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01-30 浏览次数:3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    )

    A . 制天命而用之 B . “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 . 兼相爱、交相利 D .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 2. (2018高一上·西湖月考) “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
    A . 加强君权 B . 中央集权 C . 君主专制 D . 削弱相权
  • 3. 北宋时期大力推行“恩荫”之制,所有高级官员都可以荫若干人做官或进官,而不拘子弟乃至亲戚门客。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恩荫”之制(   )
    A . 是宋代选拔官吏的主要方式 B . 是产生“冗官”的重要原因 C . 扩大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 D . 使科举制难以发挥作用
  • 4. 某学者认为,唐初三省分权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是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行使的辅助决策权与尚书省的行政权的分立;第二层是在此基础上,决策权又一分为二,中书草诏,门下审核。这表明唐初(   )
    A . 中央集权达至顶峰 B . 三省与皇帝形成了制衡关系 C . 宰相权力有所分散 D . 地方政府行政效率有所提高
  • 5. 下表为《宋史》列传中部分人物的出身一览表。据此可知,北宋( )

    出身

    人数或比例

    唐代大族

    高官家庭

    10姓32人

    1/4

    商人或布衣家庭

    1/2

    布衣官员人仕途径

    北宋初年约1/3

    北宋中期约3/4

    北宋晚期超过4/5

    A . 官僚队伍膨胀问题日益凸现 B . 社会阶层流动性较大 C . 科举制倾向于选拔寒门庶族 D . 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6. 元朝地方区划“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据此可知,这种地方区划(   )
    A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 加强了地方的军事防御 C . 利用了自然地理屏障 D . 旨在削弱地方经济实力
  • 7. 万历元年(1573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任神宗朝内阁首辅,与张居正同时在内阁的阁臣先后有五人,都是由张居正疏荐入阁的。万历六年(1578年),张居正南归葬父,神宗命次辅吕调阳等“有大事勿得专决,仍驰骤之江陵听先生(张居正)处分”。这表明当时(   )
    A . 内阁操纵选官大权 B . 内阁行政效率较低 C . 内阁首辅权力极大 D . 皇权受到内阁制约
  • 8. 光绪帝认为:“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此语说明光绪帝(   )
    A . 要挽救民族危亡 B . 要为人民改革政治 C . 要向西方学习 D . 要利用民众的智慧
  • 9. 如图为民国五年底,大总统黎元洪签署的任命蔡元培为北京大学校长的任命状,后有总理段祺瑞和教育总长范源廉的签名。这一任命状可以用于说明当时政府(   )

    A . 积极创办高等新式学堂 B . 决策受新文化运动影响 C . 违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 D . 名义上实行责任内阁制
  • 10. (2020高一下·莲湖期末) 如图是1920~1936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比重情况。对图中信息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的中国(   )

    A . 近代化水平有所提升 B . 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C . 资本主义占主导地位 D . 经济转型已经完成
  • 11.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某导演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
    A .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区域自治开新篇 B . 参加日内瓦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C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D . 发展重工业,进行三大改造——新中国一五计划的辉煌成就
  • 12. (2020·遂宁模拟) 有学者认为:这是要打破权力单向中心化结构,建立起——个中心与周边之间的经常性互动与反馈的体系,中心带动周边,通过汇聚民智而变得更加聪慧,周边烘托中心,通过领悟中心而变得更加自觉,不断推动社会进步。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A . 雅典民主政治 B . 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13.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A . 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 . 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 . 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 . 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 14. 我国现有四类公务员(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当今我国(   )

    类型

    说明

    选任

    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选举任命,是政府组成人员(如Xx市长)

    委任

    任免机关在其权限范围内直接委派职务,为非政府组成人员(如XX部副部长)

    考任

    公开考试,择优录用,为非领导职务(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

    聘任

    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签署合同,是专业性较强职位和辅助性职位(不涉及国家秘密)

    A . 公务员制度较为完备 B . 干部选拔实现民主化 C . 干部管理走向法制化 D . 公务员考录规模扩大
  • 15. (2017高三上·福建期中) 公元前430年,雅典有三分之二的公民居住在农村,四分之三的城市公民在农村拥有地产。雅典耕地缺乏,公民内部有约五分之一的人从事非农业生产。外邦人可以在雅典经商、生活、可以拥有大量的财富,但不能购置田产、买卖房屋,因此拥有土地是公民权的重要标志。这说明(    )
    A . 拥有土地是享有公民权的必要条件 B . 工商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 C . 农业和工商业是雅典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 D . 手工业者和商人地位低下,农民地位较高
  • 16. 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图是学习主题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的知识结构图。下列与图中数字编号相关的历史事件,完全对应恰当的是(   )

