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贵阳市普通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3-03-04 浏览次数:8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积累(14分)
  • 1. 根据语境和拼音,请用楷体字写出文句中横线处相应的词语。

    在国防领域,我国自主研发的歼-20作为第五代隐身战机的地位 bù yán ér yù。在第十四届中国(珠海)航展上,它身披“彩霞”现身,再次上演了震撼的飞行表演:垂直升越、急转向、连续横滚······一连串piāo yì的战术动作行云流水,不仅让军迷们过足了瘾,更是让外媒纷纷感叹:中国的国防实力确实不容小觑!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中国女篮能够重回巅峰的秘诀就是拥有“恪守初心、顽强拼搏”的精气神。 B . 面对学生安全问题,每个人都不能心存侥幸,要时刻留心,提高安全意识。 C . 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取得的硕果,离不开扎根基层、埋头苦干的驻村干部。 D . 在班干部的指挥下,同学们分工合作,晚会的准备工作郑重其事地进行着。
  • 3. 默写。
    1. (1) 秋草独寻,寒林空见日斜时。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 (2)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 (3) 少年,爱上层楼。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 (4) 须晴日,,分外妖娆。        毛泽东《沁园春•雪》
    5. (5) 《醉翁亭记》中表现春、夏景色的句子是:……
  •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每更约两小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 B .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名霑,字陶庵,元代小说家。 C . 陶行知是我国教育家,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 D . 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二、阅读能力(37分)
  • 5. 名著阅读
    1. (1) 《水浒传》中,在“大闹桃花村”“单打二龙山”这两个情节中都出现的人物是(    )
      A . 燕青 B . 王英 C . 鲁智深 D . 呼延灼
    2. (2) 在艾青的诗歌创作中,“光”是重要的诗歌意象。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向太阳》与创作于70年代的《光的赞歌》两首诗,诗人借“光”表达的思想情感各有不同,请简析。
  • 6. 现代文阅读

    自信第一课

    毕淑敏

    多年前,我去军医学校上学。

    入学后,从基础课学起。记得有一次,考临床病例的诊断和分析,要学员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那是一个并不复杂的病案,大致的病情是由病毒引起重度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发烧流涕咳嗽、血象低,还伴有一些阳性体证。我提出方案的时候,除了采用常规的治疗外,还加用了抗菌素。

    讲评的时候,执教的老先生说:“凡是在治疗方案里使用了抗菌素的同学都要扣分。因为这是一个病毒感染的病例,抗菌素是无效的。如果使用了,一是浪费,二是造成抗药,三是无指征滥用,四是表明医生对自己的诊断不自信,一味追求保险系数。”老先生发了一通火,走了。

    全班寂静无声。

    后来,我找到负责教务的老师,讲了课上的情况,对他说:“我就是在方案中用了抗菌素的学员。我认为那位老先生的讲评有不完全的地方。我觉得冤枉。”

    教务老师说:“讲评的老先生是这里最著名的医院的内科主任,他的医术在整个地区是首屈一指的。把这老先生请来给你们讲课,校方已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他是权威,讲得很有道理。你有什么不服的呢?”

    我说:“我知道老先生很棒。但是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他提出的这个病例并没有说出就诊所在的地理位置。比如要是在我的部队,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病员出现高烧等一系列症状,明知是病毒感染,一般的抗菌素无效,我也要大剂量使用。因为高原气候恶劣,病员的抵抗力大幅度下降,很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如果到了临床上出现明确的感染征象时才开始使用抗菌素的话,那就晚了,来不及了。病员的生命已受到严重威胁。”

    教务老师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先生,但是,你的分数不能改。”

    我说:“分数并不重要。您听我讲完了看法,我已知足了。”

    待下一节上课时,老先生目光如锥,直视大家说:“听说有人对我的讲评有意见,好像是一个叫毕淑敏的同学。这位同学,你能不能站起来,让我这个当老师的也认识你一下?”

