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生物...

更新时间:2023-02-16 浏览次数:26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2八上·凤翔期中) 下列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
    A . 钉螺、绦虫 B . 水螅、章鱼 C . 珊瑚虫、涡虫 D . 海葵、海蜇
  • 2. (2021八上·榕江期中) 在动物进化历程中,最先出现两侧对称的是(   )
    A . 扁形动物 B . 线形动物 C . 环节动物 D . 腔肠动物
  • 3. (2021八上·通榆期末) 青蛙幼体的呼吸的器官是(    )
    A . B . C . 肺和皮肤 D . 鳃和肺
  • 4. 下列动物的运动结构与其运动方式,对应错误的是(  )
    A . 蜗牛的足——爬行 B . 老虎的四肢——奔跑 C . 青蛙的蹼——跳跃 D . 沙蚕的疣足——游泳
  • 5. 壁虎属于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盘,能在壁上爬行。吃蚊、蝇、蛾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下列关于壁虎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用肺呼吸 B . 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C .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D . 体温恒定
  • 6. (2022八上·陆丰期末) 以下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牙齿的分化提高了摄食和消化的能力 B . 胎生哺乳的方式提高了后代成活率 C . 哺乳动物都体表被毛,适应陆地生活 D .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适应复杂环境
  • 7. 蚯蚓的大多数体节都有一圈或几圈的小突起,这些小突起就是刚毛,刚毛的主要作用是(  )
    A . 辅助运动 B . 辨别方向 C . 协助呼吸 D . 感觉光线
  • 8. 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叙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动物

    生活环境

    获取营养的方式

    A

    水螅

    生活在水中

    利用触手和刺细胞捕获猎物

    B

    日本血吸虫

    营寄生生活,唯一寄主是人上

    靠获取人体内的养料生存

    C

    河蚌

    生活在水中

    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

    蝗虫

    生活在陆地

    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A . A B . B C . C D . D
  • 9. (2022八上·岑溪期中) 在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中,将骨骼肌连接在骨上的结构是(  )
    A . 肌腹 B . 肌腱 C . 关节囊 D . 关节软骨
  • 10. 在关节的结构中,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覆盖有关节软骨,它的作用是(   )
    A . 分泌滑液 B . 增强关节头与关节窝的联系 C . 增加关节牢固性 D . 减小两骨间摩擦和缓冲震动
  • 11. 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骨骼肌具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②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

    ③骨骼肌收缩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

    ④骨骼肌的两端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12. (2020·成都) 海岸边的乌鸦用喙衔起螺蛳,飞到一定高度后将螺蛳摔落在岩石上,待硬壳破裂后,再飞下来享受美味。这种行为属于(  )
    A . 取食行为 B . 领域行为 C . 防御行为 D . 攻击行为
  • 13. 当动物和它所发现的食物之间设有障碍物时,它可能会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某学习小组研究动物的绕道取食现象,得到下表结果。从表格中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这些研究对象中,学习能力最强的动物是(  )

    组别

    动物名称

    “尝试与错误”的平均次数

    A组

    小鸡

    24次

    B组

    小鸭

    26次

    C组

    小乌龟

    65次

    D组

    小狗

    5次

    A . 小鸡 B . 小鸭 C . 小乌龟 D . 小狗
  • 14. 下列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
    A . 蚁后负责繁殖,工蚁负责采蜜 B . 狒狒的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C . 雄丹顶鹤跳舞吸引雌丹顶鹤 D . 许多蚂蚁合作搬运食物
  • 15. (2022·遂溪模拟) 柑橘大实蝇是一种农业害虫,据报道,国际上已发现柑橘大实蝇的性信息素,成功突破了“果树控害”的难题。喷洒柑橘大实蝇性信息素直接干扰了柑橘大实蝇的()
    A . 产卵 B . 信息交流 C . 运动 D . 觅食
  • 16. 枸杞的果实颜色鲜艳并有香甜浆液,许多动物常常取食。动物吃下果实后,枸杞种子便会随其粪便排出而传播,这一事实说明(  )

