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2...

更新时间:2023-03-27 浏览次数:7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1929年12月2日,辛苦了-天的考古队员正在收拾工具准备下班,此时一位队员发现泥土中裸露出一件圆圆的东西,考古学家裴文中激动地喊起来:“这是猿人头骨!”这是第一个完整猿人头盖骨化石出土的情形,下图是根据该遗址出土化石复原的远古人头像。依据材料判断,这一古人类是( )

    A . 半坡居民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河姆渡人
  • 2. (2022·聊城) “在长期的劳动中,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从而进化成了‘人’。”这里的“进化”应发生在(    )
    A . 旧石器时代 B . 河姆渡文化时期 C . 半坡文化时期 D . 尧舜禹时代
  • 3. 2022年5月22日是第四届海水稻插秧节,今年我国的海水稻种植面积将超100万亩。我国种植水稻的历史悠久,下列原始人中种植水稻的是( )
    A . 北京人 B . 山顶洞人 C . 半坡居民 D . 河姆渡人
  • 4. “教民植五谷,造字启民智”,他们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是( )
    A . 炎帝、黄帝 B . 黄帝、尧 C . 舜、炎帝 D . 舜、禹
  • 5. (2022·河南) 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
    A . 百家姓氏,皆自炎黄 B . 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C . 人文初祖,拓土开疆 D . 姓氏文化,包罗万象
  • 6. (2022·昆明) 西周初年,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统治格局。由此,周王朝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科举制
  • 7. (2022·包头) 实物史料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图1和图2集中展示了(    )

    A . 铸造工艺的高超 B . 早期文明的成就 C . 石器时代的风貌 D . 文字演变的历程
  • 8. 追溯三晋历史,走进春秋战国。下面图文信息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韩、赵、魏受封为诸侯时,晋国君主晋烈公仍在位,晋国公室身处三家的夹缝中。到晋孝公时,韩、赵两国抢走了晋国公室的绛(今翼城)和曲沃两城,把晋公赶到了端氏(今沁水)和屯留。公元前376年,三家把晋静公降为普通人,晋君失去了最后的象征性地位,晋国历史就此终结。

    A . 桐叶封晋 B . 城濮之战 C . 三家分晋 D . 长平之战
  • 9. 下表材料探究的主题是( )

    政局动荡不安

    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农业继续发展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各国进行变法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A . 夏商周的更替 B . 分封制的实施 C .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D . 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 10. (2022·孝感) 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如图)。在《战国策·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这反映了(    )