    我只有站起来。

    老先生目光如锥,很注意地看了我一眼,说:“好。毕淑敏,我认识你了,你可以坐下了。”说实话,那几秒钟,真把我吓坏了。....•

    全班寂静无声。

    过了一会儿,老先生说:“毕淑敏,谢谢你。你是好学生,你讲得很好。你的话里有一部分不是从我这儿学到的,因为我还没有来得及教给你那么多。是的,作为一个好的医生,一定不能全搬书本,一定不能教条,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决定治疗方案。在这一点上,你们要记住,无论多么好的老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规则都教给你们。我没有去过毕叔敏所在的那个海拔5000米的高原,但是我知道缺氧对人的影响。在那种情况下,她主张使用抗菌素是完全正确的。我要把她的分数改过来。”

    老先生紧接着说:“但在全班,我只改毕淑敏一个人的分数。你们有人和她写的一样,还是要被扣分。因为你们没有说出她那番道理,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你现在再找我说也不管事了,即使你是冤枉的也不能改。因为就算你原来想到了,但对上级医生的错误没敢指出来。对年轻的医生来说,忠诚于病情和病人,比忠实于导师要重要得多。必要的时候,你宁可得罪你的上司,也万万不能得罪你的病人。”

    全班寂静无声。

    老先生的一席话掷地有声。事过这么多年,我仍旧能够清晰地记得老先生如锥的目光和舒缓但铿锵有力的语调。平心而论,他出的那道题目是要求给出在常规情形下的治疗方案,而我竟从某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出发,并苛求于他。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的不全面的异议,老先生表现出了虚怀若谷的气量和真正医生应有的磊落品格。

    【注释】①选自《大河文摘报》,有删改。

    1. (1) 根据文章内容,填入文中省略号处最恰当的句子是(    )
      A . 说出的话就像注射到肌肉里的药水一样,是没办法抠出来的。 B . 说出的话就像被风吹散一地的鸡毛一样;是没办法捡回来的。 C . 说出的话就像融化在大海里的白糖一样,是没办法挑出来的。 D . 说出的话就像被浇到地里的一桶水一样,是没办法吸回来的。
    2. (2) 全班寂静无声”在文中出现了三次。其中第一处和第三处,那些答案和毕淑敏写的一样的学员,会是什么心理感受?根据全文情节的发展脉络,推测他们的心理活动,把下面图形中的两处空白内容补充完整。(    )

      惊讶、佩服毕淑敏胆子真大,真为她捏一把汗

    3. (3) 有人认为,老先生一开始“发了一通火”是有意假装的,就是为了考验学员们有没有自信、能不能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问题、敢不敢挑战权威。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请根据全文具体内容和表达意图阐述理由。
  • 7. 阅读

    求学与立志

    顾颉刚

    从小学到大学,我佩服的人真是多得很,他们天资聪颖,无论什么功课都好。他们并不刻苦用功,然而他们悟性好,会的一看就明白;记性又好,读不上几遍就背得出了。我曾心想他们将来毕业之后不知道可以好到怎样,伟大的事业由他们做去是一定不会很累的。

        , 天下的事,失望是最容易的。有一位中学里的朋友,他在校的时候不但回回考第一,并且运动技术也是最好的,自从他做了小学教员,就天天坐茶馆,打扑克,旧日的学问完全丢了。还有一个大学里的同学,他因为预备出洋,努力学外国文;当他出洋的时候,他已经能说英德法三种言语,他出去了四五年,得了博士学位而归。在他归来的时候,我真是竭诚的欢迎,心想这一定是民族的柱石了。可是听他的口吻,他对于将来并没有什么希望,这已使我十分奇怪。后来有个学校请他,他不去,他的理由是:“薪水只有这一点,不够本!”于是我知道,他所以肯这般勉力读书,是要骗得博士学位,预备“一本万利”的。只要谁有钱给他,他就可以卖去他的灵魂。

