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长顺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综合练...

更新时间:2023-02-26 浏览次数:4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积累。  (20 分)
  • 1. 根据拼音写上相应的词语。

    放下浅薄和无知,靠的不是批判他人,而是自身的壮大和重建。脑袋长在脖子上, 请用来思考,而不是一味的fù hè。别人一声令下,你就 chōng fēng xiàn zhèn,注定沦为炮灰。只有智慧,才能让你变得宽容,只有宽容,才能给 你心更大的自由。月亮的背面到底有什么,飞高了,你自然就看到了。  (选自饶雪漫 《那些女生该懂的事》 )

  • 2. 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 . 2022 年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于 11 月 20 日在首都多哈举行,创造多个“第一 ”,全世界的目光都齐聚卡塔尔这个中东国家,真是史无前例 B .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C . 老师经常提醒我们, 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 , 眼睛距离书本一尺远。 D . 潘老师上语文课,各种典故信手拈来, 旁征博引 , 使人受益匪浅。
  • 3.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 (1) 今日听君歌一曲,。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2. (2) 因思杜陵梦,。  ( 温庭筠《商山早行》 )
    3. (3) ,分外妖娆。  (毛泽东《沁园春·雪》 )
    4. (4) 取义成仁今日事,。  ( 陈毅《梅岭三章》 )
    5. (5) ,佳木秀而繁阴。    ( 欧阳修《醉翁亭记》 )
    6. (6) 欲说还休,却道 “ ”!  (辛弃疾《丑奴儿 · 书博山道中壁》》 )
    7. (7) 北宋杰出文学家范仲淹《岳阳楼记》表现作者不计个人得失的博大胸怀的句 子是
    8. (8) 宋朝文学家苏轼《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由出尘之思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 句是
  • 4.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 陶行知先生《创造宣言》把哲理蕴含在浅显的道理中,鼓励用教育去培养创造之 人,鼓励更多人用创造去改变旧世界,给当时的旧中国点燃教育的曙光。 B . 《统一》是加拿大诗人聂鲁达所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歌,这首诗歌以叶、花、果为 喻,指出 “繁多是个谎言”,揭示了万物皆有共性,和谐统一的道理。 C . 读《乡愁》这首诗,我们能感到台湾诗人余光中心灵深处一个执著的主导情感— —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D . 鲁迅《故乡》叙述了 “我”重回别过二十余年的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建构了回 忆中的、现实的、理想的三个 “故乡” ,表达了 “我”对未来希望的朦胧追求。
二、阅读能力 (50 分)
  • 5. 下列对艾青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我爱这土地》写于 1938 年 11 月 17 日,诗人以鸟的自身形象,含蓄委婉,托 出 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B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抒写了残暴的侵略战争使人民蒙受的苦难,表达了诗人 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 C . 《镜子》含蓄地刻画了人们对于直言之士的种种态度,鞭挞和嘲讽了生活中的种 种丑恶现象, 弘扬了正直无私的品格。 D . 《向太阳》通过“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和大地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 忧患意识。通过 “太阳”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的追求。
  • 6. (填写人名) 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 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 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 着一个锦布袋。有一篇古风,单道(填写故事情节名称) 。
  • 7. 现代文阅读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贵州英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程星       通讯员  杨瑞 吴国明

    70 年前,为 了保卫和平 、反抗侵略, 中 国党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 、保 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 队 一道,舍生忘死 、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为世界和平和 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今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 、 中央军委决定向参加 抗美援朝出 国作战的 、健在的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等人员颁发纪念章 。据初步 统计 ,贵州有近八千位志愿军老战士将获发纪念章。而据不完全统计 ,抗美援 朝期间贵州共有超过 11 万人参加志愿军。 中 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从 1950 年 10 月到 1953 年 7 月 197653 名抗美援朝烈士在异国他乡浴血奋战 33 个月用生命写 就了一部英雄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志愿军发起的清川江战役、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飞虎山阻击战和金城战役等五大战役和各个重要战场,都能看到贵 州战士的身影 ,包括战事最为激烈的上甘岭战役 、长津湖战役等,我们通过抗 美援朝战争中的贵州英雄事迹,来重温那段保家卫国 、捍卫和平的峥嵘岁月,致 敬英雄精神,凝聚奋进力量。

    走进抗美援朝老兵张永达位于贵阳市观水路社区的家中,看到他身着一套军装,胸前挂着耀眼的勋章。

    张永达是贵州安顺人,今年已 90 岁高龄。1951 年,19 岁的张永达报名参加了中 国人民志愿军。他和战友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从贵州前往东北,战前训练半个月, 随即进入朝鲜战场。到达朝鲜后,他被分到高射炮兵某师,成为一名炮兵。

