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届高三下学期历史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03-15 浏览次数:9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一)(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全国各地的不同遗址都出土了大量的陶器,成为相应“文化”的视觉符号。其中“蛋壳黑陶杯”和“猪纹陶钵”出土于下图中的(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④② D . ⑤③
  • 2. 墨子认为:“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据此,他主张(   )
    A . 敬天保民,制礼作乐 B . 选贤举能,以德为先 C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 摒弃权威,和谐包容
  • 3. 在新疆吐鲁番西10千米处发现的交河故城,被确认为唐朝在贞观十四年(640年)设置的安西都护府所在地。这可以帮助研究唐朝(   )
    A . 对西突厥政权加强战略部署 B . 对吐蕃地方政权的有效管理 C . 对天山以北的西域有效控制 D . 对东突厥汗国的反攻与灭亡
  • 4. 有学者指出:“南北朝时期中国佛教艺术是完成了本土化的第一个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对外来艺术的巨大融合和改造能力。”下列文物能为他的观点提供支撑的是(   )
    A . 雕版印刷《金刚经》卷子 B . 云冈石窟露天大佛 C . 十六国墓葬出土的玻璃水注 D . 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
  • 5. 1872年李鸿章曾指出:“欧洲诸国闯入中国边界腹地,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海外之险,有兵船巡防,而我与彼可共分之。长江及各海口之利,有轮船转运,而我与彼亦共分之,或不至让洋人独擅其利与险,而浸至反客为主也。”由此可知李鸿章意在强调(   )
    A . 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不可缓办 B . 中国已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 C . 中国海外贸易取得突破性进展 D . 帝国主义积极争夺在华的航运权
  • 6. 国民党议员张耀曾在国民党被解散后表示:“耀曾年来经验所得,以为今之新求良政治者,无异初步儿童欲筑崇楼杰阁于浮沙,非惟能力所绝不能逮……其且受人愚弄,反唇相讥。如此政客,如此国民,日日求良政治,吾知循此以往,虽百年犹今日。”由此可见政党政治的失败原因是(   )
    A . 来自于旧势力的阻碍 B . 薄弱的民主政治基础 C . 不够健全的政党概念 D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足
  • 7. 对解放战争期间某一战役记载到:“11月12日至12月15日为第二阶段。战斗目标是击溃由豫南赶来增援后孤军突围的黄维兵团。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采取灵活的战术将黄维兵团包围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杜聿明率军撤离徐州,被华东野战军主力合围在陈官庄一带。”下列对该记载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 . 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被消灭 B . 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C . 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 D . 为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 8.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长期外交上孤立中国。下表中美国的外交阻挠失败于(   )
    1月9日 时任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菲利普斯发表声明:“十分明显,我们认为,法国如果承认(中国),将不利于我们或其他自由国家,我们已经一再清楚地表明,美国反对承认共产党中国。”
    1月16日 美国照会法国,抨击法国“承认中共为不智而有损于自由世界利益之举”。
    1月19日 美国收促蒋介石不要主动同法国断交,给中法建交制造障碍。
    1月21日 菲利普斯召开记者招待会证实,美国政府已正式照会法国,反对法国同中国建交。
    A . 1950年 B . 1964年 C . 1972年 D . 1976年
  • 9.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以下关于中共会议概况正确的是(   )
    选项 会议名称 会议内容 会议意义
    A 中共七大 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并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军事小组 为中共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基础
    B 中共八大 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C 中共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事业不断前进
    D 中共十九大 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下图为某一古代文明地区的书写信件。信中,一个商人抱怨说,装到他船上的铜比实际购买的要少。这一材料不能用于研究(   )

    A . 迄今所知世界最早的象形文字 B . 古苏美尔人的书写工具与材料 C . 两河流域南部的商业贸易概况 D . 古代西亚地区的通讯交流情况
  • 11. 古代西方著名的教育家伊索克拉底曾对某地区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形象批判:“我们……甚至在同一天对同一件事都会持有不同的态度。我们进入公民大会时所谴责的事情,却恰恰是我们在投票表决时赞成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在离开公民大会回家的途中,我们又不赞成在这里表决的议案。”下列最符合作者描述的政治制度是(   )
    A . 雅典民主政治 B . 斯巴达寡头政治 C . 罗马共和政体 D . 罗马君主制政体
  • 12. 5-15世纪的西欧历史曾被认为是“黑暗时代”,它与“古典”和“现代”形成鲜明对比,于是有“中世纪”一说。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使用“中古时期”这一概念,以淡化和纠正人们对“中世纪”的“黑暗”认知。该变化可能与下列哪些史实相关(   )

