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寒假作业(7)南京国民政...

更新时间:2023-02-08 浏览次数:52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某年《京报》写道:“闻昨日午后三时,北京大学、高等师范、高等农业、高等工业、法政专门等五大学校更有私立之中国大学等聚集三千余人,排队赴总统府、天安门并至东交巷英美法意驻京使馆,随处欲举代表发言表示国民对于外交之真正意思,并要求各使维持公理主持公道。“据此推知,该报道中的“运动“( )
    A . 使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 B . 阻止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C . 成为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 D . 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华决策
  • 2. (2021·南京、盐城模拟) “五四事件”以后不久,上海商业区的52条街道的商人和居民组建了52个街道联合会。不久,他们又组建了“上海马路联合会总会”的中心组织,成为了上海最有影响的社会组织之一。后来,它领导了上海居民要求民权的一些运动。这反映了五四运动(   )
    A . 发展了劳工组织 B . 传播了社会主义 C . 团结了社会力量 D . 扩大了民权运动
  • 3. (2021高三上·广东月考) 中共某次党代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是幼稚的,无产阶级和农民应援助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因此,当时中国共产党(    )
    A . 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 B . 否定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确立农村为革命重心 D . 承认社会性质的变化
  • 4. (2021高二下·富锦期末) 虽然从形式上看,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受到共产国际的极大影响,但其反映的诉求却完全是中国的,现阶段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这表明此时中国共产党(   )
    A . 找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B .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C . 确立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 D . 尝试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5. (2021高二上·普洱开学考) “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孙中山主张(    )

    A . 创立民国,国民平等 B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 .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 6. (2022·乌鲁木齐一模) 下图为漫画《新式五味瓶》。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学生”“军人”和“妇女”等标签。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

    A . 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 .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C . 坚定了国民对苏俄道路的选择 D . 适应了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需要
  • 7. 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确立的事件是(   )
    A . 宁汉合流 B .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C . 东北易帜 D . 四大家族形成
  • 8. 19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实行淮河水利计划,但计划工程一直受到无力动员和征召劳力的阻碍,未能实现;1953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一定要把淮河治好“的号召,治淮过程中动员了成百万的人力,淮河得到了有效治理。材料反映出( )
    A . 新中国的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B . 新政府组织动员能力提高 C . 南京国民政府政治腐败落后 D . 一五计划提高了民众积极性
  • 9. 1927年7月24日,周恩来等人在武汉举行会议,会议决定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根据共产国际代表加仑的提议,规定起义后部队的行动方向:立即南下,占领广东,取得海口,以取得国际援助,再举行第二次北伐。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 . 积极探索革命救国新道路 B . 确定了武装反抗的总方针 C . 认识到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D . 指挥权交由共产国际掌握
  • 10. (2022高一上·衡阳期末) 1927年6月中旬,毛泽东指出:长沙站不住,城市站不住,就到农村去,下乡组织农民,发动群众,恢复工作,山区的人上山,滨湖的人上船,拿起枪杆子进行斗争,武装保卫革命。毛泽东的这一言论( )
    A . 得到中共中央的一致认可 B .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火 C . 蕴含对新式革命道路的探索 D . 是对苏联革命道路的系统反思
  • 11. (2021高三上·昆明月考) 毛泽东一再指出,“在中国,只要一提到武装斗争,实质上即是农民战争”。“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毛泽东意在强调(   ) 
    A . 发动农民战争的重要性 B . 进行武装革命的必要性 C . 无产阶级领导的关键性 D . 中国武装斗争的特殊性
  • 12. 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在其著作中说道:“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了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场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场“战斗“指的是( )
    A . 北伐战争 B . 南昌起义 C . 土地革命 D . 红军长征
二、材料分析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21年7月,13名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出席大会。

    中共“一大“部分代表基本情况

    姓名

    出生年份

    籍贯

    备注

    何叔衡

    1876

    湖南

    秀才,新民学会会员

    董必武

    1886

    湖北

    秀才,曾加入中国同盟会,曾留学日本

    李达

    1890

    湖南

    曾留学日本,《共产党》月刊主编

    李汉俊

    1890

    湖北

    曾留学日本

    毛泽东

    1893

    湖南

    师范毕业,新民学会组织者,《湘江评论》主编

    包惠僧

    1894

    湖北

    记者,北京大学肄业,陈独秀指定代表

    陈潭秋

    1896

    湖北

    师范毕业,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发起者之一

    王尽美

    1898

    山东

    师范毕业,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邓恩铭

    1901

    贵州

    中学生,在济南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刘仁静

    1902

    湖北

    北京大学学生

    ——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等编制

    1. (1) 根据材料,归纳中共“一大“代表群体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代表走到一起的时代背景。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征开始后,国民党动用《中央日报》等一切宣传机器,几乎天天登载“围剿“红军的消息。红军四波赤水转战川黔滇边时,该报从1月到3月陆续有报道,如称“黔北之匪,自被击溃后,成股逃窜者不足万人,余均小部““匪子弹用尽,患病亦多,实无战斗力量与勇气““沿途伤病饿疲倒毙之匪,遍地皆是“。

    在国统区,还有一大批民营报刊,也对红军长征情况有所反映。如红军强渡乌江,《国民公报》发表《朱毛残部只剩两三万人,由鸟江强渡北窜》,称“朱毛残部,由瓮安乌江上游强波,向湄潭遵义北窜,一部仍由石阡余(庆)强渡北窜,据俘获匯称,沿途伤亡颇众,逃亡尤多,现剩二三万人“。

    ——摘编自黎余《国统区对红军长征的报道》

    材料二:1936年2月,董健吾受宋庆龄的派遣,到达陕北瓦窑堡。他聆听了博古、林伯渠、王稼祥等人有关红军长征的战略决策和重要意义,以及长征见闻和事迹的介绍,还得到不少珍贵的资料。后来他编写了《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一文,在国统区报纸上发表。该文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写起,介绍了红军决定实行战略转移的决策过程,叙述了红一方面军长征中经历的主要战斗、事件以及行军路线。随文还附有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红军第一军团“西引“中经过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以及“毛泽东像“和“红军在江西所发建设公债券“图片。

    ——摘编自黎余《国统区对红军长征的报道》

    材料三:《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以充满激情的文笔描述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事迹。例如,7月初在从卓克基翻阅雪山向毛儿盖进军途中,红一军团第2师第6团迷失方向,断粮四日,冻饿而死者达三分之一。后来红军主力得到第6团救援电报,派运输队星夜赴援。这些僵卧在冰雪中的红军,闻救星到,都跳跃起来。他们得到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兴奋,寒冷不怕了,爬山也有劲了。

    ——摘编自刘统《新发现的一篇介绍长征的珍贵文献——《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

    1. (1)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二万五千里西引记》对于红军长征的报道与材料一中的报道有何不同?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关于红军长征不同报道的史料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