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

更新时间:2023-02-09 浏览次数:5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形制规格最高的一件十节玉琮,非古蜀本地材料制作,其形制和纹饰具有典型的良渚晚期玉琮特征。据此可推知,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是(   )
    A . 多元一体 B . 分散孤立 C . 相异相斥 D . 领先世界
  • 2. 儒家经典之一的《尚书》中,有“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等记载。这反映了当时已出现(   )
    A . 皇权至上的专制思想 B . 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 C . 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 D . 兼爱尚贤的墨家思想
  • 3. 下图是某同学学习春秋战国时期思想而收集的一幅漫画。与其观点一致的思想家是(   )

    A . 儒家的孔子 B . 道家的老子 C . 法家的韩非子 D . 墨家的墨子
  • 4. 秦代开创的国家治理模式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基本模式是(   )
    A . 大一统中央集权 B . 皇帝制度 C . 郡县制度 D . 厉行法治
  • 5. 西汉时期,面临“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的局面,汉武帝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
    A . 设立中朝 B . 任用酷吏 C . 推行察举 D . 行推恩令
  • 6. 魏晋时期,来自北方的小麦、胡麻、大豆、小豆等农作物的品种在南方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产量增加。这说明(   )
    A . 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B . 南方城市得到发展 C .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D . 南方已是经济重心
  • 7. 王徽之是魏晋时期“书圣”王羲之第五子,曾在车骑将军桓冲军中任职。一次桓冲问他,“你部门有多少匹马?”答曰:“我未曾过问,怎么知道呢?”他行事任性随意,后却官至黄门侍郎(门下省副长官)。这是由于当时推行(   )
    A . 世卿世禄制 B . 九品中正制 C . 察举制 D . 科举制
  • 8. 下图为敦煌莫高窟第23窟壁画《雨中耕作图》,反映了唐代敦煌地区的农业生产的生动画面。这一作品可以用于研究当时(   )

    A .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 丝绸之路的开辟 C . 民族交融的开始 D . 农业生产的发展
  • 9. 《西游记》中孙悟空是道教出身,七十二变就是向菩提祖师学的。“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既体现了佛法无边又存在着一定的等级观念。这从侧面折射出魏晋隋唐时期(   )
    A . 佛教开始传入 B . 佛道教广泛传播 C . 儒学正统丧失 D . “三教合一”趋势
  • 10. 宋朝知府虽然总理郡政,但受通判牵制,重要公文必须与通判联署才有效。通判虽是知府的副手,但是可以监督知府,并且可以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这一现象体现宋朝政治的特征是(   )
    A . 削弱专制皇权 B . 强化中央集权 C . 防止武将专权 D . 推行守内虚外
  • 11. 宋代以前,存在长期受到歧视、人身不完全自由的贱民阶层,如家丁、奴婢等。到了宋代,由于雇佣奴婢被合法化,致使贱民数量显著减少,南宋初年逐渐被废止。这一变化反映了宋代(   )
    A . 奴婢阶层社会地位提高 B . 国家放弃对社会的控制 C . 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 . 人身依附关系相对松弛
  • 12. 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这些措施(   )
    A . 实现了农耕经济取代原来的游牧经济 B . 加剧了汉族与蒙古族的民族对立 C . 推动了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深度交融 D . 推动了专制主义制度达到了顶峰
  • 13. “三从四德”是宋明理学对妇女在道德、行为、修养进行的规范,要求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一思想(   )
    A . 注重气节和道德 B .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C . 彰显人性的尊严 D .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 14. 万历初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这一现象说明了内阁(   )
    A . 获得了宰辅的地位 B . 取得了中央的权力 C . 形成了皇权的威胁 D . 实质仍是皇帝专制
  • 15. 明《兵律》规定“凡将马、牛、军需、铁器、铜钱、缎匹、绸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货物船车并入官。⋯⋯若将人口、军器出境及下海者绞,因而走泄事情者斩”。此规定表明明朝实行(   )
    A . 工商食官政策 B . 重农抑商政策 C . 海禁政策 D . 盐铁专卖政策
  • 16. 下图反映了明、清的政治运行程序的变化,这一变化(   )