    A . ①殖民扩张    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③美国独立战争    ④法国大革命 B . ①殖民扩张    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③美国独立战争    ④日本明治维新 C . ①工业革命    ②法国大革命    ③美国独立战争    ④美国南北战争 D . ①工业革命    ②美国南北战争    ③俄国1861年改革    ④日本明治维新
  • 17. 14-16世纪,基督教神学权威受到的严峻挑战主要来自(   )
    A . 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 B . 日益增强的世俗力量 C . 教会内部的勾心斗角 D . 逐渐流行的其他宗教
  • 18. 世界法律一般划分为五大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阿拉伯法系,印度洋法系和中华法系。其中“以相似的方法处理相似的案件,并遵循既定的法律规则与实践”的是( )
    A . 英美法系 B . 中华法系 C . 大陆法系 D . 印度洋法系
  • 19. 1855年5月,英国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1855-1869年,从应试的文官候选人中共淘汰下来8169人,主要是因为文化程度太低或能力过差。英国的做法(   )
    A . 标志着文官制度正式确立 B . 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 C . 提高了工业资产阶级地位 D . 扰乱了政府决策的稳定性
  • 20. 下图是1999年英国发行的千禧年纪念护士制度完善的一枚邮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颁布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社会的有效分工。这一做法(   )

    A . 有利于社会资源分配的平衡 B . 体现了政府与市场的合理配置 C . 提升了地方政府的管理效率 D . 实现了政府管理向社会的转变
二、材料分析题:60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出现了“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上逼主,下虐民”的局面,秦朝对周朝的封建制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后,决定采用郡县制。秦国作为分封最晚的诸侯,地处西北,“戎俗,尚武勇,故其民风大近于质朴无华,不尚文礼之一途”,较少受到周朝带有封建性的礼仪制度的影响。秦朝建立后,疆域包括大量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土地,这些“化外之地”也必须要由强有力的组织机构来管理,并且要由中央直接控制。所以,采用郡县制是必然的选择。

    ——摘编自黄栋法等《秦国、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探析》

    材料二: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的设置,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为主要使命。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省的设置,则以军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戍兵布置、调遣也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 22. (2017高三上·西宁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官僚制度形成了自己本身的一套理论化和制度化的行事规则和价值倾向,当君主个人的意志与官僚机构本身的目标形成冲突的时候,官僚机构并不会绝对服从君主的意志,必然对君主权威会有所“反弹”,中国的官僚制度中的君尊臣卑原则的干扰就削弱了。而儒家的“天道”观念、“大一统”观念、纲常教义对于专制官僚统治是缺一不可的,古代官僚集团作为儒家学说的具体推行者,其观念与行为也受儒家思想的左右。在中国古代官僚政治下,民众只有义务,官僚和君主则拥有不受限制的权力。于是,在专制君主——官僚——民众之间就形成这样一种颠扑不破的政治文化格局:官僚利益分赃、民众负担税赋军事等义务。在中国古代这种官僚制度体制下,不难看出,只有自上而下的管理而无自下而上的监督体制,官员的升迁和降黜之权操纵于上司的手中,这就必然会形成关于对上级强烈的依附性,处理公务只对上级负责,唯命是从,照章办事,那么为了迎合上意,也就理所当然地编造出一些形式主义的噱头,行动上得到上级的肯定,因此中国古代的官僚在执行法律时“亲者断其生,疏者判其死”,服从权力而不是法律,处理日常公务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摘编自马欣荣《比较视域下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弊端探析》

    材料二:1853年开始英国议会就提出要改革东印度公司的人事制度,而财政大臣格拉斯顿在议会中提出对英国文官制度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主要集中在财政部和海军部,并对文官的录用、考试、晋升、分级提出了一整套建议,建议的中心是要求确立公开、理性竞争的考试制度,择优录用。1855年5月21日,帕麦斯顿内阁颁布了官吏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成立独立考试的三人文官事务委员会,具体研究和实施改革方案。1870年6月4日,格莱斯顿内阁又颁布了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令,确立了“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委员会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类官职”的原则,明确了政务官和事务官分开。英国以文官制度的建立结束了国内政治上的落后、腐败和贪污或者说是政治上的不完善。它是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自我政治调整的典型。而它的这种做法对世界的影响极大,特别是当今世界2/3的国家都在实行这种官吏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将其作为现代政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英国在此具有开创性功劳。

    ——摘编自潘卫《英国公务员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特点及其弊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英国官吏制度发展的显著特征。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英两国官僚制度发展演变中得到的认识。
  • 23. (2017高三·昆明月考)

    思想先行,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其基本思想和核心内容,就是把全党工作重心由急风暴雨革命战争时期的阶级斗争,转移到国家全面开展经济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

    —《陈云、邓小平与中共八大》

    材料二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

    ——《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中共八大指出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中共八大的召开有何意义?

    2. (2) 材料二中的社论内容概括为什么方针?为此,1978年,思想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讨论的结果是什么?有何意义?

    3. (3) 材料三中的这位“老人”是谁? 一九九二年春这位老人在南海边写下的“诗篇”指的是什么?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中展开的,只有对疆域进行有效的管控和治理,才能推动国家的存续和发展。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