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试卷

更新时间:2023-03-12 浏览次数:112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20分)
  •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luán)                   水(fú)                      赠(guì)          然而止(jiá) B . 静(tián)                   子(méi)                  育(bǔ)           风雪途(zǎi) C . (xī)                       眼(kuàng)              肥(shuò)       销声迹(nì) D . (yíng)                  旋(wò)                    熟(xián)        心摇荡(jīn)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署名  悲惨  可歌可泣  接然不同 B . 震荡  挚友  鞠躬尽瘁  妇儒皆知 C . 签字  筹画  引人注目  层出不穷 D . 难堪  熟识  任人宰割  蓬断草枯
  • 3. 经典诗文默写。

    艺术

    技巧

    内容提示

    具体内容

    所属篇章

    复叠

    诗人回到延安,回忆当年经历,山水草木与乡邻皆有情。

    ,亲山亲水有亲人。

    贺敬之《回延安》

    比兴

    手法

    河中水洲上的鸟儿不停鸣叫,那善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

    ,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重章

    叠句

    芦苇青苍苍,露水变成霜。怀念的心上人啊,就在对岸河边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③,④

    《诗经·蒹葭》

    触景

    生情

    小石潭四周竹树环绕,寂静无人,令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⑤

    柳宗元《小石潭记》

    对偶

    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4.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A】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习俗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的原因,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关。在丰富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方面,民间机构和媒体应通过举办各类活动,精心制作节目,让大家都来传承传统文化习俗。

    【B】还有学者认为,在旅游景区和旅游产品中融入端午元素,会产生多种积极影响,既能向大量外国游客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又能让国内游客在各地都能感受到端午文化习俗的魅力。而这一工作由政府部门牵头,投入才会更有保障,文化精髓不易被误解或歪曲,【C】________更容易形成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1. (1) 【A】处的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2) 【B】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3) 请给【C】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 5. 名著阅读。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A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以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1. (1) 此文段选自名著《》,家书中提到的人物“A”是
    2. (2) 作者举这位艺术家的例子的用意是什么?
二、综合性学习(7分)
  • 6. [陕西榆林市一模]请你参加以“走出课堂,走向课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 (1) 【活动一:写标语】请将同学们拟写的活动标语正确、规范、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享受运动                                                                  开阔视野

                       

    2. (2) 【活动二:拟活动】为使课外活动有声有色,请你仿照所给示例,再规划两个课外活动。

      活动一:阅读沙龙

      活动二:体育风云

      活动三:

      活动四:

    3. (3) 【活动三:做分析】根据下面的统计情况表,写出两条结论。(不出现具体数字)

      某班体测成绩统计情况

      年度

      总成绩

      肺活量

      50米跑

      坐位体

      前屈

      立定

      跳远

      引体向上/

      仰卧起坐

      1000/800

      米跑

      2020年平均分

      68.21

      76.58

      74.30

      70.4

      67.32

      45.63

      70.3

      2021年平均分

      68.53

      77.77

      74.06

      71.34

      66.65

      45.96

      70.69

       说明:各项满分为100分。合格为60~79分,良好为80~89分,优秀为90~100分。

    4. (4) 【活动四:巧提醒】你和同学张强计划清明节去参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请你阅读下面的参观须知,给张强打电话提醒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游客参观须知

      一开放时间

      旺季(3月15日至11月14日):8:30—18:00,16:30停止取票。

      淡季(11月15日至次年3月14日):9:00—17:30,16:00停止取票。

      二参观当日须出示本人有效证件原件、预约截屏和本人实时西安“一码通”绿码。

      三建议观众参观时间控制在2小时内,以免造成封闭场所人员聚集。

      四观众须全程佩戴口罩,排队和观展时须保持1.5米以上距离,避免聚集。

三、阅读(43分)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冬奥圣火传递低碳理念

    ①2月2日上午,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门外广场人声鼎沸,一派喜庆祥和。9时16分许,火炬接力开始!顿时,现场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一片沸腾。伴随着《一起向未来》歌曲响起,火炬手高擎火炬,开始火炬传递。在中国境内接力的火炬,全部应用氢燃料。火炬从传递到点燃,体现了北京冬奥全程低碳的理念。

    ②在开幕式当晚,一个低碳的理念也通过大胆创意的火炬点燃方式传递给世界。万众瞩目的火炬手将火炬放在大雪花中间,挥手致意后转身离开,雪花最终悬停于空中。接下来要持续燃烧一个多月的,将是这个小小的火苗。导演张艺谋能猜想到,对于习惯了“大火”的观众来说,这或许是个有些颠覆性的创意。他在采访中表示,“无论喜不喜欢,它传递的理念都如此清晰:火炬代表了全世界,点火预示着开启践行低碳环保的理念。这将成为奥运史上的经典瞬间。”

    材料二:

