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鄂州市华容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3-16 浏览次数:36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8分)
  • 1. 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jí)梁     征(pénɡ)    泉香酒(liè)       (wān)口割舌   B . (zhí)    (ruò)夫     矫(róu)造作      间不容(fà)       C . (xiè)元    (ɡuān)巾   (zhǎn)钉截铁       (jiū)占鹊巢  D . (zǐ)    宽(yòu)     (qiánɡ)倾楫摧    雾凇(hànɡ)砀
  •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他是一位廉洁奉公的好干部,得到了人民的拥戴,并安排他担任了县长的职务。 B . 中欧双方本着相互尊重、和谐共处,不断深化伙伴关系,不断增强政治互信,为世界和平与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C . 放在更宽广的人生视觉看,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能延展人生的深度和厚度,还能塑造个人的品质和气度。       D . 《二泉映月》自始至终让人感受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
  • 3.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了拜伦的诗,就想到西班牙去,想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 B . 目前有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招不到人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C . 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才能更好地推动民法典实施。从实践看,中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社会生活风清气正,都离不开民法制度夯实基础,与时俱进。       D .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疫情中各种新需求的倒逼,就是未来创新创业的机遇所在。
  • 4.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谁在支持我们的“心灵成长”

    ㅤㅤ①市场里向你讨要手中空饮料瓶的阿婆,道路上堵在你旁边开面包车中年男人,公共汽车上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年轻学生……他们如此平凡,即便擦肩而过,你可能也从未留意。

    ㅤㅤ②但就是这些最普通的人们,让寻常的人生展示另一个向度,为躁动的时代开辟另一种可能:她可能是在18个路人漠然经过后救起受伤女童的陈贤妹,他可能是哥哥遭遇车祸后赶来结清农民工工资的信义兄弟。

    ㅤㅤ③如果说人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那么,这些普通人正是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他们给社会注入向上的力量,为转型时代的“心灵成长”,拓展出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ㅤㅤ④即便在物质潮流的裹挟之下,崇高的价值也从未沉沦。大学生司占杰放弃了“体面的工作”,选择帮助麻风病康复者重新融入社会。我们看到,“伟大”“尊严”“价值”这些词汇依然熠熠生光,吸引着高贵的心灵。

    ㅤㅤ⑤即便要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精神的能力也从未衰减。面对乡村文化的衰落,硕士毕业生李英强回到湖北农村老家,自筹资金开办乡村图书馆。从丰盈乡村孩子们的人生,到充实志愿者的内心,立人图书馆构筑的,还有一个叫“精神”的港湾,这里有一种更快乐、更纯粹也更美好的生活。

    ㅤㅤ⑥他们绝不是社会的“异类”,而是永恒地存在于人性中的向善、向上的力量。山东青岛的“微尘”,是无数不愿留名的捐赠者共同的署名;靠140字发起的“免费午餐”,源于一个又一个3元“微善行”。即便是当前的春运,32亿人次舟车劳顿,不就是为了物质之外的精神慰藉吗?

    ㅤㅤ⑦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刷,最普通的人们也同样保持着纯真的良知、践行着最质朴的信仰,他们才是这个时代的道德底色。你或许从司占杰的故事中反思自己人生的贫瘠,你或许只是在微博上为寻亲者焦急、为流浪儿揪心,期望一次转发能带来奇迹……这些,不也都标注着心灵成长的空间和路径吗?