    ①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

    ②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③植物能为人和动物提供食物

    ④动物会破坏植物的生长

    ⑤动物和植物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②③⑤
  • 17. 生物防治最大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下列属于生物防治的是(  )
    A . 用杀虫剂防治棉蚜 B . 投放白母菌消灭甘蔗象鼻虫 C . 利用驱蚊器消灭蚊子 D . 农业上用黑光灯诱杀害虫
  • 18. 在夏天,常温下放久了的馒头表面会长出许多黑色、红色或白色的斑点,每一个斑 点是 (   )
    A . 一个真菌菌落 B . 一个细菌菌落 C . 一个真菌 D . 一个细菌
  • 19. (2021八上·江门期末) 破伤风杆菌感染人体后会使人患破伤风。当伤口较深时(如被铁钉扎伤)容易得破伤风,而皮肤表面划破一般不会得破伤风,说明破伤风杆菌的生存不需要(  )
    A . 氧气 B . 水分 C . 有机物 D . 适宜的温度
  • 20.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通过对化脓性链球菌的研究,开发出一种基因编辑技术。下列关于化脓性链球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有细胞壁和细胞膜 B . 它的细胞核是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 C . 可以通过分裂的方式快速繁殖 D . 可以用抗生素抑制它的繁殖
  • 21. 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相比,酵母菌特有的结构有(   )
    A . 细胞壁、液泡、线粒体 B . 细胞壁、液泡 C . 细胞壁、叶绿体、线粒体 D . 液泡、线粒体
  • 22. (2021·铜仁) 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和细菌、真菌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都能利用阳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等制造有机物 B . 都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落叶,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 C . 它们正常生活都需要土壤、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 D . 都是各种动物的食物来源,为动物提供营养和能量
  • 23. (2021八上·龙门期中) 下列生物与其和生物圈及人类的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 青霉菌——产生青霉素 B . 甲烷菌——固氮作用 C . 苏云金杆菌——细菌杀虫剂 D . 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
  • 24. 下列各种防止食品腐败的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
    A . 将蔬菜放在低温环境中保存 B . 将剩饭直接放在阴暗潮湿的角落保存 C . 将熟牛肉真空包装保存 D . 将新鲜猪肉用盐腌制保存
  • 25. 在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肉汤的变化。下列有关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烧瓶放置时间的长短 B . 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的目的是驱逐瓶内的空气 C . 巴斯德作出的假设是:使肉汤变质的微生物来自于肉汤自身 D . 空气能进入甲、乙烧瓶,但附着在空气尘埃上的微生物不能进入乙烧瓶
  • 26. 据统计,人类的传染病大约有80%是由病毒引起的,下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是(  )
    A . 口蹄疫 B . 肺结核 C . 扁桃体炎 D . 脚癣
  • 27. 关于病毒的生活及繁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会变成结晶体 B . 在普通的培养基上能培养病毒 C . 病毒的繁殖需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D . 病毒繁殖时以蛋白质外壳为单位
  • 28. 2020年10月28日,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获悉,经过近20年的选育,“流光溢彩”“繁星”和“素锦年华”3个杜鹃花新品种获得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权证书,这3个杜鹃花新品种均通过人工杂交选育获得,其所有亲本均为我国特有并且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的高山杜鹃。这3个杜鹃花新品种的培育利用了(   )
    A . 环境多样性 B . 基因多样性 C .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 生物种类多样性
  • 29. 下列分类依据与实例不相符的一组是(  )
    A . 种子中只有一片子叶的植物:玉米 B .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水杉 C . 不具备细胞结构的生物:噬菌体 D . 体内具有脊柱的动物:麻雀
  • 30. 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轻温室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 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 B . 倡导节能减排,少开车多步行 C . 积极植树种草,增大绿化面积 D . 去餐馆吃饭时,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二、综合题
  • 31. 蜻蜓和朱鹦都是适应飞行生活的动物,下列是蜻蜓和朱鹦的实物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1. (1) 蜻蜓和朱鹦所属的生物类群不同,蜻蜓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 (填动物类群)。
    2. (2) 蜻蜓有两对 ,飞行速度很快。蜻蜓是世界上眼睛最多的昆虫,有三个单眼,两个复眼,视野非常开阔。其中,它的 除了能感受到物像外,还能测速,使得它们成为昆虫界的捕虫高手。
    3. (3) 有些区域的朱鹦,在冬季会迁徙到温暖的地方越冬,飞行距离较远。朱鹦适于飞行的特点有:前肢变成,作为飞行器官; 最发达,产生强大的飞行动力;具有与肺相通的 辅助呼吸,以满足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
  • 32. 动物的身体结构与其运动方式、生活环境相适应。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动物的身体结构:腔肠动物的身体呈辐射对称:扁形动物的身体呈对称,这样的体形使动物的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
    2. (2) 动物的运动器官共有的结构特征:

      ①多具有发达的能为运动提供动力。

      ②多具有牢固的支持和附着结构,如昆虫体表的、鸟类的龙骨突、人体四肢的骨骼。

      ③多具有灵活运动的分节和支点,如蝗虫的足分节,人的四肢有许多关节。

    3. (3) 动物运动的机理:如哺乳动物主要依靠运动系统中骨、肌肉和关节的协调配合,完成各种精细而灵活的动作。下列能够正确表示骨、肌肉与关节之间关系的是(填字母)。