    多项措施践行低碳承诺

    ①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申办报告提出碳减排机制,要建立北京2022碳排放评估和管理机制,并且做出所产生的碳排放将全部实现中和的承诺。低碳管理是北京冬奥会“绿色办奥”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北京冬奥会筹办全过程。

    ②2019年6月23日,组织委员会正式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管理工作方案》,建立了覆盖基准线/实际排放量核算、碳减排量核算及碳抵消全流程,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北京市、河北省张家口市在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积极合作,推进各项减碳措施的落实,兑现承诺。

    材料三:

    北京冬奥完成低碳目标

    ①实现碳中和,是北京冬奥会给自己立下的“军令状”。为此,北京冬奥会采取了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18项碳减排措施,林业碳汇等4项碳抵消措施,并形成了一整套碳计算方式和评价体系。

    ②这里面,有来自“张北的风”所提供的100%绿电,有最大化利用北京2008年奥运遗产的双奥场馆,有以氢能等清洁能源支撑的绿色出行,有国家速滑馆里“最环保”的冰,有崇礼山区“最节约”的雪,前者省电200多万度,后者节水约20%。科技冬奥和绿色冬奥,互为支撑,构成一个硬币的两面。

    ③这里面,有北京冬奥组委的以身作则。其所入驻的首钢园,变废旧厂房为绿色办公区,成为城市复兴的新地标。

    ④这里面,有京冀两地的携手合作。自2016年以来,两地造林所产生的110吨碳汇量,已经捐赠给北京冬奥组委,成为碳抵消的最大来源。

    ⑤北京冬奥会致力于____和____,在此“双碳”措施之下,北京冬奥会硬是成功闯出一条低碳奥运的路来。它不追求一时之名,更愿意留下一幅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冰雪长卷。

    1. (1) 结合上下文,在材料三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为
    2. (2) 依据上述三则材料,概括北京成功实现低碳奥运的原因。
    3. (3)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不符的一项是( )
      A . 冬奥会火炬接力启动仪式于2月2日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举行,伴随着《一起向未来》歌曲响起,火炬手高擎火炬,开始火炬传递。 B . 北京冬奥在中国境内接力的火炬,全部应用氢燃料。火炬从传递到点燃,体现了北京冬奥全程低碳的理念。 C . 火炬手将火炬放在大雪花中间,雪花最终悬停于空中并持续燃烧一个多月,这是通过一个大胆且具有创意的火炬点燃方式将低碳的理念传递给世界。 D . 低碳减排机制是北京冬奥会“绿色办奥”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北京冬奥会筹办全过程。
    4. (4) 下列选项中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
      A . 组织委员会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低碳管理工作方案》,建立了覆盖基准线、碳减排量核算及碳抵消全流程,最大限度减少碳排放。 B . 实现碳中和,是北京冬奥会给自己立下的“军令状”。为此,北京冬奥会采取了低碳场馆、低碳能源、低碳交通等一整套碳计算方式和评价体系。 C . 科技冬奥和绿色冬奥,互为支撑,构成低碳奥运的两个方面。 D . 北京冬奥会硬是成功闯出一条低碳奥运的路,它不仅给后人留下千古美名,更愿意留下一幅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冰雪长卷。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风箱:村庄柔软的呼吸

    宋长征

    ①那时候没有电。没有电的乡村并不缺少温暖。

    ②橘黄的油灯点亮,母亲的身影在昏黄的光影里摇曳。柴草窝,是一个永远的好去处,在外面疯够了,玩累了,循着星光的微茫指引,回家。回到寂静的院落。母亲在厨房里进进出出,炒菜,熬粥。父亲坐在蒲草团上烧火。这是父亲驾轻就熟的活计。瘫了的父亲,左臂不能自由伸展,好在老天有情,还留下一只强健的右臂。把火柴放在膝盖上,右手熟练地点燃麦草。“轰”的一声,灶膛里燃起了熊熊的火光。添柴,抽动风箱,像一个熟练的舵手,驾驶着一艘简陋的帆船,驶向乡村生活的海洋深处。

    ③或许你没见过风箱。这个笨头笨脑的木制器具,通常安放在不引人注意的角落。从外观上看,像极了一只未上漆的木箱,但是里面空空如也。要说盛放,风箱里从来装着用不完的空气,用不完的风。风箱的里里外外,没有一颗铆钉,全部是乡下最好的木匠六爷手工完成。开榫,镶嵌,薄薄的木板简单拼装在一起,就成了风箱的雏形。当然,一只风箱有如此巨大的肺活量,就有一个宽广的胸怀。一张薄薄的木板,连上一个光滑的拉杆,就能自由抽送。前面是口,是舌,每一次抽拉,小小的盖板便会自由开合,吸入新鲜的空气。后面是鼻,是鼻孔,呼出用过的气体,所以,每一次抽拉风箱,它都会吐出一股小小的风。呼呼,呼呼,鼓动火焰起舞。呼呼,呼呼,把柔软或坚硬的柴草,燃烧得哔哔剥剥。我喜欢如此简单的歌谣,在不变的音符里,父亲气定神闲。薪火相传,是父亲教给我这个词汇的真正含义。在原始的解读里,明白一缕飘摇的火焰接续着乡村的命脉。我也深深知道,当父亲只剩下半个身子时,只能以如此简单的劳作,向母亲做出深深的忏悔。没错,在这个九口之家,母亲的抱怨从来很少,家里家外,默默操持着一家人简陋而沉重的光阴。

