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绥化市(五四学制)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3-02-11 浏览次数:3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8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走进语文世界,我们可以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风采,可以听到茅盾先生对倔强挺立的白杨树的赞歌,还可以和同学一起慢步于苏州园林,欣赏眼前一幅幅由设计师独具匠心凝结成的完美的图画,可以感受朱德对一生都劳碌仁慈的母亲的殷切情怀……每次打开课本,就是享受一顿名副其实的饕餮盛宴,就是沐欲一次真善美的光芒。

    1. (1) 用音序检字法查“航”字,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2. (2) 结合语境,给划横线字注音。

    3. (3) 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 2. 下面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 .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故事情节抑扬顿挫 , 吸引大批观众走进影院观看。 C . 我竟能反败为胜,真是令人喜出望外。     D . 今天又吃蛋炒饭,他用快筷子在碗里翻来覆去 , 一脸不快。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全球近 800 万物种之中,有大约 100 万左右的物种面临灭绝威胁。   B . 通过《流浪地球》的热映,使中国科幻电影事业迈向一个新时代。     C .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       D . 为了防止安全事故不发生,我校开展了“安全伴我行”知识讲座活动。
  • 4. 下列有关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要求字数相同,词性相对,内容符合。 B .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C . 中国文化历史中的“词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杜甫。   D . 《春》《济南的冬天》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和老舍,均是写景抒情散文。
  • 5. 古诗文默写赏析。
    1. (1) ,以观沧海。(曹操《观沧海》)
    2. (2)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3) 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 (4) 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5. (5)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借自然景物变化揭示哲理的句子是:
    6. (6)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明月人格化,抒发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的句子是:
    7. (7) 《诫子书》中体现出“志当存高远”的两句是:
  • 6. 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1) 《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天净沙”是这首小令的 ,“秋思”是
    2. (2) 下列对该曲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秋思”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所发的情思。 B . 曲中凄凉与温馨的景象交织,催发了游子的感触。 C . 曲中“古道西风瘦马”与“断肠人”等词句表明了游子漂泊之苦。 D . 本曲表达了游子的吟秋情怀,写出了天下游子的心声。
  • 7. 名著导读。

    《西游记》作者是,孙悟空最具有叛逆精神的情节是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活动。
  • 8.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仪文化”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

    请身为宣传委员的你设计一个活动形式。

    活动一开展关于“礼仪文化”的演讲比赛

    活动二

  • 9. 【礼貌用语我知晓】

    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到横线上。

    你被评为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校讲座。

    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①(久违  久仰)大名!”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敬请②(莅临   光临)指导!”

    临别时,梁教授赠书一本,你会说:“您的大作一定认真③ (阅读 拜读)!”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共38分)
  • 10. 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各题。

    《论语》(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 (1) 解释下列句中划横线的字。

      ①人不知而不

      ②吾日三吾身

    2.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3) 《论语》是家经典,其中“吾日三省吾身”从 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 的修养。
    4. (4) 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结合实际谈谈对你的启发。
  • 11.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片段,完成各题。

    不必说_____的菜畦,_____ 的石井栏,_____ 的皂荚树,_____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1. (1) 给本段划线的字注音。

      畦    

      窜    

    2. (2) 在文中横线处填上准确的词。
    3. (3)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写的是整体景物还是局部景物?
    4. (4) 从括号中选出恰当的内容填入括号内。

      “不必说……”讲的是景物(填写“动态”或者“静态”),描写角度是(填写“由高到低”或者“由低到高”);“也不必说……”讲的是景物(填写“动态”或者“静态”),描写角度是(填写“由高到低”或者“由低到高”)。

    5. (5)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是的修辞方法。这样写,洋溢着对虫儿们的 ,是对童年生活的
    6. (6) 这段文字写出了      
      A . 百草园的动植物的五彩缤纷。 B . 百草园的生活五光十色。 C .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丰富多采。 D . 百草园的各个角落美丽如画。
  • 1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爱像棉花盛开

    徐学平

    ①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②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小时候,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母亲却总能让我们时常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或是一本有趣的小人书,或是一根美味的冰棍儿……而母亲,她对自己却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

    ③记得,我在一篇小学作文里曾经这样描述过母亲——“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她很普通,普通得就像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花。”那是我第一次把母亲比作花儿,尽管那个懵懂的比喻一度成了村民的笑谈,但母亲那淳朴的形象却永远烙在了我心中。

    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了解也不断地增多。我曾经见到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然而不幸的是,她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

    ⑤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总有忙不完的事,再也无暇去照一下镜子梳理一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在我心中,我觉得母亲有时好像命运多舛的苦菜花,有时却像挺拔坚强的向日葵。然而,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

    ⑥直到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刚找到工作的我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因为我想早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那天,见到母亲时,她正在棉花地里摘棉花。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⑦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她高兴地说:“快,帮妈把地里的棉花摘了,明天就送去收购站,说不定还能给你换套像样点儿的西装呢!”望着母亲因长年累月的辛劳而过早苍老的身影,蓦然间,我觉得她仿佛也成了一株随风摇曳的棉花。

    ⑧棉花的一生共有两次“花”开: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保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蔫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是自己全部啊!

    ⑨棉花,可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么?母爱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终无私的绽放,吐出棉,纺成纱,拧成慈母手中线,织成游子身上衣。

    1. (1) 请简要分析文章以“母爱像棉花盛开”为标题的作用?
    2. (2) 第⑤段中“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你认为到底缺了些什么呢?
    3. (3)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4. (4) 文章开头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你觉得你的母亲是一朵什么花?请联系实际说明理由。
    5. (5) 按照例句仿写。

      母爱是一片海,宽广而博大;母爱是

四、作文。(30分)。
  • 13. 写作题,二选一

    ①有人说助自己成长的是梦想,有人说助自己成长的是亲人的鼓励与陪伴,有人说助自己成长的是坚强的意志、果断的行动力……同学们,助自己成长的是什么呢?“请以助自己成长”为题目,(空白处可填梦想,意志,鼓励等等)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⑴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抒发真实情感。

    ⑵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⑶不少于 600 字;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②请以“拥有”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⑴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抒发真实情感。

    ⑵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⑶不少于 600 字;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