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安阳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

更新时间:2023-03-24 浏览次数:38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 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周王朝政治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叙述 出处
    国有大事,则集万民于王门。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日询立君。 《周礼·司寇》
    吴之入楚也,使人召陈怀公。怀公朝国人而问焉,曰:“欲与楚者右,欲与吴者左。陈人从田,无田从党。” 《左传·哀公元年》
    周厉王虐,国人谤王……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国语》
    A . 君主权力受到原始民主传统制约 B . 儒家民本思想对当时社会影响大 C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渐趋衰落 D . 国家治理具有“家国同构”的色彩
  • 2. 《大宪章》第14条规定:“所有进出英国的商人都有安全权,无论在英国留居还是旅行的人,其安全都应该得到保障。”据此可知,《大宪章》( )
    A .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 重视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 C . 积极鼓励接纳外来移民 D . 具有一定的人文主义精神
  • 3. 20世纪以来,在西方议会内阁制国家,议会和内阁掌握在多数党手中,议会政治变成了“议会政党政治”,议会民主成为“首相民主”。这一现象表明,西方议会内阁制国家( )
    A . 政党政治遭到破坏 B . 议会丧失立法权 C . 内阁权力得到扩张 D . 责任内阁制形成
  • 4. 自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到1914年11月国会解散,全国新兴的公开党会多达628个,其中参与政治活动的约有312个。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 民国初年政党政治逐渐形成 B . 政局变动增强了民众的参政意识 C . 民国政府组成人员成分复杂 D . 辛亥革命促成中国民主政治确立
  • 5. 1898年初,康有为鉴于守旧官僚在政权机构中的强大势力,认为立即将欧美议会形式搬入中国还缺乏现实条件,因而提出“设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以审定全规,重立典法”。据此可知,制度局( )
    A . 兼具议政和立法的职能 B . 是各派别相互妥协的产物 C . 旨在维护皇权独尊地位 D . 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取得实效
  • 6. 宋代地方监察官的任用采取严格的回避制度,一要回避亲属;二要回避本辖区下级机构官吏;三要回避同路同级别的官吏;四要回避本籍。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 . 增强地方政府的自主性 B . 打击世家大族的势力 C . 促进地方政府吏治清明 D . 扩大人才选拔的范围
  • 7. 1949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职位分类法》要求对文官严格按类按等逐级加薪。这一要求的实践(    )
    A . 破坏了代议制度的原则 B . 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分离 C . 致使社会阶层得以固化 D . 不利于文官工作的积极性
  • 8. 1905-1911年,关于留学生的洋科举,清政府先后举办了6次,共录取1 388人。被录取者除了有老的科举称号外,还会因所学专业被冠以新的称号,如“工科举人”“商科进士”等。清政府此举( )
    A . 巩固了科举制度的地位 B . 保障了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C . 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 D . 引发了崇洋媚外的社会思潮
  • 9.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认为,君和臣的关系是“治理”和“被治理”的关系,君需要利用“术”进行官吏治理,官吏则要按照法律进行普通民众治理。据此可知,韩非( )
    A . 主张严刑峻法治国理念 B . 注重维护统治秩序 C . 强调周天子的集权统治 D . 提出皇权至上思想
  • 10. 20世纪90年代,美国黑人橄榄球明星辛普森被指控杀妻,虽有铁证,但辛普森高薪聘请的优秀律师团队就警方未遵循正当程序、非法搜查等造成破绽,并牵扯种族矛盾,说服陪审团最后判决无罪。这反映出美国( )
    A . 存在国家权力滥用现象 B . 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的程序 C . 法律保护弱势群体利益 D . 陪审团执掌国家最高司法权
  • 11. 我国1982年宪法制定后,曾经历过几次修订(表2)。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修订时间 修订内容
    1988年 增加“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等内容
    1993年 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1999年 增加“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重要内容
    2004年 增加“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
    A . 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得到了真正实现 B . 宪法修订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C .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 12. 西汉王朝对于降服的匈奴部众,除了将其上层封侯安置于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外,其余的大部分则安置于属国,“因其故俗”而治。西汉王朝的做法( )
    A . 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B . 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 C .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 D .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13. 1928年8月,英、法、美、德等国在巴黎签署《非战公约》,决定废弃以战争作为解决国际争端和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同时不用和平之外的方法解决任何国家纠纷。这一规定( )