    ㅤㅤ⑧在这个时代,我们面临的道德困境远比想象中更复杂,“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也比想象中更有市场。正因此,我们能理解一些人在衡量种种语境、预设种种想象之后的“现实选择”;也正因此,我们更欣喜于金钱在道德面前的溃败、物质在精神面前的隐匿。当怀疑、焦虑成为习惯性选择,当“负”的力量驱动社会前行,我们同样需要“正”的力量,同样需要对真与善、对精神与心灵的毫无保留的赞美和颂扬。

    ㅤㅤ⑨诗人写道:“不是一切星星都仅指示黑暗而不报告曙光,不是一切歌声都只掠过耳旁而不留在心上。”是的,不是一切。而这些报告曙光的星星、这些留在心上的歌声,将支撑着我们的心灵,向着更蓬勃、更饱满、更崇高不断生长。

    来源《人民日报》(有删减)

    1. (1) “支持我们‘心灵成长’的人”是什么样的人?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一些心中都有向善的因子的最普通的人。 B . 在物质潮流的裹挟之下,崇高的价值也从未沉沦的人。 C . 面对日复一日的庸常,精神的能力也从未衰减的人。 D . 一些不追求物质、只追求精神并反思自己人生的人。
    2. (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陈贤妹、信义兄弟、李英强等人身上,可以看到“我们社会的真之始、善之端、美之源”。 B . 司占杰放弃了“体面的工作”,选择帮助麻风病康复者重新融入社会,以此来反思自己人生的贫瘠。 C . 硕士毕业生李英强回到农村自筹资金开办乡村图书馆,可以看出他有一种更快乐、更纯粹、也更美好的生活。 D . 文章列举一些普通人的事例,意在强调这个面临道德困境的时代需要赞美和颂扬来自民间的正面力量。
    3.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保持着纯真良知、践行最质朴信仰的最普通的人在支撑着我们的心灵向着更蓬勃、更饱满、更崇高不断生长。 B . 文章开头以实例引出正是这些普通人展示另一个向度,为躁动的时代开辟另一种可能,从而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充分论证了中心论点。 C . 对第⑧段段意的理解:市场经济时代,“理性经济人”的“现实选择”值得肯定,对物质金钱的合理追求和对精神道德的追求同样值得赞美和颂扬。 D . 第⑨段划线句运用了比喻的论证方法,表达了作者坚信很多的普通人,他们代表着向善、向上的力量,永恒地存在社会中,并且在不断地支撑着大家的“心灵成长”。
二、诗词赏析题。(22分)
  • 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首句的“狂”字,贯穿并统摄了全词,奠定全词感情基调。它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情感的高度概括。       B .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句运用典故,既委婉地透露出词人当时被贬的处境,也反映了作者虽然被贬但依然不忘为国效力的愿望。    C . 结尾卒章显志,用“挽弓西望射天狼”的情景来表达自己杀敌报国的壮志,也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北宋朝廷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怨愤之情。    D . 本词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迈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装束、行动和心理上表现词人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和豪气。
  • 6.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问题。

    甲文

    ㅤㅤ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ㅤㅤ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文

    ㅤㅤ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号曰龟山先生。

    【注释】①程颢与弟颐:程颢与他的弟弟程颐,二人并称“二程”,北宋著名理学家。②翕然:言论、行为一致。③吾道南矣:我的道学思想能向南传播了。④赴告:报丧,把死讯通知有关系的人。⑤游酢:杨时的同窗。

    1. (1)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幼颖异,能

      予作文以记之

      B . 讲孔、孟学于熙、丰之际

      湖中人鸟声俱

      C . 师礼见颢于颍昌

      头抢地耳

      D . 河、洛之士翕然

      当余之从

    2. (2) 下列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 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B . 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C . 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D . 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3. (3)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甲文作者现身说法,叙述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真意切地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B . 乙文写杨时“德望日重”,是因为杨时聪明好学,交游广泛,又重礼尊师,还淡泊名利,远离官场。 C .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用环境描写来烘托的写法。甲文用天气寒冷衬托出作者抄书的艰辛;乙文用“门外雪深一尺”烘托杨时等候时间之长,突出杨时的恭敬诚恳。 D . 甲乙两文都讲述学习要坚持不懈,坚定信念,尊师重教的道理。甲文用对比的手法写宋濂“遇叱”“愈恭”的虚心求教态度,乙文用人物的“哭”“赴告”“侍立”的具体行为表现杨时对“二程”的尊师重理的恭敬态度。
  • 7. 翻译下面两句话。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②德望日重,四方之士不远千里从之游。