    A . 古代冶炼工艺完善 B . 水利灌溉技术成熟 C .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 .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 11. (2022·通辽)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气象,秦朝依法家思想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初奉行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唐太宗则依儒家思想践行“民贵君轻”。以上史实说明(    )
    A . 百家争鸣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思想基础 B . 各家学派的思想全都受到历代统治者推崇 C . 儒家学说成为后世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D . 有些学派的政治主张为后世统治者所采用
  • 12. 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 . 王室衰微的表现 B . 商鞅变法的背景 C . 秦灭六国的过程 D . 秦朝统一的意义
  • 13. “楚河汉界”,是秦朝灭亡后的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典故。楚、汉两方曾在荥阳展开长达四年(从前205年到前202年)的争夺战,后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从词条得到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 . 楚汉争霸是为争夺帝位而展开的 B . 楚汉争霸的双方是陈胜吴广 C . 仍属于农民起义的性质 D . 胜利者建立了东汉
  • 14. 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到汉武帝时期,“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西汉( )
    A . 社会政治清明 B . 经济恢复发展 C . 中央集权加强 D . 农民负担沉重
  • 15. 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提到:“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针对“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 )
    A . 北击匈奴 B . 建立刺史制度 C . 建立郡国 D . 实行“推恩令”
  • 16. 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人中国,随后的几百年里,伊斯兰教、摩尼教、景教、袄教、犹太教、基督教等各种域外宗教涌入中国,对中国的社会结构和思想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了(    )
    A . 丝绸之路增进文化交流 B . 政府奉行开明民族政策 C . 儒家思想失去主导地位 D . 政权分立导致思想混乱
  • 17. (2022七上·青岛期末) 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两汉。前期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中后期却走向衰落。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
    A . 州牧势力的膨胀 B . 农民起义的打击 C . 王莽施政的危害 D . 外威宦官交替专权
  • 18. (2022·重庆)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了黄帝、尧、舜等远古传说。有学者指出,司马迁对五帝关系的记述不一定准确,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远古时期我国部落集团逐渐融合的历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远古传说纯属后人主观臆造 B . 司马迁的记述完全符合事实 C . 考古材料是了解古史的唯一依据 D . 远古传说可为探究历史提供参考
  • 19.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世之雄也。”这一场景出自苏轼的名篇,它描述了( )
    A . 巨鹿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 20.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终成三国鼎立之势。下列图示正确反映三国鼎立局势的是( )
    A . B . C . D .
  • 21. (2021·成都模拟) 透过现象看本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要求。下列表述属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是(    )
    A . 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B .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 C . 吴国的造船业发达,孙权曾派卫温到夷洲 D . 三国鼎立是从混战到局部统一,是历史进步
  • 22. (2022·长春模拟) 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五胡”,历史学家吕思勉在著作中提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他旨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 民族政权并立 B . 民族交融加深 C . 中外交流频繁 D . 民族矛盾消除
  • 23.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道:“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日‘孔方’。”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是( )
    A . 世人崇尚文学 B . 政府鼓励消费 C . 世人金钱至上 D . 朝廷打击商业
  • 24. (2022·宜昌) 《晋书》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该记载表明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
    A . 民族的大交融 B . 海外贸易日益繁盛 C . 社会相对安定 D .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 25. (2022·临沂) 王导是琅琊郡临沂县人,他曾上书说:“教化万民的根本在于正人伦,正人伦的关键措施在于兴办学校。学校兴办起来了,人们才得以明晓五教之礼,……成教化,定风俗,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司马睿览奏后,听从了王导的建议。该上书反映了(   )
    A . 王导主张健全法制 B . 东晋王朝重视发展教育 C . 东晋朝廷重文轻武 D . 司马睿善于向平民纳谏
  • 26. 如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B . 少数民族的汉化 C .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D . 民族交融的加强
  • 27. 某校学生以“民族融合”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收集到某个王朝推行“说汉话、穿汉服.行汉制”等措施的资料。这个王朝的君主是( )
    A . 汉武帝 B . 唐太宗 C . 秦始皇 D . 北魏孝文帝
  • 28. (2022·海南) 《齐民要术》一书综合整理了西周以来的农艺科学文献,记录了当时农艺的实践经验,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知,这部书(    )
    A . 图文并茂,艺术水平高 B . 语言生动,可读性强 C . 家喻户晓,传播范围广 D . 内容丰富,综合性强
  • 29. (2022·昆明) 东汉末年疫病大流行,张仲景目睹百姓的痛苦,“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他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编写出著名的医药学著作(    )
    A . 《齐民要术》 B . 《天工开物》 C . 《本草纲目》 D . 《伤寒杂病论》
  • 30. 列表法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列表可以把同类型史实或者人物进行归纳总结。小李同学以“中国古代科学家”为主题制作了下表,从中可以得出( )

    姓名

    时代

    主要成就

    张仲景

    东汉

    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写成《伤寒杂病论》

    贾思勰

    北朝

    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撰写《齐民要术》

    宋应星

    明朝

    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经验,编著《天工开物》

    李时珍.

    明朝

    搜集和整理了800 多种医药书籍,编著《本草纲目》

    A . 中国古代科技多居于世界前列 B . 科技成就大多源于实践经验 C . 科技著作由政府统一组织编写 D . 科学家勇于创新钻研的精神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6分,第32小题16分,第33小题8分,共4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赐。

    ——摘编自《论语》

    材料二:公元前 350年,商鞅以孝公迁都至咸阳为契机,将原本分散的小乡、邑等自然聚落编制在一起,设立县,由国君派出官吏进行管理,职位不世袭,这种县制的推行,把分散的权力汇聚到国君手中。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三:“魏主”宣 布以汉语为“正音”称鲜卑语为“北语”,要求朝臣“断诸北语,一从正音”,还下令鲜卑族一律改穿汉装,魏逐步强大。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 (1) 材料一中“管仲相桓公”成就了齐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
    2. (2) 根据材料二,简述商鞅变法的措施并简析秦国权力发生的变化。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孝文帝推行汉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 3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 127 年,刘彻颁布了史称“推恩令”的诏书,规定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承袭封国的部分土地外,其余土地由皇帝以“推恩”之名,赐给庶子以为侯国。王国于是一再缩小,亦无政治特权,王国、侯国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同于郡县。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华夏民族大一统的 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三:丝绸之路最初是 军事路、外交路,汉武帝派使臣联合西域的大宛、乌孙、大月氏等国,成立了一个松散的合作联盟,旨在孤立和削弱匈奴势力。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

    ——摘编自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推恩令”实施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而采取的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简述丝绸之路的起点并概括丝绸之路功能的转变过程。
    4. (4)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兴盛的主要原因。
  •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多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摘编自《闽西历史》

    1. (1) 根据材料,概述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的社会生产发展状况。
    2. (2) 小历认为: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社会生产发展出现那种状况是大批人口南迁的结果。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