    这种教训,我屡屡受到,想来这一类的人是非常多的。我一想着他们就要心痛,痛的是他们既有这般的好资质,又有这般的好境遇,但他们不想把自己造成一个对民族、对社会有用的人,只想掠到一个资格后投到社会中去鬼混。

    追求他们的病根,都在于没有立志。因为他们本没有志愿,所以社会上要他们怎么样他们就怎么样。社会上说你应该进学校,他就进学校。社会上说你应该出洋,他就出洋。社会上说你应该去赚钱,他就赚钱。这种的人,他的肉体里虽有骨骼,可以自由行走,像一个人,但是他的精神里却没有支撑的骨骼,弄得一团糟,好像一个皮球,由得人家踢,踢得随地滚。我们看这一班人,不要羡慕他们得博士、赚大钱,应当哀怜他们费了好多求学的时间,用掉好多家庭和国家的教育费,结果只成了一个无用的肉球。我们应当把他们看作“警钟”,警戒自己将来不要如此。

        , 我们的求学应该怎么样呢?第一,我们要想,将来出了学校之后我应该在社会上做些什么事情?社会上许多事情,哪一种是对于我最相宜的?学校中的功课,哪一种是我最欢喜的?我们对于欢喜的功课,应当用自己的力量求其深入,不要全靠教师的指点。我们对于不欢喜的功课,也要读懂,因为学校里的功课都是常识,要做一个人是应该具备多方面的常识的。第二,我们心中有什么兴趣,总要想法使它实现;我们必须从兴趣上出发,慢慢寻出将来该走的路,找出将来要从事的工作。这样一天一天的走下去,自己的趣味越发加增起来,我们就越发感觉自己对社会是有用的,就不必担心碌碌无为了。别人用富贵利禄来骗我,我便该在心中称一称,究竟是得了富贵利禄而丢去我的兴趣好呢?还是保存了我的兴趣而不管富贵利禄好呢?我们要真是从兴趣上做工作的,那么,这个工作就是我们惟一的生命,别人再说多少“富贵利禄”,我们也一定掉头不顾而去。社会上多出这样一个人,胜于多出十万的滚滚的肉球;各种事业也都有兴盛的希望了。

        , 我们许多人中,如果有欢喜动植物的,就该尽力去采集标本,分类研究,预备造成一个生物学家。如果有欢喜文学的,就该培养自己的情感,练习描写的技术,预备造成一个文学家;或者多读文学书,做一个文学的欣赏者或文学的批评家。

    天下的事情是没有容易做的,只有立定了志愿,不息不懈地做去,经过了长期的练习与试验,方始能够成功。成功没有别的秘诀,只有立定志愿而努力工作的一法。最美满的世界,就是各人都能发展各人的个性。我们珍重!

    【注释】①选自《怀疑与学问》,有删改。

    1. (1) 下列选项内容是依次填入文中三处空白的关联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 因为    所以  于是 B . 尽管    即使  然而 C . 虽然    而且  如果 D . 但是    那么  所以
    2. (2) 选文划线句中说到“这样一个人”和“肉球”,这两种人的区别主要是“求学”,还是“立志”?请根据选文内容简析。
    3. (3) 请用“如果有……就该……”的句式,为选文倒数第二段再续写一个事实论据,要求与前文连贯通畅、逻辑严密。
  • 8. 古诗文阅读

    沧浪亭记

    (明)归有光

    文瑛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迨淮海纳土 , 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 , 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注释】①选自《震川先生集》,原文有删节。归有光,明朝中期散文家,字熙甫,江苏昆山人,世称“震川先生”。②子美:苏舜钦,北宋著名诗人,著有文章《沧浪亭记》。③治:建造。④淮海纳土:吴越国献地于宋。下文的钱镠是吴越国的开国国君。⑤太伯、虞仲、阖闾、夫差、子胥、种、蠡lí:春秋末吴越争霸的重要人物。⑥乘时奢僭jiàn:借着权势大肆挥霍。⑦释子:指前文的“文瑛”。⑧澌Sī然:灭尽的样子。⑨有在:就在于此。