  • 8. 诗词默写。
    1. (1) 欲为圣明除弊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 (2) ,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东楼》)
    3. (3) 《沁园春•雪》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4. (4) 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赏月之间,时光悄悄流逝的句子是:
    5. (5) 在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表达词人既思念家乡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
    6. (6) 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词人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三、名著阅读。(8分)
  • 9. 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题。

    甲段

    ㅤㅤ众人序齿坐下,斟上酒来。周进接酒在手,向众人谢了扰,一饮而尽。随即每桌摆上八九个碗,乃是猪头肉、公鸡、鲤鱼、肚、肺、肝、肠之类。叫一声“请!”一齐举箸,却如风卷残云一般,早去了一半。看那周先生时,一箸也不曾下。申祥甫道:“今日先生为甚么不用肴馔?却不是上门怪人?”拣好的递了过来。周进拦住道:“实不相瞒,我学生是长斋。”众人道:“这个倒失于打点!却不知先生因甚吃斋?”周进道:“只因当年先母病中在观音菩萨位下许的,如今也吃过十几年了。”梅玖道:“我因先生吃斋,倒想起一个笑话,是前日在城里我那案伯顾老相公家,听见他说的:有个做先生的一字至七字诗。”众人都停了箸听他念诗。他便念道:“呆,秀才,吃长斋,胡须满腮,经书不揭开,纸笔自己安排,明年不请我自来!”念罢,说道:“像我这周长兄,如此大才,呆是不呆的了。”又掩着口道:“秀才,指日就是。那‘吃长斋,胡须满腮’竟被他说一个着!”说罢,哈哈大笑,众人一齐笑起来。

    ㅤㅤ周进不好意思。申祥甫连忙斟了一杯酒道:“梅三相该罚一杯;顾老相公家西席就是周先生了。”……众人说他发的利市好,同斟一杯,送与周先生预贺,把周先生脸上羞的红一块,白一块,只得承谢众人,将酒接在手里。厨下捧出汤点来,一大盘实心馒头,一盘油煎的扛子火烧。众人道:“这点心是素的,先生用几个!”周进怕汤不洁净,讨了茶来吃点心。

    (选自《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 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乙段

    ㅤㅤ两人进来,先是静斋见过,范进上来叙师生之礼。汤知县再三谦让,奉坐吃茶,同静斋叙了些阔别的话,又把范进的文章称赞了一番。问道:“因何不去会试?”范进方才说道:“先母见背,遵制丁忧。”汤知县大惊,忙叫换去了吉服,拱进后堂,摆上酒来。席上燕窝、鸡、鸭,此外就是广东出的柔鱼苦瓜,也做两碗。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说:“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牙箸来,范进又不肯举动。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的竹子的来,方才罢了。

    ㅤㅤ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若不用荤酒,却是不会备办。后来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丸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儒林外史》第四回  荐亡斋和尚吃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

    1. (1) 下列有关《儒林外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儒林外史》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每一个章回、人物事件各异,但每个人物的登场与退场,每个故事的开始、转折和结束都有着内在联系——通过“功名富贵”这个逻辑紧密相连。 B . 《儒林外史》中写的故事是明代,实际上反映的是康乾时期腐朽的科举制,真实地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并旁及当时的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及整个社会风气,揭露了方方面面的黑暗和腐朽,显示出颇有深度的批判和嘲讽力量。 C . 《儒林外史》在用众多反面人物形象讽刺丑恶的同时,还塑造了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正面人物,他们恰与反面人物的丑恶举止形成强烈对比,不但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量,还寄托了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社会的追求。 D . 《儒林外史》是一部经典的讽刺作品,为中国讽刺小说奠定了基础。作者非常注意讽刺的艺术,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的描写中直书其事,用鲜明的嘲讽之意和清晰的指评之语表现出自己对于讽刺对象的感情、立场和观点,揭示出社会现实。
    2. (2)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分析周进和范进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3. (3) 结合整部小说,说说周进和范进有哪些相似之处?
四、现代文阅读。(15分)
  • 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秘密

