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

更新时间:2022-12-06 浏览次数:50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b ></b>
  • 1. (2022八上·江油月考) 下列各项中,属于猪肉绦虫的特征的是(      )

    ①身体背腹扁平

    ②体壁有两个胚层

    ③身体呈左右对称

    ④营寄生生活

    ⑤属于腔肠动物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③④⑤
  • 2. 课堂上,小明同学观察水螅的体形和生活状态后,对于水螅进行了如下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水螅的体壁由两层细胞构成 B . 水螅不分背面和腹面 C . 放水蚤后,水蚤自动游到水螅的口中 D . 水螅消化后的食物残渣经口排出
  • 3. 蛔虫和蚯蚓长得很像,但它们却属于两类不同的动物。下列关于蛔虫和蚯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它们分别属于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 B . 蛔虫体表有角质层 C . 蚯蚓的运动仅靠刚毛即可完成 D . 蚯蚓身体分节,蛔虫身体不分节
  • 4. 蛲虫是一种寄生在人体大肠内的常见寄生虫,下列不是蛲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的是(  )
    A . 身体呈圆柱形 B . 体表有角质层 C . 消化管结构简单 D . 生殖器官发达
  • 5. 下列动物都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
    A . 银鲳,牡蛎 B . 鲍鱼,水母 C . 对虾,龙虾 D . 扇贝,乌贼
  • 6. 2020年东非蝗灾给许多国家的种植业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受灾地区粮食减产已成定局。下列关于蝗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三部分 B . 通过头部的口器进行呼吸 C . 具有2对足,3对翅 D . 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
  • 7. 金枪鱼是一种大型食用鱼,游泳速度快,瞬时时速可达160千米。金枪鱼的身体呈纺锤形,这样的体形有利于(   )
    A . 增大在水中的浮力 B . 减小游泳时水的阻力 C . 吸收营养物质 D . 使身体散热少一些
  • 8. 下列关于鱼的呼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鱼不断地由口吞入水,这是鱼在呼吸 B . 图中②处的水与①处相比,二氧化碳增多了 C . 血液流过鳃时,与水发生气体交换 D . 图中②处的水与①处相比,氧气增多了
  • 9. 下列不属于两栖动物呼吸器官的是(   )
    A . 皮肤 B . 气门 C . D .
  • 10. 爬行动物在进化上比两栖动物高等的主要特点(  )
    A . 用肺呼吸 B . 能在地上爬行 C . 卵生 D . 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
  • 11. 尖尾雨燕堪称飞得最快的鸟类,下列特征与尖尾雨燕飞行时减轻体重无关的是(  )
    A . 骨骼轻薄 B . 长骨中空 C . 直肠短 D . 有龙骨突
  • 12. 如图为家鸽的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①是肺,②是气囊 B . ①与②之间相互连通 C . ①和②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D . ①能进行气体交换,②可暂时储存气体
  • 13. 下列关于蝙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蝙蝠依靠被覆羽毛的双翼飞行 B . 用肺呼吸兼用气囊辅助呼吸 C . 体温会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 D . 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 14. 长江江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形似海豚,胎生,喜食鳗鱼、虾和乌贼等。近年来因持续干旱造成低水位使其数量急剧下降,面临着生存考验。有关长江江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用鳃呼吸 B . 哺乳 C . 体内有膈 D . 体温恒定
  • 15. (2022·威海) 人体动作的产生需运动器官协调配合,经过一定的过程。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骨受到牵动②骨绕关节活动③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④骨骼肌收缩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④①②③
  • 16.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时,肱三头肌的运动状态是(   )
    A . 快速收缩 B . 完全舒张 C . 适当舒张 D . 没有变化
  • 17. 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只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一个动作 B . 肌腹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C . 没有肌肉的动物就不会运动 D . 骨骼肌收缩为运动提供动力
  • 18. 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 公鸡报晓 B . 猴子骑车 C . 谈虎色变 D . 老马识途
  • 19. 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下列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 草蜥遇到敌害会主动断尾 B . 大山雀打开瓶盖偷喝牛奶 C . 失去雏鸟的红雀喂食金鱼 D . 蜘蛛第一次织网捕食猎物
  • 20. “飞鸽传书”和“蜻蜓点水”,从行为获得方式看分别属于(  )
    A . 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 B . 学习行为学习行为 C .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D . 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