    1. (1) 请根据下表中的方法提示解释加点字。

      文言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

      dài淮海纳土

      查阅字典:①乘,趁。  ②及,等到。

      朝市改

      课内迁移:寒暑节    《愚公移山》

      乃为释子所钦如此

      联系成语:尊师

    2. (2) 沧浪亭历经沧桑。下列选项中,符合选文中沧浪亭相关历史的一项是(    )
      A . 吴越广陵王修大云庵,这是沧浪亭的前身 B . 文瑛在废墟上按原来的样子修复了沧浪亭 C . 吴王阖闾再次整修,沧浪亭改名为姑苏台 D . 沧浪亭受人喜爱,被钱镠的诸子姻戚争夺
    3. (3) 作者笔下的沧浪亭始建于北宋,文章为何多次写到春秋末期吴越国的人和事?请简要分析。
  • 9. 阅读

    行香子

    (宋)赵鼎

    草色芊绵。雨点阑斑。糁飞花、还是春残。天涯万里,海上三年。试倚危楼,将远恨,卷帘看。举头见日,不见长安。谩凝眸、老泪凄然。山禽飞去,榕叶生寒。到黄昏也,独自个,尚凭阑。

    1. (1) 情景交融是这首词的主要特点。词中表现的景物众多,下列选项的景物未在词中出现的是(    )
      A . 芳草萋萋,蒙蒙细雨 B . 春红凋落,风中飘零 C . 深潭凄冷,山谷幽静 D . 禽鸟高飞,榕叶生寒
    2. (2) 让诗人“老泪凄然”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坎坷的人生遭遇。赵鼎是南宋政治家、词人,面对外族入侵,他坚决反对割地求和,因而多次遭贬,最后流放到吉阳军(今海南三亚)。请从词中摘录出两处直接表现作者这一人生经历的句子。
三、语言运用(6分)
  • 10. 班级准备开展诗歌创作朗诵活动。下面是一位同学创作的诗歌,根据诗歌内容和押韵的特点推断,填入诗中省略号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  是

    我是刚放进嘴里的柠檬糖

    带着一丝酸的甜香

    青春就该这样品尝

    我是徐徐铺展开的华章

    吟咏着自信的芬芳

    青春方能这样漂亮

    我是……

    映照着清晨的太阳

    青春本就如此闪亮

    A . 漾在湖面的粼粼波光 B . 绘满五彩图案的衣裳 C . 挂着晶莹露珠的绿树 D . 泛起迷人风采的朝霞
  • 11. 在诗歌朗诵的筹备会上,一位同学提出了以下建议。从句子内部的关联词使用和句子之间的语序逻辑两个角度来看,其中有两处不妥,请找出并修改。

    ①朗诵诗歌要做好充分的准备。②在挑选诗歌的时候,首先,要根据朗诵场合和朗诵者特点挑选合适的作品,③其次,要选择形象性强、朗朗上口、篇幅适宜的作品。④在练习的时候,不仅要注意重音、停连、语气、语调,就要注意用适合的语速表现诗歌情感:⑤庄严、郑重、宁静或悲伤的内容,语速更慢些;⑥心情急切、兴奋、愤怒、紧张的语句,语速较快;⑦回忆、抒情的内容,语速稍慢。⑧总之,诗歌朗诵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⑨朗诵者既要充分理解诗歌内容,还要善于运用声音准确地表情达意。

四、写作能力(40分)
  • 12. 面对困难,有人认为,要临难勇为,重要的是鼓足勇气,努力拼搏,持之以恒;有人认为,要临难善为,重要的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有效的方法和合适的时机,还要学会寻求帮助。你赞同哪个观点?请从“要临难勇为”和“要临难善为”两个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写作提示和要求:

    ⑴根据所选标题,围绕观点展开论证,注意思路清晰,论证合理。

    ⑵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论证,选择具体事例支撑观点,逻辑合理。

    ⑶严禁抄袭、套作,不可透露考生相关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