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 寒假作业(14)寒假提...

更新时间:2023-01-31 浏览次数:42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教疑伪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   )
    A . 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 B . 宣扬“孝道”成为佛经的主要内容 C . 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    D . 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
  • 2. (2022高二下·黑山月考) 马克思把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比作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法宝,其中推动大航海时代到来的法宝是(   )
    A . 火药 B . 指南针 C . 造纸术 D . 印刷术
  • 3. 《日本书纪》巻一四记载,日本应神天皇十六年(285年),日本开始采用中国汉字。4世纪时期的日本古墓出土了许多与中国同样质地、造型、纹饰的铜镜、瓷器、陶器、金饰。这说明(   )
    A . 隋唐时期中、日经济往来频繁 B . 中国对外来文化传播与吸收并举 C . 中国文化对日本产生深刻影响 D . 中国与东南亚各国联系不断加强
  • 4. 1894年广州建立了第一个反对缠足的团体,随后各省会都有了类似的组织。经过几次请愿,1902年光绪皇帝颁布上谕禁止缠足。这段史料适用于研究当时中国的(   )
    A . 劳工问题 B . 流民问题 C . 妇女问题 D . 贫困问题
  • 5. (2020高二上·北京期中)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某一项发明,大约在14世纪末经由波斯传入欧洲后,为 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的是(   )
    A . 火药 B . 指南针 C . 印刷术 D . 造纸术
  • 6.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郑超麟在回忆录中写道:“中华民国八年,写成世界公历是最容易记忆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我个人的小小意识则确实是在这一年觉醒的。”这一年(   )
    A . 新民主主义理论正式提出 B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C .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 . 知识分子群体发起白话文革命
  • 7. (2019高二上·博野月考) 《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 

    A . 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B . 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 . 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D . 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 8. (2020·宁波模拟)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下列与纸相关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 . 因东汉蔡伦发明得名 B . 因原料价格昂贵而不易普及 C . 经由波斯再传往欧洲 D . 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
  • 9. 西欧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通过“阿拉伯人的口”将哪些中国人的发明传入欧洲(   )

    ①造纸术    ②指南针    ③火药    ④0到9的计数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0. 所谓中国文化圈涵盖范围是一下哪些地区 (   )

    ①朝鲜半岛    ②日本    ③越南    ④吐蕃    ⑤南诏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⑤ C . ①②③ D . ③④⑤
  • 11. (2021高二下·德州期中) 汉唐时期佛教文化传入、唐宋时期阿拉伯文化及波斯文化传入,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不断传入中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再创中国文化的辉煌,然后再回馈给世界其他国家。这一文化现象的世界意义主要体现在(   )
    A . 辐射其他国家文化 B . 推动文明间的交流融合 C . 贡献中国智慧方案 D . 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 12. 十月革命胜利后,《广东新中华报》的一篇文章写道:“马氏之言验矣!今日欧美诸国已悟布尔塞维克之不能以武力扫除矣!”这说明(   )
    A . 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B . 马克思主义得到部分国人认同 C . 马克思主义只在南方得到传播 D . 新文化运动已不再宣传民主科学
二、非选择题
  • 13. 寻迹文化源,共享文明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

    ——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汉代人将孔子予以理想化,以此成为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可以说在武帝统治时期,儒教进入了支持汉王朝政治的时代……

    ——[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三:读图一和图二

    1. (1) 写出材料一中荀子和庄子所属学派,并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
    2. (2)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后代儒教历史的起点”含义的理解。
    3. (3) 材料三儒学的传播轨迹说明什么?结合孔子学院分布图和所学知识,概述其设立的意义。
  • 1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蔡伦独创新意,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渔网加工造成新的“纸”,在和帝元兴元年(105年)呈献皇帝,皇帝赞赏他的巧思精意,封他为侯,于是天下都称这种纸为“蔡侯纸”。

    ——王子今《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材料二:

    材料三: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培根《新工具》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蔡侯纸”出现的朝代。
    2. (2) 写出材料二所示科技成就的发明者。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