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新疆部分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1月联考试卷

更新时间:2023-03-15 浏览次数:79 类型:月考试卷
一、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据《史记》记载,周族先祖古公亶父欲以少子季历继位,以便再传位给季历之子昌,故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昌正妻生子十人,长子曰伯邑考,次子日发,但“文王舍伯邑考而以发为太子。及文王崩而发立,是为武王”。这反映出当时( )
    A . 世袭制开始取代禅让制 B . 嫡长子继承制度尚未定型 C . 皇位更替以贤能为标准 D . 统治者极力构建神权政治
  • 2. 战国时期的《商君书》《管子》《吕氏春秋》等文献中,从授田、田亩规划到生产、技术的各个操作环节,都有国家行政干预参与其间,流程十分规范,管理十分严格。这一历史现象主要缘于(    )
    A . 大土地所有制确立 B . 封建小农经济瓦解 C . 精耕细作农业传统 D . 兼并战争日趋激烈
  • 3. 汉代画像(砖)石中出现了不少西域胡人形象。如下图,左侧为河南许昌出土的“穿皮裘者”,右侧为河南南阳新野樊集出土的“持钱袋者”。据此可知,汉代(    )

    A . 社会生活具有开放性 B . 中外经济文化交往频繁 C . 中原与藏族联系紧密 D . 西域习俗融入中原社会
  • 4. (2023高一上·裕华月考) 东晋时期,佛教净土宗慧远大师曾在庐山讲授《仪礼·丧服》。南朝梁武帝时,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丧服》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不修而但务方术,终不得长生也。”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    )
    A . 社会局势的动荡不安 B . 三教合流渐成趋势 C . 佛道思想日益本土化 D . 儒家文化颇具影响
  • 5. 唐朝后期,御史台台司负责传递部分公文,行使行政勾检职能和监督职能,分掌尚书省部曹的部分具体政令权和事务权,但对国家主要常务没有裁决权。据此可知,当时(    )
    A . 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B . 御史台成为国家行政机构 C . 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D . 御史台呈现政务官的倾向
  • 6. 南宋时, "后宫朝有服饰,夕行之于民间矣”。在福州农村的节日上,连农夫贩夫及其妇女都穿上了此前只有士大夫和命妇(受过封号的妇女)才能穿的高级绢服,以及只有道士才能穿的道服。这表明,当时(   )
    A . 社会经济显著发展 B . 朝廷倡导经商致富 C . 丝绢服饰日益普及 D . 四民社会结构瓦解
  • 7. 北宋山水画追求形似,客观地把握山川的自然风光,而元朝山水画追求神似,与北宋初年讲究写真形成鲜明对比。倪云林曾如此描述元朝山水画:“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由此可见,元代山水画(    )
    A . 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 B . 与社会现实关联不大 C . 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D . 反映出文人地位低下
  • 8.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 ,河务官奏请在泗州之西开河。内阁九卿奏请皇帝“亲临河上,指授方略”,遭到拒绝。此后,内阁九卿多次奏请皇帝亲行查勘。康熙帝最终决定南巡,并在发现工程选址极为不当后,彻底中断了该项工程。这一事件主要体现了当时(    )
    A . 集体议决的合理性 B . 监察制度的完备性 C . 中枢决策的务实性 D . 君主权力的随意性
  • 9. 19世纪70年代,清廷内部针对边疆防守策略“应当在何处布防,如何展开布防?”这一问题,形成了海防和塞防之争,即海疆和陆疆防御何者为先。海防和塞防之争(    )
    A . 导致了中央权威的式微 B . 体现了清廷内部根本立场对立 C . 折射出国家实力的衰弱 D . 旨在应对西方列强的瓜分狂潮
  • 10. 自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开办后,“用人办事以汇丰银行章程为准则”,且在汉口、北京、福州、天津、广州、镇江等地设立了分行。分行的董事或经理,基本上没有相应的银行专业知识,且多为捐纳的候补道员、豪绅、退职官吏。由此可知,当时(    )
    A . 洋务运动遭遇严重挫折 B . 商业经营管理新旧并存 C . 民族工业经营理念落后 D . 官方强力介人银行经营
  • 11. (2023高二下·泸县开学考) 1912年1月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交临时政府部长人选名单。临时参议院认为其中宋教仁年轻气盛,锋芒毕露,章太炎标新立异,好唱反调,于是否决了该名单。此后,孙中山将人选调整为程德全和蔡元培,名单获得通过。由此可见,当时(   )
    A . 临时政府与国会矛盾尖锐 B . 民主政治理念初步践行 C . 革命派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D . 责任内阁制进一步完善
  • 12. 下表所示为新文化运动时期部分翻译家汉译作品翻译情况统计。据表可知,这些翻译家(    )

