,放入装满水的杯内,发 现木块总是向 移动,说明猜想一不成立。  (选填“中间”“边缘”“任意位置”)

    2. (2) 为了验证猜想二,小寒将液面下降至杯子高度的三分之二处,若发现硬币总是 向 移动,则证明猜想二成立。  (选填“中间”“边缘”“任意位置”)
    3. (3) 拓展应用:

      小轩非常好奇如果将两块木块和两枚硬币放入到未装满水的杯子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是         

      A . 硬币靠拢,木块分开 B . 硬币分开,木块靠拢 C . 硬币和木块都靠拢 D . 硬币和木块都分开
四、解答题 (本题有 1 小题,共 12 分)
  • 36. 为了方便测量液体密度,小红利用一架天平和一个失去刻度的细长量筒制作了一个密度计,将量筒置于左盘,调节天平平衡后,在量筒内倒入10g水,并使天平平衡,记录水的深度为5cm,倒出水后并擦干,不改变砝码和游码的情况下倒入另一种液体至天平再次平衡时,液体深度为4cm,回答以下问题:
    1. (1) 在5cm处应标上 g/cm3
    2. (2) 另一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大?  (列式计算)
    3. (3) 若要在对应的位置刻上密度值,刻度是否均匀? (选填“均匀”“不均匀”或“无法确定”)
    4. (4) 利用该仪器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