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廊坊市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更新时间:2023-02-27 浏览次数:5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廊坊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 广阳南汉村的玉石雕刻 B . 固安用柳条编花篮 C . 文安辛庄的烧制陶瓷 D . 霸州的花样剪纸
  • 2. 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基本方法。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 点燃酒精灯 B . 倾倒液体 C . 塞紧橡皮塞 D . 闻气体气味
  • 3. 我国科学家张青莲教授对化学科学的贡献是
    A . 用定量方法研究空气成分 B .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C . 创立了分子论 D . 主持测定了某些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 4. (2019九上·北镇期中)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期,需要摄入足量钙,这里的“钙”是指(   )
    A . 原子 B . 元素 C . 分子 D . 单质
  • 5. 疫情居家常用酒精消毒,能闻到其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A . 分子可以再分 B . 分子之间有间隔 C . 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D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6.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 . 氦元素:HE B . 3 个氧原子:O3 C . 3 个铁离子:3Fe2+ D . 2 个氢分子:2H2
  • 7. 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 熄灭蜡烛会产生白烟,说明白烟不具有可燃性 B . 对比燃着的木条燃烧现象,说明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 CO2 含量发生变化 C . 硫在集气瓶内燃烧比瓶外剧烈,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 D . 铜片上被划出刻痕,说明纯金属的硬度大于合金
  • 8. 布洛芬缓释胶囊的主要成分是布洛芬(化学式为 C13H18O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一个布洛芬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 13:18:2 B . 1个布洛芬分子中含有 1个氧分子 C . 布洛芬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6 D . 布洛芬各元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9. 我们已形成化学观念:“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所以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
    A . 动植物的呼吸 B . 用排水法 C . 潜水 D . 气焊
  • 10. 如图表示 CH4和 CO2在 Ni 纳米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此反应可用于 CO2的储存与转换 B . CH4 + CO2= 2CO + 2H2 C .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 .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
  • 11. 下列使蜡烛熄灭的四种方法中,其中一种和另外三种灭火原理不同的是
    A . B . C . D .
  • 12. 下列性质属于金属共性的是
    A . 硬度大 B . 银白色的固体 C . 延展性都很差 D . 能够导电、导热
  • 13.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 KClO3 B . 空气 C . 海水 D . 不锈钢
  • 14. 下列安全措施不科学的是
    A . 加油站、面粉厂等地严禁烟火 B . 家中燃气泄漏时,首先关闭阀门 C .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立即用湿布盖灭 D . 楼内发生火灾,乘坐电梯逃离火场
  • 15. 把X、Y、Z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X、Y表面有气泡产生,Z无变化;把X加入Y的硫酸盐溶液中,X表面析出Y。则三种金属活动顺序为
    A . X>Y>Z B . Y>X>Z C . Z>Y>X D . X>Z>Y
  • 16. 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观察到①②不燃烧,③燃烧。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 棉团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污染空气 B . 对比①②,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 . 对比②③,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D . 对比①③,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 17. 中国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 . 污水随意排放 B . 增大园林绿化 C . 多用化石燃料 D . 垃圾就地焚烧
  • 18.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 . 验证木炭具有还原性
  • 19. 在证据推理过程中可以培养科学思维,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 . 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 . 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则物质质量不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 .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 . 通常情况下,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所以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一定是燃烧
  • 20. 下列符合图中化学反应后固体质量变化图的选项是

    A . MnO2粉末中加入 H2O2溶液 B . CaCO3粉末中加入过量盐酸 C . Cu—Zn 合金中加入稀盐酸 D . Cu 丝中加入 AgNO3溶液
二、填空题
  • 21. 化学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请从①Al ②稀有气体 ③干冰 ④钛合金 ⑤N2 这些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序号)
    1. (1) 空气中体积含量约占 78%的是
    2.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
    3. (3) 可以制造多种用途电光源的是
    4. (4) 可以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5. (5) 可以制造医疗器械的是
  • 22. 能源和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 (1) 三大化石燃料是煤、和天然气,属于再生能源。
    2. (2) 北方地区以前主要烧煤取暖,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气体, 其中能溶于水会导致酸雨的主要是。目前廊坊的热力公司都改为燃烧天然气供暖,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氢能和都是新能源,氢能将成为 21 世纪的主要能源,试从氢气的性质分析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主要优点。(一点)
  • 23. 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看图回答问题。

