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3-01-31 浏览次数:44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1895年,康有为组织十八省举人联名“公车上书”。康有为本人的文章回忆,上书遭到清政府拒绝;但有现代学者考证认为,康有为根本没有向清政府呈递举人们的改革主张。下列关于“公车上书”认识合理的是(   )
    A . 作为亲历者,康有为的记载最为可靠 B . 对历史真相的探究,需要不懈的钻研 C . 人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认识无需达成共识 D . 现代学者掌握更多史料,其研究更为可信
  • 2. 公元975年,宋太祖下诏说:“朕躬亲临试(科举考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此后,大多数君王都沿用其创立的殿试制度。殿试制度的实施(   )
    A . 凸显了德才兼备的选官原则 B . 优化了科举考试的程序 C . 提高了文人学士的政治地位 D . 增加了庶民入仕的渠道
  • 3. (2022高二上·罗定期中) 1983年,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委托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五讲四美手册》,作为当时“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重要参考工具书。共青团中央此举(   )
    A . 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法治意识 B . 完善了公民的美育课程体系 C . 重在营造改革创新的社会氛围 D . 助力了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
  • 4. 国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政治组织,其鼎盛时期有58个成员国,但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由于国会未批准相关协议始终未加入国联;苏联直到1934年才获准加入国联,1939年又被“开除”。材料可用于解释(   )
    A . 一战后国际政治体系的脆弱性 B . 美苏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 . 西方国家对苏维埃政权的封锁 D . 美国国会对全球治理的影响力
  • 5. 图1、图2所示分别为秦汉时期市场上流通的主要货币及其拓印。据图可知,这两种货币均(   )

     
    A . 由国家统一铸造        B . 沿用贝币的形态 C . 标记货币的重量 D . 仅作为铺币使用
  • 6. 13世纪时,《巴黎羊毛织工行会章程》规定:“每个巴黎羊毛织工在其家内可有两台宽织机、一台狭窄的织机,但是在他家以外,不得有任何织机……行会中任何人不得在日出之前开始工作。”这此规定(   )
    A . 有助于基层秩序的稳定 B . 扩展了政府的经济职能 C . 不利于纺织技术的传承 D . 代表着社会上层的利益
  • 7. 下表所示为中美社会保障法律及其体系的比较。据表可知,与美国相比,中国的社会保障法律及其体系(   )
     

    美国

    中国

    社会保障

    专业法体系

    《社会保障法》

    《医疗保险法》

    《医疗救助法》

    《家庭和医疗病假法案》

    《残疾人法案》

    《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

    《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①

    《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失业保险条例》

    《工伤保险条例》

    《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②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农村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

    社会保障

    相关法体系

    《房屋法》

    《老年人法》

    《年龄歧视就业法》

    《公共预算调整法》

    《房屋和社区发展法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注:①表中“条例”均为以国务院令形式颁布的行政法规;②“办法”为劳动部制定的行政法规。