    A . 保证了所有缔约国家的安全 B . 奠定了国际法中互不侵犯的原则 C . 维系了战后世界的和平稳定 D . 体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意愿
  • 14. 1942年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划定定边县的四、五区和城关镇的两个村为回民自治乡。9月,将曲子县的三岔镇划为回民自治区。据此可以推知(          )
    A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有经验可循 B . 抗战时期已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少数民族拥护 D . 中国共产党注重维护苏区民族团结
  • 15. 签订于1950年初的《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宣布苏联将从1950年开始,在5年之内按照1%的利息,以设备、机器和各种类型的材料、商品的形式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贷款,中国在10年之内以原材料、农副产品以及美元还清本息。这主要体现了( )
    A . 苏联控制中国的企图 B . 中苏两国意识形态基本一致 C . “一边倒”外交的成效 D . 中国经济发展依赖国际资本
  • 16. 北宋时期,川蜀四路专用铁钱,不用铜钱;陕西、河东两路铜钱和铁钱兼用,而河南、河北、江南各路专用铜钱,不用铁钱。这一现象客观上( )
    A . 践行了“因俗而治”的政策 B . 造成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C . 阻碍了区域间经济的交流 D . 巩固了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
  • 1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自2018年10月起,个税免征额由每月3 500元提高到5 000元。自2019年1月起,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或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也将作为专项附加项目予以扣除。这一变化有助于( )
    A . 消除贫富差距 B . 改善民众生活水平 C . 克服经济危机 D . 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 18. 中古时期,西欧封建主在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同时设总管、管家监督依附农和奴仆的劳役,以及负责庄园的收支、劳力支配、物资保管等。这说明中古时期的西欧庄园( )
    A . 具有自然经济特征 B . 带有较强的政治独立性 C . 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 . 兼有政治和经济的功能
  • 19. 从考古发掘来看,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家畜中数量最多的是猪,其次是牛、狗和羊,例如,大汶口遗址发掘出的墓地中有三分之一以上以猪殉葬。这反映出( )
    A . 原始社会末期的人类生活日益奢靡 B . 中国是原始畜牧业最早发源地 C . 畜牧业在原始社会经济占主导地位 D . 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取得发展
  • 20. 清代农学家张宗法( 1675-1760年)的《三农记》记述玉米在各地的异名时说:“南人呼为苞果,楚人呼为苞麦,河洛人呼为玉粱、戎菽是也。”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 玉米在中国的推广种植 B . 中国比美洲更加适宜种植玉米 C . 南北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D . 中国饮食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 21. 2020年,中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人均粮食占有量约470千克,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千克增长了126%。这当中,水稻以约占粮食总面积25%的播种面积,贡献了近32%的产量,其中50%左右是杂交水稻。这表明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    )
    A . 推动当代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B . 有效提升粮食安全储存和保鲜 C . 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D . 致使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改变
  • 22. “水心镜”是唐代扬州官府于每年端午节在扬子江江心所铸铜镜,制作严格讲究,带有神异色彩,作为贡品进奉皇帝。这可用于说明(         )
    A . 官营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 B . 中国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C . 统治者崇尚奢靡生活方式 D . “天人感应”思想影响深远
  • 23. 下图为英国工业革命前期“卢德分子”破坏工厂机器的场景。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 . 资本原始积累进程血腥 B . 机器生产隐含严重安全隐患 C . 工人阶级政治意识的觉醒 D . 经济发展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 24. 2022年4月,第131届广交会在线上举办,辽宁省丹东市组织30家企业“登云”参展,相继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进行了“屏对屏”商洽。据此可知( )
    A . 发展中国家是新经济的主要受益者 B . 网络技术成为助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C . 中国正式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市场 D . 电子商务成为各国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尼禄是罗马帝国第一位迫害基督教的皇帝,在其统治时期(公元54——68 年),基督教已从犹太教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宗教,但与犹太教的矛盾贯穿其发展的始终。图拉真时期(公元98——117年)为维护帝国稳定,强调信仰基督教为死罪,不放弃信仰的人会被判处死罪。君士坦丁大帝时期(公元306一337 年),罗马国教分崩离析,帝国军队中有大量基督徒,本人并不排斥基督教信仰,在他的宫廷中有很多基督徒官员。后来,他还正式成为一名基督徒,于313年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这导致基督教在数年间为整个帝国提供了统一的意识形态。