    1. (1) 图 1 中两种微粒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原子中的不同,其中碳元素属于元素。(填“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2. (2) 图 1 中氧原子易(填“得”或“失”)电子,变成离子。两种微粒可以形成有毒气体(写化学式),其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3. (3) 图 2 从微观层面呈现宏观化学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
  • 24. 水是生命之源。学习化学以后,我们对水有了系统的认识。
    1. (1) 了解了水资源。地球上的总储水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请你提出一条保护水资源的建议:
    2. (2) 知道了水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如图实验,观察到两电极附近;一段时间后打开 b 玻璃管活塞,将燃着的木条接近玻璃尖嘴,通过现象判断气体是。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水可以发生分解反应,方程式:。水是由元素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构成的。

    3. (3) 了解了水的净化方法。一般向水中加入絮凝剂,经沉降、(填操作名称),可除去不溶性杂质,然后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异味,再杀菌消毒,得到生活用水即自来水。生活中常用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再进行饮用。
  • 25. 同学们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一,两个大量筒中分别充满 CO2和空气,充满 CO2的量筒是(填“A”或“B”),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2. (2) 实验二拧紧盖振荡,软塑料瓶变瘪因为
    3. (3) 实验三的目的是。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Y 型管右侧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
  • 26.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2. (2) 实验室用 KMnO4制取 O2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发生装置应选择(填序号),若用 C 装置收集 O2 , 应从(选“a”或“b”)端进入。
    3. (3) 方法①:取少量 KMnO4与 mg KClO3共热制取 O2;方法②:只加热 mg KClO3制取 O2。两种方法相比,完全反应时生成 O2的质量:方法①方法②(填“>”“=”或“<”,下同);化学反应速率:方法①方法②。
    4. (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发生装置(填序号),依据是, 用向上排气法收集,验满方法是
  • 27. 已知下图中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 和 E 为红色固体,B 与 D 都是气体,F 为白色沉淀。根据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产物已略去)

    1. (1) A 的化学式为
    2. (2) 物质 B 的一种用途:
    3. (3) 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4. (4) 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28. 从2008年我国暖贴企业崛起到现在,“暖贴”一直是淘宝冬季畅销商品。今天同学们在实验室打开一片暖贴,对其中黑色粉末的有效成分及发热原理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暖贴的主要成分是:铁粉、蛭石、活性炭、无机盐、水等。

    1. (1) 探究 I:黑色粉末成分的探究

      【进行实验】研究小组先用磁铁对黑色粉末进行分离,将分离出的样品标记为样品 1,剩余固体标记为样品 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用棉花球蘸取样品 1,置于酒精灯上点燃

      黑色粉末中有铁粉

      ②取少量样品 2 于试管中,通入氧气点燃,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

      黑色粉末燃烧,

      黑色粉末中有碳粉

    2. (2) 【表达与交流】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铁粉可以,是因为反应物间的反应速率越快。

    3. (3) 同学们经讨论,检验样品 1 中铁粉的存在方案还可以设计为____。
      A . 放入稀盐酸中 B . 放入硫酸锌溶液中 C . 用手掂一掂质量探究
    4. (4) Ⅱ:暖贴的发热原理

      【提出猜想】“暖贴”反应原理与铁的生锈本质一致

      【进行实验】研究小组将拆除包装的暖贴倒入三颈烧瓶中,密封装置,按图甲(夹持仪器已略去)采用传感器收集相关数据,并观察曲线变化(如图乙 A、B、C)。

      【解释与结论】从收集到的图像看,暖贴发热是因为颗粒微小的铁粉与和氧气等物质发生反应,将能转变为热能,这一反应与铁生锈原理一致。

    5. (5) 【反思与交流】某同学质疑:铁生锈是一个极其缓慢的氧化过程,而“暖贴”却可以短时间内快速放热,试结合成分分析原因:
三、计算题
  • 29. 为测定实验室某粗锌中金属锌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向粗锌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请根据图示信息计算:(样品中杂质不参与反应)

    1. (1) 实验中产生氢气的质量是g。
    2. (2) 该粗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