    当时,张永达所在部队驻扎在朝鲜肃川,负责保卫朝鲜肃川火车站。

    刚到驻扎地第二天,空袭的警报突然拉响,敌人的飞机前来轰炸火车站。

    张永达临危受命,跟随老兵投入战斗准备。  “当时心中有点害怕,但老兵鼓励我 不要害怕,叫我跟着看他们如何装炮弹和射击,跟着传送炮弹。 ”张永达说。

    那天,战斗持续了 1 个多小时,他所在部队的炮兵们猛烈开火,敌机被他们击落 了 3 架。张永达和战友随后打扫战场,扑灭燃烧的烟火,抢救受伤人员。  “这是我到 达朝鲜后的第一场战斗,之后的战斗,我就不害怕了,当时一心想的就是打赢,保卫 朝鲜的独立,捍卫新中国的安全。 ”张永达铿锵有力地说道。

    “我是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战士。”这是另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张文彩刻在骨子 里的记忆。

    张文彩,岑巩县大有镇腊恰畈村人,1951 年 3 月参军入伍,同年 9 月参加抗美援 朝战争。老人已经 95 岁,虽然听力不是很好,但思维清晰,表达流利,记忆力还很 好。说起抗美援朝战事,他的脑海中似存有一盘磁带,一幕幕场景随时都能回放。

    当时,张文彩的主要职责是排查故障、修复线路,确保将前线信息传达给主力部 队。 团里有一部总机和两部分机,他与另外两名战友负责守好一部分机。

    “虽然不在最前线提枪打仗,但我们担负着保障指挥通畅的任务,所以也是敌人 重点袭击的目标。 ”说到这里,张文彩记忆犹新。

    有一天,团部在云谷驻扎,部队刚刚进入防空洞,就有敌机来轰炸团部。飞机走

    后,张文彩和战友黄秀华走出防空洞,发现洞口还有一个炸弹没有炸。他就对黄秀华 说:  “这个炸弹没炸,我们把它抬到远处去丢了吧!”他们俩刚刚把炸弹扔到远处的 深沟里,在转身的一刹那,炸弹 “轰”的一声就爆炸了。他们第一时间为部队排除险 情,为此,二人荣立三等功一次。

    “当时根本没有想到危险不危险,只觉得当兵,就是光荣的。 ”张文彩说。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 …”每当雄壮 的歌声响起,抗美援朝的贵州老兵总会思绪万千,记忆将他们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年 代。

    时间回溯到 1950 年,朝鲜内战爆发后,战火燃烧到我国边境,国家安全受到严 重威胁。应朝鲜的请求, 当年 10 月, 中国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

    贵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宣传组织工作,广大青年工人、农民、学生踊跃报名参加 中国人民志愿军。

    “兴仁少数民族妇女苗氏结婚 15 天,就动员丈夫参军,并亲自牵着马送丈夫到 区里报名。”据资料记载,贵州涌现出许多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姐妹送兄弟参 军和基层干部、民兵带头参军的动人事迹。正是因为有人民群众这种无私的奉献,全 省的征兵任务每次都得以超额完成。

    赴朝鲜作战的贵州各族青年,心系祖国,苦练本领,英勇杀敌,涌现出全国闻名 的战斗英雄刘兴文以及易才学、龙世昌等许许多多功臣、模范。

    全国闻名的苗族青年战斗英雄刘兴文是贵州纳雍人。1951 年 6 月,在坚守朴达峰 阵地战斗中,刘兴文与机枪弹药手赵金平两人打退敌人 11 次冲锋,打死打伤敌人 150 余名。

    战斗英雄易才学是贵州黔西人。1952 年 10 月,在上甘岭右侧 597.9 高地,他 20 分钟内一连炸掉 4 个地堡,打死打伤 100 多敌人。 战斗结束后,易才学荣记特等功, 获得二级英雄称号。

    在上甘岭战役中,贵州松桃人龙世昌一人炸毁敌人两座地堡之后,又用自 己的身 体按住爆破筒炸毁第三座地堡,杀死 20 多名敌人,缴获敌轻重机关枪 9 挺,使后续 部队冲锋歼灭敌人 500 多人,而他自己却光荣牺牲。龙世昌被追记特等功,授予二级 英雄称号。

    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抗美援朝战争中,贵州籍战士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响彻

    云霄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赞歌,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选自《贵州日报  》2022-10-25,有删改 )

    1. (1)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1950 年 10 月至 1953 年 7 月,短短两年九个月时间,志愿军涌