    ——摘编自张帅《罗马帝国皇帝对早期基督教态度变化及其原因综述》

    材料二:《圣经》作为基督教的主要思想,是权力和信仰的源泉,它影响着西方国家的人权与民主、民族观、双重政治观和双重权力制度。许多杰出文学家根据《圣经》创作出了他们的杰作。例如,17世纪英国著名诗人弥尔顿根据《创世纪》创作了著名的史诗《失乐园》。在西方,当人们出生时,必须去教堂接受洗礼,因为在洗礼之后,他们就成了神的儿子;在死了之后,他们的罪是可以被神赦免的,并得以上天堂。他们每个周末都去教堂听布道。

    ——摘编自孙平《试析罗马帝国时期统治者对基督教态度极其转变》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帝国皇帝对基督教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基督教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朝至汉代,统治者都曾大兴“常平仓”。隋朝后,官方“社仓”带有强制性。隋文帝下诏各州百姓及军人“输粟储仓”,如当地出现饥饿贫困者,以社仓赈济百姓。宋代设

    “常平仓”“惠民仓”“广惠仓”等,有济贫、恤孤之用。明朝规定,各州县必须立东、南、西、北四仓,每年储米粮,储备满两年的量,仓由“笃农”专人掌管,民户出谷多者,可免征税两

    年或补授官衔。清朝时也有社仓、施粥厂等做法。汉文帝时期“赐天下孤寡布帛絮”南朝时期“孤老鳏寡不能自存者,咸加振恤”,宋朝曾“诏募民修农田水利”,清代地方常举办义学、施医局、埋葬厂等,进行社会救济。

    ——据郭亚雄《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及其行为探究》

    材料二:二战后,欧洲发达国家经济发 展迅速,在创造巨大财富基础上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国民即使遭遇年老、疾病和失业等困境时,仍能过上温饱无忧、不失尊严的生活。这种重视社会平衡发展的欧洲模式被称为“福利国家”模式。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发达国家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经济增长乏力给其福利制度带来很大压力和考验。该时期,失业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摘编自唐虹《欧洲福利国家的困境与改革》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的困境。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主要由富有经验、心灵手巧的工匠掌握。他们一般没有文

    化,缺少现代科学理论,技术主要来自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摸索和经验积累。这种技术知识无法准确表达。很多工匠为世守家业,保持较长竞争优势,往往将祖辈流传下来的技艺在家庭成员内部传授。自隋唐以来,行会一直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存在于手工业的发展中,为保持自身垄断地位和竞争力,往往强制本行业匠师入会,禁止其外传本行业技术。

    ——摘编自王金进《浅析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

    材料二:“ 工匠”是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群体。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他们以道德为中心,逐渐形成“工匠精神”。当时,师傅带徒弟不单单停留在技术层面上的传授,师傅的技艺追求与敬业态度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徒弟,并将之传承与发展下去。《诗经·卫风》中有言,工匠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古代工匠在主观修养上期望达到宁静、无欲,通向“道”的境界。

    ——摘编自方霞《中国工匠精神的正读及现代价值意蕴》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手工技术传承呈现封闭性的原因,并予以简要评价。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特点。
  •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金融危机是指发生在金融领域的危机,即在一个国家的金融领域中出现的一些不正常的、严重的动荡或混乱,一般包括货币危机、信用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和股市危机等。近两百年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伴随而来的是不断发生的金融危机,仅仅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就有几十次之多。这些金融危机虽然在各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但在某些方面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以及相似性,且无一不对国际经济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

    ——据孙朋《国际金融危机成因及对我国的影响》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