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3-02-17 浏览次数:4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隋朝如同一颗流星划过天际,虽然时间短暂,却给中国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下列成就与隋朝有直接关系的是(    )

    ①大运河    ②赵州桥    ③科举制    ④都江堰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2. (2017·深圳模拟) 隋朝末年,有位官员欲将粮食通过大运河从余杭转运到洛阳,其先后要经过(   )

    A . 永济渠→通济渠→江南河 B . 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C . 江南河→邗沟→永济渠 D . 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 3. 汉唐“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

    ①实行科举取士    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③提倡节俭、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生产。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③
  • 4.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该学者所谓“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
    A . 公平竞争 B . 以文治国 C . 分科考试 D . 学而优则仕
  • 5. 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    )

    A . 人面鱼纹盆 B . 兵马俑 C . 渔樵耕读碗 D . 骆驼载乐俑
  • 6.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忽必烈继承汗位    ②南宋灭亡    ③蒙古灭金    ④元朝建立

    ⑤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⑥西夏灭亡

    A . ⑥⑤①③②④ B . ⑤⑥①④③② C . ⑥⑤③①②④ D . ⑤⑥③①④②
  • 7. (2020·长清模拟) 唐朝的开放与包容、兼收与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

    ①文成公主入藏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访

    A . ①②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8. 大家熟悉的“中国象棋”游戏,相传是宋代一些武将被剥夺了兵权,赋闲在家而发明的。这表明(    )
    A . 北宋时期没有战争,天下太平 B . 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C . 武将有勇无谋,文臣无勇有谋 D . 对少数民族的进攻,文臣也能取胜
  • 9. (2022七下·大方月考) 如果把“西夏建立、澶渊之盟、宋夏议和、岳飞抗金、偏安一隅”提炼为一个学习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A . 国家建立巩固 B . 时代繁荣开放 C . 民族政权并立 D . 盛世危机四伏
  • 10. (2022九下·顺德开学考) 《汉书·地理志》记载:“江南地广……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唐朝后期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些记载或说法反映了我国(    )
    A .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 . 农业发展历程漫长 C . 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D . 科学技术成就卓越
  • 11. 交子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最初的交子实际上是一种存款凭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纸币“交子”,据此概括“交子”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 .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 统治阶级的需要 C . 手工业繁荣 D . 商品经济的发展
  • 12. 下表为北宋部分时期军队人数统计表。这种状况的出现(    )

    年份

    人数

    968-975年

    378000人

    995-997年

    666000人

    1017-1022年

    912000人

    1041-1048年

    1259000人

    A . 确保了军事力量的强大 B . 改变了重文轻武的国策 C . 加剧了政治局势的动荡 D .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开支
  • 13. (2022七下·佛山月考) 这一政权与两宋长期并立,其祖先是古羌族的一支,11 世纪前期定都今宁夏银川,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和货币。这一政权是(   )
    A . B . 西夏 C . D . 大理
  • 14. 唐诗《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学者郭沫若写道“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这些事件共同体现了唐朝(    )
    A . 民族关系和睦 B . 中日关系友好 C . 诗歌艺术高超 D . 文化辐射周边
  • 15. “公元十一世纪初,30万辽军势如破竹直逼北宋都城。宋辽两军对垒,大战一触即发。意外和偶然突然降临,一纸合约终止战争,开启120年的和平局面。”上述材料评述的是(    )
    A . 宋金和议 B . 女真族的崛起 C . 宋夏和议的达成 D . “澶渊之盟”的订立
  • 16. (2022·宿州一模) 北宋政府奉行养兵政策,士兵多但良莠不齐;集中军权、更戍法,直接削弱了军队战斗力;将不识兵、将无常兵、将帅指挥受制太多,其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士兵经常换防,缺乏训练,素质低下。为此,王安石实行(    )
    A . 募役法 B . 方田均税法 C . 农田水利法 D . 保甲法
  • 17. (2020七下·仪征期中)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 . 隋炀帝下江南 B . 唐末安史之乱    C . 北宋与辽对峙 D . 南宋偏安江南
  • 18.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是称颂哪位唐朝诗人(    )
    A . 李白 B . 杜牧 C . 白居易 D . 杜甫
  • 19. 如果你想知道唐朝人是怎样认识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你最好查阅我国古(    )
    A . 《大唐西域记》 B . 《西游记》 C . 《金刚经》 D . 《马可·波罗行纪》
  • 20. 有学者认为:两宋“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一座顶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 . 城市经济繁荣,商品买卖昼夜不绝 B . 文人地位较高,文化教育事业发达 C . 国家统一稳定,各民族间和谐相处 D . 海外贸易兴盛,海上丝路远至非洲
二、辨析改错(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
  • 21. 唐宋时期,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并加以改正。
    1. (1) 唐朝都城洛阳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
    2. (2) 唐朝时期的筒车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
    3. (3) 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4. (4) 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一种拔秧工具——“秧马”。
    5. (5) 宋朝时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草市和夜市。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22题14分,23题16分,共30分)
  • 22. 文物记载着历史,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1年“河南省博物院元宵奇妙夜”再次让河南省博物院“出圈”,下图是该馆的部分镇馆之宝。

    图1贾湖骨笛图2汝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图3莲鹤方壶图4武则天金简

    材料二:

    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唐          彩绘釉陶戴笠帽骑马女角

    (藏于故宫博物馆)                  (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1. (1) 将材料一中文物的图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处。
    2. (2) 据材料二,你能获得哪些唐朝的历史信息?
    3. (3) 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学习历史的途径有哪些?
  • 23. 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唐朝中外交往图二宋代海外贸易图

    1. (1) 据图一可知,唐朝对外交往有什么特点?唐朝对外交往空前活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 (2) 据图二指出在宋代对外贸易中,中国商船的踪迹所涉及的范围。当时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 (3) 比较图一、图二可知,宋代的对外交往主要局限于海上丝绸之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 (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四、分析与探究(20分)
  • 24. 隋唐通过创新开创了繁荣、富强的盛世景象。完成以下问题,你对这个时代会有更全面的认识。

    【制度创新】

    材料一: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选官制度。王洽是王导的儿子,《晋书》记:“(王洽)弱冠,历散骑、中书郎(西晋中央官职)”。隋朝建立后,废除了前朝选官制度。《通典》记载:“(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其功德行能(人的品德和能力)有昭然者乃擢(提拔)之。”

    材料二: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如下图)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例如,吏部负责选用、考核官吏。

    【技术革新】

    材料三:

    曲辕犁示意图筒车示意图雨中耕作图(唐代)

    材料四:隋文帝在位期间,人口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文献通考》称“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到唐开元天宝年间,《元次山集》(史书)记:“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国家粮仓)委积,陈腐不可较量”

    【开拓新路】

    材料五:

    隋大运河示意图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六: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编自教材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在选拔官员上有什么不同?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隋唐创设“三省六部制”对中央政府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四分析,隋唐时期粮食多到“陈腐不可较量”原因。
    4. (4) 结合材料五、六及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中国在加强国内及国际不同地方相互联系上做出的贡献。
    5. (5) 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概括“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原因。(答出两点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