    ①王权逐渐强化,为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基

    ②基督教戒律森严,严重束缚人性发展

    ③以自治市或乡镇为基本单位,实行基层自治

    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罗马法得以复兴

    A .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①③④
  • 13. 1517年10月31日,张贴在德国维滕贝格诸圣堂大门上的辩论提纲写到:“教皇除宣告或证明罪孽已由神赦免外,他本人不能赦免任何罪过。至多仅仅有权在为自己保留裁决的案件中为人赦罪。即使如此,如果他的权力遭到否认,这种罪仍然未得赦免。”该提纲(   )
    A . 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B . 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诉求 C . 加深了基督教会东、西两大派别间分歧 D . 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
  • 14. 2022年10月25日,刚刚当选为英国保守党(现英国议会下院多数党)党首的里希·苏纳克在白金汉宫接受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的正式任命,成为英国最近七周之内的第三位首相。此前,鲍里斯·约翰逊和伊丽莎白·特拉斯皆因党内“逼宫”,被迫宣布辞去保守党党首职务,随即自动卸任英国首相。造成“2022年英国政坛大地震”的制度性因素是(   )
    A . 等级君主制 B . 责任内阁制 C . 三权分立制 D . 议会共和制
  • 15. “这一货币制度具有所谓“自由铸造”、“自由兑换”、“黄金自由输出输入'三个特 征,每个国家规定以黄金为货币金属,确定本位币(金铸币)货币单位名称与含金量,公民可持一定量黄金请求铸造或由国家银行换得金币”。这一货币制度(   )
    A . 标志着多元化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B . 推动英国贸易快速发展和资本自由流动 C . 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有利条件 D . 使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
  • 16. “他……是启蒙哲学家的弟子,因此他痛恨封建制度、社会的不平等、宗教的不容忍……在这个意义上讲,他属于法国大革命的人物。”“建立大帝国时,他的大陆政策激起他的权利欲,从而使一切幡然改观。”材料中的“他”(   )
    A . 传播启蒙思想,受到欧洲各国革命者的欢迎 B . 受启蒙思想影响,发动推翻沙皇统治的起义 C . 颁布《宅地法》,赢得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 D . 主张“铁血政策”,决心通过武力统一国家
  • 17. 德国教育家威廉·冯·洪堡曾这样详细地描述殖民地的纳税情况:“每一个人,人的每一种活动,任何公用物和私用物,都逃不脱名目繁多的捐税、关税、专卖权、贡赋、佣金、国家特权、赋税和执照等等的制约……到殖民地末期时,把新西班牙的收入弄到国王箱柜不同方法共有六十多种。”此情景(   )

    ①埋下北美人民争取独立斗争的火种
    ②客观上加强了世界的经济联系

    ③可能发生在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
    ④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二、选择题(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8. 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汉并天下”瓦当,制作于何时,人们有不同意见。20世纪60年代,陈直先生认为这是汉初刘邦兼并天下时所制造。20世纪90年代,刘庆柱先生结合多年来考古成果认为,中国古代的文字瓦当最早应是出现于汉景帝时期,而迟至武帝时代,方始大量运用。2009年,辛德勇先生结合刘庆柱考古成果以及《汉书》有关武帝在元封三年开疆扩土的记载,认为这块瓦当最早出现于元封三年。据此得出(   )

    A . 《汉书》比60年代的考古研究更接近历史事实 B . 20世纪的考古研究只能导致历史真相走向误判 C . 研究《汉书》历史文献才能最终还原历史真相 D . 通过考古研究和文献考据的互证更具有说服力
  • 19. 忽必烈说:“朕惟字以书言,言以纪事,此古今之通制。我国家掌基朔方,俗尚简古,未遑制作。……今文治浸兴,而字书有阙,于一代制度实为未备。”鉴于此,他(   )
    A . 命人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 B . 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 C . 用畏兀体蒙古文修《蒙古秘史》 D . 命人创蒙古新字“译写一切文字”
  • 20. “从人才培养来看,中世纪大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职业性学校。它们训练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以后从事法律、医学、教学这些世俗专业或献身教会工作所用。”以下关于材料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有(   )