    ㅤㅤ①最近,我总是思念过世多年的父亲。思念是从一位自称是父亲老战友的人联系上我时开始的。

    ㅤㅤ②他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满头白发妥帖地向后梳着,一副眼镜架在鼻梁上,腰板挺拔、硬朗。陪同他来的人称呼他为“郭老”。郭老先说出了我父亲的名字,然后问我是不是他的家人?

    ㅤㅤ③我踌躇着,不好回答。

    ㅤㅤ④因为我连父亲是否真的当过兵都不十分清楚。即便我的母亲,如今已是银发闪耀荣升为姥姥的人了,提起父亲当年,她张嘴就骂:“你父亲他就是个骗子!上门提亲的时候,说他哈尔滨军工学院毕业,毕业后当过几年兵,退役前还荣立了二等功。可等我嫁他后,翻开他那二等功授奖证书一看,‘主要事迹’一栏空着,问他怎么回事?你父亲支支吾吾,一会儿说这,一会儿说那,嗳,谁知那几年他混哪儿去了?骗了我一辈子,末了也没跟我讲句实话。”

    ㅤㅤ⑤我嚅动了几下嘴唇,以一种平静地语调对郭老说:“我的父亲已经过世了,您有什么事情?”

    ㅤㅤ⑥郭老一 , 摘下眼镜,捏了捏鼻梁,哀叹一声:“来晚啦。”说着一行浊泪了出来。

    ㅤㅤ⑦我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看着他,长时间沉默。

    ㅤㅤ⑧片刻过后,郭老问起我的母亲。

    ㅤㅤ⑨我说:“我母亲倒还健在,只是腿脚不方便,走路需要拐杖。”

    ㅤㅤ⑩郭老又是沉默,随后,他说:“如果方便的话,希望能带我到你父亲的墓地看一看。”

    ㅤㅤ⑪郭老的声音悲切,我犹豫片刻,说:“好吧。”

    ㅤㅤ⑫时值三月,北方的山林尚未睡醒,灰晦的枯木间隔着肃穆的松柏,死呆呆地杵着。郭老在父亲的墓前待了好长时间,春风飒飒刮过,他的白发、他的身体在风中颤动。陪同他来的人将他搀起,他拭了把眼泪,戴上眼镜。走过青黄交接的草坪,安坐于墓园的长条椅上,问起我父亲的生平过往。

    ㅤㅤ⑬我说:“打我记事起,父亲就一直在造船厂上班。前些年退下来后,就四处奔忙去当最美志愿者。其实作为小辈儿,我宁愿父亲像别的退休老人那样遛鸟逛公园。母亲也劝他‘人老啦,不能由着性子来’。父亲不听劝,总说自我奉献让他感觉快乐。后来,在一次志愿服务回家的路上,他突发脑溢血,就这么过世了。”

    ㅤㅤ⑭郭老叹息一声,远望着肃穆的墓地、悠远的天空,像是想什么事情。好半天,他说:“我觉着我还是应该见见你的母亲。”

    ㅤㅤ⑮我沉默。心里盘算,该不该让郭老跟母亲见面呢?我想,母亲见到郭老,想起父亲又会伤感的。不让郭老见我的母亲也许会避免许多的麻烦。

    ㅤㅤ⑯我说:“您有什么事情可以直接跟我说,我会转述给我母亲的。”

    ㅤㅤ⑰郭老严肃地说:“我来,本是想告诉你父亲一个特大喜讯:我们当年军队的秘密已经在年前‘解密’了!”