  • 21. (2021八上·富顺月考) 下列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  )
    A . 搬运食物的蚂蚁群 B . 爆发蝗灾时的蝗虫群 C . 麦地里啄食的麻雀群 D . 叮在腐肉上的苍蝇群
  • 22. (2022八上·江油月考) 今年5月底,云南15头亚洲象一路向北,这次象群走得比较远,向东北走了400多公里,引起了网友极大的关注。有专家认为,可能是带头的母象首领经验不足导致迷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象群这种有组织、有分工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B . 在象群中往往是年长者为“首领” C . 象群可通过气味、跺脚等方式进行通讯,这对象群觅食、御敌、繁殖后代有着重要意义 D . 该象群的迁移可能会影响到生态系统中其它生物
  • 23. 随着渡渡鸟的灭绝,毛里求斯岛的特有植物渡渡榄也濒临灭绝。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A . 帮助植物传播花粉 B . 维持生物圈的生态平衡 C .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D .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24. 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蚯蚓以枯枝败叶为食,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 . 蜜蜂汲取花蜜、采集花粉时也帮助植物传粉 C . 苍耳可以钩挂在动物皮毛上,被动物带到远方 D . 猴子吃野果和植物传播种子没有关系
  • 25. 有关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动物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总是不利的 B . 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C .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 D . 偶尔捕猎某种动物,对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没有影响
二、<b>综合题</b>
  • 26. 如图甲乙分别表示蝗虫示意图和鱼的骨骼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 (1) 图甲中,蝗虫体表有,其作用是,这是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
    2. (2) 鱼游泳的动力来自身体尾部和部的左右摆动,同时离不开各种的协调作用。
    3. (3) 鱼用鳃呼吸,鳃的主要部分鳃丝中密布
    4. (4) 有些地区有吃生鱼(生鱼片)的习惯。有人因常年吃这道美味的生:鱼片,导致胆内寄生许多华枝睾吸虫(又名肝吸虫,如图丙),引起了肝吸虫病。华枝睾吸虫属于动物。为避免因为吃淡水鱼而感染华枝睾吸虫,请你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27. 深蹲起是一种锻炼人体下肢力量的运动形式,在锻炼腿部力量的同时,也能提高人体心肺功能。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 (1) 当从图1的状态起身时。臀肌与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会,牵引着胫骨、股骨绕共同完成运动。
    2. (2) 完成蹲起动作之前要做好热身,热身能够加速关节囊分泌滑液到[B]中,提升关节的灵活性。图2中与膝关节灵活性有关的结构还[A]
    3. (3) 深蹲起运动与安静状态相比,消耗的能量更多。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呼吸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 28. 动物在自然界中起着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蝗虫的天敌是蛇、麻雀、青蛙,如果人们随意捕杀这些动物,就容易引发蝗灾,这说明动物在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2) 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大多数动物作为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摄取的有机物,有的参与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它体内经过分解释放,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利用。
    3. (3) 动物体不断地从周围环境摄取食物,同时又将其食物残渣和代谢废物排到环境中去。说明动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也相应的改变
三、<b>实验探究题</b>
  • 29. 八年一班的同学们为了探究蚂蚁的食行为是否与食物的气味有关,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准备一个较大的长方形玻璃容器、捕捉同一蚁穴中形态和生理活性相近的蚂蚁多只,浓度相同的白糖水和食盐水、两支滴管。

    ②用两支滴管在玻璃容器的两端分别滴上白糖水和食盐水。

    ③然后将5只蚂蚁放在两种液体之间的中点位置A(如下图所示),静置片刻,观察蚂蚁的觅食行为。

    ④清洗、擦干玻璃容器,换用其它的蚂蚁,重复步骤②、③多次。

    请分析以上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本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蚂蚁的觅食行为是否与有关。
    2. (2) 实验中的蚂蚁来自于同一蚁穴、形态和生理活性相近,而且最初要将蚂蚁放在两滴液体之间的中点位置,这些做法的目的都是为了
    3. (3) 选用多只蚂蚁来做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同学们的采取的措施还有
    4. (4) 细心的你一定发现了实验步骤(填写实验步骤的序号)中有一处不足,需要修改。
    5. (5) 对实验步骤中的不足做了修改之后,如果能观察到蚂蚁最终爬向白糖水一端并取食,则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