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3-01-30 浏览次数:5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在罗马共和国初期,森都利亚大会(新公民大会)逐渐获得重要的政治权力,决定重大问题,但大会的多数票被操纵在少数富有公民手中,表决通过的决议最后还须由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批准。这反映出当时罗马(   )
    A . 公民大会成为权力中心 B . 确立了个人独裁统治 C . 贵族寡头政治色彩浓厚 D . 平民被斥于民主之外
  • 2. 在维新派与洋务派的论战中,梁启超将洋务新政时期的教育斥为“艺学教育”,认为其忽视了更为根本的政教之学。他主张“以政学为主义,以艺学为附庸”,同时反对因提倡西学而导致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无所知”。由此可知,维新派(   )
    A . 批判师夷长技思想 B . 力图振兴传统文化 C . 要求移植俄日政教 D . 主张深入学习西方
  • 3. 唐代科举录取进士人数平均每年26人,而宋太宗和宋真宗时期平均每年达到71人。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
    A . 文官政治的出现 B . 强化君主统治的需要 C . 科举制度的完善 D . 崇文抑武的国家政策
  • 4. 我国1982年宪法自颁布以来,历经了5次修改(如表1所示)。这些修改(    )

    次序

    时间

    修改内容

    第一次

    1988年

    增加“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

    第二次

    1993年

    作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要修改

    第三次

    1999年

    增加“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重要内容

    第四次

    2004年

    增加“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等内容

    第五次

    2018年

    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等内容

    A . 提高了民众参政的积极性 B . 缘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 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D . 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 5. 格劳秀斯认为,人民完全可以为了更良好的政府和更可靠的保护起见,而完全将他们的主权权力转让于一个或多个人,而自己不保留任何部分;他还认为,一些民族能够在征服者的统治下愉快地生活,主权权力也可以通过所谓“正义战争”的方式而取得。由此可知,格劳秀斯(   )
    A . 为欧洲殖民者提供了辩护 B . 深受社会契约思想的影响 C . 强调主权国家的主体地位 D . 阐述了国际法的理论基础
  • 6. 除较早写人联合国决议的“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外,2017年9月,联合国大会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写人“联合国与全球经济治理’决议;201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农村贫困问题的决议也将“精准扶贫”理念明确写人其中。这(   )
    A . 表明中国引领全球治理变革 B . 重构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C . 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向 D . 彰显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 7. 西汉时期,金属铸币的使用曾非常普遍;进入东汉以后,布帛逐渐在赏赐、犯罪赎金、人头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货币功能。曹魏建立之初,曹丕即下旨“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这一法令(   )
    A . 利于自然经济的发展 B . 易导致市场规模萎缩 C . 源于铜矿的严重匮乏 D . 旨在扶持官营丝织业
  • 8. 1930年,国民党新军阀之间正展开“中原大战"之际,阎锡山武力接管天津海关,企图借海关存款充实军费;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向英国公使屡次抗议无果,便宣布“津关……暂行停闭。所有运津货物,应在江海、安东、胶海、东海、粤海、潮海、闽海、厦门、山海、大连等(海)关纳税后放行”。南京国民政府的做法(   )
    A . 成为蒋介石扭转战局的关键 B . 实现了国内海关体系的统一 C . 为战时经济体制积累了经验 D . 表明关税主权尚未完全收回
  • 9. 二战后,德国巴伐利亚州持续推行鼓励公民从事志愿活动的政策,截至2021年年底,该州平均不到3万人就有一个志愿组织,有43.6%的居民参与志愿活动超过14年。据此可知,这些政策( )
    A . 实现了基层群众自治 B . 以民众收入的提高为前提 C . 降低了基层治理成本 D . 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构建
  • 10. 1956年我国通过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农业合作社应对社内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没有依靠的社员给予适当照顾,做到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葬。这些规定(   )
    A . 推动了人民公社制度的建立 B . 构建了农村的社会救济屏障 C . 消除了公社社员的后顾之忧 D . 超越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 11. 自清中期开始,玉米逐渐成为不少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图1所示为清人所绘玉米图,并配文称:“酿酒磨粉……煮以饲豕,秆干以供炊,无弃物。”这一状况有助于(   )

    A . 减少漕粮运输 B . 改善农村生态 C . 缓和人地矛盾 D . 扩大外贸规模
  • 12. 19世纪,英国的纺织工业、钢铁业、造船业和机器制造业等,都是由许多占很小份额的生产组织组成的,大多数生产组织都是单一工厂,从事某一行业中特定阶段的专业化生产。如1884年英国拥有1200家棉纺织工厂,其中41%的工厂只从事纺纱作业,33%的工厂“只从事织布作业。这说明当时英国(   )
    A . 行业分工与协作加强 B . 工厂规模普遍较小 C . 工业结构发展不平衡 D . 垄断组织发展较快
  • 13. 北宋汴京艺术品市场有时在凌晨出市,至晓即散,有“鬼市”之称,与开封城叫卖食品的早市相接。这一生活图景的出现表明北宋(   )
    A . 城市商业限制有所放松 B . 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废弃 C . 农业生产技术取得进步 D . 商业契约得到普遍应用
  • 14. 下表所示为二十国集团成员的分布概况。二十国集团峰会已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经济合作论坛之一。据此可知,二十国集团的发展得益于(   )