      现出 302724 名英雄人物。下列英雄不是贵州籍的一项是 ( )

      A . 邱少云 B . 刘兴文 C . 易才学 D . 龙世昌
    2. (2) 根据内容提示,将下面表格中①②填写完整。 

      英雄人物

      祖籍

      兵种

      工作职责

      张永达

      贵州安顺

      保卫朝鲜肃川火车站

      张文彩

      贵州岑巩

      铁道兵

    3. (3) 下列对文章理解内容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张文彩和战友黄秀华把未爆炸的炸弹扔到远处的深沟里,第一时间为部队排除 险情,二人荣立三等功一次。 B . 据初步统计,贵州有近八千位志愿军老战士将获发纪念章。 抗美援朝期 间贵州共有超过 11 万人参加志愿军。 C . 这篇人物通讯通过报道张永达等贵州籍英雄的事迹,讴歌他们舍生忘死、浴血 奋战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D . 刘兴文与赵金平两人打退敌人 11 次冲锋,打死打伤敌人 150 余名。
    4. (4) 岁月长河,历史足迹不容磨灭;时代变迁,英雄精神熠熠发光。英雄一直以来是我们的榜样。结合下图,以英雄为榜样,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怎么做?

      图一

      图二

      图三

  • 8. 阅读

    一起做“读书种子”

    向贤彪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 “四民① 皆当世业②,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 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

    ②做一粒 “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 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 “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 “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 界。所谓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读书、重视传承,千百年来已融入中国 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 “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 “横刀 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 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 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彭德怀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 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的关心督促 下,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养成了读书习惯,终身受益。

    ④ “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 不息;  “读书种子”则是无形的,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 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 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 “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 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 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 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⑤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 在科学上敢于 “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

    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 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  “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 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  “读书种子”与实践 “沃土”的紧密结合,必 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世界读书日是每年的四月二十三日,创办这个节日的目的是为了更多的人去阅 读与写作,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去尊重作者。今天,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 注重阅读率的同时更加注重 “阅读力”,正需要像 “读书种子”一样痴迷知识学问之 中。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 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释】 ①四民:士、农、工、商。 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1. (1) 本文主要论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B . “读书种子”与实践 “沃土”的紧密结合。 C . 做一粒 “读书种子”,重视读书,带动身边的人读书,并与实践相结合,推动 文化传统薪火相传。 D . 我们提倡有质量有分量的阅读。
    2. (2) 第③自然段中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选择一种作简要分析。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 陶渊明、杜甫、杨万里、黄庭坚、陈寅恪等人都是 “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 B . 4 月 23 日为 “世界读书日” ,是为了鼓励大家阅读和写作,关键是为了大幅度 提高作者的稿酬。 C . 我们应该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 D . “读书种子”是无形的,在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 目染、潜移默化。
    4. (4) 第②自然段“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 ”中 任选一个角度,以你读过的一本名著为例,谈谈你的心得。
  • 9. 第三题  古代诗文阅读

    去宥①  (节选)

           邻父有与人邻者,有梧桐树,其邻之父② 言梧树之不善也,邻人遽伐之。邻父因 请而以为薪。其人不说曰:“邻者若此其险也,岂可为之邻哉? ”此有所宥也。夫请 以为薪与弗请,此不可以疑枯梧树之善与不善也。

            齐人有欲得金③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 而束缚之,问曰:  “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 ”对吏曰:  “殊不见人,徒见金 耳。 ”此真大有所宥也。夫人有所宥者,固以昼为昏, 以白为黑, 以尧为桀。宥之为 败亦大矣。亡国之主,其皆甚有所宥邪?故凡人必别④ 宥然后知,别宥则能全其天矣。

    【注释】 ①宥 y òu:通 “囿” ,局限。  “去宥”:除去人的局限,不受蒙蔽。 ②邻之父: 即 邻父,邻居老人,父:对男性长辈的称呼。 ③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引申为货币、钱。 ④别: 离别、告别,这里引申为去除。

    1. (1) 下列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 . 邻人很不高兴,说:  “邻居如此危险,怎么能和他做邻居呢? ” B . 邻人很不高兴,说:  “邻居用心如此险恶,怎么能和他做邻居呢? ” C . 邻人沉默不语,而后说:  “邻居如此危险,难道能和他做邻居吗? ” D . 邻人沉默不语,而后说:  “邻居用心如此险恶,难道能和他做邻居吗? ”
    2. (2) 文中齐人“大有所宥”的根本原因和国君“甚有所宥”的后果分别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概括) 以上两例均从反面阐述了什么样的道理?  (用原文语句回答) 。
    3. (3)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
      A . 之主             去怀乡,忧谗畏讥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B . 此真大有所也       别则能全其天矣 C . 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       余饮三大白而别       ( 张岱《湖心亭看雪》) D . 邻人遽伐      在乎山水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
  • 10. 阅读

