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桂林市灌阳县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3-02-22 浏览次数:4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你仔细判断后。)
  • 1. 古人对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进行了高度评价。这肯定的是隋文帝(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促进经济发展 C . 开通了大运河 D . 实现国家统一
  • 2.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    )
    A . 房玄龄 B . 杜如晦 C . 魏征 D . 马周
  • 3. (2021七下·东坡期末) 在唐代,科举出身的官员中,门阀士族的子弟仍然占据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并不来自于固有的社会地位,而是来自于后天的竞争。这反映了当时的科举制( )
    A . 有利于社会公平 B . 仍然由上层权贵垄断 C . 禁锢了人们思想 D . 扭转了尚武轻文风气
  • 4. (2021七下·滨海期末) 下列可以印证唐朝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的史实是(   )
    A . 曲辕犁和筒车的推广 B . 唐三彩的生产 C . 国际性大都会的出现 D . 棉纺织业的兴起
  • 5. (2018七下·太仓期中)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杜甫的著名诗句。他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被后人称为(    )
    A . 医圣 B . 书圣 C . 诗圣 D . 诗史
  • 6. 我国文学艺术灿烂辉煌,不同时期的主流文学形式各不相同,其中唐朝时期的主流文学表现形式是(    )
    A . 小说 B . 诗歌 C . D . 戏剧
  • 7. “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
    A . 安史之乱 B . 藩镇割据 C . 宦官专权 D . 黄巢起义
  • 8. 从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中国历史经历了一个纷乱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    )
    A . 春秋战国 B . 三国鼎立 C . 五代十国 D . 南北朝
  • 9. “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悉的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
    A . 刘邦 B . 李世民 C . 武则天 D . 赵匡胤
  • 10. 北宋建立后,为了改变武将专横跋扈的现象,采取了许多应对策略,下列思想不属于这一策略的是(    )
    A .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B .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C . 重用武将平定全国 D . 领兵权与发兵权分离
  • 11. 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其共同点不包括(    )
    A . 宋朝都要交岁币 B . 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 . 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D .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 12.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两个重要人物郭靖、杨康,他们名字中的“靖”、“康”是为了让他们记住北宋灭亡的靖康之耻,灭掉北宋政权的是(    )
    A . 蒙古 B . 西夏 C . D .
  • 13. 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如图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发达的农业生产 B . 独特的活字印刷 C . 精巧的手工技艺 D . 繁荣的南方经济
  • 14. 下图是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铜版不仅标明铺号,而且以白兔为商品标识,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商标广告。这一文物能够反映宋代(    )

       

    A . 经济重心南移 B . 商业空前发达 C . 手工业繁荣 D . 雕刻艺术精湛
  • 15. 油条是我国分布面最广,食用频率最大的早点食品,它还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内容。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此名称反映了百姓对哪位历史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
    A . 岳飞 B . 卫青 C . 文天祥 D . 张骞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 16. “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下列资料和图片是某中学的同学们搜集到的,请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1. (1)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资料:西晋灭亡后,中国发生了大分裂,形成了“东晋十六国”的局面……隋文帝杨坚因其锐意改革、为君节俭而创建了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

      ——《三鉴斋——隋朝统一与开皇之治》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文帝采取的哪些措施促进了“开皇之治”局面的形成?
    2. (2)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隋炀帝的暴政激起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隋朝成为短命的王朝。请你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概括隋炀帝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
    3. (3)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哪些启示?
  •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宋农业生产工具革新

    材料二: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 (1) 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观察材料一,指出图1农具的主要用途是什么?请分别写出图2和图3两种工具的名称。
    2. (2) 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于哪个朝代?
    3. (3) 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社会经济发展与哪些因素有关?
  • 18. 隋唐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不断发展和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赞普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三:

    1. (1) 吐蕃人是现在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一中的“公主”是指谁?
    2. (2) 根据材料二,“一个伟大僧人”是指谁?这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的终点在哪里?
    3. (3) 根据材料三,图一人物统一蒙古部落,建立了世界上举世无双的蒙古帝国,他是谁?他被尊称为什么?
    4. (4) 图二人物是图一人物的孙子,请说出他有什么历史功绩?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