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本单元复习与测试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

更新时间:2023-02-20 浏览次数:41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九年级(6)班的同学开展历史学科项目式学习。下面是二组同学展示的史料包,由此可以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史料①: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工资仅增长2%。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

    史料②: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

    史料③:当时很多人把本来可用于购买生活必需品的钱疯狂地投进了股市,使股票价格暴涨,严重背离实际价格。

    A . 经济大危机的原因 B . 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C . 经济大危机的表现 D . 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 2. (2021·营口)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以下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B . 彻底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C . 推行“以工代赈”,减少失业者就业机会 D . 新政降低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 3. 1933年3月4日,美国总统要求国会授予他“足以对紧急事态发动一场大战的广泛行政权”。这是因为(    )
    A . 经济大危机日益严峻 B . 美苏矛盾趋向尖锐 C .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D . 日本试图独霸亚洲
  • 4. 如图是美国艺术家威廉·格罗珀创作的《修建大坝(局部)》,是典型的1930年代赞颂工人的作品。该作品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哪项内容(    )

    A . 调整农业政策 B . 推行“以工代赈” C .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 .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 5. 某同学在探究罗斯福新政时运用了史料实证的方法。下列信息反映了美国采取应对危机的手段是(    )

    ◆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

    ◆政府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国家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A . 市场调节 B . 同伴互助 C . 国家干预 D . 对外侵略
  • 6. (2022·盐城) 罗斯福说:“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定的信仰……当这个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面临毁灭边沿的时候,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其意在表明新政(    )
    A . 彻底消除了经济大危机 B . 恢复了自由放任政策 C . 解决了社会的根本矛盾 D . 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 7.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为解决“这一任务”,美国罗斯福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 . 整顿金融体系 B . 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 . 推行“以工代赈” D . 调整农业政策
  • 8. (2022·百色) 1933年,美国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各行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这表明美国(    )
    A .   不再实行市场经济 B . 全面实行了国有化政策 C . 开始实行计划经济 D . 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 9. (2022·安徽) 1934年,洛雷纳·希科克在美国访问数月后感慨道:我原以为至少在大工业中法规会起作用,但我现在敢断言,99%的美国大企业正试图撕毁法规,而小企业则连假装遵守都不干。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 . 克服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B . 遭到了部分资本家抵制 C . 解决了社会的基本矛盾 D . 实施了全面公有制政策
  • 10. 唯物史观“在20世纪30年代的时候,他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材料反映的“模式”带来的影响是(    )
    A . 推动农业集体化的进程 B . 取得国内战争的胜利 C .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D . 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 11. 1936年12月,一位著名记者先后游历了苏联、美国、德国和日本,发表了以下四篇报道。你认为报道错误的是(    )
    A .   苏联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B . 美国工业生产已经有所改善 C . 德国已经建立法西斯专政 D . 日本还未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 12. 汪锦元,江苏吴县人。他曾作为中国共产党秘密情报员打入“汪公馆”,成为汪精卫的秘书。1941年9月,他在随汪精卫接见日本密使时,获悉日军将停止北进进攻苏联。之后,又发现侵华日军大量南下,海军舰艇回撤日本。他及时将情报报送延安。据此,中共中央对战局作出的判断是(    )
    A . 亚洲战争策源地即将形成 B . 德军将对苏联发动突然进攻 C . 日美太平洋战争即将爆发 D . 盟军将要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 13. (2021·烟台) 这一事件不仅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神话的破灭,也鼓舞了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决心。“这一事件”指的是(   )
    A . 莫斯科保卫战 B . 日本偷袭珍珠港 C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 诺曼底登陆成功
  • 14.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在如图所示岛上的美国海军基地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该岛上的飞机场。这次偷袭(    )

    A .   以轰炸美国珍珠港的战舰为目标 B . 使美国加入反法西斯战争中来 C . 使中国成为反法西斯东方主战场 D . 基本摧毁了当时美国的海军主力
  • 15. 1942年1月,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宣言,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议和,宣言的签署意味着(    )
    A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B .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C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
  • 16. 《全球通史》对某战役有如下描述:“1943年2月,苏联人接受了12万德军的投降。此后苏联人全线反攻,迫使德国人反攻为守。”说明该战役(    )
    A .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 . 粉碎了纳粹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C . 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D .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 17. 美英盟军集结了庞大的兵力。其舰队就由4000艘商船和700艘战舰组成。1944年6月6日战役开始后,在法国游击队的援助下,盟军巩固了他们的滩头阵地,据此可知这次战役是(    )
    A . 莫斯科保卫战 B . 偷袭珍珠港 C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 诺曼底登陆
  • 18. 照片可以记录历史。对下面两幅照片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都在战争结束后召开 B . 都反对法西斯的暴行 C . 都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D . 都扭转了战争的局势
  • 19. (2022·北京) 以下一组照片的主题是(    )

    A .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B .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 . 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
  • 20.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罗斯福政府“使它恢复健康”的政策是(    )
    A . 维持商品价格 B . 放任自由发展 C . 销毁大量商品 D . 国家干预经济
  • 21.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如图是某学习小组绘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年代尺(部分)。其中,①处应填写的是(    )

    A . 莫斯科保卫战 B . 波茨坦会议 C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 . 雅尔塔会议
  • 22. 俄乌冲突再次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思考。回首历史,一战中,同盟国伤亡330万,协约国伤亡540万。二战共有5500多万人死亡,全世界约1.3亿人受伤。上述数据说明战争( )
    A . 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 B . 给世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C . 使欧洲失去国际影响力 D . 促进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
二、非选择题
  • 23.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苏四国领衔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这是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与签署有关国际事务的重要文件,它初步确立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中国是最早开始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战场始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斗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中国也是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对于1941年8月14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所作联合宣言称为大西洋宪章内所载宗旨与原则的共同方案业已表示赞同……兹宣告:

    (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以加入上述宣言。

    ——摘自《联合国家宣言》

    1. (1) 材料一中领衔签字的四国所实行的社会制度从本质上可分为哪两种?根据材料二,所有签字国必须在哪些方面保持一致?(不得照抄原文)结合材料一,说明该宣言签署的重要历史意义。
    2. (2) 在这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抗战有何突出特点?
    3. (3) 材料中的“宣言”签署后,哪一战役的胜利成为这场战争的转折点?从该“宣言”的签署及战争形势的变化中,你能得出怎样的历史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