    菩 萨 蛮

    (唐)李  白

    平林 漠 漠 烟 如 织 。 寒 山 一 带 伤 心 碧。 暝 色入 高楼 。 有人楼 上愁。

    玉 阶 空伫 立。 宿 鸟归 飞 急。 何 处是 归程。 长 亭接 短 亭

    【注释】① 平林: 平原 上 的树林。漠 漠: 烟 雾 迷 蒙 的样 子。南 朝 宋谢 朓《 游 东 田》: “ 远树 暧 阡 阡 , 生 烟 纷 漠 漠。 ” ② 暝 色:  暮 色。 ③ 伫 立:  长 时间 地 站 立。  ④ 亭:  古 代设在路 旁供行人 歇 息的 亭舍 ,  亲友 离 别之 时 , 送客 者往往 止 步 于此。 按 旧 制 , 五 里 设 置 一 短 亭 , 十 里 设 置 一 长 亭 。

    1. (1) 根据全词内容和意境,诗中与“空 ”“更”二字相呼应最为密切的字是 ( )
      A . B . C . D .
    2. (2) 全词掇取的景物有哪些?借此移情、寓情、传情,表现手法极为娴熟,反映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三、语言运用 (15 分)
  • 11. 综合性学习

           每一所学校总是运用自 己的雕塑语言形成着自己校园独特的人文景观,以致力于 精神的表达和环境的改造,从一个侧面体现着所处时代,所处地域的文化内容。作为 装饰、丰富和美化校园环境空间,同时又丰富着师生的精神生活的校园雕塑是一个时 代精神和文化状态的体现标志,它体现着学校时代的变迁,学风的面貌以及办学的精 神理念。

    贵阳市某一中学有意在校园广场树立孔子雕像。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相关的学习 任务。

    1. (1) 请你以主持人的身份写一副对联,作为主持词的开场白。下列最合适的对联是( )
      A . 瞻仰孔子圣容, 弘扬传统文化。 B . 心如清水净尘埃,度若春风润桃李。 C . 喜聚丹心结桃李,好研朱墨写春秋。 D . 万世文章祖,历代帝王师。      
    2. (2) 学校要举行孔子雕像落成揭幕仪式,请你以九 (5) 班委会的名义向全班同学下达参会通知,通知的内容有三处不妥,请你找出来并修改。 

      通   知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儒家思想重视文化经典的学习,重视为人处世的学习,轻物质享受,注重精神品质。孔子塑像的落成, 不仅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塑造浓厚的校园氛围,也为全体师生树立了立 德修身,勤而好学。孔子雕像落户校园,意味着中华传统文化在我们充满现 代文明的校园里得到发扬和继承。  学校定于 2022 年 11 月 21 日上午 9 点在 校园广场举行孔子雕像落成揭幕仪式,请全体同学穿校服准时参加。

      2022 年 11 月 20 日

      九年级 ( 5 ) 班委会

    3. (3) 九 (5) 班围绕“学校安放名人塑像”话题举行了激烈的辩论会,甲同学认为:“我  认为应该安放古代文化名人的塑像,如孔子、孟子、老子等,这样才有中国味儿。” 乙同学认为:  “我认为应该安放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的塑像,如继光、邱少云、   雷锋等,这样才为我们的心中种下‘英雄’的种子。 ”你赞同哪一个同学的观点, 请说出理由。 
四、写作能力 (60 分)
  • 12. 韩斡是唐代著名的画家,他小时候在长安一家酒店当伙计。韩斡每天都能看见饮 酒客人的坐马,对马从心底里产生热爱的情感,并有把马的形态画出来的强烈愿望。 于是他就抓紧空隙时间,用竹棍在泥地上练习。他依据脑子里的原始素材,加以发 展,再对照实物涂点饰染。天天练,月月练,一丝不苟画的马匹体态优美,神气生 动 ,人们交口称赞。后得到王维资助,韩斡拜曹震为师。长期刻苦练习,加上名 师指点,韩斡如虎添翼,他的绘画才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发挥,成了和曹震齐名 的画家。

    请以“这件事我做对了”为标题,写一篇 600—700 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围绕 “我做对了” 的 “这件事”来写,叙事完整, 内容充实;详略得当,写出 “我”对这件事认识、判断、决定的过程;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 “我”的真实情感;符合常理, 内容健康,文体明确;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