    翻译家

    语言

    翻译作品

    陈独秀

    法译汉  英译汉  德译汉

    《妇人观》《社会主义思潮及运动》《殖民地与半殖民地职工运动问题之题要》

    刘文典

    英译汉  日译汉

    《近世思想之科学精神》《美国人之自由精神》《进化与人生》《进化论讲话》

    蒋光慈

    俄译汉

    《新梦》《列宁主义之民族问题的原理》《民族与殖民地问题》《苏联政治经济概况》

    A . 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B . 以欧美启蒙作品为翻译来源 C . 注重塑造现代价值观念 D . 对民主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
  • 13. 下表呈现了唐山启新洋灰公司1912~1919年的生产简况。作为民族工业的典型代表,它可以说明当时(    )

    年份

    年产量(吨)

    设备利用率(%)

    1912

    59405

    56.6

    1914

    75924

    72.3

    1916

    67314

    64.1

    1918

    94568

    90.1

    1919

    106478

    101.4

    A . 民族企业经营环境根本改变 B . 国民政府经济政策初显成效 C . 民族工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D . 社会变革的基础性力量增强
  • 14. 1944年1月,中共晋察冀分局决定编辑出版《毛泽东选集》。同年5月,第一部《毛泽东选集》编成出版,很快被抢购一空 ;不久后,《毛泽东选集》再版,还发行到了延安和其他解放区,太岳新华书店和大连大众书店都曾加以翻印。此时中共出版发行《毛泽东选集》主要是为了(    )
    A . 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B . 推动民族民主革命胜利进程 C . 提高解放区军民理论水平 D . 巩固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 15. 下表所示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头版中有关少数民族的报道。当时报道的这些政策和措施(    )

    在少数民族报道中的具体体现

    出现次数

    合计

    报道体现了各民族利益分配的均衡性

    7

    17

    报道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2

    报道了为达到各民族利益均衡而实施的政策、采取的措施

    3

    报道了为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达到了各民族经济均衡发展而实施的政策、采取的措施

    5

    A . 说明少数民族问题是国家的工作中心 B . 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了贯彻 C . 表明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得到了改善 D . 有利于强化少数民族对新政权的认同
  • 16.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实行国家计划合同收购新政策,并规定合同收购以外的产品可以自由出售。另外,农业税由过去向农民征收实物改为折征现金。这一政策调整( )
    A . 赋予了农民经营自主权 B . 缓解了农产品过剩问题 C . 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 D . 增强了农业商品化趋势
  • 17. 雅典城邦的精英阶层没有政治决策权,他们只能通过提出合理政策建议的方式来获得领袖地位,而且每一项政策及建议都必须经过公民群体的讨论和投票决策。据此可知,雅典城邦(    )
    A . 集体议政避免决策失误 B . 政治精英控制公民大会 C . 直接民主方式备受重视 D . 社会等级差别逐步消失
  • 18.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前10年,安特卫普商品交易所的开放还只是间歇性的。从16世纪30年代起,安特卫普交易所变成了长期性的国际交易所,取消了时间限制。这一变化(    )
    A . 由殖民者发现美洲所导致 B . 说明欧洲商业革命影响逐渐扩大 C . 表明欧洲已丧失殖民优势 D . 反映出尼德兰成为世界商业霸主
  • 19.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人在纯自然状态下所拥有的随心所欲的、天然的自由是有局限的,只有从自然的状态进人社会状态,自由被赋予了道德性之后,自由才能使人们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据此可知,卢梭主张(    )
    A . 自然权力说无法保障自由 B . 个人自由是可以被忽略的 C . 个人自由应服从社会正义 D . 订立契约以限制绝对权力
  • 20. 下表为1816年英国曼彻斯特麦康奈尔和肯尼迪(纺纱)公司的工人年齡分布表。作为此时期棉纺企业的典例,它可以说明英国(    )

