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嘉兴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2-26 浏览次数:38 类型:期末考试
一、<h1 >积累(14 分) </h1>
  • 1.          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劳动带来的幸福不是简单而肤浅的娱乐,更非不劳而获的享受,而是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经受磨炼后苦尽甘来的成就感。因此,每一位劳动者都值得          zūn敬, 他们创造的劳动成果应该被珍惜。在对各个领域埋头苦干的劳动者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的同时,我们更应激            lì自己也成为幸福的劳动者,用劳动体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zūn敬                                        激lì

    2. (2) 根据括号里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1. (1) 《 〈 论语 〉 十二章 》中告诉我们应该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的 语 句是:
    2. (2) 《诫子书》中“”两句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3. (3) 诗人常有描写江河湖海的诗作。曹操面对萧瑟秋风,描写大海的辽阔壮美的诗句是:。王湾舟泊北固山下时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的诗句是: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我国要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B . 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 . 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D . 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二、阅读(43 分)
  • 4. 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可以采取多部联读的方法。下面是《西游记》《镜花缘》两部作品的阅读任务, 请你完成。

    【任务一】探究《西游记》《镜花缘》中的“女儿国”。

    1. (1) 简要概述唐僧和林之洋在“女儿国”的经历。
    2. (2) 作者写两人在“女儿国”的经历有何用意?请简要说说。

      【任务二】探究孙悟空、唐敖两个人物形象。

    3. (3) 同学们在探究这两个人物形象时,有的认为他们都很机智,有的认为他们都很勇敢。你支持哪种观点?请结合作品相关内容简要阐述。
  • 5. 课内文学类文本阅读。 猫(节选)

    郑振铎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 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 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 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 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 (1) 阅读上文,梳理“我”的情感变化过程。

    2. (2) 品味下列句子,分析表达效果。

      ①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②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3. (3) 《猫》是郑振铎小说集《家庭的故事》的首篇。结合上文与【材料链接】,谈谈你对结尾“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理解。

      【材料链接】

      封建制度的腐朽性不仅表现在它残酷地压迫劳动人民的一面,也表现在它的自身矛盾的一面。这后一面,在封建宗法统治的旧家庭里尤其显得突出,总会有一些人成为比他们权势更大,地位更高的人的牺牲品,成为被侮辱、被践踏的对象。《家庭的故事》中许多悲剧故事大抵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 6. 课外文学类文本阅读。   送给青蛙的大海

    [日本]山下春雄阿和有一条心爱的浴巾,这条浴巾突然不见了。

    今天,妈妈把浴巾洗了洗。刚刚晾好,一阵大风刮来,浴巾被刮上了天,飞了。糟糕的是,大风之后又下起了一场大暴雨。没法去找浴巾了,阿和伤心地哭了起来。

    “浴巾没有了,午睡时盖什么呢?”是啊,阿和中午睡觉时盖什么呢?阿和降生到人间之后一直盖着这条浴巾,直到现在为止,有时她还咬着浴巾的一角进入梦乡哩。这条浴巾虽然有些磨破的地方,但它却是阿和心爱的蓝浴巾。

    “蓝浴巾一定是飞到森林那边去了,等雨停了咱们一起去找找看。”妈妈说道。阿和没有午睡,她的眼泪和雨水一起流了下来。

    大雨终于停了。阿和和妈妈匆匆忙忙地向森林走去,寻找那条被大风刮走的蓝浴巾。森林离阿和的家不太远。森林里的地面上有个被大雨冲成的“小水塘”,水中映出

    了蔚蓝的天空。树叶上挂满了晶莹的雨珠,闪闪发光。这些雨珠闪着亮光从树叶上滚落下来,掉在“小水塘”里。其实,这“小水塘”并不是真正的小水塘,而是被雨水浇湿的浴巾,是阿和要寻找的心爱的蓝浴巾。

    “啊,我看见蓝浴巾了!”

    阿和正要飞快地向蓝浴巾跑去,却猛地被妈妈拽住了胳膊。“别出声!”妈妈说道。

    不知从何处传来了一阵声音,非常动听,像歌声一样。“啊,发现了,咱们发现了一个好东西!”

    顺着这声音望去,只见蜂斗草的叶子上有两只小青蛙,它们正在兴致勃勃地俯视着这被雨水浇湿并积满水的蓝浴巾。

    “这是什么呀?对,问问哥哥吧!”

    青蛙弟弟转过身子叫来了青蛙哥哥。青蛙哥哥看着蓝浴巾,对青蛙弟弟说:“这是大海吧。爸爸说过,海是蓝色的,还很大!”

