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

更新时间:2023-02-09 浏览次数:4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作为“宇航食品”的理想食材——小球藻,它的直径只有35微米,却能够利用阳光,吸收人们排出的二氧化碳,使自身产生大量的营养物质并且放出氧气,净化太空飞船中的空气。它还能用一分为二的方式进行繁殖。下面某同学对小球藻所做的四项分析中,正确的是(   )

    ①小球藻是生物   ②小球藻可以影响环境  ③小球藻细胞中有叶绿体 ④小球藻没有细胞结构

    A . 一项 B . 两项 C . 三项 D . 四项
  • 2. (2021七上·阳信期末) 2020年全球首对圈养大熊猫在成都繁育研究基地诞生,乳名“热干面”“蛋烘糕”承载着人们希望疫情早日结束的美好祝福。在其栖息地安装摄像机,记录圈养大熊猫的行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 . 观察法 B . 实验法 C . 比较法 D . 调查法
  • 3. 制作和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 . 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B . 制作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刮→涂→盖→染→吸 C . 先用碘液染色,然后盖上盖玻片 D .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
  • 4. 在光学显微镜下选用6倍的目镜和5倍的物镜观察一个直径为1mm的小圆点,视野中看到的小圆(   )
    A . 直径约为11mm B . 面积约为30mm2 C . 面积扩大到30倍 D . 直径为30mm
  • 5. 如图为人体细胞生长发育示意图,图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bc表示生理过程。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②③④中的遗传物质都与①相同 B . b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C . 细胞⑤⑥⑦仍然具有分裂能力 D . 过程ab是人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 6. (2018·扬州) 使植物叶片呈现绿色和花瓣呈现红色的细胞结构分别是(  )
    A . 液泡 叶绿体 B . 叶绿体 液泡 C . 液泡 线粒体 D . 叶绿体 叶绿体
  • 7. 如图所示是植物的不同结构,它们由微观到宏观构成植物体的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①③ C . ③①④② D . ③④②①
  • 8. 我国植被丰富,植物类群种类繁多,是“裸子植物之乡”。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海带不具有类似根、茎、叶的分化 B . 卷柏、满江红和苏铁都有输导组织 C . 苔藓可作为空气质量检测的指示植物 D . 我们说的白果,就是银杏的果实
  • 9. (2022·临沂) 图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操作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B . 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③④②①⑤ C . ④为隔水加热,叶绿素溶解于小烧杯中的酒精里 D . ⑤的见光部分变成了蓝色,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 10. 图示可以简洁、直观的表示生物的生理过程,图示是一片正常进行生理活动的叶片,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与不同生理活动有关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若为光合作用示意图,则①②③④分别是二氧化碳、氧气、水、有机物 B . 若为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①②分别是氧气、二氧化碳 C . 若为蒸腾作用示意图,则②是水蒸气 D . 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
  • 11. 下列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蕴含生物学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绿色植物能固定太阳能,直接或间接为其它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B . 绿色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 . 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D . 绿色植物能够净化空气:有的能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有的能阻滞和吸附灰尘
  • 12. 我国有几千年的农业开垦历史,积累了丰富的农业耕种经验。下列措施与生物学原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 田间松土——抑制植物根的呼吸作用 B . 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降低蒸腾作用 C . 农业生产中的合理密植——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D . 正其行,通其风——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 13. “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生物学观点,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鲫鱼靠尾部、躯干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B . 鸟类有发达的胸肌,收缩有力,利于飞行 C . 兔的门齿和臼齿发达,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D . 蜥蜴体表覆盖角质鳞片,利于维持体温恒定
  • 14. 白鳍豚、中华鲟、扬子鳄、大鲵是我国的珍稀水生动物,它们分别属于(   )
    A . 鱼类、鱼类、两栖类、两栖类 B . 哺乳类、鱼类、爬行类、爬行类 C . 哺乳类、鱼类、爬行类、两栖类 D . 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两栖类
  • 15. (2021七上·平原月考) 如图是家鸽的呼吸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②和③都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B . 气体进入体内的途径是①→②→③ C . ①是气管,②是肺,③是气囊 D . 空气在①→③→②和②→③→①的过程中都发生了气体交换
  • 16. (2022八上·无为期中) 2020年东非蝗灾给许多国家的种植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受灾地区粮食减产已成定局。下列关于蝗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 B . 通过头部的口器进行呼吸 C . 具有2对足,3对翅 D . 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
  • 17. 下列关于蚯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环带靠近蚯蚓的前端 B . 蚯蚓靠体壁肌肉和刚毛协助运动 C . 大雨过后蚯蚓纷纷爬出地面,因为蚯蚓靠湿润的体壁呼吸,雨后土壤里缺乏氧气 D . 蚯蚓属于节肢动物,可以在土壤中穴居疏松土壤、排便改良土壤
  • 18. 发霉的橘子上会长出青霉,其形态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 ①处的孢子和②③都呈绿色 B . 青霉与蘑菇的细胞结构基本相同 C . 青霉依靠③吸收橘子内的水和有机物 D . 青霉可以将橘子内的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 19.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含有集光绿色体的喜氧罕见细菌,每个集光绿色体含有大量的叶绿素。使得细菌能够同其他生物争夺阳光,维持生存。下列有关该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菌有完整的细胞核 B . 该细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 . 由该细菌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D . 该菌是自养细菌,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 20. 不管是“德尔塔”还是传染性更强的“奥密克戎”,不管怎样变异,仍属于新冠病毒。关于这种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离开寄生的活细胞不能进行生命活动 B . 是植物病毒 C . 繁殖方式为分裂生殖 D . 具有细胞结构
  • 2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微生物作用的是(   )
    A . 帮助植物传粉受精 B . 使动、植物和人患病 C . 引起食物腐败 D . 能生产食品
  • 22. 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B . 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C . 生物分类的目的是了解不同类群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D . 花、果实、种子往往是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 23. 下图表示的是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是通过实测一片叶子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二氧化碳(CO2)吸收和释放情况得到的。能代表细胞中发生的情况与曲线AB段(不包括A、B两点)相符的一项的是(   )