    A . 社会危机的严重 B . 工人纺织技艺的提高 C . 棉纺织业的衰落 D . 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
  • 21. 1871年5月30日,马克思向第一国际总委员会提出了关于“法兰西内战”的宣言,指出“工人的巴黎以及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宣言一发表就造成很大轰动,英国政府的报纸《观察家周报》于是威胁马克思,表示要向法庭起诉他。这表明,巴黎公社革命(    )
    A .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B . 冲击了资本主义的统治秩序 C . 得到了各国无产阶级的支持 D . 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高涨
  • 22. 与其他画派相比,该画派画家绘画“忽视形体、外轮廓线,笔触奔放,有快意之感”,户外写生使他们更注重描绘现实生活环境,以减少艺术家的主观想象。他们“用色兼具冷暖、对比,舍弃一成不变的暗部”。据此推断,与该画派风格相同的作品是(    )
    A . 《拾穗者》 B . 《日出·印象》 C . 《格尔尼卡》 D . 《自由引导人民》
  • 23. 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航空航天法》,成立了航空航天局。同年9月,美国通过《国家国防教育法》,扩大对中小学教育等的资助以及改进科学与数学教育。美国还建立了大批国家实验室,形成以国防为主的研究开发体系。这一时期美国的科教政策反映了(    )
    A . 美国在国际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B . 国防是美国科教政策的唯一目的 C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影响科教发展 D . 科技革命植根于政府的强力干预
  • 24. 下表所示为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公布的部分统计数据。这组数据可用于说明(    )

    年份

    国际小麦价格(美元/吨)

    国际玉米价格(美元/吨)

    世界缺粮国家和地区(个)

    1996

    200

    150

    26

    1998

    100

    80

    43

    注:1996年和1997年,世界谷物产量连续两年创造历史最高纪录。

    A . 世界粮食危机的加剧 B . 全球人口分布的不平衡 C . 南北国家的发展差距 D . 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意义
二、本卷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共52分。第25~26题为必做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9题为选做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3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派出使团赴华订立“平等互惠商约”的议案。国务卿给赴华专使顾盛下达训令,“这些港口(厦门、宁波、上海、福州、广州)位于中国物产最为富饶和人口最多的省份,都将成为很重要的商品市场”,“美国商船(要)进入这些港口,与英商享受同等优惠贸易的权利”。1844年7 月3日,顾盛与耆英签订了《望厦条约》。

    1899年9月至11月,美国国务卿向各国宣布“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致英国的照会中提出,“维持在华商业和航海的平等待遇”,以及需要“巩固和维护该帝国政府(清政府)的完整”等。1900年7月,美国向各国再次发出照会,宣称美国“要寻求一种解决办法……维持中国领土与行政的完整,保护由条约和国际法对友好国家所保证的一切权利,捍卫全世界与中华帝国所有地区进行平等与公平贸易的原则”。

    ——摘编自李育民《晚清时期中美条约关系的演变》

    材料二

    如果说尼克松访华、卡特推进对华关系正常化构筑了两国战略合作的基础,那么里根时期对华关系的调整和改善则标志着中美关系新的支点——“经济合作”的基础开始形成。20世纪80年代中期里根政府执行“新现实主义”对华政策,宣称“美国需要通过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并要把同中国的关系集中在经济方面”。1988 年,中美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从1979年的23.1亿美元增加到1988年的100.1亿美元,平均每年递增15%,美国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在美国的贸易伙伴中的地位也从1980年的第24位,上升到1989年的第10位。

    ——摘编自于朝晖《试析7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晚清时期美国对华政策的稳定性和发展性,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发展性的历史背景。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特点,并简析其对中美两国的影响。
  •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孝经》为孔子所编,以孝为中心,阐述以忠孝、孝悌来处理父子、兄弟、君臣等各种社会关系。下表所示为典籍记载的隋唐两代宣讲《孝经》的部分事迹。.

