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3-02-27 浏览次数:6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在物理学大厦建立的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笛卡尔发现了弹簧弹力和形变量的关系 B . 牛顿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 . 伽利略依据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理想实验”得出惯性定律 D . 伽利略通过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实验和逻辑推理研究发现了落体运动规律
  • 2. (2021高一上·石景山期末) 某同学站在体重计上,通过做下蹲、起立的动作来探究超重和失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下蹲过程中人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B . 起立过程中人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 . 下蹲过程中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D . 起立过程中人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 3. (2021高一上·松原月考) 两个大小相等的共点力F1、F2 , 当它们间的夹角为90°时,合力大小为20 N,那么当它们之间的夹角为120°时,合力的大小为( )
    A . 40 N B . 10N C . 20N D . 10N
  • 4. 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不仅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而且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并且通过实验加以验证:伽利略手稿中记录了一组铜球从斜槽的不同位置由静止下落的距离和所用时间的实验数据,伽利略对上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数学处理及逻辑分析,并得出了结论.下列各式哪一个是伽利略通过这个实验直接得出的结论()

    1

    2

    3

    4

    5

    6

    7

    8

    时间/s

    32

    130

    298

    526

    824

    1192

    1600

    2104

    距离/t

    A . B . C . D .
  • 5. (2021高一下·义乌月考) 如图所示,在注满清水的竖直密封玻璃管中,红蜡块R正以较小的速度v0沿y轴匀速上浮,与此同时玻璃管沿水平x轴正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从红蜡块通过坐标原点O开始计时,直至蜡块运动到玻璃管顶端为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红蜡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B . 红蜡块做变速曲线运动 C . 红蜡块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D . 仅增大玻璃管运动的速度,红蜡块将更快运动到顶端
  • 6. 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拉位于中间的物体乙,它们仍保存静止状态,三个物体的水平接触面均粗糙,则乙物体受力的个数为(  )

    A . 3个 B . 4个 C . 5个 D . 6个
  • 7.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  的小物块,在某时刻给它一个初速度,使其沿水平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依次经过A、  、  三点,最终停在  点。A、  、  三点到  点的距离分别为  、  、 , 小物块由A、  、  三点运动到  点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  、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多选题
  • 8. 一个大人拉着载有两个小孩的小车(其拉杆可自由转动)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如图所示),则对小孩和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拉力的水平分力等于小孩和车所受的合力 B . 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车和小孩重力大小 C . 拉力与摩擦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D . 小孩和车所受的合力为零
  • 9. 如图所示,带有光滑竖直杆的三角形斜劈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放置于斜劈上的光滑小球与套在竖直杆上的小滑块用轻绳连接,开始时轻绳与斜面平行。现给小滑块施加一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小滑块沿杆缓慢上升,整个过程中小球始终未脱离斜面,则有(  )

    A . 小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减小 B . 小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C . 轻绳对小球的拉力逐渐增大 D . 拉力F不变
  • 10. 如图甲所示,一水平传送带以初速度v0沿顺时针匀速转动,在传送带左端A处轻放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小物块从A端到B端的速度—时间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t=6s时恰好到B点,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则(  )

    A . 物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 B . 物块从A端运动到B端过程中一直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 . 改变物块的质量,物块从A端运动到B端的时间不变 D . AB间的距离为24m
三、实验题
  • 11. 用等效代替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 (1) 本实验中“等效代替”的含义是_____。
      A . 橡皮筋可以用细绳替代 B . 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 C . 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 D . 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替代
    2. (2) 图乙中的两力中,方向一定沿着AO方向的是,图中合力的理论值。
  • 12.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

    1. (1) 本实验主要应用的方法是____。
      A . 类比法 B . 假设法 C . 理想实验法 D . 控制变量法
    2. (2) 在保持小车受力相同时,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有砝码的小桶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 . 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后,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 . 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D . 为得出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而作出图像
    3. (3) 在某次实验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 且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个点未画出,经测量得出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由纸带求出打点时的速度= , 小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4. (4) 图丙是某同学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图线,其中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图线在末端弯曲的原因是

      A.补偿阻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

      B.补偿阻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小

      C.砝码及砝码盘总质量不满足远远小于小车总质量

      D.砝码及砝码盘总质量不满足远远大于小车总质量

四、解答题
  • 13. 物体甲、乙做直线运动的图像分别如图中的图线①、②所示。

    1. (1) 在时间内,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如何变化?
    2. (2) 试比较时刻两辆车的速度大小,并说明理由。
  • 14. 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体运动规律与地上物体运动规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1. (1) 用弹簧测力计称量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物体的重力,随称量位置的变化可能会有不同结果。已知地球质量为M,自转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将地球视为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不考虑空气的影响。设在地球北极地面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F0

      ①若在北极上空高出地面h处称量,弹簧测力计读数为F1 , 求比值的表达式,并就 h=1.0%R的情形算出具体数值(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若在赤道表面称量,弹簧测力计读数为F2 , 求比值的表达式。

    2. (2) 设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圆周轨道半径为r、太阳半径为Rs和地球的半径R三者均减小为现在的1.0%,而太阳和地球的密度均匀且不变。仅考虑太阳与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现实地球的1年为标准,计算“设想地球”的1年将变为多长?
  • 15. (2015高一下·汕头期中)

    抛体运动在各类体育运动项目中很常见,如乒乓球运动.现讨论乒乓球发球问题,设球台长2L、网高h,乒乓球反弹前后水平分速度不变,竖直分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且不考虑乒乓球的旋转和空气阻力.(设重力加速度为g)

    1. (1) 若球在球台边缘O点正上方高度为h1处以速度v1水平发出,落在球台的P1(如图实线所示),求P1点距O点的距离s1

    2. (2) 若球在O点正上方以速度v2水平发出,恰好在最高点时越过球网落在球台的P2点(如图虚线所示),求v2的大小;

    3. (3) 若球在O点正上方水平发出后,球经反弹恰好越过球网且刚好落在对方球台边缘P3处,求发球点距O点的高度h3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