    A . B . C . D .
  • 24. 生物学实验是人们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科学探究手段之一,下列所列实验的操作与所要达到的目的,对应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操作

    目的

    A

    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B

    观察酵母菌

    用碘液染色

    便于观察细胞核

    C

    观察葫芦藓

    用刀片把孢蒴切开

    便于用放大镜观察里面的种子

    D

    观察蚯蚓

    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

    体会其体壁的特点

    A . A B . B C . C D . D
  • 25. 图中,甲图为某同学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中观察到的菠菜叶横切面图,乙图为蚕豆叶下表皮气孔张开和闭合的电镜扫描照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用手撕取菠菜叶片,制成玻片标本进行观察 B . 菠菜叶片上下表皮中的气孔数量不同,一般上表皮气孔较多 C . 叶片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除了2以外,还有保卫细胞 D . 气孔由张开状态转为闭合状态,影响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也影响无机盐的吸收
二、综合题
  • 26. 掌握和学会使用显微镜非常重要,利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利用图一所示光学显微镜观察时,观察的材料必须。该显微镜目镜有5×和15×,物镜有10×和40×,利用这台显微镜观察,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体积最大,应选用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分别是
    2. (2) 图二所示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用序号表示)。
    3. (3) 制作装片时需要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平,这样做的目的是
    4. (4) 图三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记录下的图像:

      ①该同学最先观察到的图像是。(填字母)

      ②若将A的图像调整到视野中央,装片应轻轻向移动;由比较模糊的D调整到E,需要调节图一中的[]

      ③要使图像从E变为B的状态,应转动图一中的[],换成高倍物镜。

  • 27. 如图一是小明同学用两片长方形的木板[3、5]、两条松紧带[2、4]和一颗螺丝[1]制作的肌肉牵拉骨运动的模型,请据图回答:

    1. (1) 图一中[1、3、5]合起来代表是,虚线箭头表示[4]的收缩状态,此时[2]应该处于状态。
    2. (2) 图一中2、4两条松紧带的两端都是分别连在3、5两块木板上,这表示骨骼肌两端的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人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牵拉骨,绕(填名称)转动完成。
    3. (3) 图二是图一中标号为的结构示意图。在运动中,图二所示结构起到了的作用。它在运动中既牢固又灵活,与牢固性有关的结构是图二中的[]及其周围的韧带。
    4. (4) 当你完成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请将以上步骤进行正确排序:(用相关数字排序)。
  • 28.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植物、动物(水绵、肾蕨、菊、蜜蜂、蛔虫、野兔、麻雀)的分类表解图。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 (1) 依据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可对生物圈各种各样的生物进行分类。请根据生物的特征指出图中②、③、⑥号生物分别是
    2. (2) 请完善如图,甲、乙处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3. (3) 蛔虫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
    4. (4) 菊是一种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比较,它突出的特点是
    5. (5) 体温恒定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扩大了动物的分布范围,上述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 29.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面是四种细胞比较图,请据图回答:

    1. (1) 甲、乙、丙、丁四种细胞都非常微小,必须借助才能够观察,实验室内制作甲、乙、丙的装片过程中需要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的是
    2. (2) 甲、乙、丙三种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至少填两项),由于细胞具有不成形的细胞核,故称为原核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丁的繁殖方式是
    3. (3) 甲细胞具有[],因而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具有甲细胞的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的起重要作用。
    4. (4) 甲、乙、丙、丁都能够进行,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
三、实验探究题
  • 30. 聚苯乙烯是一种热性塑料,常用于制泡沫箱、玩具、一次性餐具等。由于分子结构特殊,普通微生物难以降解,所以我们通常将废弃的塑料制品制成混凝土复合板、土壤改性剂等再次利用。有报道称“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某科技活动小组为探究“黄粉虫幼虫能否分解聚苯乙烯”开展了相关实验(据资料介绍黄粉虫幼虫喜食麦麸子)。据表回答:

    编号

    实验材料

    处理方法

    实验结果

    甲组

    各取50只大小、长势均相同的黄粉虫幼虫

    喂食适量的麦麸子

    正常生长

    乙组

    喂食等量的聚苯乙烯

    1. (1) 本实验的假设是,控制的变量是
    2. (2) 设置甲组的目的是起作用,本实验甲乙两组均选用50条黄粉虫幼虫而不是1条的原因是
    3. (3) 若乙组实验结果①为,可以得出黄粉虫幼虫能分解聚苯乙烯。
    4. (4) 根据本题资料分析,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含聚苯乙烯的塑料尺在垃圾分类中属于____(填字母)。A.厨余垃圾
      A . 可回收物 B . 其他垃圾 C . 有害垃圾
  • 31. (2020七下·淄博期末) 下面是与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活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有关的实验,根据所学内容,认真分析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甲装置可用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此装置必须放在的条件下,该实验是否需要对照实验
    2. (2) 乙装置可用来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若将该装置改用绿色植物来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必需将其放在环境中。
    3. (3) 若用丙装置来验证蒸腾作用.应该怎样改进?。在实验的过程中叶片散失水分的“门户”是,它的张开和闭合受控制。
    4. (4) 丁装置可用来验证。正常情况下,最后脱色、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该装置中的叶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