    ①中世纪的大学具有实用主义色彩
    ②中世纪大学与现代大学存在诸多相似

    ③中世纪大学成为西欧社会普遍的文化符号
    ④中世纪大学逐渐倾向世俗化和商业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21. 《联合国宪章》声明:“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以下关于材料信息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在政治理论上进一步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 B . 体现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C . 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加强国际合作 D . 促使同盟国家协同作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保障
  • 22. 国际组织对于促进全球共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下列国际组织按建立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②①③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③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3小题16分,第24小题17分,第25小题18分,共51分)
  • 23. 无论是变法改革还是社会变革,只要符合历史潮流的,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其他国家尚在片面改革之际,商鞅在秦国统治者的支持下,则实行全面的翻新。其执行步骤包括贵族被废为平民,官吏按能力任职,井田制度一体取消,土地得以自由买卖,土地税按亩征收,士兵按征兵的程序入伍。国家又提倡农桑而贬斥其他各业,求全国普遍的丰衣足食。从史书里看来,秦始皇即位之前约一百年,以上的政策都已付诸实施。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20世纪初年《浙江潮》杂志发表文章说:“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权派”,就是这样一个否定一个而且像浪圈一样一圈比一圈大地彼此联系着。……自此以后,才是无产阶级先锋队领导的工农大众革命,然而仍不能没有知识分子的桥梁作用。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材料三:在政权机关的人员构成上,共产党员、党外进步人士、中间派人士大体各占三分之一,由人民选举产生,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是年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性别、信仰、党派、文化程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摘编自陈先初《从三三制看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1. (1) 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商鞅变法的政治和经济措施。并从当时的“历史潮流”的角度,阐述商鞅变法的历史进步性。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主题及其演变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抗日根据地政权的性质及其运作方式,并分析这一时期政权建设的历史意义。
  • 24.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科学论断,对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材料二: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德]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后,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进入新时代,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威胁上升,逆全球化思潮上升,进入动荡变革时期。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1. (1) 根据材料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世界历史”形成的论述,分别概述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形成的作用。分析马恩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本主义”这一世界历史现象的科学论断。
    2. (2) 指出材料二中恩格斯研究历史的方法论。结合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评析“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的表现?
    3. (3) 1985年,邓小平首次提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著名论断。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21世纪以来在和平与发展主题下的世界历史特征。
  • 25. 长江下游南面的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千百年来,逐渐形成了许多村落和乡镇,这些江南水乡古镇是我国江南水乡风貌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其中湖州南浔就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宋末,南浔还只是一处稍有人烟的“聚落”,因其位于湖州与平望之间,给其发展带来了机遇,往来苏杭嘉湖的商贾便常以此作为休憩之处,并逐渐出现了居民聚居。休息之余作以宗教活动,宗教场所的建立,于是吸引更多商旅驻足。到了南宋末年,为了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开始设官建镇。至元代南浔依然是商品交易之所,这种情况持续至明代,士绅阶层开始接掌地方事务,与之切身利益相关的水利事业自然纳入重点考虑范畴。明末潘尔變在《浔溪文献》也有记载,南浔“东至平望及吴江,西至乌程县治,皆陆由荻塘,水由运河,若捷出太湖走吴江、苏州,较近于顺风扬帆比运河更驶。”此后便是烟火万家,实江浙之雄镇。

    ——范青青《明清两代江南士绅文化影响下的江南市镇-以南浔为例》

    材料二:由于地域条件优势,历史上许多江南水乡古镇都发展过养蚕业,有些古镇至今仍保留着与蚕事相关的节庆活动。例如,乌镇的蚕农为祈求“蚕苗”丰收,每年都要举行爬竿表演,表演者爬上一支三丈高的青竹竿,模仿蚕的动作表演杂技,另外还有乌镇的水上集市、南浔古镇的水上婚礼。水上婚礼每天固定时间和场次,方便游客前往观看。这些特色体验活动成为了游客感受当地文化最生动的方式之一,既加深了游客对古镇的印象,又传播和传承了古镇的特色文化。

    ——陈曼柳《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遗产保护与利用价值研究-以江南水乡古镇为例》

    材料三:历史上南浔经济发展,是以蚕桑生产为基础的。南浔桑丝生产始于唐代,至南宋,南浔已“耕桑之富甲于浙右”,明清时期,“桑蚕之利,其盛于湖”……新中国建立后,南浔经济逐步从单一丝织模式转向综合发展轨道。建国初南浔只有5家私营小厂和151家个体手工业户。1952年工业总产值为200万元,当时建立了铁器、木农、竹器、建筑、服装、雨伞、洗染、豆制品等十余个手工业合作社。1956年公私合营。1957年工业总产值上升580万元。……

    1978年以后,为了加快城镇化建设,部分城镇为了经济发展大量引进化工企业,新的镇办、村办工业相继建立,工农业生产协调发展,80年代初,已把一个缺乏现代工业的消费性城镇,初步建成有28个中、小型工厂的生产性城镇。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到1983年,机电、制革、食品、印刷等行业的总产值已占80%以上。这说明南浔已改变了长期以丝织、丝绸为主体的单一经济模式,形成向多渠道、多门类综合发展的格局。1987年,南浔镇村、镇办企业和农业生产,在不断落实完善承包责任制、广泛发展横向联系的推动下,取得了新的突破,工业总产值2.7亿元,农业总产值1208.49万元,标志着南浔经济发展跨上了新的台阶。……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稳步推进,千年水乡古镇越发呈现出勃勃生机。

    ——摘编自《浙江省名镇志》《人民日报》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南浔古镇发展为江浙之雄镇的有利条件。
    2. (2) 指出材料二中江南水乡文化遗产的类型,并结合所学分析对其保护的意义。
    3. (3)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相关内容,围绕南浔古镇的发展,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