    “这真的是大海吗?海面上是浮着船只的呀!”青蛙弟弟的话音刚落,一片树叶轻轻地飘落下来,像一只船似的浮在水面上。

    “啊,是大海,这是我们的大海!”

    两只青蛙一齐跳进了由蓝浴巾和雨水构成的大海,它们俩在海里又蹦又跳,又打又闹,还进行了蛙泳比赛。不仅如此,它们还找来一根小棍撑船玩呢。

    玩了一阵,它们又把小棍做成钓鱼竿,在大海里钓起鱼来。我想钓鱼,我想钓鱼,

    我想钓一条大鱼。这鱼比船大,

    这鱼比海大。

    呱——呱——呱——

    两只小青蛙一边唱着一边挥舞着钓鱼竿。     “嘻嘻嘻!”阿和看见这番景象不禁笑了起来。

    正在这时,一条头部呈三角形的长蛇,吐着红红的长舌头,一点儿一点儿地向大海靠近。

    “危险,快跑!”阿和情不自禁地向小青蛙发出了信号。

    两只小青蛙迅速地从船上跳下来,潜入水底。长蛇从蓝浴巾旁边游了过去,消失在森林的深处。

    “多危险哪,这下没事了!”阿和紧紧地握住妈妈的手。     “阿和,怎么办?浴巾还拿回去吗?”妈妈瞧着阿和的脸问道。

    “先不拿,这蓝浴巾借给它们吧,让它们玩到晚上。”说着,阿和便和妈妈悄悄地离开了森林。

    晚饭后,阿和同妈妈又来到了森林里,这时的森林已是漆黑一片。突然,一束光柱在阿和的眼前闪了一闪。

    “哟,萤火虫!”妈妈叫了起来。

    萤火虫轻捷地飞着,停在大海边上。萤火虫的光芒像灯塔里射出的光柱一样照着平静的大海。两只小青蛙在没有亮光的地方甜甜地睡着了。他们好像在梦里说:

    “大海多美呀!”       “是啊,大海太迷人了!”

    这时,阿和把嘴贴近妈妈的耳朵,说:“妈,浴巾就留在这儿吧,咱们该回去了。” “好的,浴巾没有了,但阿和照样能睡觉。”妈妈对着阿和的耳朵轻轻地说道。 “放心吧,小青蛙,这大海送给你们了!”说着,阿和拉着妈妈的手大步地走出了

    森林。

    森林里一片寂静,萤火虫发出的亮光永远照射着小青蛙们居住的蓝色的大海。

    1. (1) 这篇童话结构巧妙,大故事里套着小故事。阅读全文,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2. (2) 童话写道:“啊,发现了,咱们发现了一个好东西!”你认为这句话是谁说的?请根据上下文推测,并简述理由。
    3. (3) 童话中青蛙钓鱼时所唱的歌谣富有童趣,请做赏析。
    4. (4) 阿和找到了心爱的蓝浴巾,最终却选择了放弃。品味下面句子,结合童话内容,探究阿和这一行为的意义。

      森林里一片寂静,萤火虫发出的亮光永远照射着小青蛙们居住的蓝色的大海。

  • 7. 文言文阅读。

    纪昌学射

    甘蝇①,古之善射者,彀弓②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③,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

    纪昌④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⑤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⑥。三年后,虽锥末⑦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氂⑧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⑨,朔蓬之簳⑩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⑪曰:“汝得之矣!”

    (节选自《列子·汤问》)

    注:①〔甘蝇〕古代传说中善于射箭的人。②〔彀(gòu )弓〕张弓,拉开弓。③〔飞卫〕古代传说中的善射者。④〔纪昌〕古代传说中的善射者。⑤〔偃卧〕仰卧。⑥〔牵挺〕织布机的踏板。因其上下动作,故可练目不瞬。⑦〔锥末〕锥尖。⑧〔氂(máo  )〕牛尾毛。⑨〔燕角之弧〕用燕国出产的牛角做成的弓。⑩〔朔蓬之簳(gǎn  )〕北方蓬竹做的箭杆。朔,北方。簳,箭杆。⑪〔膺( yīng)〕胸膛。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尔先学不瞬. ( )

      虽.锥末倒眦 ( )

      以睹.余物 ( )

      而悬不绝. ( )

    2. (2) 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旬 日 之 间 浸 大 也 三 年 之 后 如 车 轮 焉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4. (4)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结合文章内容阐述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h1 > 写作(40 分)</h1>
  • 8.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习,本义是鸟反复练习飞翔。后泛指反复地学,使熟练掌握。

    【材料二】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中“习”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500 字;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