    A . 提高了中央决策效率 B . 冲击了君主专制 C . 弱化了对官僚的控制 D . 强化了中央集权
  • 17. 清帝所主“大一统”,将“中国”的政治与疆域版图扩展到长城以外的“三北”及各边疆地区:乾隆帝也认为“天朝疆界严明,从不许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搀杂⋯⋯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这反映出清朝的疆界观(   )
    A . 体现了专制皇权已达到顶峰 B . 有利于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 C . 体现对“华夷之辨”的继承 D . 导致了地方叛乱的风起云涌
  • 18. 鸦片战争后,对于英国“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的无理要求,当时中国钦差大臣耆英则认为,“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这是由于(   )
    A . 中国近代主权意识淡薄 B . 天朝上国观念的放弃 C . 清代因俗而治政策影响 D . 近代外交知识的丰富
  • 19. 中国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对西方国家的礼赞,无疑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士大夫“夷夏大防”的心理防线。通过这本书,徐继畲向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们传递了世界的新图景和改革的呼声。“这本书”是指(   )
    A . 《四洲志》 B . 《海国图志》 C . 《瀛寰志略》 D . 《资政新篇》
  • 20. 1845年4月23日,敬穆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说:自洋布洋棉入口后,“其质既美,其价复廉,⋯⋯由是江浙之棉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这表明当时(   )
    A . 近代工业发展迅速 B . 重农抑商政策彻底废除 C . 自然经济受到冲击 D . 对外开放政策逐步实施
  • 21. 乾隆十三年(1748年)共设11个总督(包括漕运总督、河道总督),其中满9汉2。但从1861~1890年的30年间,清廷任命了44个总督,其中34人为汉人。这一变化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 . 促使清王朝放弃民族歧视政策 B . 完成了反封反侵略的历史使命 C . 推动了人人平等的社会的到来 D . 导致了清政府中央权力的下移
  • 22. 中国招商银行的前身是创办于1872年的轮船招商局(下图)。这一企业(   )

    A . 是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的 B . 是为满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创办的 C . 是洋务运动时创办的民用企业 D . 资金来源于政府,商品也不流入市场
  • 23. 以下四幅漫画反映的现象共同发生在(   )

    A . 鸦片战争后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 甲午战争后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24. 民国初年,在孙中山的推动下,临时参议院通过了女子有参政权的议案。这一成果(   )
    A . 体现了当时参政主体的多样化 B . 基于封建制度被推翻的结果 C . 实践了孙中山民生主义的观点 D . 表明辛亥革命得到民众支持
  • 25. 有历史学家评价近代某场运动,“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据此推测,这场运动(   )
    A . 引发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B . 意在提倡民主与科学 C .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D . 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 26.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学生崇拜人物调查统计的结果为,崇拜孔子、孟子和孙中山的人数分别是153、61、17。1923年,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学生崇拜人物民意测验结果(国内)为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孔子1票。这可以用来说明新文化运动(   )
    A . 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B . 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C .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 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历史进程
  • 27. 习近平总书记将“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一精神的形成始于(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二大 C . 中共七大 D . 中共十五大
  • 28. 毛泽东曾说:“我们过去就是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从一九二一年党成立到一九三五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这是因为中共通过该会议(   )
    A . 结束了党内存在的“右”倾主义 B . 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C . 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D . 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 29.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战役。据地图信息判断,该战役是(   )

    A . 淞沪会战 B . 平型关大捷 C . 台儿庄战役 D . 百团大战
  • 30. 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将原来没收地主的土地政策,改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同时在财政政策上将各种税种合并征收且减少征收次数。这一做法意在(   )
    A . 打击地主阶级利益 B . 继续推行土地革命 C .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 . 巩固扩大统一战线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唐时期民族关系错综复杂。隋唐时期,唐政府与许多民族政权进行了和亲,在周边民族的内附部落设置羁縻都护府,由各部落的首领担任都护、都督、刺史等管辖原来的领地,并赋予其较大的自治权力,处理内部矛盾斗争;利用民族政权并立的复杂关系,通过“以夷制夷、以夷攻夷”等特殊手段处理民族问题,以达到分化削弱,消除边患的目的。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

    材料二:元朝在实现全国统一后,抛弃了过去大一统王朝的“羁縻府州”,实行“皆赋役之,比与内地”。对于边远地区,元朝采取了有效的管理方式。在中央设置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并统辖吐蕃地区;在漠北地区,改设宣慰司都元帅府,后升为岭北行省;在民族关系复杂的东北地区,设置辽阳行省;在云南地区,设置行省,多用土官制度进行管辖。元朝的辽阔疆域与王朝统治相始相终,巩固了大一统成果。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边疆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国朝(指清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至则劳以牛酒,令牙行主之,沿明之习,命曰   “十三行”。舶长曰   “大班”,次曰   “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乾隆初年,洋行有二十家⋯⋯至(乾隆)二十五年,洋商立“公行”,专办夷船货税,谓之“外洋行”……

    ——梁廷枏《粤海关志》卷25《行商》

    材料二: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清廷采纳薛福成的建议,为照顾旅外侨商归国居住方便,废除了海禁旧例,颁布新章程,允许   “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对外政策变化的表现及其原因。
  •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部分)学术观点

    历史学家

    学术观点

    刘世华

    辛亥革命推翻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造成了传统社会的总体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大力倡导实业救国,这有利于促进民族资本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黄兢

    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志士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尤其是孙中山追求社会主义理想,就不会有五四运动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迅速传播,中共也就难以找到科学理论武装自己。

    李文海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和领导人,或者直接参与过辛亥革命运动,或者受到辛亥革命的重要影响。这些老一代共产党人和许多后来同共产党合作的民主人士正是从辛亥革命出发再继续向前迈进的。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这个主题,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史论结合,行文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