    4. (4) 对于各种动物来说,运动的重要意义有。(写出一点即可)
  • 33. 中国是木耳的主要生产国,木耳既可野生又可以人工栽培(如图)。黑木耳既能补血也能补铁,还能延缓衰老,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菌类。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木耳和蘑菇一样,在生物分类地位上都属于 (填“细菌”、“真菌“或“病毒“)。木耳也通过产生 繁殖后代。
    2. (2) 木耳和蘑菇一样,细胞内都没有 (填细胞结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在栽培木耳时,应为其提供充足的 
    3. (3) 木耳质地柔软呈胶质状,刚收获时较湿润,容易腐败。为了延长木耳的保存时间,生产上常采用的保存方法是 (填“腌制法”“脱水法“或“巴氏消毒法”)。
    4. (4) 黑木耳能补血也能补铁,如果我们的饮食中缺铁,容易患缺铁性 ,饮食中应经常吃一些黑木耳。
三、资料分析题
  • 34. 仔细阅读以下两个材料,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大马哈鱼属于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幼鱼在海洋里生活3~5年,通常4龄达到性成熟,成熟后回到江河产卵。大马哈鱼终生没有见到过它们的双亲,但它们却能沿着与父母相同的路线洄游。

    材料二: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章鱼放在大鱼缸里,中间放-块玻璃板,将鱼缸隔成两部分,玻璃板的高度低于鱼缸的高度,使章鱼能从鱼缸的一侧越过玻璃板游向另一侧。将食物(如小虾)放入远离章鱼的那一端,当它看见食物时,只是扑向玻璃板,在玻璃板上乱碰,不会绕过玻璃板去捕捉食物。多次碰撞后,才能越过玻璃板去捕捉小虾。而狗能较快地学会绕道取食;猴子只需一次就能学会绕道获取食物。

    1. (1) 材料一中,大马哈鱼洄游的行为属于 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 所决定的行为。
    2. (2) 材料二中,章鱼、狗和猴子越过障碍获取食物的行为是动物在 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 和学习获得的。
    3. (3) 受到材料二实验的启发,小苗对本班的每个同学的学习成绩有差异而感到疑惑。你能帮助她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学习能力的差异受到 等因素的影响。
    4. (4)  “天道酬勤”激励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请你根据自己所学的生物知识尝试解释其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虽然遗传因素不可改变,但可以 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两空均写出一点即可)
  • 3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东营黄河口湿地是“中国十大魅力湿地”之一,动植物类群丰富,不仅是①鱼②虾、③蟹、④贝类等的栖息地,更是鸟类的天堂。已知被列入保护鸟类名录的共计7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7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37种,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候鸟飞临此地产卵繁殖,其中包括⑤黑脸琵鹭⑥中华凤头燕鸥、⑦东方白鹳等。

    1. (1) 材料中所提到的动植物种类繁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2. (2) 东方白鹳等鸟类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坚硬的 ,起保护作用。
    3. (3) ⑤黑脸琵鹭、⑥中华凤头燕鸥、⑦东方白鹳都属于鸟纲,它们的部分分类等级如表所示,那么黑脸琵鹭与 (填序号)的共同特征更多,亲缘关系更 (填“近”或“远”)。

      动物

      ⑤黑脸琵鹭

      鹳形目

      朱鹭科

      琵鹭属

      ⑥中华凤头燕鸥

      鸻形目

      鸥科

      凤头燕鸥属

      ⑦东方白鹳

      鹳形目

      鹳科

      鹳属

    4. (4) 栖息地的破坏是鸟类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是保护 ,保护 的多样性,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四、实验探究题
  • 36. 酸奶因其独特的风味及丰富的营养备受人们喜爱。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制作酸奶的条件”,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①将新鲜牛奶倒入洁净的锅中,加入适量的蔗糖(约占牛奶总量的10%),加热煮沸5分钟。清洗玻璃瓶等器具并进行消毒处理。

    ②当牛奶自然冷却到30℃左右时按照1:5的比例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充分摇匀并测定酸碱度。

    ③将锅中的奶平均分成三份,倒入三只玻璃瓶中。1号和2号玻璃瓶盖上瓶盖密封,3号玻璃瓶不盖瓶盖,如图所示。

    ④将1号玻璃瓶放置于5℃的冰箱中,2号和3号玻璃瓶放置于30℃恒温箱中。一段时间后,观察瓶内奶的变化,并测定各瓶中的酸碱度。

    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1号和2号作对照,变量是。1号能否与3号形成一组对照实验?为什么?
    2. (2) 若最终只有2号瓶中酸奶制作成功,则2号和3号对照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3) 实验时将牛奶加热煮沸、对玻璃瓶等器具进行消毒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4. (4) 牛奶煮沸后需要自然冷却到30℃左右,再加入准备好的酸奶,这是因为温度过高容易杀死酸奶中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