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3-03-04 浏览次数:36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30分)
  • 1. 默写古诗文。
    1. (1) 东皋薄暮望,。(王绩《野望》)
    2. (2) 但愿人长久,。(苏轼《水调歌头》)
    3. (3)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 (4)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5. (5)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 (6)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经典永流传。诗中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有“”(陶渊明《饮酒(其五)》)的闲适淡然,有“”(李白《行路难(其一)》)的乐观自信。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 (1) 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zāo tà钱。在穷人家,这是最大的罪恶。
    2. (2) 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而不可即,便以位卑kuān yòu了自己。
    3. (3)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qián pū hòu jì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4. (4) 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bù xǐng rén shì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花草树木交织在一起,色彩鲜明,仿佛是为了迎接春天而特地绘就的一幅簇新的图画。 B . 2022年1月28日,在“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年度发布盛典上,神十二航天员乘组为大家

    讲述了太空中的震撼之美。

    C . “燃灯校长”张桂梅扎根云南偏远山区,用全部的生命教书育人,她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实至名归 D . 禁毒是全民取义成仁的任务、因为毒品危害个人健康,破坏家庭幸福,扰乱社会秩序。
  • 4. 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通过科技创新,使北京成为冬奥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采用碳排放接近零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的主办城市。(将“第一个”移到“冬奥”前面 B . 只有坚持经久不息的冶炼和艰苦卓绝的开采,才有可能获得一颗光彩夺目的金珠。(“艰苦卓绝的开采”和“经久不息的冶炼”调换位置) C . “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2022年网上重大主题宣传于3月17日启动,该项目将向以“Z世代”为代表的青年网民发起邀约,携手举行传统节日国风潮流。(将“举行”改为“掀起”) D . 为迎接2024年第五届世广会,韶关南雄市打造大型粤北采茶戏《魂牵珠玑巷》,以期展现珠玑巷人“异姓一家,和衷共济,勤劳勇敢,开拓创新”。(在句末加上“的精神”)
  • 5. 你所在的班级举办主题为“君子自强不息”系列综合性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1. (1) 任务一:右面书法作品出自“万经之首”《易经》,请用正楷字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
    2. (2) 任务二:下列对于右面四幅作品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品①是隶书,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略微宽扁,沉稳庄重。 B . 作品②是楷书,横平竖直,方方正正,挺拔雄秀,可作楷模。 C . 作品③是篆书,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长,庄严美丽。 D . 作品④是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洒脱奔放,汪洋恣肆。
    3. (3) 任务三:同学们搜集了很多关于“自强不息”的名著片段,请你判断它们的出处。

      ①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②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

    4. (4) 任务四:下列备选人物哪个最适合当这次“自强不息”主题活动的代言人,成为“自强之星”?请结合原著内容及人物性格特征等进行阐述。

      备选人物:保尔·柯察金

      《简·爱》中的简·爱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

二、阅读(4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 ,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路转

      醉翁之不在酒

      云归而岩穴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 7. 阅读

    【乙】

    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冽,在悬崖之下。夕宿慈光寺。次早,僧告曰:“从此山径仄险,虽兜笼不能容。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引五六壮佼者来,俱手数文布。余自笑赢老乃复作襁褓儿耶?初犹自强,至惫甚,乃缚跨其背。于是且步且负各半。行至云巢,路矣,蹑木梯而上,万峰刺天,慈光寺已落釜底。是夕至文殊院宿焉。

    (节选自袁枚《游黄山记》)

    【注释】①兜笼:供游客乘坐、由人抬着上山的竹制器具,类似小山轿。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泉甘

    2. (2) 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公步行良苦幸有土人惯负客者号海马可用也

    3. (3) 简要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他笔下的黄山有着怎样的特点?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金色大字。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是根据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决议兴建的。当天傍晚,毛主席率领全体政协委员为纪念碑举行了庄严隆重的奠基礼,毛主席亲自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定基石。从1952年8月1日动工兴建以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援和关怀。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纪念碑是用17000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

    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碑身四周围绕着双层汉白玉栏杆,栏杆的形状和天安门前的玉带桥的汉白玉栏杆一样,美观朴素,洁白耀眼,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碑的正面朝北,在一块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上,毛主席题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闪闪发光。这8个字是碎的主题。在碑身背面,一行行镏金字整齐地排列着,这是毛主席亲自起草、周总理亲笔书写的碑文。碑文是: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节选自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材料二:

    烈士纪念日,指纪念本国英雄的法定纪念日。世界上许多国家有自己法定的烈士纪念日,每年这些国家都要在本国法定纪念日举行隆重的公祭仪式,纪念本国英雄。从2014年起,我国以法国律的形式,将每年9月30日确定为缅怀为国捐躯烈士的法定节日——烈士纪念日。

    在烈士纪念日,某校开展了“了解英雄人物”的调查活动,下面是调查结果。

    在调查中还发现,学生们了解英雄的途径还有影视作品。他们很喜欢像《长津湖》《红海行动》这一类取材于历史和现实的真实事件、着力刻画了军人保家卫民的英雄情怀的作品,为影片中人物的精神深深折服。

    材料三:

    2020年6月15日晚,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按照处理边境事件的惯例和双方之前达成的约定,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前去交涉,却遭对方蓄谋暴力攻击。

    在前去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肖思远、王焯冉光荣牺牲。中央军委授予祁发宝“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荣誉称号,追授陈红军“卫国戍边英雄”荣誉称号,给陈祥榕、肖思远、王焯舟追记一等功。

    材料四:

    2021年11月26日,电影《长津湖》票房突破57亿,1.22亿人次观影,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近年来,以《战狼2》《红海行动》《长津湖》等为代表的一批军事题材电影既叫好又叫座,受到广大观众的追捧。这些主旋律影片,不同于那些脂粉气十足的青春偶像剧、故弄玄虚的魔幻剧和无病呻吟的家庭伦理剧,反映了中华优秀儿女用生命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的大无畏精神、为当下的中国影视作品注入了更多的阳刚之气。《红海行动》《战狼2》《长津湖》这一类影片、专注于普通士兵的个性打造,这种平民视角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感。这些影片中的士兵,既是普通的儿女,更是守卫祖国的磐石、捍卫祖国的利刃。他们的“草根”精神激发了普通大众的爱国热情,引发了观众的共鸣,感染着每一个普通的影视观众。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抓住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征,说明了纪念碑的位置、兴建过程、建筑体量、象征意义、题字、碑文等多方面的内容。 B . 中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国家,中华民族也是一个缅怀英雄、敬仰英雄、学习英雄、弘扬英雄精神的民族。 C . 我国从2014年起,以法律的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法定的烈士纪念日,纪念本国英雄。 D . 材料一的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雄伟的特点。
    2. (2) 请概括材料二中两张图表的主要信息,各写出一条。
    3. (3) 小丁的太爷爷是一位抗美援朝的老兵,近年从媒体上了解到有些人不但“质疑”英雄事迹,还丑化英雄形象,心里很担心这样的歪风邪气会影响我们的后代。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劝劝太爷爷,让他不要担心。(至少答出3点原因)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寒村暖烟

    张燕峰

    ①“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每到冬天,我总是反复咀嚼刘长卿的这句诗。天寒日暮,苍山白屋,这两个特定的时间和特殊的意象,加之“远、贫”这两个形容词简洁传神的动人修饰,那种苍茫、旷远、辽阔的意境呼之欲出,如一幅大写意一样,在我脑海中逶迤连绵,铺展开来。

    ②我的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那时的冬天可真冷啊,天寒地冻,滴水成冰,风雪载途。到处都是枯草,落光叶子的树也收紧臂膀在风中瑟缩。寒风凛冽如刀,刚从这棵树的树梢疾速掠过,又顽强地挤进一户人家的门缝。寒冷像一张大网,把整个村庄从头到脚罩得严严实实;又像一把大锁,锁住了枝丫间欢跳麻雀的喉咙。繁盛丰腴了三个季节的村庄,像洗去铅华的美人,呈现出素朴简约的风格。

    ③给村庄带来生机的是孩子。无论天气多么寒冷,他们都要吸溜着鼻涕往外跑。跳绳呀、丢沙包呀、踢毽子呀,他们自有一套抵御严寒的游戏。直至黄昏来临,炊烟袅袅,孩子们才意犹未尽地回家。炊烟传来母亲温柔的呼唤,那一声声略带嗔怪的呼唤,像一条看不见的绳,牵着那四处撒欢的羔羊向家的方向迈开双脚。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炊烟是乡村最温情最诗意的物象。那时候,人们烧火煮饭用的是麦秸和柴草,白色的炊烟从家家户户低矮粗实的烟囱里冒出来,就像一个个冲破囚禁的精灵,在辽阔无垠的天空里任性游荡,无拘无束,给村庄增添了无限的暖意。那炊烟像村庄酣畅呼吸的气息,在村庄上空缭绕、氤氲,将村庄暖暖地包裹。天空是炊烟的母亲吧,不然,何以放任它如此逍遥,自由自在?风吹云动。炊烟也被风无情地拉扯,拉成条状,扯成絮状,而后隐透无形,难觅踪迹。然而,这又有什么要紧的呢?因为家家户户都在生火煮饭,炊烟也此起彼伏,像一群顽皮的羊在广袤的天空里闲庭信步,身姿是那样轻盈、飘逸,引人无穷无尽地遐想。

    ⑤孩子们喜欢看炊烟的了。炊烟不仅好看,还很好闻,里面夹杂着草木的清香。他们常常仰着头看天空那变幻莫测的云,看千变万化的炊烟,还不忘翕动鼻子嗅那草木清香。他们痴痴地望,出神地想,直到脖子僵直,又酸又困。

    ⑥蓝天,白云,村庄、炊烟,远山、近树,组成一幅意境悠远的画面。这幅水墨画该是出自世界一流的丹青妙手的笔下吧,不然何以如此宏阔而细腻,宁静又温柔?这幅画不仅小村庄的人喜欢,百看不厌,就是那些远离村庄的人也喜欢,深深地刻在他们的脑海里,像烙印一样,无论时光的流水多么湍急冰凉,也无法剥蚀,无法使它滤漫。

    ⑦村庄虽小,但天遥地阔;日子虽穷,但不乏温情和爱;天气虽寒,但有暖暖的给人以无限希冀的炊烟。是呀,只要炊烟升起,就有亲情和牵挂,就有慰藉和憧憬,人心就不会荒芜,日子就有了奔头。

    ⑧而今,我像浮萍,被岁月浩荡的长风带到了远离村庄、远离家乡的城市。在寒冷的季节里,回眸凝望,最难忘的还是那被严寒封锁的小小村庄,还有村庄上空随风飘动的缕缕炊烟。闭了眼,炊烟又缓缓升起,风中隐约有慈母温柔的呼唤。

    (选自《春城晚报》2021年1月12日,有删改)

    1. (1) 第⑧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 (2)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寒风凛冽如刀,刚从这棵树的树梢疾速掠过,又顽强地挤进一户人家的门缝。

    3. (3) 下列诗句填入第④段横线处,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 .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C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D .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4. (4) 某报纸副刊设有“岁月沉香”“人物博览”“故乡映像”“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
三、作文(5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居里夫人

    你对“乐”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你有哪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自选文体;

    ⑵不少于500字;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