    ④每当母亲看见父亲将风箱抽拉得更费力、频率更快时,母亲说,风箱该绑鸡毛了。暖暖的阳光下,母亲将风箱的挡板卸下来,我才看清作为肺叶的挡板的构造。四四方方的一块木板,周边用棕绳将一羽一羽彩色的鸡毛,缝绑上去。好看当然是好看,每一片翎毛在阳光下泛着美丽的釉彩,随风而动,像是插上了翅膀,就要展翅高飞。但此时的羽毛不过是为了减小挡板与风箱之间的空隙,好让父亲的每一次抽拉更加轻便,而吐出更多空气、更多风。

    ⑤很多年,我家厨房的灶膛口总是贴着一张酷似杨柳青的年画。母亲说那是灶王爷爷和灶王奶奶。腊月初几,有人敲门,母亲一定会请来一张灶神贴在灶膛口。“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不变的联语,却能让父亲心生更多的宽慰。是啊,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一个简陋而贫穷的农家院落,子子女女都已长大成人,出息不出息,乡下的父母并不在乎;只要每一个儿女平平安安,仿佛就完成了他们一世的心愿。正月十五送火神,村子里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燃放爆竹,以求今年的灶神依然能让乡村风调雨顺,只求乡下的烟火日月,岁岁平安。

    ⑥六爷是村子里最好的木匠,六爷制作风箱的手艺很早就像一个上等的技师,炉火纯青。木料,选用的是上好的梧桐木,没有裹节,没有虫蛀,更不要扭七别八的旋木。用大锯剖解的木板,放在屋檐下阴干,用锯末木屑文火慢炖,将木板煨熟。六爷说,这样做好的风箱,即使用上几十年也不会开裂变形。

    ⑦六爷站在阳光下看风箱的神态很是陶醉。点燃一袋烟,说乡下的日子就像风箱的一呼一吸。急了不成,容易憋气,胸闷气短。太慢了也不行,气若游丝,上气不接下气。只能稳扎稳打,一抽一拉,这呼吸就通畅了,这腔子就敞亮了,这乡下的日子就会红红火火。

    ⑧一口热粥的温度是如何熬成的?一个乡下少年的筋骨如何能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蒙蒙的夜色缓缓席卷而来,我仿佛听见岁月深处传来风箱的呱嗒声。吸,自然而从容;呼,将疲惫与沉重,轻轻散入无边的夜色。菜就香了,饭就暖了,五谷杂粮的村庄也便安然了。呼吸柔软,我们曾是乡村的孩子。(有删改)

    1. (1) 全文围绕“风箱”展开,写了、六爷手工制作风箱等事件,思路十分清晰。
    2. (2) 请你说说第③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 (3) 本文语言含义丰富,请你联系上下文,分析第⑤段中“不变”一词的丰富内涵。
    4. (4) 第⑥⑦两段写了六爷的故事,似乎破坏了文章行云流水的思路,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5. (5) 简要分析文章以《风箱:村庄柔软的呼吸》为题,有何妙处。
  • 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初设之年,断无千万明师。近年西学诸书,沪上刊行甚多,分门别类,大段已详。高明之士,研求三月,可以教小学堂矣。两年之后,省会学堂之秀出者,可以教中学堂矣。大学堂初设之年,所造亦浅,每一省访求数人,亦尚可得。三年之后,新书大出,师范愈多,大学堂亦岂患无师哉?

    (节选自张之洞《劝学篇》,有删改)

    【注释】①沪上:上海的别名。②造:造诣,成就。

    1. (1) 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不知其

      ②教然后知

      学半

      ④大学堂亦患无师哉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教学相长也。

      ②每一省访求数人,亦尚可得。

    3. (3) 【甲】文以“嘉肴”与“至道”做A,指出了B的重要性;【乙】文张之洞认为创立大学堂所必需的“C”是可以培养的。
    4. (4) 请你结合【甲】文的观点,给【乙】文教小学堂的“高明之士”提建议,让他快速成长为可教中学堂的“秀出者”。
  • 10.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 (1) 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这里隐喻自己,言外之意是
    2. (2)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请作简要赏析。
四、作文(50分)
  •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路上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拼搏的汗水,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这一路虽有风吹雨打,但更多的是阳光普照:父母师友的鼓励关怀,战胜挫折的自信勇气,读书赏景的独特感悟,一句叮咛,一个眼神,一篇好文,一次顿悟……这一切如阳光一样洒满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读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成长路上洒满阳光》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