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柳州市柳南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5月教...

更新时间:2023-03-15 浏览次数:3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请从各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与华夏族形成有关的人物有:(     )

    ①炎帝    ②尧    ③启    ④黄帝    ⑤禹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④⑤
  • 2. 宋朝王希孟的《仟里江山图》以青绿设色,描绘出祖国的锦绣山河。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间轴上①②③处是中国古代部分统一王朝建立的时间,下列选项中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

    A . 西汉、秦朝、明朝 B . 秦朝、隋朝、元朝 C . 西晋、隋朝、元朝 D . 秦朝、西晋、隋朝
  • 3. 下面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叙述,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这一项找出来(    )
    A . 贾思勰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B .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九位,领先世界近千年 C . 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活字印刷术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D .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都是统治阶级为宣扬道教而开凿的
  • 4. (2022七下·泉州月考) 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主流文学形式各不相同,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其中诗歌在唐朝极度繁荣,为后世留下了三百多首著名的诗篇,其重要原因是(  )
    A .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培养了大批人才 B . 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 C .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D . 李白的天赋和个人努力
  • 5. 在唐代很难做到“读书破万卷”,到了宋代就容易多……宋人对古代典箱的整理工作也可以比较顺利地展开,从而迅速提升文化水准。这样变化的政治因素是(    )
    A . 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B . 民族融合的不断加强 C . 印刷技术的新发展 D .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
  • 6. “皇帝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时,皇帝集中了统治权与行政权,成为绝对专制君主。”下列符合材料的是(    )
    A . 废除分封制,确立郡县制 B . 重文轻武,设置通判 C . 废除丞相,设立军机处 D . 八股取士,设枢密院
  • 7. 有学者认为,名称前冠以“胡”字的植物,大多为两汉西晋以后由西北引入;冠以“海”字的植物,大多为南北朝以后由海外引入;冠以“番”字的植物,多为南宋至元明时由“番舶”引入;冠以“洋”字的植物,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这反映出(    )
    A . 中国古代国人心态封闭保守 B . 中国小农经济发展兼容并包 C .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领先世界 D . 自古以来中外文化交流频医
  • 8.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统治,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材料说明“运动倡导者”的目的是( )
    A . 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 .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 . 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D . 推动维新思想的传播
  • 9. 请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 . 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 B . 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 . 屈辱——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 . 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 10. (2021八下·龙岗期末) 赵老师在讲授“祖国统一”这一专题时,设计了如图思维导图。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 . 一国两制 B . 国共合作 C . 和平共处 D . 统一战线
  • 11. (2022九上·英德期中) 恩格斯:“哥伦布发现美洲时,他大概没有想到,他的发现不仅会推翻那时的整个欧洲社会及其制度,而且也会为各国人民的完全解放奠定基础。”这段话说明新航行开辟;(   )
    A . 推动了社会变革 B . 实现了物种交换 C . 带来了殖民灾祸 D . 加速了人口迁移
  • 12. (2022九上·青岛期末) “19世纪末,当人们开始换种眼光看待世界时,科学解释以雄辩的事实大声质问《圣经》的真实性,上帝创世论更多地成了故事般的讲述。”材料中的“科学解释”是(    )
    A . 相对论 B . 生物进化论 C . 神创论 D . 物种不变论
  • 13.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众多杰出的科技发明创造在人类文明长河中熠熠生辉,构成了人类智慧的历史回响。下列人物与他们获得的荣誉相连,正确的一组是(    )

    a.蒸汽机之父

    b.杂交水稻之父

    c.汽车之父

    A . ①--a  ②--c  ③--b B . ①--b  ②--c  ③--a C . ①--c  ②--a  ③--b D . ①--c  ②--b  ③--a
  • 14. (2021九上·邢台月考) 某历史学家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作了这样的表述:“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位史学家认为这一法令(    )
    A . 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B .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C . 使俄国成为亚洲和平的新威胁 D . 使俄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15. “他1917年出生……30岁时从世界的边缘站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1985年,他动了一场大手术,不见成效,1991年,不治身亡。”1991年“不治身亡”是指( )
    A . 赫鲁晓夫改革 B . 苏联解体 C . 戈尔巴乔夫改革 D . 苏联模式形成
二、非选择题(共3题,16题10分,17题10分,18题10分,共30分)
  • 16. 阅读材料,根据题意完成任务

    历史人物

    相关史实

    影响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战国策·秦策一》

    他的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

    1927年的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起义。起义开始时比较顺利,不久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遭到严重挫折,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并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②的道路,也称井冈山道路。

    林肯

    1862年和1863年,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③——《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教版》

    法律和宣言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局。

    1. (1) 请填写表格中①②③的内容
    2. (2) 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打“√”;与材料观点不符或材料没

      有提及的打“×”。

      ①材料中的商君治秦使秦国一跃成为战国最强盛的诸侯国。

      ②毛泽东在起义后开辟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也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③材料中“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起义”中的“起义”指的是大家熟知的秋收起义。

      ④材料中林肯政府颁布的法律和宣言发生在美国内战期间。

      ⑤材料中的《宅地法》只获得了黑人奴隶的支持。

    3. (3) 根据表格中的材料表述,请概括上述历史人物的共同作用。
  • 17. 借鉴运用、创新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面对危机,美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根据法律,美国成立了有大银行家、工业家和经济学家参加的全国工业复兴局,由国家监督生产,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各企业分成十七个部门,每部门公布“公平竞争法规”,规定产品的产量、质量、市场分配和产品价格、工资和工时。

    ——摘编自北京师范大学编:《史学评述》

    材料二:苏联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经历了3个关键性步骤……都是通过联共(布)代表大会或全苏党代会制定……1932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在这期间人民群众以极高的劳动热情从事基础工业建设,一大批重工业项 目的建成为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改编自徐浩然《苏联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中国的“一五”计划是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制定通过的。在苏联政府帮助下,尤其是在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的共同努力下,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各项指标大多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了。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一五”期间,我国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100多年的发展。

    ——改编自新华网《新中国档案: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材料三: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最初十年间……我们看到了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的崭新政权,看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从无到有、不断完善,更看到了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生发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昂扬斗志。尽管在经历了社会主义建设短暂的“春天”后,磨难与考验接踵而来,但毛泽东毕竟带领中国人民完成了从革命到建设的转变。……华夏儿女开启了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纪元。

    ——摘编自《对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再认识与思考》

    1.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美国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有何变化?说说引发当时的美国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的两段文字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苏“一五”计划的相似之处。
    3. (3) 材料三中“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的崭新政权”指的是什么?材料中“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从无到有”中“有”的确立标志是什么?材料中“华夏儿女开启了探索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的是哪一条道路?
    4. (4) 综合上述材料,你获得了哪些认识?
  • 18. 人类社会要持续进步,各国就应该不要对抗,不要独占,弱肉强食是一条越走越窄的死胡同。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参加了一个国际会议。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但是,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这个消息传回国内,引发了五四运动。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人教版》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郭大钧、耿向东《中国当代史》

    材料三:1971年的10月中国外交取得了一个重大胜利,这表明美国政府坚持了二十多年的孤立中国的政策已日益破产……为了对付它面临的美苏对抗的严重局面,也为了改变它在世界上霸权地位日益衰落的国际形象,需要调整同中国的关系。而当时中苏关系恶化的加刷又为实现这个目的提供了机遇。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 (1) 依据材料一,写出这个国际会议的名称。从材料一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美国孤立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破产的依据是什么?请根据材料指出美国调整中美关系的目的。
    4. (4) 综合以上材料,请归纳概括影响一个国家对外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