    皇帝

    事迹

    史籍

    隋文帝

    亲自主持国子学释奠(奠祭先圣先师)仪式,命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

    魏征等《隋书》

    唐高祖

    尝幸国学,命徐文远讲《孝经》”

    刘肃《大唐新语》

    唐太宗

    “幸国子学,亲观释奠,祭酒孔颖达讲《孝经》”

    刘晌等《旧唐书》

    唐高宗

    “令(赵)弘智于百福殿讲《孝经》,召中书门下三品及弘文馆学士、太学儒者,并预讲筵"

    刘晌等《旧唐书》

    唐玄宗

    亲自御注《孝经》,并令弘文馆学士元澹作疏,令“天下家藏《孝经》一本,精勤诵习。乡学之中,倍增教授,郡县官长,明申劝课”

    董诰等《全唐文》

    ——据金滢坤《唐代儿童的孝道教育一以<孝经>为 中心》

    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围绕“隋唐文化教育”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请考生从27~29题任选-道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作的第一题计分。

  • 27.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开始大量任用汉族士人,屯田垦荒。北魏先后灭掉北燕、北凉,使北方重归统一。拓跋焘死后二十多年中,北魏政权一度陷入混乱。北魏明堂(古代汉族帝王宣明教化之所)始建于太和改制期间,孝文帝曾在此会见群臣、祭祀祖先。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去世,孝文帝宣布奉行儒家孝礼,为祖母守孝三年。之后,孝文帝为孔子修建庙宇,并亲题“文圣尼父”。太和十八年(494 年),北魏迁都洛阳。孝文帝一改早期鲜卑婚俗,带头和汉族高门通婚。拓跋皇室一律学汉语、说汉话。迁都后第二年,孝文帝率领群臣到鲁城(曲阜)祭拜孔子。他还颁布法令,把迁到洛阳的鲜卑人籍贯改为河南郡洛阳县,令其死后安葬洛阳。孝文帝还亲自在洛阳附近的邙山,为自己选了墓地。

    ——摘编自卜宪群等撰《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的背景和实施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魏孝文帝移风易俗对北魏的影响。
  • 28.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1年5月,肯尼迪派遣美军特种作战部队和军事顾问进入越南南方,越南战争爆发。1964年12月,美国总统约翰逊向英国首相威尔逊强调:“如果南越战场上有几个穿着英军制服的士兵,就会产生重大心理和政治作用。”威尔逊指出,英国已在马来西亚驻扎54000名军人,在那里从事的同样是反共事业。他还强调,英国已在越南提供一些诸如民事警察之类的服务,而且英国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联合主席国之一,肩负着寻求和平的义务。1965 年9月,威尔逊表示“英国将不接受额外的让英国对越南作出贡献以作为美国政府对英镑短期援助的回报的要求”。1966 年6月29日,美国对越南北方石油设施进行轰炸。威尔逊即刻声明英国政府对美国在越南的空袭升级表示遗憾,希望尽可能避免对平民的伤害。

    ——摘编自石俊杰《越战时期英美围绕英国出兵问题的分歧与协调》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越南战争的政策及其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政策对越南战争的影响。
  • 29.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刘国钧(1887一1978年),江苏靖江人,1910年在常州开办和丰京货店,附设土染坊印染.布匹。1916年起,刘国钧与人合资创办大纶机器织布厂,后又独立创办广益布厂、广益二厂,拥有木机180台、布机36台及锅炉、柴油发电机和浆纱机等设备。1930年,工商界遭外商倾轧,他毅然集资盘下大纶纺织工业布厂,更名为大成纺织染公司,当年即赢利10余万元。1937年,常州沦陷,大成一厂物资被洗劫,二厂被炸毁。此后,刘国钧在重庆创办大明纺织染公司,在中国的重庆、昆明、香港,越南河内,缅甸仰光等地设立办事机构。1944 年,他著文对抗战胜利后15年内全国纺织工业发展作了全面规划和设想。1954 年,刘国钧率先将工厂实行公私合营。刘国钧曾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至五届代表,历任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等职。

    ——摘编自朱艳燕《爱国实业家刘国钧》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国钧的历史贡献。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国钧等实业家体现的时代精神。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