    A . 具有大陆法系特征 B . 注重保护弱势群体 C . 行政主导作用突出 D . 分类标准较为混乱
  • 8. 从16世纪到18世纪初、欧洲人口数量在8000万到1.2亿之间,与同一时期的中国人口数量相差不大。1800年,欧洲人口达到1.8亿、约相当于当时中国人口的一半,亚洲其他地区的人口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对16~18世纪亚欧人口增长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 )
    A . 美洲人口的迁出 B . 近代科技的兴起 C . 世界市场的形成 D . 跨洲的物种交流
  • 9. 明朝时期、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大商人和商人集团,如徽商、江右商、闽商、粤商等,全国各地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许多商贸中心和新兴城镇,白银得到广泛使用。据此可知,明朝时期(   )
    A . 重农抑商政策已被废弃 B . 商品经济取得长足发展 C . 经济呈现空前繁荣局面 D . 东南开始成为经济重心
  • 10.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同处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河流域,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民居住房多以由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块建成,木材使用较少;而古埃及文明的民居住房大量使用木材,常以甘蔗和椰子叶铺成屋顶。这表明(   )
    A . 古埃及文明的生态环境更为优越 B .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建筑技术高超 C . 经济生产方式决定建筑风格类型 D . 早期人类文明深受自然条件影响
  • 11. 2017年,厦门地铁1号线开通试运行,这是世界上第一条穿行于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地铁。其设计兼顾闽南古厝建筑的文化特色和复杂运行环境对隔热、防晒、防飘雨、防淹的需求。厦门地铁1号线的建成通车(   )
    A . 密切了海峡两岸的商品流通 B . 是我国铁路技术全球领先的标志 C . 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 D . 彰显出“中国风情”和“中国智慧”
  • 12. 《希波克拉底誓言》是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向古希腊医学行业发出的道德倡议书。其中有这样一段誓词:“我决定保持我之行为与职业之纯洁与神圣。我决不给膀胱结石患者行刀割之术,而听其由精于此术之匠人施之。”这段誓词从客观上说明,古希腊(   )
    A . 尚未发明外科手术 B . 医疗法规相对完善 C . 工匠精神受到提倡 D . 重视维护公共利益
  • 13. 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的学者提出,由于臣民被赋予追求私利的习性,所以统治者不应公正而温和地对待他们。相反,君主应该让臣民不敢揣度君主的意图,并利用他们之间的竞争来控制他们。下列主张中最符合该学派政治思想的是(   )
    A . 严明法纪,赏罚分明 B . 为政以德,仁者爱人 C . 重视人才,礼贤下士 D .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 14. 238年,日本使节曾至洛阳朝贡,获赠(赐)交龙锦、白绢等170余件。公元7世纪30年代起,日本开始持续且大规模地向中国派出遣唐使,并有计划地引进隋唐文化,这推动了大化改新的发生。这可用于说明,中华文化(   )
    A . 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B . 对周边地区影响深刻 C . 被日本政府全盘照搬 D . 逐渐走向了封闭自保
  • 15. 五四运动后不久,《湘江评论》在长沙创刊,其中第2至第4期连载了毛泽东撰写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后该文被《新青年》等杂志争相转载,文章指出“一国的民众,总比一国的贵族资本家及其他强权者要多”“历史上的运动不论是哪一种,无不是出于一些人的联合。较大的运动,必有较大的联合”。据此可知(   )
    A . 五四运动促进了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 B . 马克思主义开始被正式介绍到中国 C . 中国内地的无产阶级纷纷登上历史舞台 D . 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已初具雏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元朝行省制度在中国地方行政史上有很大独创性,这体现在诸多方面。首先是辖区广阔,大部分行省的辖区远远超出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当过大状况的出现,实现了上下结合、浑然一体。其次是权力集中,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叛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中掌握军权的职务通常不投予汉人,行省处理辖区内事务在原则上都要按照朝廷典制行事,并接受监察机构的监察,人事方面“自莞库而上,皆命于朝”,司法方面“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元朝行省极少扮演体现地方独立性、代表地方利益的角色,反而起到了代表中央控制地方局势、搜刮财富的作用。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材料二:清朝前期开疆拓地六万余里:在东南,于台湾设立一府三县;在东北,雅克萨之战后,遏制了沙俄入侵,运用外交手段划定了边界;在北方,平定蒙古噶尔丹叛乱,与喀尔喀蒙古会盟多伦,设乌里雅苏台将军;与蒙古上层联姻,解决了中原长期受游牧势力威胁的问题。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元朝行省制“独创性”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边疆治理的特点及其意义。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概括地讲,在1914年之前,欧洲经济的伟大在于它创建了一个体系,依靠它,工业化的欧洲能够取得数量庞大的进口物资供它本身消耗,并且有足够的支付能力。除了俄国、奥匈帝国和巴尔干国家以外,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在进口,且无一不超过出口。19世纪的工业化和都市化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情况。在20世纪刚开始时,大不列颠与欧洲工业化国家一道成了贸易逆差国,用美元计算几乎是每年20亿(美元在当时的购买力远比后来多)。欧洲内部地带进口的货物,不但包括它的工业所需原料,还有它的人民所需要的食物和奢侈品。欧洲用工业品来支付大部分进口,但不是全部。欧洲工业国对外国人的货运与保险,借钱和投资所得都提供外汇。为了确保自己能够对付一切可以想象得到的危险,世界各地的人都求助于保险业,这给出售保险业务带来相当的利润。各国政府或商业机构向欧洲借钱,为此支付的利息,又使外国货币落入欧洲国家,从而使一部分入超得到了填补。其实,这种把钱借给外国人的做法,只是一种更为广泛的现象——资本输出的一部分罢了。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上)

    阅读材料,围绕19世纪到20世纪初欧洲的对外经贸关系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加以闸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代早期英国人口死亡统计的初衷是应对鼠疫,属于公共卫生的范畴。1518年国王亨利八世颁布了防疫文告,英国历史上首次由政府主导的公共卫生行动开始了。不久,人口死亡统计表开始编制,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统计表出现于1518年8月30日,其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节点如表2所示。

    时间

    事件

    1519年

    伦敦开始了每周人口死亡统计,统计数据由尸检人呈报

    1532年

    枢密院官员托马斯·奥德利的信中记录了编制人口死亡统计表的命令,“枢密院命令市长查清楚每周伦敦的死亡人数是多少”之后的1535年、1536年、1537年,每年都有人口死亡统计表

    1582年

    伦敦的书籍出版经销同业公会向市长进呈1577年以来伦敦每年的人口死亡统计表

    1593年

    伦敦第一次公开印刷出版人口死亡统计表

    1594年

    国王与枢密院首次命令伦敦市政当局将人口死亡统计表公开张贴到大街上

    (续表)

    时间

    事件

    1603年

    1602年12月17日到1603年12月底每周都有人口死亡统计。从未间断。1603年普遍被学界看作统计表系统化的起始年份

    1607年

    市长要求执事在人口死亡统计表的背面注明死者的死因

    1625年

    伦敦市区、自治区、郊野的教区以及城墙内外的教区都对死亡人数及疾病类型进行了统计,其中不仅包括每周死亡统计,也有全年统计及死亡原因统计

    1665年

    1665年,伦敦除编制人口死亡统计表之外,还将其与之前情比较严重的1593年、1603年、1625年、1636年四个年份的同一时间段进行了比较,编制了人口死亡比较统计表。

    ——摘编自【英】约翰·格兰特《人口死亡的自然与政治观察》等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7世纪英国人口死亡统计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人口死亡统计表编制的意义。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于中国近代学习西方的历程,西方学者不乏专门论述,在参考这些论述时,须注意其研究角度。

    材料

    在西方列强手下的①第二次失败 , 使中国②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地位”。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因为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它必将削弱这一文明。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指出材料中画线的①②分别指代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并对该学者对“这一‘自强’运动注定要失败”的解释加以评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