    ㅤㅤ⑱我愕然。什么秘密?前些日子我刚在电视上看到民族资产解冻大骗局。现在联想到一块儿,我的脑海里一片混乱。

    ㅤㅤ⑲只听郭老缓缓地说:“1966年10月27日,我国首次发射火箭运载核弹头的‘两弹’结合热试验成功,导弹从甘肃双子城基地发射,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上空预定的距离精确地命中目标,实现了核爆炸!我们中国从此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核武器!而你的父亲,作为这次试验的加注技师之一,荣立二等功。但由于核试验‘上不可告父母,下不能告妻儿’的保密要求﹣﹣﹣﹣﹣﹣”

    ㅤㅤ⑳我的泪水喷涌而出,我说:“郭老,请让我带您去见见我的母亲,她一辈子都不知道我父亲藏着这样的一份荣耀在身!”

    (摘自《小说林》)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的标题“秘密”设置了悬念,第一自然段又采用倒叙的写法,很好地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 . 文章从“我”的角度叙述父亲的事情,真实感人;文中的“我”不仅充当线索人物,而且还是本文的主人公,主要表达了我对父亲由不理解到敬佩和思念之情。 C . “我们当年军队的秘密已经在年前‘解密’了!”郭老的这句话不仅点题,同时也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父亲保守一生的秘密就此揭开了。 D . 文章对父亲的刻画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写“我”和母亲对父亲的误解,随着秘密的揭开,我们知道了父亲真实的样子,并因有这样的父亲而自豪。
    2. (2) 细读下面句子,体会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郭老一 , 摘下眼镜,捏了捏鼻梁,哀叹一声:“来晚啦。”说着一行浊泪了出来。

    3. (3) 小说第⑫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 (4) 文中的父亲虽然没有直接出场,但他的形象却牢牢地刻在我们心中,请简要分析父亲的形象,并说一说作者通过刻画父亲这一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5. (5) 第②段写郭老“满头白发妥帖地向后梳着,一副眼镜架在鼻梁上,腰板挺拔、硬朗”,第⑫段写道“春风飒飒刮过,他的白发、他的身体在风中颤动”,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五、语言综合性运用题。(共7分)
  • 11. 学校开展以“科海泛舟”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ㅤㅤ材料一:(中新网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ㅤㅤ材料二:(央视新闻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月球样品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ㅤㅤ材料三:“十三五”期间,我国研制成“奋斗者”号大深度载人潜水器、“深海一号”潜水器母船、“海翼号”滑翔机及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等一批大科技装备。同时,我国正在全方位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多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并作出了重要贡献。

    ㅤㅤ研读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

  • 12.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题目。

    ㅤㅤ2021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4月24日在南京举行。启动仪式上,中国首辆火星车名称揭晓。经全球征名、网络投票、专家评审,“祝融”脱颖而出。提议的名称中,入围前十的几乎都带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如祝融、弘毅、麒麟、哪吒、赤兔、风火轮等。5月22日,“祝融号”已随“天问一号”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

    中国首辆火星车最终以“祝融”命名的原因有哪些?请你结合上面材料,说说你对“祝融”二字的理解。

  • 13. 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词语来命名现代科技等领域,出现了一些耳熟能详的词语。

    仿造示例,请你写出名称与“祝融”一样都源自中国古代神话、文史典籍或名人故事等科技成果。要求答出名称和所在领域,题目中出现的名称除外。

    示例:嫦娥号——探月工程   天问号——火星探测   祝融号——火星车

六、作文。(50分)
  • 14. 阅读下面一段话,构思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ㅤㅤ成长的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门,有形的、无形的……门里或门外是暖阳芳草,还是凄风冷雨,都吸引着我们去探寻。推开它,可能是康庄大道,也可能是深谷壕沟……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应该理性地果敢地推开那扇门,了解一个新的世界;因为这段经历一定会丰富我们的人生。

    ㅤㅤ请以“推开那扇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ㅤㅤ要求:

    ①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

    ②字数不少于700字。

    ③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