    所在大洲

    国家(经济体)

    亚洲

    中国(金砖国家)、韩国、印度(金砖国家)、日本、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土耳其(欧盟观察员国)

    欧洲

    英国、德国、意大利、法国、俄罗斯(金砖国家)、欧盟(发达经济体)

    北美洲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

    南美洲

    巴西(金砖国家)、阿根廷

    非洲

    南非(金砖国家)

    大洋洲

    澳大利亚

    A . 区域一体化潮流的发展 B . 全球治理体系发生变革 C . 世界多极格局得到确立 D . 全球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 15.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首唐诗(   )
    A . 旨在讴歌唐朝盛世风貌 B . 肯定了大运河的深远影响 C . 蕴含着一定的重商思想 D . 严厉斥责隋炀帝滥用民力
  • 16. 有学者总结,欧洲人对于黑死病的泛滥有两种前所未有的体验:一是人们对宗教信仰的怀疑与对社会制度不平等的痛恨联系在一起,二是劫后余生的人们对现世幸福的追求和对生存本身的珍惜。由此可知,黑死病在欧洲的流行(   )
    A . 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B . 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 C . 引发了人们对价值观的反思 D . 导致教士阶层丧失社会威信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初编制赋役黄册,又测量天下田土,编制成鱼鳞图册,写明田主姓名、田土面积、品质等,用来核实土地产权及税粮责任……正统元年(1436年),朝廷开征“金花银”,将江南地区应纳的田赋米麦400余万石,折算为白银100余万两,运入宫中的内承运库。东南地方的赋税大幅度地由实物转变为货币。其后,赋税折银从江南铺展到其他地区。到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时候,各地以州县为单位,依据新近清查的土地数额,将原来额定田赋、力役、贡办等应承担的赋役,除了苏、松、常嘉、湖地区供应京师食用的漕粮以外,一概折合为白银,官收官解……明中叶以后的赋役体制变动趋势在清代继续发展。经过康熙朝60余年的恢复与发展,清朝自1712 年起,实行滋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的政策,以全国丁银额数字最高的1711年为准征收丁役(折银征收,即“丁银"),以后增加的人口不再计算丁役。雍正元年(1723年)开始,又在全国推行“摊丁入亩”,将丁银全部摊入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

    ——摘编自赵轶峰《明代经济的结构性变化》

    材料二:

    黄仁宇根据《大明会典》及各地方志的记载,对晚明全国的农业税率进行了估计,如杭州府的税率为6.7%到10.05% (主要受粮食价格影响);山西汾州府的平均税率为8.3%(粮食均价为每石0.6两白银);湖广安化县在16世纪中期税率为3.9%(粮食均价为每石0.3两白银),17世纪初税率为5.9%(粮食均价为每石0.2两白银);南直隶溧阳县最低税率为1%,最高税率是5.4%。

    ——摘编自万明《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至清中期农业赋税制度变化的主要趋势。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后期至清中叶农业税制改革的影响。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9年3月、国家对西藏的民主改革拄开帷幕。此前的西藏地方政权,由少数僧侣和贵族掌握政治权力广大农奴缺乏基本的人身自由。从1959年3月到196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陆续制定一系列文件,废除原各级政权、寺庙、贵族的一切封建特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逐步建立县、区、乡农民协会,由农民协会领导民主改革,逐步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废除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护爱国守法的寺庙和宗教界人士……通过改革,西藏完成了从农奴制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历史跨越,西藏人民享受到了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权利,改革为1965 年西藏自治区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有学者称:西藏民主改革是“1949年前后席卷中国大陆的人民民主革命在西藏的继续”,也是一场不亚于美国林肯废奴的重要宪法性事件。

    ——摘编自常安《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意义与价值》

    1. (1) 根据材料,概括西藏民主改革的主要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藏民主改革的意义。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罗马人将发展工商业看成是卑贱的职业,那些在对外征服中获得巨额财富的高级官员和新兴骑士利用一切机会扩大其地产。贵族依仗权势采用各种手段,加紧对小农土地的兼并。由于奴隶劳动排挤了自耕农经济,促使无业游民进入城市,这为大地产出售商品粮提供了市场。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了一种拥有数干犹格土地的大地产,即“拉蒂芬丁”型地产。

    ——摘编自隋竹丽《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农业结构的遽变》

    材料二:

    智能技术革命使人类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重复性劳动的困境,可以解构信息时代的人类劳动,重塑创造性与分离式生产方式。当前,人工智能已经展现出分阶段替代技能劳动者的趋势,而随着技能劳动者被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劳动开始向创新领域转移,从事科研创新工作的人将越来越多。

    ——摘编自陈尧等《替代与推升: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罗马“拉蒂芬丁”型地产形成的原因,并指出与这种地产直接相关的农业劳作方式。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智能技术革命出现的主要技术基础,并分析智能技术的出现对人类劳作的影响。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任泽平《英美城镇化经验与中国城镇化趋势》

    阅读材料,围绕美国城市化进程和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得出一条历史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认识应立足于中美城市化的共性或差异,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