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8*时间的脚印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8时间的脚印 同...

更新时间:2024-01-08 浏览次数:1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 (yù)     沙(lè)     入(shèn) B . 落(bēng)     腐(shí)     牛(xī) C . (fú)     宝(cáng)     滴(lòu) D . (dìng) 粗(cāo) 幕(wéi)
  •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踪迹     琥珀     歪斜     逝去 B . 烘烤     孔隙     覆盖     裂缝 C . 陆续     山涯     低洼     腐蚀 D . 即使     掸去     垫高     边缘
  • 3.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吹拂、冲刷着它。 B . 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 C . 读懂这些记录,不仅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而且还使我们增加了知识。 D . 即使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 4. (活动三)时间的脚印

    上面句子主干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一大摊碎石块││堆积在悬崖绝壁下面 B . 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 C . 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岩石 D . 岩石││保存了很多的历史痕迹
  • 5. 下列作家作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B . 《恐龙无处不有》——阿西莫夫——英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 C . 《大雁归来》——利奥波德——美国生态学家 D . 《时间的脚印》——陶世龙——中国科普作家
  •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大自然的语言》全文思路清晰明了:描述物候现象——作出科学解释——追究因果关系——阐述研究意义。 B . 《大雁归来》通篇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的活动,说明了大雁是人类有益无损的伙伴。 C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用科学研究中的两则实例,有力地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的道理。文章论点明确,论据确凿,论证有力,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 D . 《时间的脚印》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作者向我们展示了岩石记录时间的特异功能。
  • 7.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当时的森林多生长在水陆交汇的沼泽附近,树木死后遗骸沉入水下,与空气隔绝,可以防止被氧化分解。

    ②总之这些植物遗骸年复一年堆积在地层中,经过3亿年的化学、物理作用,最终变成了黑漆漆的煤炭。

    ③为什么石炭纪能出这么多煤?

    ④有些科学家猜测,石炭纪时的真菌、细菌,或许还没有能力分解树木里的木质素……

    ⑤数百万年的稳定气候,又使一代代植物在当地周而复始地生长,大量堆积。

    A . ⑤③①④② B . ③①⑤④② C . ③④①⑤② D . ⑤④③①②
二、填空题
  • 8. 文学常识填空。

    《时间的脚印》选自《》,作者是作家。

  • 9.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空xì(

    bēng()落

    沙lì(

    dǎn()去

    山lù(

    xī()牛

  • 10.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扫过上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②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③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④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三、语言表达
  • 11. 课文开篇文引用出自高士其《时间伯伯》的四旬诗:“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试分析其作用。
  • 12. 本文作者以地质科普学家的专业素质,介绍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运用举例子、拟人、分类别和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生动条理地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请以“与……对话”为题,写一篇片段作文,可写记叙片段,也可写说明片段。(200字左右)
  • 13. 请写出几句与时间相关的名言。
四、综合题
  • 14. 学习小组开展了“认识计时装置”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 (1) 下面是一名组员搜索到的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请你观察图片并阅读材料,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

          整件铜壶滴漏由四个铜壶组成,分别是日壶、月壶、星壶、受水壶。也有一种说法称为日天壶、夜天壶、平水壶和受水壶。日壶壶壁铸有圆形太阳图,月壶壶壁铸有月形图,星壶壶壁铸有北斗七星图,受水壶壶壁铸有八卦图。使用时四壶自上而下依次安放,最上为日壶,最下为受水壶。在日、月、星壶的底部各有一个出水的龙头。受水壶壶盖正中立一铜表尺,上有时辰刻度,自下而上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铜尺前放一木制浮箭,木箭下端是一块木板,称作浮舟。壶身刻有关于制作年份和人员的文字。水由日壶按次沿龙头滴下,受水壶中的水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浮箭逐渐上升,从而读出时间。

    2. (2) 该组员建议大家一起去故宫参观滴漏和其他计时装置,但有些同学反对这一提议。请你帮他说一段话,动员大家一起去近距离参观。
五、现代文阅读
  •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时间的脚印(节选)

    陶世龙

    ①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②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③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④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⑤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珠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⑦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⑧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1. (1) 请从选文中概括出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
    2. (2) 指出第⑦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和作用。
    3. (3) 第④段中加粗词“很可能”可否去掉?并说明理由。
  • 16.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计时的变迁

    漫奇

    ①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千百年来教诲人们珍惜时间的格言。光阴即时间,怎么用长度“寸”来计量呢?

    ②在古代,钟表还没有发明,没有时、分、秒之称。但人们利用“观天”“测地”——白天看太阳量阴影,晚上望月亮数星星来计算时间。寸阴、分阴表示短暂的时间也就流传于今了。公元7世纪,我们祖先利用日影变化制成的圭来测量时间,以后又创造了沙斗、漏壶.等计时工具。这些就是钟表的“老祖宗”吧!

    在现代生活中,时间观念强了,再也不能“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了,而必须是“7点15分,老地方见面”。对计时的要求高了,争分夺秒,分秒必争。几分钟的差别,上班就会迟到或赶不上火车;几秒钟内会决定一场球赛的胜负;电视和电影的画面每秒变化二十几幅;1/10秒乃至1/100秒决定了短跑运动员谁是冠军。几百年来,以重锤的重力或发条的弹性力为动力的机械钟表,独霸了钟表世界,尽管它的外貌千姿百态,但万变不离其宗,“内脏”都是由游丝、平衡摆和齿轮等组成,以机械周期性运动做时间的基准,但机械工艺限制了它的准确度,日差变化保持在数秒之内。

    ④电子技术“闯入”钟表世界后,计时的准确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同凡响的石英电子钟,以俊秀潇洒的面貌出现在人们面前,它用高稳定度的石英晶体振荡器做时间基准,造型新颖,走时准确。层出不穷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使电子钟表的功能日臻完美。数字式石英电子钟表,除了显示时、分、秒、日、月、星期、上下午外,还有音乐报时、测时秒表、世界时转换等功能,成为钟表世界中的一颗明星。

    ⑤但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为了研究电子运动、同位素各种粒子的寿命、天文大地测量、空间天文导航、激光测距以及人造卫星的飞行、定位和导弹跟踪,都需要精确到百万分之一秒乃至百亿分之一秒的标准时间。现代化的地震台网在地震的监视和预报中,测试时间上的1微秒(1/1 000 000秒)误差相当于距离上的300米。在天文测量时,1毫秒(1/1 000秒)的时间相当于太阳附近1万米的误差,真可谓“差之毫秒,失之千里”。人们发现原子从一种能量状态变为另一种能量状态时会辐射或吸收固定频率的电磁波,把这种频率积累起来也可以计时,称为原子时。于是,铯原子钟就应运而生了,并已广泛应用于人造卫星、导弹、激光测距等国防和科研工作中。

    (选自《科学夜谈》)

    1. (1) 通读全文,完成下列计时变迁图。

      →铯原子钟

    2. (2) 第①段引用“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一名言有什么作用?
    3. (3) 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石英电子钟有哪些特点?请根据第④段内容简要回答。
    5. (5) 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现代科学技术用分秒计算时间就太‘粗糙’了”。
六、写作题
  • 17. 大作文

    我们从“人与自然”的综合性活动课一路走来,走过《雨的四季》《紫藤萝瀑布》《时间的脚印》《永久的生命》,对人生会产生一些思考。

    请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套作,不抄袭,不泄露个人信息。提示中心词:健康、自然、生命、亲情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