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西省忻州市代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

更新时间:2023-01-12 浏览次数:4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2022年中国水周的活动主题是“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意义是(   )
    A . 防治空气污染 B . 防止地下水减少 C . 保护矿产资源 D . 提高农田粮食产量
  • 2. “南水北调”已成为我国许多北方地区自来水供水新的生命线,“南水”净化过程中能除去色素和异味的操作是(   )
    A . 吸附 B . 沉淀 C . 消毒 D . 过滤
  • 3. 磷酸二氢钠(化学式为 NaH2POx)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的辅料之一。磷酸二氢钠中磷元素的化合价是+5,则x的值是(   )
    A . 1 B . 2 C . 3 D . 4
  • 4. 全球首批量产1GWh钠离子电芯生产线在阳泉市投运。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钠离子是阴离子 B . 钠离子的质量是10g C . 钠离子的核电荷数是11 D . 钠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
  • 5. 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是当今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其中: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氯原子)

    A . 该反应涉及两种氧化物 B . 反应物均由两种元素组成 C . 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 . 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 6.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开采页岩气(蕴藏于页岩层中的可供开采的天然气),这项技术可以完成二氧化碳的地下封存,有助于实现开采过程中的碳中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页岩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 . “碳中和”中的“碳”指碳单质 C . 二氧化碳处于超临界状态时,分子发生改变 D . 该项技术可以减缓温室效应的加剧
  • 7. 探究Zn、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的选择方案可行的是(   )
    A . Zn、Ag、FeSO4溶液 B . ZnSO4溶液、FeSO4溶液、Ag C . Fe、Ag、ZnSO4溶液 D . FeSO4溶液、AgNO3溶液、Zn
  • 8. 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解决实验问题,是化学独特的学科思想。下列四个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B . 探究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 . 探究蜡烛中含有氧元素  D . 收集少量氧气 
  • 9.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方法,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加活性炭

    B

    鉴别黄铜和黄金

    取样,灼烧

    C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除去Zn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

    加入过量的锌粉,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给大家演示了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滤渣1中一定有铜、锌、铁 B . 滤渣2中只有铜 C . 滤液1一定呈蓝色 D . 滤液1和滤液2中的成分一样
二、填空题
  •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锚定转型发展不松劲,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在爬坡过坎中奋力前行。请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就相关问题表达观点,完成下面问题。
    1. (1) 下气力加强民生建设。每年造林都在400万亩以上,昔日废弃矿山变为城市“绿肺”。为了造林成功,需要给树木施用氮肥、磷肥和钾肥,这里的氮、磷、钾指的是(选填“元素”、“原子”或“离子”)。凌晨与日照后森林公园的气体含量有差异,请你举出一例:
    2. (2) 以改革创新推进转型。今年以来,选取特种钢材料、新能源汽车、氢能等10条重点产业链,进一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种钢属于材料,其主要成分是。使用新能源汽车和氢能的优点是
    3. (3) 抢抓机遇促开放。山西常态化开行9条中欧中亚国际物流线路。在建造公路、铁路时,需要用到黑火药和钢材。黑火药的主要成分是硝酸钾、木炭和硫,其爆炸时产生的空气污染物有(填一种)。赤铁矿可用于炼铁,其主要成分是
    4. (4) 深挖文化富矿,赋能旅游发展。西侯度遗址是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曾为全国二青会圣火采集留下了举国关注的佳话。圣火选用天然气为燃料,天然气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打造汾河历史文化遗产廊道,实现文旅产业特色发展。为了防治汾河污染,你的建议是
三、综合题
  • 12. 化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工业上可利用废气二氧化硫制取氢气,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反应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则X的化学式是,将该物质喷淋注入的目的是
    2. (2) 蒸馏釜中,发生的是(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制作蒸馏釜的材料应具有的性质是
    3. (3) 管式炉中,发生的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4. (4) 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13. 2022年5月15日凌晨1点26分,中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从海拔4300m的科考营地顺利升空,凌晨4点40分达到9032m,超过珠峰8848.86m的高度,创造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搭载的探测仪器,可以指示高空不同层位水汽的来源和相对贡献率,对全面认识“亚洲水塔”的水汽来源和动态变化非常重要。

    “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的体积约为9000m3 , 总质量约为2.6t,内部上层充满氦气,中间隔开,下层是空气。随着高度升高,通过排出下层部分的空气,调节整个浮空艇的压差在安全范围内。浮空艇的白色外观能够反射太阳光, 避免浮空艇内部气体温度剧烈变化;像鲸鱼流线型的身姿,则充分运用了仿生学的设计理念,有利于在高空中维持艇体的稳定性。浮空艇顺利升空还需要应对高原低气温、低气压、强辐射、风向变化等危险。

    阅读分析,解答问题:

    1. (1) 青藏高原冰川广布,水结成冰的过程中,其体积怎样变化?分子间隔怎样改变呢?
    2. (2) 浮空艇的内部上层充满氦气,利用了氦气的什么性质?请你再写出氦气的一种用途。
    3. (3) 浮空艇的舰体呈白色的目的是什么?制作浮空艇的舰体材料应该具备怎样的特性?(答一条)
    4. (4) 要使浮空艇下降到地面,可采取的办法是什么?
  • 14. A~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4种物质,A是大理石中的主要成分,B可作气体肥料,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生成另一种物质。

    1. (1) A的化学式为
    2. (2) B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A→D的化学方程式为,C和 D反应会(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四、计算题
  • 15.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湿法炼铜”的原理处理含硫酸铜的废液回收金属铜,向100g废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得到金属铜3.2g(废液中的其他成分不与铁反应)。请计算废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 16. 同学们在化学实验课上完成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实验活动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实验目的】

    ①练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②加深对二氧化碳性质的认识。

    1. (1) 【实验用品】

      烧杯、长颈漏斗、、玻璃导管、胶皮管、双孔橡胶塞、试管、镊子、石灰石、蒸馏水等(其余仪器与试剂自选)。

    2. (2) 【实验步骤】

      制取二氧化碳

      ①按照上图所示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装置中加入适量石灰石,旋紧双孔橡胶塞,再加入适量(填药品名称,下同)。

    3. (3) 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的试管中,观察现象。

    4. (4) 【表达交流】

      ①进行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时,需要注意什么?(写一点)

      ②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③若要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可采用的收集方法是

  • 17. 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着后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1. (1) 活动一:了解“吹不灭”蜡烛的工作原理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而“吹不灭”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交流讨论】

       “吹不灭”蜡烛中的打火石属于(填物质的类别)。

    2. (2) 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不燃烧的原因是
    3. (3) 活动二:探究打火石中金属的成分

      【信息检索】蜡烛芯内打火石中的金属可能是镁、铁或铜中的一种。

      【进行实验】(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金属性质的影响)。

      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

      打火石呈银白色

      该金属一定不是

      2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而是镁

      【实验结论】打火石中的金属是镁。

    4. (4) 【实验反思】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
    5. (5) 活动三:寻找熄灭“吹不灭”蜡烛的方法

      【交流讨论】这种“吹不灭”的蜡烛实际上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其原理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